【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首页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闪婚夫妻宠娃日常灵异:从驾驶灵车开始崛起黑心知青带百亿物资在六零杀麻了嫁给前任他师尊一句一译的安徒生童话神奇宝贝:鼠王寒门仙帝手握空间,小夫妻勇闯六零玖玖的穿越之旅重生九零小辣椒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文阅读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txt下载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辫厥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伤寒起初发热六天,厥冷反而持续九天,并且伴有下痢。一般来说,凡是厥冷伴有下痢的,应当不能进食,现在反而能进食,恐怕是“除中”之症。可以给患者吃些索饼(面条),吃完后若发热,说明胃气尚存,病必然会痊愈。但要担心突然出现的热,来得快去得也快(若热很快消失,仍可能是除中)。三天后再诊察,如果热持续存在,预计在第二天的半夜会痊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起初发热六天,厥冷反而九天,之后又发热三天,加上之前的六天,也是九天,与厥冷的天数相当,所以预计在第二天半夜痊愈。如果三天后诊察,脉象数,热仍不退,这表明热气有余,必然会发生痈肿化脓。

【按语】“不发热者”的“不”字,应当是“若”字。如果是“不”字,那就已经是“除中”了,怎么能接后面“恐暴热来,出而复去”这样的话呢?

【注释】发热而不厥冷属阳证,厥冷而不发热属阴证。伤寒起初发热六天,厥冷也六天,到第七天仍发热而不厥冷,这是阳气来复,应当会自愈。现在厥冷九天,比发热多三天,这是阴胜过阳,所以出现下痢。凡是厥冷下利的,体内必然有寒,应当不能进食,现在反而能进食,恐怕是阴邪去除了胃中的阳气,形成了“除中”的病症。“恐”,是表示怀疑不确定的用词。所以用索饼(面条)来试探,如果进食后发热,就不是“除中”,胃气尚存,病必然会痊愈;如果进食后虽然突然发热,但担心热是暂时出现又会消失,那仍然可能是“除中”。所以一定要等三天,如果热持续存在不消失,与厥冷的天数相当,才可以预计在第二天半夜痊愈。如果等了三天后,热虽然不退但病也没好,而且脉象仍然数,这表明热气有余,留滞在营卫之中,必然会发生痈肿化脓。

【集注】方有执说:“食”,是喂食的意思。“索”,是平常的意思。就是说用平常吃的饼喂食患者。另一种说法是没有肉的饼叫索饼,意思是不让患者触犯饮食禁忌。“旦日”,就是明天清晨,是阳气生长的时候;“夜半”,是阴气将尽阳气萌生的时候,通过脉象数来观察热象。痈肿化脓,是因为厥阴经主血,血热持续时间长就会壅滞瘀积,壅滞瘀积就会腐败化脓,所以可以推断。

吴人驹说:“除”,是去除的意思;“中”,指的是中气,就是中气被去除,想通过摄取外界食物来自我挽救。

伤寒,脉象迟缓,过了六七天,却反而用黄芩汤清其热。脉象迟缓是有寒,现在用黄芩汤再清除热,腹中应当寒冷,应当不能进食,现在反而能进食,这叫做“除中”,必死无疑。

【按语】在“伤寒脉迟六、七日”之后,应当有“厥而下利”四个字,如果没有这四个字,就不是“除中”的病症。有这四个字,才与下文“反与黄芩汤”的意思相符合。

【注释】伤寒脉象数,过了六七天,出现厥冷并且下利,这是热厥下利,应当用黄芩汤清其热。现在伤寒脉象迟缓,过了六七天,出现厥冷并且下利,这是寒厥下利,应当用理中汤温其寒。却反而用黄芩汤再清除热,腹中应当寒冷,应当不能进食,现在反而能进食,这叫做“除中”,是胃气将要断绝,想通过进食来挽救,但最终对胃气没有补益,所以说必死。

【集注】方有执说:“反”,是说不符合正确的治法。黄芩汤,是寒凉的药物。“彻”,也是清除的意思。“应”,也是应当的意思。反而能进食,是胃气将要断绝,想通过进食来自我挽救。“中”,指的是胃。说“死”,是因为万物没有土(胃气)就不能生长。

程知说:这里是说脉象迟缓是有寒,不应该再用寒凉药物,以免导致“除中”的变症。中气被阴寒革除,那么胃中无根的阳气将要被全部去除,从而求救于食物,所以是死症。

伤寒,先出现厥冷,之后发热,伴有下利的,下利必然会自行停止,若再次出现厥冷,就会再次下利。

【注释】厥逆,属阴;发热,属阳。先出现厥冷,之后发热,下利必然会自行停止,这是阴退阳进。再次出现厥冷就会再次下利,这是阳退阴进。热多厥少,即使病情严重也可能痊愈;厥多热少,即使病情轻微也会加重。由此可知,厥冷和发热,是阴阳进退、生死的关键。

【集注】汪琥说:厥阴,是阴气的尽头,厥阴经阳气很微弱,所以不论阴阳哪种证候、寒热哪种邪气,只要传到厥阴经,没有不出现厥冷的,因为厥冷就是阴阳之气逆乱,从手足开始。现在说“先厥”,就是一开始就出现厥冷,厥冷就下利,之后发热,说明阳气恢复,下利必然会自行停止。

伤寒先出现厥冷,之后发热,下利必然会自行停止。但如果反而出汗,咽喉疼痛,就会发生喉痹。发热但不出汗,下利也必然会自行停止,如果下利不止,必然会出现大便脓血。出现大便脓血的,咽喉不会发生喉痹。

【注释】这是承接上一条详细辨析,以说明症状。先出现厥冷,之后发热,下痢必然会自行停止。厥冷缓解、下利停止,如果热也消退,这是疾病将要痊愈。如果厥冷缓解、下利停止,但热不退,反而出汗,这是厥阴病从阳化热,邪气沿着本经的经脉向上,所以出现咽喉疼痛、喉痹。如果厥冷缓解、发热,但不出汗,下利不止,这是厥阴的邪热因为下利向下逼迫,损伤了脉中的血液,所以必然会出现大便脓血。出现大便脓血的,咽喉不会发生喉痹,这是说热邪向下导致下利,就不会再向上引发咽喉疼痛。由此可知,下利停止,出现喉痹,是说热邪向上引发咽喉疼痛,就不会再向下导致下利。

【集注】喻昌说:先厥冷后发热,下利停止,疾病就快要痊愈了。但反而出汗、咽喉疼痛,这是热邪有余,向上攻冲咽喉导致喉痹。已经发热,即使不出汗,因为阳气已经恢复,所以下利也必然会自行停止,如果下利不止,那么不出汗显然是邪气不能外出,热邪郁积在里,必然会出现大便脓血。出现大便脓血的,咽喉不会发生喉痹,这表明热邪在里就不在表,在下就不在上。

汪琥说:咽喉疼痛,这是热邪损伤了上焦气分。“痹”,是闭塞的意思。咽喉疼痛厉害,喉咙必然会闭塞不通,因为厥阴经环绕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不出汗、下利不止、出现大便脓血,这是热邪损伤了下焦血分,热邪向下灌注,就不会影响到上焦,所以说“其喉不痹”。

腹泻时脉象数,伴有轻微发热和出汗,可自行痊愈。若脉象又转为紧,说明病症尚未解除。

【注释】厥阴病导致的腹泻,脉象数,属于热泻。若发热轻微且出汗,表明邪气轻微,病情有好转趋势,腹泻必然会自行停止,所以能自愈。若脉象又呈现紧象,说明表邪仍然强盛,病症未能解除。

【集注】成无己说:腹泻属于阴证,脉数属于阳脉。阴证见到阳脉,患者生机较大,轻微发热且出汗,表明阳气得以通畅,腹泻必定会自行痊愈。各种紧脉主寒,若脉象又紧,说明寒邪仍然强盛,所以说病症未解。

沈明宗说:这几条论述的是手足厥冷并伴有腹泻、便脓血的情况。有时会出现实大、浮数、微弱、沉涩、弦紧、洪长等各种脉象,应当分辨脉象的虚、实、寒、热,以此判断疾病是将要痊愈还是尚未痊愈,这确实是洞察病情的精妙要旨。

腹泻伴有轻微发热和口渴,脉象虚弱,可自行痊愈。

【注释】厥阴病腹泻,若伴有大热且口渴,脉象强盛,是邪热俱盛的表现。现在腹泻伴有轻微发热和口渴,脉象虚弱,说明邪热已经衰退,所以可以自行痊愈。

【集注】方有执说:轻微发热,是阳气逐渐恢复;口渴,是体内燥热尚未恢复;脉象虚弱,是邪气衰退。说可自愈,意思是无需治疗。

程知说:腹泻以阳气恢复、邪气轻微为痊愈的表现,轻微发热且口渴,表明症状已转为阳症,脉象虚弱说明邪气已经衰退,所以不治疗也能自愈。若腹泻伴有大热、脉象强盛,那就是病情逆传的征兆了。

腹泻且脉象数又口渴,可自行痊愈。若病情不缓解,必然会出现大便脓血,因为体内有热。

【注释】这是承接上条,从不同角度阐述,以详细说明病情变化。腹泻且脉象数又口渴,表明体内有热。若身体无发热,说明邪气已经衰退,也可自行痊愈。若腹泻、脉象数且口渴,长时间不痊愈,即便身体无发热,也必然会出现大便脓血,因为体内热邪损伤了阴液。

【集注】方有执说:脉象数,与上条的轻微发热相互印证。

程应旄说:脉象数且口渴,表明阳能胜阴,所以也可自愈。若不痊愈,那么阴虚热邪侵入,正如经典所说,脉象数而不缓解,腹泻不止,必然会伴有热邪而出现大便脓血。

腹泻时,寸部脉象反而浮数,尺部脉象涩滞,必然会出现大便脓血。

【注释】厥阴热泻,寸部脉象本应沉数,现在寸部脉象反而浮数,说明热在表而不在里。尺部脉象涩滞,是因为表热不解,趁着腹泻进入体内,损伤阴分,热邪与瘀血互结,必然会出现大便脓血。

【集注】喻昌说:脉象呈现浮数,若是邪气回到表,尺部脉象也会有相应变化。现在尺部脉象涩滞,是热邪结聚在阴分,虽然寸部呈现阳脉,但最终阴分的邪热必然会趋向于下窍,从而出现大便脓血。

汪琥说:这一条是腹泻转变为便脓血的征兆。热泻出现数脉,不算反常,出现浮脉才是反常。此条论述中没有给出治法,应该用仲景的黄芩汤治疗。

腹泻时脉象沉弦,会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脉象大,表明腹泻尚未停止;脉象微弱且数,表明腹泻将要自行停止,即便伴有发热,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注释】这是对上条腹泻便脓血相关症候脉象的详细说明。脉象沉,主病在里;脉象弦,主拘急。下重即里急后重。腹泻且脉象沉弦,所以会出现里急后重。凡是腹泻的证候,发热且脉象大,说明邪气强盛,腹泻尚未停止;脉象微弱且数,说明邪气衰退,腹泻将要自行停止,即便伴有发热,也不会危及生命。由此可知,痢疾患者脉象大且发高烧的,很难治疗会死亡。

【集注】喻昌说:腹泻且脉象沉弦,主里急后重,形成滞下的证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痢疾。脉象大,是指在沉弦的基础上脉象大;脉象微弱且数,是指在沉弦的基础上脉象微弱且数。

腹泻想喝水,是因为体内有热,用白头翁汤治疗。热泻伴有里急后重的,也用白头翁汤治疗。

【注释】这是承接上条给出治疗方法。腹泻想喝水,是热泻导致津液下泄,需要喝水来补充干燥。热泻伴有里急后重,是热邪损伤气机,导致里急后重、便脓血。这两种情况都用白头翁汤治疗,因为它大苦大寒,寒能清热,苦能燥湿。

【集注】程知说:少阴病腹泻且口渴,也有因体虚而引水自救的情况,还应当通过小便的颜色赤白、脉象的迟数来辨别。这里说的是热邪内结,热邪内结导致里急后重,所以单纯使用苦寒药物来清热厚肠。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三两) 黄连(去须,三两) 黄柏(去皮,三两) 秦皮(三两)

将以上四味药,加入七升水,煎煮至取得三升药液,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如果没有痊愈,再服一升。

【方解】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经都有下利的病症。自行下利但不口渴的,属于太阴经病症;自行下利且口渴的,属于少阴经病症。只有厥阴经的下利,属于寒证的,会出现手足厥冷且不口渴,下利清稀,完谷不化;属于热证的,则会出现消渴、下利、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等症状。这里所说的热利伴有里急后重,是由于火热郁积,湿气熏蒸,秽浊之气奔迫于大肠,肛门重坠滞涩,排便困难,也就是《内经》所说的“暴注下迫”的情况。方中以白头翁为君药,其性寒且味辛苦;以秦皮为臣药,性寒且味苦涩,寒性能够清热,苦味可以燥湿,辛味能够发散火邪之郁滞,涩味能够固摄下重的下利;佐以黄连,清上焦之火,从而使口渴得以缓解;使以黄柏,泻下焦之热,那么下利自然会消除。治疗厥阴经热利有两种方法,初期下利使用本方,用苦味药物泻火,以苦味燥湿,以辛味散火,以涩味固涩,这就是以寒治热的方法;久利则使用乌梅丸,用酸味药物收敛火邪,佐以苦寒药物,再杂以温补药物,这就是所谓的或逆或从,根据病情的有利方向进行治疗,调理气机,使其达到平衡。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霸剑圣尊诸天武道强人末日之无限城李牝安婉怡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盛宠之嫡妻归来重生之都市仙尊灵气复苏,从承包山头开始女配是重生的战婿归来异世大陆:DNF全职圣骑士盛芳神道丹尊末世星辰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让你选召唤兽,你却在选老婆?鬼眼道长械医肤浅者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战皇
经典收藏世子爷的心尖宠:长公主婚后日常殿下为何这样,下官很为难武祖之巅原神:在钟离面前,冒充岩王帝君南娇宠重生之霸气嫡女勇谋权港综:我靓坤头马,苟在洪兴搞钱快穿:美凶残女配她又在线崩人设回到二十年前,我成了阿飘追妹火葬场,糊咖翻身做女王被拐后,我反拐西域少主回中原港片:大佬的全球帝国穿书七零小知青撩爆偏执大佬地府驻外临时工被休后:我带娘家登顶为王充电风云录我乃仙童兼职城隍土地和妖王修仙成功后,她终于穿了回去快穿:宿主是个呆萌小花妖逃荒后,我怀孕了
最近更新道骨志异枕春色长公主的心事:丞相可解海贼:柱间模板,加入草帽团九重毒诛:冷面毒妃血洗仇名录三千大道为我一剑独尊的新书闺蜜齐穿越,相亲走错桌,撩错人黄泉换命:我成人间真阎王老太重生八零,野种还想吸血?滚为了活命,师傅让我娶鬼妻淘汰749局,午夜当冥界奸商公婆又打架了龙珠:超一即是银白惊!陆家大小姐是地府最强关系户重生嫁给死对头,清冷权臣夜夜宠A爆!黑白两道真千金又掉马了天医玄龙:苍生劫起,我执命为棋快穿之直男被迫当娇妻恶人想要活下去EVA永恒的幸福与变革的明天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txt下载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