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首页 >> 二战那些事儿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长夜谍影支点承包大明民国军阀:从十里洋场千王开始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天唐锦绣房俊入赘王婿宋缔不宋混在皇宫假太监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9章 行动目标:希特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上一回我们讲到,诺曼底战役,在经历了近三个月的血腥搏杀后,以法莱斯口袋的关闭和德军b集团军群的覆灭而告终。盟军,终于在法国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并像一把烧红的尖刀,捅开了通往巴黎和德国本土的大门。德军的西线,已经是一片摇摇欲坠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然而,就在盟军高歌猛进、准备将纳粹德国送进坟墓的时候,在德国内部,一场更为惊心动魄、更为隐秘的战争,也达到了它最后的、决定性的高潮。

这场战争的主角,不是盟军,而是一群德国人自己。他们的目标,不是盟军的坦克,而是他们自己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从诺曼底的前线,暂时拉回到德国内部那阴云密布的政治心脏。因为在这里,一场旨在刺杀希特勒、推翻纳粹政权的惊天密谋,即将上演。

要说清希特勒为什么会被刺杀,咱们得先掰扯一个底层逻辑: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上台,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人去死心塌地地效忠他。关键,在于他做的事情,能不能服众。

希特勒这个人在1940年,德军横扫西欧、占领巴黎之后,其个人声望,在德国内部,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时刻。那个时候,就算你再看不惯他,再觉得他是个疯子,可人家就是把事儿干成了,把德国从一战的屈辱中,重新拉回了欧洲之巅。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反对他的人,也只能把嘴闭上,没什么好说的。

可如果……他没干成呢?

尤其是“巴巴罗萨”行动之后,德军在苏联的冰天雪地里,撞得头破血流。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北非的溃退,诺曼底的登陆……眼看着整个德意志,都要被这个疯子,拖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时候,那些曾经沉默的、甚至支持过他的人,就开始动心思了。

可问题是,当时的希特勒,早已不是什么民选总理了。他是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独裁者,是一个被神话了的、至高无上的“元首”。既然合法的途径,不可能让他下台,那么,剩下的选择,就只有一个了——用一些非常的、极端的手段,把他从物理上,消灭掉。

说起来,希特勒的上台,本身就不是什么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他的掌权之路,充满了各种政治上的算计、妥协和历史的巧合。咱们简单回顾一下,他是怎么爬上那个位置的。

故事,要从上世纪30年代初的德国说起。当时的大萧条,像一场瘟疫,席卷了整个世界,德国,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济崩溃,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种绝望和愤怒的氛围中。

而德国当时的政府——魏玛共和国,这个德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体,正处于崩溃的边缘。国会里,大大小小的政党林立,像个菜市场一样,天天吵架,谁也无法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导致政治彻底瘫痪。整个社会,在极左的共产主义和极右的法西斯主义的撕裂中,日益两极分化。老百姓对“民主”这个词,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

正是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氛围中,希特勒的纳粹党,找到了机会。在1923年,他搞过一次暴力的“啤酒馆政变”,想学墨索里尼,结果失败了,还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出狱后,他学聪明了,改变了策略,转而寻求通过选举,“合法地”掌握权力。

纳粹党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屈辱感、对经济萧条的恐惧,以及对政治僵局的厌倦,承诺要恢复德国的强大,要给每个家庭提供就业和面包。这些简单粗暴的口号,为他们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然而,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但经常被忽略的事实:在任何一次自由选举中,纳粹党,从未获得过绝对多数的选票。 它的支持率,在1932年7月的那次选举中,达到了37%的顶峰。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超过60%的德国选民,没有把票投给他们。

所以,希特勒,并非是由人民“选上”的独裁者。

他权力的最终获得,源于一场致命的、在幕后进行的政治交易。

1933年1月30日,年迈的、已经有些糊涂的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元帅,在一群保守派精英(比如前总理弗朗茨·冯·帕彭)的怂恿下,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这群保守派的政客,天真地以为,他们可以利用希特勒在民间的声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议程。他们甚至还自信地认为,自己完全能够“控制”住这个来自奥地利的下士。帕彭甚至私下对朋友说:“别担心,我们已经把他‘框’住了。”

然而,他们框住的,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头猛虎。

上任之后,希特勒立刻开始了他瓦解民主制度的行动。1933年2月27日,德国国会大厦,离奇地起火。这起至今仍存有争议的“国会纵火案”,成了希特勒完美的借口。他以此为由,宣称是共产党人要发动暴乱,并说服兴登堡总统,签署了《国会纵火法令》。该法令,中止了宪法所保障的几乎所有公民自由,为纳粹建立一个警察国家,铺平了道路。

紧接着,在1933年3月23日,希特勒向国会,提交了着名的《授权法》。该法案,将允许他的政府,在未来四年内,无需国会批准,即可自行立法。这无异于,让国会自己投票,宣布自己死亡。

为了确保法案通过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希特勒采取了威逼利诱的手段。此时,所有共产党的国会议员,早已被逮捕或流亡。纳粹的冲锋队,在会场内外,营造出了一种恐怖的、肃杀的气氛,恐吓着其他党派的议员。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并通过向天主教中央党,作出一些保护教会利益的虚假承诺,希特勒最终,获得了足够的支持票。

在所有的党派中,只有勇敢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全体投了反对票。

《授权法》的通过,标志着魏玛共和国的正式死亡。希特勒,利用了民主的程序,合法地,终结了民主。

这种“合法革命”的悖论,为整个第三帝国的历史,奠定了基调。也为日后那些密谋反抗他的人,制造了一个深刻的、痛苦的道德困境: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他们将不得不打破自己曾经宣誓效忠的法律,刺杀自己曾经宣誓效忠的元首。

与纳粹的宣传机器所描绘的那种,全民狂热、万众一心的景象完全相反,在第三帝国的铁幕之下,反抗的暗流,从未停息过。

这些抵抗,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有组织的运动。它更像是一片由动机各异、组织分散的团体和个人所组成的、复杂的光谱。其性质,也从最初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演变为一场德国内部精英阶层的良知危机。

最初的敌人:左翼的抵抗

纳粹上台后,最先遭到残酷镇压的,是他们的政治死敌:德国共产党(Kpd)和德国社会民主党(Spd)。他们的组织,被迅速取缔,成员被大规模地逮捕,并成为了第一批被送往达豪等集中营的囚犯。

然而,镇压,并未完全扑灭反抗的火焰。尤其是在工人阶级中根基深厚的共产党,迅速转入了地下。他们建立了庞大的秘密网络,尤其是在柏林等工业中心。这些地下组织,冒着被盖世太保抓捕和处决的巨大风险,偷偷地印发传单,传播反纳粹的信息,试图在工人阶级中,维持抵抗的火种。但这种抵抗,代价是极其高昂的。盖世太保的无情追捕,使得这些网络,像韭菜一样,被一茬又一茬地割掉。

教会的良知危机

德国的基督教教会(包括新教和天主教),对纳粹政权的反应,是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远非一个简单的“反抗”或“合作”的故事。

在纳粹上台初期,许多教会的领袖,都对其表示欢迎。他们天真地将纳粹,视为抵御“无神论的共产主义”的一道坚固壁垒,并认同其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1933年,梵蒂冈甚至还与纳粹德国,签订了《政教协定》,希望以此来保障天主教会自身的权益。而希特勒,则借此,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外交承认。

然而,随着纳粹政权的极权主义和反基督教的本质,日益暴露,教会的内部分化,也开始加剧。

一部分狂热的神职人员,特别是新教中的“德意志基督徒”运动,疯狂地支持纳粹,甚至试图将纳粹的种族主义思想,融入到基督教的教义中。

另一部分有良知的神职人员,则开始警醒,并形成了抵抗的力量。其中最着名的,是以马丁·尼莫拉牧师和迪特里希·潘霍华牧师为代表的“认信教会”。他们公开反对国家对教会事务的干预,并因此遭到了纳粹的残酷镇压,许多牧师被逮捕入狱。

尽管存在这样的抵抗,但总体而言,德国的教会作为一个整体,在纳粹犯下的最深重的罪行面前,表现出了令人不安的、可耻的沉默。

在1938年11月,那场针对犹太人的“水晶之夜”大屠杀期间,几乎没有一位教会的领袖,站出来公开谴责暴行。更甚者,许多地方的教会,还主动向纳粹当局,提供了他们保存的、几个世纪以来的教区洗礼记录。而这些记录,被纳粹用来甄别和追查那些有犹太血统的“非雅利安人”,从而在客观上,协助了纳粹的种族迫害政策。

教会的抵抗,大多局限于维护自身的独立性,而未能将矛头,指向纳粹政权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群体,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

保守派的觉醒与施陶芬贝格的转变

最终,对希特勒构成最致命威胁的抵抗力量,并非来自外部的政治反对派,也不是来自教会的良知,而是来自这个政权内部的核心精英——一群保守的德国贵族、高级文官和国防军的高级军官。

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是民主主义者。他们是传统的、信奉荣誉和秩序的普鲁士爱国者。他们反对希特勒,起初并非是出于对纳粹意识形态的憎恶,而是源于一种非常务实的担忧,那就是:希特勒这个疯子、这个来自奥地利的下士,他那套鲁莽和狂热的赌博式外交和军事政策,最终会将德意志,引向彻底的毁灭。

这个圈子的核心人物,包括莱比锡市的前市长卡尔·格德勒(他后来被密谋集团,内定为刺杀成功后的新政府总理),以及德国陆军的前总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将军。贝克将军,早在1938年,就因为反对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冒险计划,而愤然辞职。他预见到,这将引发一场德国根本无法获胜的世界大战。

然而,将这种保守派的忧虑,最终转变为一场惊天动地的刺杀行动的,是一个人的出现。他的名字,叫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

施陶芬贝格的转变历程,是整个德国抵抗运动的缩影。

他出身于德国南部一个古老的天主教贵族家庭,是一位英俊、儒雅、富有才华的职业军官。在纳粹上台初期,他也曾一度被希特勒那套复兴民族、重振军备的口号所吸引,并对希特勒的某些政策,表示过支持。

但他的虔诚信仰和与生俱来的贵族正义感,使他无法容忍纳粹政权的粗鄙和无法无天。特别是“水晶之夜”对犹太人的迫害,和纳粹对教会的不断打压,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厌恶。

而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他被派往东线战场之后。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党卫军的“特别行动队”,对犹太人、苏联战俘和无辜的平民,所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业化的大屠杀。

战争的残酷,与政权的罪恶,像一柄重锤,彻底击碎了他对希特勒仅存的任何幻想。他的反抗动机,从最初的、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升华为一种不可动摇的、沉重的道德责任。

正如他后来对他的一位同伴所言,刺杀希特勒,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必要,更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就是良知的叛徒。”

然而,这些精英密谋者的处境,是极其孤独的。纳粹政权通过其成功的经济政策(至少在战前)和无孔不入的宣传机器,确实在相当一部分德国民众中,赢得了广泛的支持或至少是默许。与此同时,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建立的恐怖统治,使得任何公开的反对声音,都会被迅速地扼杀。整个社会,被原子化了,人们生活在恐惧和相互猜疑之中。

这导致了历史学家汉斯·蒙森所说的“没有人民的抵抗运动”。

施陶芬贝格和他的同伴们,都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在一个道德的真空中行动。他们试图拯救的德国人民,很可能在事后,会将他们视为卑鄙的、在背后捅刀子的叛徒。这种沉重的、不被理解的心理负担,伴随了他们行动的每一步。

在1944年7月20日那决定性的一天到来之前,密谋集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周密,但最终都因为各种离奇的原因而失败的刺杀行动。

这些“血色的预演”,不仅展现了他们日益坚定的决心,也凸显了希特勒那匪夷所思的、如同开了外挂一般的运气。命运的天平,似乎总是在最后一刻,向这位独裁者倾斜。

1943年3月,密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指挥官,亨宁·冯·特雷斯科夫少将,策划了一次极其精妙的行动,代号“火花”。

计划是这样的:在希特勒视察位于斯摩棱斯克的中央集团军群总部后,将一枚定时炸弹,神不知鬼不觉地,带上他返回东普鲁士“狼穴”总部的专机。

炸弹本身,就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它由英国制造的高性能塑胶炸药制成,配备了无声的、通过腐蚀金属丝来引爆的酸性化学定时引信。为了掩人耳目,这块炸药,被巧妙地伪装在一个包裹里,看起来,就像是两瓶准备送给朋友的、高档的法国君度力娇酒。

行动当天,特雷斯科夫的副官,法比安·冯·施拉布伦多夫,负责执行这最关键的一步。他找到了希特勒随行人员中的海因茨·布兰特上校——请记住这个名字,他正是日后在“狼穴”的会议室里,无意中移动了施陶芬贝格炸弹的那个人——并请求他,将这个“礼物”,顺便带回德国,交给一位朋友。

就在希特勒登机前,施拉布伦多夫用一把钳子,悄悄地捏碎了引信的玻璃管,启动了定时器。然后,他将这个致命的包裹,交给了毫无戒心的布兰特上校。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对在斯摩棱斯克的密谋者们来说,是无比煎熬的等待。按照计划,飞机将在起飞约30分钟后,在空中爆炸。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们等来的,却是希特勒的专机,已经安全降落在“狼穴”总部的消息。

刺杀,失败了。事后分析,极有可能是因为飞机的货舱内,没有加温设备。北欧高空的极度严寒,冻结了引信里的化学酸液,使其失灵了。

更惊心动魄的,还在后面。为了防止炸弹事后因为温度回升而爆炸,并暴露整个计划,施拉布伦多夫不得不立刻找借口,搭乘下一班飞机,火速飞往“狼穴”。他以“拿错了东西”为由,从布兰特上校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换回了那个致命的包裹,并成功地拆除了引信。

“火花行动”的失败,并未让密谋者们气馁,反而激发了他们更决绝的勇气。仅仅八天之后,他们就策划了下一次行动。这一次,赌注,是刺客自己的生命。

1943年3月21日,希特勒计划前往柏林的军械库,参观一场缴获的苏军武器展览。鲁道夫·克里斯托夫·冯·格斯多夫上校,自告奋勇地,担当了这次自杀式袭击的主角。作为这次展览的解说专家,他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希特勒。

他的计划,简单而致命:在他的大衣左右两个口袋里,各藏一枚炸弹。在希特勒进入展厅后,他立即启动化学引信,然后,像个影子一样,紧紧地跟在希特勒身边,与他同归于尽。

他选择的是10分钟的引信,而根据日程安排,希特勒预定的参观时间是30分钟。这似乎是足够的时间了。

然而,命运,再一次,跟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行动当天,希特勒似乎对这次展览,表现得意兴阑珊,情绪不高。他一言不发地,在展厅里匆匆穿行。格斯多夫在希特勒进入展厅的瞬间,便按下了引信。但希特勒,仅仅逗留了不到两分钟,就径直走向出口,离开了。

时间,完全不够了!格斯多夫的心脏,几乎跳到了嗓子眼。他以最快的速度,飞速冲进了最近的男厕所,在炸弹爆炸前的最后几秒钟,用颤抖的手,成功地拆除了引信。

希特勒,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连续的失败,让密谋集团意识到,仅仅杀死希特勒,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刺杀成功的同时,发动一场全国性的政变,在纳粹高层陷入混乱的权力真空中,迅速地控制国家。

为此,他们构思出了一个堪称天才的、釜底抽薪式的计划。他们没有凭空创造一个漏洞百出的政变方案,而是决定“劫持”德军一个现成的、由希特勒亲自批准的官方应急预案——“女武神行动”。

“女武神行动”的原始目的,是授权德国国内的后备军,在国家陷入紧急状态时(比如,盟军的大规模轰炸,导致社会秩序崩溃,或者,被强制劳动的数百万外国劳工,发动全国性的暴乱),迅速地接管政府的关键部门,逮捕暴乱分子,维持国内的稳定。

特雷斯科夫和当时在后备军担任要职的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将军等人,对这份官方的计划,进行了巧妙而系统的修改和补充。

他们草拟了一系列新的、秘密的补充命令。其核心内容是:一旦接到“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已死!”的密电,后备军,将立即启动“女武神”预案。但行动的目标,被他们偷偷地篡改为:立刻逮捕纳粹党和党卫军的所有高级官员,占领政府大楼、广播电台和所有的通讯中心。

为了让执行命令的后备军部队,能够信服,他们还编造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谎言:一个由党卫军领导的激进派别,刺杀了元首,并企图发动政变。而光荣的德国国防军,正在采取果断行动,拨乱反正,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这个计划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利用了德国军队那根深蒂固的、如同机器一般精确的服从天性和严密的指挥体系,试图让整个后备军,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推翻纳粹政权的工具。

这件“合法”的外衣,为1944年7月20日那场最终的行动,提供了完美的掩护。

1944年7月20日,这是历史的转折点,是阴谋、勇气、厄运与悲剧,交织在一起的一天。密谋者们,将他们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小小的、装有炸弹的公文包上。

这一天,施陶芬贝格上校,抵达了位于东普鲁士拉斯滕堡森林深处的德军最高指挥部——“狼穴”。他此行的官方任务,是在军事会议上,向希特勒汇报后备军的情况。

然而,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从一开始,就为整个计划,蒙上了一层致命的阴影。

由于当天天气异常炎热,会议的地点,被临时从那个密不透风的、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地下掩体,改到了地面上一间有多个窗户的、大型的木制营房里。

这个决定,是灾难性的。在一个封闭的混凝土空间内,炸弹的冲击波,会被坚硬的墙壁反复反射,其威力,足以杀死室内的每一个人。而在一个脆弱的木屋里,巨大的冲击波,会轻易地从门窗逸散出去,威力将大打折扣。

会议开始前,施陶芬贝格以“天气太热,需要更换一件干净的衬衫”为借口,与他的副官,维尔纳·冯·哈夫滕中尉,进入了一间准备室。在这里,他开始执行最关键,也最艰难的步骤:给炸弹,装上引信。

由于他在北非战场上,失去了右臂,左手也只剩下了三根手指,这个需要精细操作的动作,对他来说,异常困难。正当他紧张地操作时,一名卫兵在门外敲门催促,说会议即将开始,元首正在等他。

在仓促之间,施陶芬贝格只来得及,为他带来的两块炸药中的一块,装上了引信。这意味着,炸弹的威力,在进入会场前,就已经被削减了一半。

中午12点30分左右,施陶芬贝格进入了拥挤的会议室。根据幸存的目击者,阿道夫·霍伊辛格将军的回忆,当时,希特勒正与二十多名高级将领和参谋,围着一张巨大的、厚重的橡木地图桌,听取东线战况的汇报。

施陶芬贝格利用自己听力受损(这也是他在战争中留下的伤残)的借口,设法站到了一个离希特勒很近的位置。然后,他悄悄地,将那个装有已经启动了定时引信的炸弹的公文包,放在了桌子下面,靠近希特勒的脚边。

几分钟后,一个预先安排好的、来自柏林的电话,打了进来,找施陶芬贝格。他以此为由,向希特勒和凯特尔元帅告罪,然后,匆匆地离开了会议室。

就在他离开后,那个决定了历史走向的、不经意的瞬间,发生了。

海因茨·布兰特上校——是的,又是他——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到桌上的地图,觉得脚边的那个公文包,有些碍事。于是,他便随手,或者说随脚,将它向旁边推了一下,把它推到了那张巨大的、由实心橡木制成的、厚重的桌子腿的另一侧。

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将一块坚固厚实的木头,严严实实地,挡在了希特勒和那枚即将爆炸的炸弹之间。

12点42分,炸弹,爆炸了。

那这场爆炸后的结局,又将如何呢?整个德国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我们下一回,再说。

《二战那些事儿》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二战那些事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父亲是伏地魔从群演开始制霸娱乐圈穿越之掉崇祯面前盛宠之嫡妻归来纵横都市皇家闺史:弃女不认命总裁强势爱:染指,小甜妻!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火影中的学习大师末日之无限城战龙归来林北成仙战皇豪门巨星之悍妻养成开局继承仙门,师妹全员女帝战星圣魔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追你没商量悠闲直播:开局国宝赖上我凛冬斗罗
经典收藏男卑女尊修仙界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不宋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大明执刀人一瘦解千愁三国之胜谋天下【完】暴王偏爱小萌妃大明虎威军门袁术天下秦时之血衣侯传奇爱妃,本王俯首称臣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绝世宠臣极道战尊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大乾:帝国独裁者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汉厨
最近更新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浴血山河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冰临谷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清宫秘史十二章史上最强县令我在北宋教数学玉符传奇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唐代秘史锦衣血诏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衣冠谋冢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