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首页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摆烂太狠,我被宗门当反面教材了超级学神虐杀九零后天师我给予世界毁灭与新生我是末世尸王快穿系统:反派男神攻略计快穿女主她不讲武德超级大仙医我从末世归来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全文阅读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txt下载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最新章节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

第13章 (第191章 )探日焓文明进阶之径与破六转修炼瓶颈之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13.1 日焓文明绝境求生,林轩获“顺规律”启示

地球历2912年秋天,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顺着日焓文明的时间线继续延伸。

可刚触碰到关于三级反物质湮灭文明的记载,意识中的图景就瞬间切换成了压抑的画面。

曾经为日焓族提供能量的太阳,被一层半透明的戴森结构体包裹着,光芒变得黯淡。

无数焓能絮团在能量骤降的空间里艰难飘荡,文明存续的危机扑面而来,一眼就能看出它已濒临绝境。

这是日焓文明遭遇的首次“灭顶级困境”,能量锚点太阳被摧毁,族群从“稳定生存”被迫转入“星际流浪”,能否找到新的能量来源与生存方式,成了文明延续的关键。

林轩盯着意识里那幅画面仔细看,焓能絮团围着远处恒星散出来的一点点微弱亮光,用细细的能量丝精准调整自己的能量场,每动一下都透着在绝境里求生存的小心劲儿。

这幅画面恰好和一段记载对应:“地球历258年-2158年,日焓文明处于二级文明向星际探索过渡的初级阶段。尤其在太阳被‘戴森结构体’摧毁后,日焓族彻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能量锚点,却凭借自主研发的‘恒星能量场远程校准技术’,成功拥有了二级文明初级阶段的星际远行能力。”

看着这一幕,林轩忍不住沉声道:“家没了,连能量来源都断了,换哪个文明不得慌了神啊?可日焓没干等着完蛋,反倒硬生生琢磨出‘远程校准恒星能量场’这么个招儿,就靠人别家恒星漏出来的这点破光,先勉强站稳了脚,还顺带把星际远航的本事给攒出来了。这哪儿叫‘流浪’啊?分明是在绝路上扒着个缝儿,给自己找条‘活路’!咱华夏舰队以前好几次从难处里熬过来,不也这样嘛?就靠剩下的那几艘战舰、那点资源,在星际里飘着求生存。这种赶上灭顶之灾还不撒手的韧劲,真能让人心里头有共鸣。”

随着意识流接着往前推,眼前的画面突然变成了一片幽蓝色的星际反物质云团。

焓能絮团靠近的时候,有一部分能量体跟云团撞在一起,爆发出特别剧烈的湮灭光芒;剩下的絮团却停下了探索的动作,围着云团记录能量的波动情况。

反物质云团的出现,是危机也是转机,它既带来了能量湮灭的风险,也让日焓意识到“反物质”这一更高阶的能量源,为后续迈入三级文明埋下伏笔,但如何掌控反物质的特性而非被其摧毁,成了新的难题。

对应的“地球历2158年 - 2298年:日焓在星际流浪中,首次遭遇‘反物质云团’。

意识到掌握反物质特性的重要性”记载浮现,林轩轻声感叹:“头回撞上反物质云,指定吃了不少亏,保不齐有同伴没留神撞上,直接湮灭没影了。可它们压根没被吓住,反倒盯着反物质一个劲儿琢磨,心里门儿清这玩意儿能让文明再往上蹿一步,是关键中的关键。咱现在研究‘强力解绑雾’装置,不也老碰见没见过的技术风险嘛?这种‘在危险里扒机遇’的胆子,可真少见!”

等意识里的画面切到蛇夫座NGc 660星系,就看见焓能絮团围着一颗发着幽紫色光的“反物质核心”忙个不停,无数能量丝线把核心的能量和周围设备连起来,搭成了稳定的能源网络,这正是日焓文明突破到三级的关键时候。

他们花了13年,把反物质特性转化的难题给攻克了,从之前“被动应对反物质风险”变成“主动搭建反物质能源网络”,彻底解决了星际远行的能量难题,实现了文明等级的跨越。

“地球历2298年 - 2311年:日焓在探索蛇夫座NGc 660星系时,发现‘反物质核心’,用13年时间将其特性转化为三级文明的理论与技术,建立反物质湮灭能源网络,实现跨星系实战远航,正式迈入三级文明”的记载同步显现。

林轩的量子意识流因激动泛起细微波动,他轻声赞叹:“十三年啊!单是搞明白反物质咋用、咋防着它湮灭,就不知道得试多少回!从没了太阳的绝路上,到能靠反物质跨星系远航,这哪儿叫‘升级’啊?分明是把‘死路’给走成‘通天大道’了!咱现在练五维念力老卡壳,不就缺这种‘啃硬骨头’的耐心嘛?日焓这一路,真是越难越往前冲,太牛了!”

此刻的日焓文明,已从“太阳系内文明”蜕变为“跨星系文明”,不仅解决了存续危机,更掌握了反物质这一高阶能量技术,为后续应对更广阔的宇宙环境与潜在威胁,筑牢了文明根基。

林轩望着图景中焓能絮团驾驭反物质能量、向着更远星系航行的画面,眼中满是敬佩:“从到处流浪到能玩转反物质,每一步都是踩着坎儿过来的。它们没被丢了家园的打击打垮,反倒把难事儿当成了往上蹦的跳板。这种在绝路上找活路、在险里头谋发展的韧劲儿,值得学。咱华夏舰队要去弥涅尔瓦星域,以后指定也得碰着没见过的风险,日焓这经历,就是最管用的打气儿!”

地球历2913年,修炼舱内银蓝色光晕流转,林轩指尖那缕银白色念力比稳固五维阶时凝练三倍,五维护盾在他意念催动下能稳定笼罩周身三米范围,这是半年来针对2912年5月实战短板的初步成果,可当他将目标转向“六转”,顺畅感瞬间消失。

监测屏上,四条代表四大基本力的曲线正在进行第三次转换模拟。

林轩盯着屏幕,眉头微蹙:“引力从凝聚态转扩散态稳得很,电磁力波动态切换也没偏差,怎么到强核力和弱核力这儿就卡壳?”

话音刚落,强核力曲线进入“聚合态”峰值,准备衔接弱核力“衰变态”时,两条曲线突然断裂,屏幕右下角“力场稳定性”数值从92%骤降至17%,与去年模拟小行星带场景时的骤降趋势如出一辙。

“又断了!”林轩抬手暂停模拟程序,声音里带着无奈。

他走到屏幕前,指尖划过强核力与弱核力的断裂节点,自言自语道:“问题还在这儿,强核力聚合时能量密度是弱核力的上千倍,就像把烧红的铁块砸进冰湖,能量冲击直接冲垮了衔接通道。去年模拟引力井扰动时,强核力也是这么‘炸’开频率的,可六转要的是‘周期性循环转换’,这俩力接不上,循环就是空谈。”

此时暴露的核心问题,正是2912年实战短板的延伸,实验室环境下可通过参数预设让四力“伪同步”,但进入六转核心需求的“转换态”后,强核力与弱核力的能量密度差会被放大,加上外部干扰,如模拟小行星带的引力波动,共振断联会更频繁。

此前半年的修炼仅解决了“静态稳定”,未触及“动态转换抗干扰”。

林轩重新启动程序,指尖念力丝缠绕向强核力曲线:“这次我加强念力约束,让强核力慢点儿聚合,总能接上吧?”

可念力刚触碰到强核力曲线,屏幕上的曲线突然剧烈震荡,强核力“聚则极快”的特性被念力刺激,反而触发反作用力。

修炼舱防护罩瞬间亮起刺目红光,蜂鸣警报尖锐响起,力场数据彻底紊乱,比去年实战模拟中最糟的一次还要混乱。

林轩赶紧收回念力,防护罩红光缓缓消退。

他瘫坐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的星图投影,喃喃自语:“硬较劲根本没用。日焓人的记载里说‘转换得像星辰交替似的,得顺着它的节律来’,可星辰交替有昼夜规律,四力转换的‘节律’到底藏在哪儿?去年实战时,要是能找到这节律,也不至于让力场稳定度掉到40%……”

林轩此时的困境,本质是“对抗思维”与“力场规律”的冲突。

回想2912年实战中,他试图用念力强行维持四力频率,反而引发共振断联。

如今冲击六转,又想用念力约束强核力,再次触发反效果。

林轩正对着屏幕上断裂的力场曲线犯愁,脑子里乱糟糟的没个准主意,忽然就想起日焓文明那些记载里的门道。

人家讲究的是“顺规律”,不是硬来。

“哎,我怎么早没想到!”林轩拍了下自己的脑袋,眼里忽然有了光,“一直琢磨着用念力硬‘控制’那四力,这不把路走死了嘛!要是换个法子,顺着规律去‘适配’,说不定卡壳的地方就绕过去了!”

这一转念,倒成了破解实战短板、突破六转的关键坎儿。

13.2 寻四力“对话方式”,初破六转适配难题

林轩突然坐直身体,指尖划过屏幕上强核力与弱核力的波动轨迹:“等等,去年模拟小行星带时,强核力断联前会出现0.3秒的低频波动,弱核力衰变时反而有高频脉冲……这会不会就是它们的‘沟通信号’?我之前只盯着‘稳定’,没注意到这种细微的互动规律!”

他立刻调出2912年实战的原始数据,放大强核力断联前的波动片段。

果然,每一次断联前,强核力都会释放0.3秒的1.2hz低频波,而弱核力恰好会同步出现3.6hz的高频脉冲,两者频率呈3:1的整数比。

这一发现是突破的核心,2912年实战中被忽略的“频率比值”,正是强核力与弱核力的天然“节律接口”。

实验室环境下,这种接口被稳定参数掩盖;实战干扰中,接口暴露却未被察觉。

林轩此时的察觉,标志着他从“实验室思维”转向“实战思维”,为后续解决抗干扰问题、突破六转奠定基础。

“原来不是要‘强行衔接’,是要找到它们的‘对话方式’!”林轩眼中亮起光芒,重新调整模拟程序参数,将强核力的低频波动与弱核力的高频脉冲设为“触发信号”。

当强核力释放1.2hz波动时,念力不再约束,反而引导弱核力同步释放3.6hz脉冲。

监测屏上,两条原本断裂的曲线逐渐贴合,在频率交汇点形成稳定的“能量桥”,力场稳定性数值慢慢回升到89%,即使加入模拟小行星带的引力扰动参数,数值也仅下降至78%,远超去年实战时的40%。

林轩看着监测屏上稳定贴合的力场曲线,长舒一口气,指尖银白色念力丝随呼吸轻轻起伏:“终于找对路了!先把这个‘频率适配机制’练熟,解决实战抗干扰的问题,再琢磨怎么把四力的转换做成循环。六转的门,总算看到缝儿了。”

他抬手调出六转阶的修炼法门图谱,目光落在“周期性转换”几个字上,眉头又微微皱起,“可‘特定规律’到底是啥规律?四力形态转换的周期怎么定才不冲突?”

六转阶作为四级念力的第六阶段,核心目标是引导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按特定规律周期性转换形态,通过念力精准掌控转换节奏,形成循环往复的能量流转模式。

这意味着四力需从“静态协同”升级为“动态循环”,既要保证每种力自身形态转换的流畅,如引力从凝聚态到扩散态的切换,又要确保四力转换周期相互适配,如强核力聚合时,弱核力恰好进入衰变态,电磁力同步调整波动频率,最终实现力场能量的可持续利用,为后续七曜阶“多状态适配”奠定基础。

而林轩当前的瓶颈,正卡在“规律界定”与“周期同步”两大核心要求上。

林轩重新启动模拟程序,尝试让引力先进入转换周期:“先从引力开始,凝聚态维持5秒,再用2秒转扩散态,应该没问题……”

可当引力刚进入扩散态时,他想同步启动电磁力的波动态转换,两条曲线却突然出现相位差。

引力扩散速度比预设快了0.8秒,电磁力波动频率跟不上,力场稳定性瞬间从78%掉到51%。

他猛地攥紧拳头,念力丝微微震颤:“怎么又差了?明明在五维阶能精准控速,到六转连个周期都对不上!”

六转阶对“节奏掌控”的要求远高于五维阶。

五维阶只需实现四力在五维层面的静态关联,而六转阶需让四力按“固定周期+动态适配”的模式转换。

既要有统一的时间基准,如每种力的转换周期需是整数倍关系,又要根据力场实时状态微调节奏,如受外部干扰时,念力需同步修正转换速度。

林轩当前的问题,是仍用五维阶“静态参数预设”的思维应对六转,未建立“动态节奏感知”,导致四力转换周期无法同步。

林轩关掉模拟程序,走到修炼舱中央,闭眼感受体内念力与四力的关联:“法门里说‘转换如潮汐涨落,需顺力而行’,可潮汐有行星引力当参照,我这四力转换的‘参照’在哪儿?”

他试着让强核力先进入聚合态,同时用念力标记时间,可强核力聚合速度时快时慢,最快3秒达峰值,最慢要5秒,根本无法形成固定周期。

“连单一力的转换周期都定不了,还谈什么四力循环?”他睁开眼,看着舱壁上的力场监测仪,语气里满是挫败,“之前解决抗干扰是找‘适配接口’,现在六转是要搭‘循环齿轮’,这齿轮怎么卡才能不打滑啊?”

林轩的核心瓶颈,在于未理解六转阶“特定规律”的本质,该规律并非人为设定的固定参数,而是四力自身属性与念力调控的“共振规律”。

例如,强核力的聚合周期由其能量密度决定,弱核力的衰变周期受环境力场影响,念力需做的不是“强行设定周期”,而是找到能让四力转换周期自然同步的“共振点”,如强核力聚合峰值与弱核力衰变谷值的时间重合点。

他当前的错误在于试图用念力“主导周期”,而非“引导共振”,导致四力转换失去自然节律,无法形成稳定循环。

林轩重新坐下,调出日焓文明关于“能量循环”的记载,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日焓人靠恒星自转定能量收集周期,我是不是也该找个‘力场参照’?”

他突然想到五维阶突破时发现的“频率适配机制”,眼睛一亮:“之前强核力1.2hz低频波和弱核力3.6hz高频脉冲是3:1的比例,那转换周期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整数比关系?”

他立刻在模拟程序中设置参数,将引力转换周期设为6秒,电磁力设为3秒,强核力设为2秒,弱核力设为1秒,刚好形成6:3:2:1的整数比。

启动模拟后,四力转换虽仍有微小偏差,但稳定性始终维持在65%以上,未出现大幅骤降。

“好像有点门道!”林轩精神一振,“看来这‘规律’就是找四力周期的‘公倍数’,可怎么让这公倍数稳定下来,还是个问题……”

林轩此时的探索,已触及六转阶“周期性转换”的核心方向,通过四力转换周期的整数比关系,建立初步的循环框架。

但这只是基础,后续还需通过念力微调,让四力在整数比周期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共振”,如在周期交汇点同步调整形态,才能真正形成循环往复的能量流转模式。

这也意味着,他需从“参数设定”转向“动态调控”,完成六转阶的思维升级。

此时的突破,既解决了2912年“实验室稳定无法适配外部干扰”的实战短板,通过“频率适配”实现干扰环境下的力场稳定,也为六转“周期性转换”提供了核心机制。

林轩的思考从“对抗干扰”转向“利用干扰中的力场规律”,完成了从五维阶到六维阶的关键思维跨越。

三个月以后,修炼舱内,银蓝色的五维护盾正随着林轩的意念,在模拟小行星带的引力波动中稳定笼罩周身五米范围,这是他过去三个月巩固成果的直观体现。

相较于2912年实战时40%的力场稳定度,如今即使加入1.5倍强度的引力扰动,护盾稳定度仍能维持在85%以上,2912年因“外部干扰导致四力断联”的实战短板已彻底解决。

但当他将注意力完全聚焦于六转阶,新的难题却逐渐凸显。

林轩再次启动四力转换模拟,屏幕上,引力与电磁力的周期性转换已能稳定维持十分钟,可强核力与弱核力的衔接仍存在新卡点。

尽管通过“3:1频率同步+18%能量梯度释放”的过渡方案,两力不再直接断联,却会在过渡区间末端出现“能量滞留”。

强核力释放的残余能量无法被弱核力完全吸收,形成微小的能量涡流,导致每三次转换就会出现一次“周期偏移”,力场稳定度从82%降至67%,与六转阶“连续无偏差周期性转换”的要求仍有差距。

“之前解决了‘能不能接上’的问题,现在要解决‘能不能接稳、接顺’的问题。”

林轩暂停模拟,调出日焓文明“星核能量循环”中“余能导流”的记载:恒星聚变产生的残余能量,会通过星际尘埃的“能量传导通道”被周边行星吸收,而非淤积在转换节点。

他突然意识到,六转阶的新问题,本质是过渡态缺少“能量导流机制”,强核力的残余能量没有出口,才会干扰后续转换周期。

他立刻调整参数,在强核力与弱核力的过渡区间末端,增设了一道“念力导流槽”,以3:1的频率比为基准,用念力引导强核力的残余能量,顺着弱核力的衰变轨迹,缓慢注入引力场,既补充了引力转换所需的能量,又避免了能量淤积。

同时,他将五维阶巩固的“抗干扰念力缓冲层”融入六转模拟,确保即使在引力波动增强的情况下,导流过程也不会受外部干扰中断。

重新启动模拟后,强核力的残余能量通过导流槽顺畅流入引力场,原本的能量涡流消失不见。

四力转换周期连续运行二十分钟,仅出现两次小于3%的微小偏差,力场稳定度始终维持在80%以上,首次实现了接近六转要求的“稳定周期性转换”。

但林轩并未停手,他进一步测试发现,当转换周期超过三十分钟,电磁力的波动频率会出现0.2hz的漂移,虽未影响整体循环,却暴露出“多力长期同步下的频率校准”这一新细节问题。

他翻开实验日志,在“六转阶新问题攻克记录”中写道:“1. 已解决强核力与弱核力过渡态‘能量滞留’问题,通过‘念力导流槽’实现余能再利用,周期偏移率从33%降至6%;”

“2. 新发现‘多力长期同步下的频率漂移’,需在后续修炼中加入‘实时频率校准模块’,以3:1的基础频率比为锚点,用念力实时微调各力波动,确保周期稳定性;”

“3. 五维阶抗干扰能力需进一步与六转转换结合,在每次周期节点加入‘干扰预判’,提前规避引力波动对转换节奏的影响。”

林轩抬望着屏幕上平稳运行的转换曲线,明白六转阶的突破已不再遥远。从解决2912年的实战短板,到应对六转新出现的能量滞留与频率漂移,核心始终是遵循日焓文明“顺规律”的启示。

让念力从“主导者”彻底变为“协调者”,顺着四力的自然节律完善转换机制,而非强行设定参数。

接下来,只需通过反复修炼,将“过渡态+导流槽+实时校准”的模式内化为念力本能,六转阶的大门便会真正敞开。

13.3 探日焓进阶困境,感文明韧性与差异

在修炼之余,林轩的量子态意识流继续顺着日焓文明的时间线往深了探,意识里的画面突然变成了广阔的星际空间。

焓能絮团靠着反物质能量往远处飞,可在穿过超星系之间的空隙时,能量消耗得明显变快了,就连导航信号也因为空间曲率的波动变得不稳定,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探索时遇到了麻烦。

此时日焓已迈入跨超星系探索阶段,但反物质能耗高、导航易受干扰的短板逐渐凸显,这是文明从“能远航”向“远航稳”进阶的关键瓶颈,也成为推动它们探索重力科技的核心动力。

他紧盯着意识流里的这一幕,目光随即落在同步浮现的记载上:“地球历2311年-2718年:日焓文明在跨超星系航行中,逐渐暴露反物质能耗过高、长距导航精度不足的短板。但族群通过持续攻关,实现‘重力感应-反物质协同’技术的关键性突破,借重力感应精准锁定星际坐标,以反物质能量适配航行速度,成功弥补短板。此举不仅让日焓获得三级宇宙文明巅峰阶段的稳定星际远行能力,更在技术突破中触碰到四级宇宙文明的发展脉络,隐约窥见更高文明层级的门槛。”

林轩轻声感叹:“反物质虽说能撑着跨超星系飞,但耗能量高不说,导航还不稳。这俩问题要是解决不了,飞得越远风险就越大。可它们没被难住,反倒琢磨出把‘重力感应’和‘反物质’凑一块儿用,硬生生把短板补上了,还蹭到了四级文明的边儿,这想法也太绝了!咱华夏舰队现在巡航时,不也老碰到能源调配和航道校准的麻烦嘛,这种‘瞅见短板就补、撞上难题就解’的股子劲儿,太值得咱学了!”

随着意识流接着往前推,画面转到了日焓文明研究宇宙重力场的场景:无数根能量丝织成一张网,捕捉着不同天体的重力波动,再把这些数据汇总成复杂的模型。每一次调整模型的动作里,都能看出他们对“重力本源”那种不放弃的探索劲儿。

这是日焓为突破四级文明的“蓄力期”,用近140年时间持续深耕重力科技,从摸索重力规律到尝试技术应用,为后续找到“重力本源锚点”、构建大一统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段漫长的积累也印证了文明进阶的不易。

对应的记载随之显现:“地球历2718年 - 2859年:日焓继续探索重力科技,为突破四级文明做准备”。

林轩看着图景中不断迭代的重力模型,眼神里多了几分共鸣:“单是研究重力科技就用了一百多年,这中间指定栽了无数回跟头,保不齐刚摸透一个重力规律,到了新星域又不管用了。可它们没撂挑子,一直死磕这块硬骨头。咱从地球没了之后重新站起来,不也花了九百年才攻克星际航行、念力修炼的部分难题嘛?这种‘慢下来攒劲儿、沉下心破局’的耐心,可太少见了!”

等意识里的画面定格在牧夫座空洞边缘时,出现了一幕让人震撼的场景:焓能絮团围着一个发着暗金色光晕的“重力本源锚点”,把重力规律、反物质能量还有其他基本力的参数融合到一起,最后形成了完整的大一统理论模型。

这下反物质的能耗大大降低,导航也变得又精准又稳定。

这是日焓文明迈入四级的里程碑,找到“重力本源锚点”后,用15年时间完成从理论到应用的跨越,不仅解决了跨超星系航行的核心难题,更实现了文明层级的关键突破,此时的日焓已与华夏文明处于同等的四级文明水平。

同步浮现的记载清晰写着:“地球历2859年 - 2874年:日焓在探索牧夫座空洞边缘时,发现‘重力本源锚点’,用15年时间完成大一统理论构建与重力科技应用,实现大一统理论实战验证和跨超星系无补给航行,正式迈入四级文明”。

看到这里,林轩的量子意识流忍不住泛起激动的波动,他轻声赞叹,语气里满是共鸣:“光找到‘重力本源锚点’还不算完,居然花十五年就把大一统理论从模型变成能用的技术了!这下跨超星系飞再也不用愁补给的事儿,这才是真真正正站稳了四级文明的脚跟!咱现在也在四级阶段,太明白这一路多不容易了。从掉进绝境到四处漂泊,再到攻克念力修炼、造物研发的一堆难关,每一步都是踩着坎儿过来的。日焓跟咱一样,都是从逆境里硬拼出来的,能走到四级文明,那可太不容易了!”

此时的日焓与华夏文明,虽起源不同、形态各异,却有着相似的“绝境求生、逆势突破”的文明韧性,这种历经磨难沉淀的实力,也成为它们在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宇宙“黑暗森林”中,敢于探索、守护自身的底气。

林轩望着图景中焓能絮团驾驭重力与反物质能量,平稳穿梭于超星系之间的画面,眼中满是敬佩:“只有真从绝路上闯出来,才明白这份实力多金贵。到了四级文明,有了能稳稳跨超星系飞、应付复杂风险的底气,在宇宙黑暗森林里才敢更放开了手脚探索。日焓走的这条路,就跟给咱华夏舰队引路似的,也让我对弥涅尔瓦星域那些没谱的挑战,更有信心扛过去了!”

林轩的目光在画面上停了好半天,就见焓能絮团变成银蓝色的流光,一点儿不费劲地在超星系之间穿来穿去,反物质能量和重力场配合得特别好,就连跨好几个星系的时间都短得让人吃惊。

他想起日焓“跨超星系不用补给就能飞”的记载,再看看咱华夏舰队,还得靠战舰引擎、以37%的光速往前飞,要花几十年才能到目标星域,忍不住小声念叨:“同样是四级文明,日焓这能短时间跨超星系的本事,真是让人打心眼儿里羡慕啊!”

他伸手虚触意识图景里的能量流光,语气里满是对这种特性的认可:“人家本身就是能量文明,压根不用受实体战舰载重和引擎功率的限制。想走的时候,借着重力锚点把坐标校正好,靠反物质能量推一把就能出发,连补给都省了。咱华夏舰队要是想跨超星系,得提前规划航线、囤够能源,还得操心战舰会不会损耗。这么一比,日焓这‘说走就走’的远行本事,真是能量文明独有的大优势!”

说着,他想起日焓曾悄悄尾随华夏舰队、又在楔形战舰出现时隐匿身形的场景,进一步感慨:“更难得的是,人家还能凭着能量形态的优势,在宇宙里偷偷侦察,根本不怕敌方雷达抓到实体信号,悄悄凑过去就能把敌情摸得门儿清;真遇上危险了,化成一道长流光就能赶紧撤,不管是逃命还是自保,都比咱实体文明灵活多了!”

林轩轻轻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却又清醒的认知:“再看咱实体文明,战舰体积又大,能量信号还特明显,就算开了静默模式,也难完全躲开高阶文明的探测;真到了得紧急撤离的时候,还得琢磨战舰转向、加速的上限,远没有日焓那种‘化成能量就能藏’的方便。说实在的,实体文明在机动性和隐蔽性上,还真比不上这种能随便穿梭的能量文明。”

林轩的量子意识流再次沉潜到日焓文明的进化记载中,逐字逐句拆解那些藏在“进阶”背后的困境。

原本对能量文明“跨星系自由穿梭”的羡慕,渐渐被一层复杂的感慨覆盖,他发现日焓的每一步发展,都像是在宇宙的夹缝里“踮着脚走路”,满是不得已的谨慎。

看到“原始蒙昧时代”的记载时,他意识里的画面突然冒出焓能絮团在能量湍流里飘来飘去的样子:好几百团细细的能量体被狂躁的能量流裹着走,每被冲一次,就有差不多三成的个体没了,剩下的只能凭着本能往不知道安全不安全的地方飘。

“连主动应对的本事都没有,能不能活全看运气,”林轩小声念叨,“这哪儿是‘发展’啊,分明是在生死线上熬着呢!要是那时候碰上哪怕最低级的掠夺文明,恐怕连留下点痕迹的机会都没有。”

翻到“一级行星文明”的瓶颈那段记载,他盯着“离开太阳核心区域后,能量消耗是获取速度的三倍”这句话,忍不住皱起眉:“好不容易能在太阳系活动,却被能量补给卡得死死的,在火星轨道最多待二十四小时,连长期据点都建不了。更要命的是,就只会操控能量,连最基础的实体防御都搞不定。要是遇上能造原始能量炮的战争文明,人家一颗实体炮弹就能打乱他们的量子频率,存活率连百分之十都不到,这对抗能力也太弱了!”

想到记载里日焓捕捉到陌生能量脉冲后,只能缩小活动范围、关掉探测装置的举动,他又补了句:“连主动了解对方的胆子都没有,只能被动躲着,这黑暗森林里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哪儿是‘森林’啊,分明就是‘黑暗牢笼’!”

读到“二级恒星系文明”被“囚禁”在太阳系的段落时,林轩的目光钉在“脱离太阳系后量子场会松散”这句话上:“好不容易搭起太阳系资源网,却还是离不开太阳的能量场,连跨个恒星系都做不到。费劲发个探测粒子去半人马座,还被不知名的能量场拦下来了,最后只能把计划停了。这哪儿是‘深耕太阳系’啊,分明是被死死绑在原地,连外头的世界都不敢多瞅一眼!真要是有二级战争文明打过来,他们那量子护盾连反物质鱼雷都挡不住,七十二小时内基地就得全没,想想都觉得喘不上气。”

触及“三级反物质湮灭文明”的弱点时,他看着“强引力场里反物质隔离层易失效”“怕实体穿甲弹击穿护盾”的描述,摇了摇头:“好不容易搞懂了反物质技术,却还得绕着高引力区走,连航行路线都得看环境的脸色。遇上能引爆恒星的战争文明,人家动动手就能毁了他们的反物质储备,可他们只能靠冲击波干扰,连反击的劲儿都没有。在蛇夫座看着战争遗迹,居然还得删数据、降低能量信号躲着走。这跨星系远行的本事,倒更像‘星际逃难’了!”

当看到“四级重力科技文明”面对高维威胁的谨慎时,林轩的量子意识流泛起一丝沉重:“总算能操控局部重力了,可也就管得了一千公里的范围,真遇上黑洞炸弹还是没招儿。发现疑似高维造物的重力锚点,不光不敢研究,还得赶紧封了它、把探测通道也关了;察觉到四级战争文明的重力战舰,也只能远远绕着走。明明跟咱一样都是四级文明,却连了解同类的机会都得放弃,这份‘低调’,全是被逼出来的啊!”

把记载合上的时候,林轩眼前又冒出日焓豁出去帮华夏舰队破解楔形战舰能量流雾围堵的画面。

这个从太阳系走出来的能量文明,他们自己还在夹缝里求生存呢,却愿意给咱这太阳系“同乡”搭把手。

他眼神慢慢变坚定了:“他们是跟地球同根的‘家乡文明’,一路靠硬扛的劲儿闯过了无数绝境,可骨子里的善意从来没丢过。以后要是日焓需要庇护,别说是出力了,就算得挡在他们前头扛住战争文明的冲击,就算得帮他们躲开高维威胁的风险,我林轩,还有整个华夏舰队,绝对不会干看着。这份责任,咱扛得住,也必须扛!”

13.4 悟文明发展规律,睹沉睡者微微共鸣

回顾日焓文明与地球文明,尤其是自己创立的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林轩敏锐地发现一个关键规律:文明在固守母星的阶段,都因为缺少文明间的正常交流,陷入了“闭门造车”的困境,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它们的发展进程。

日焓文明便是典型例证,从诞生初期到迈入二级文明前,它长期局限于太阳系内,既无对外交流的渠道,也缺乏探索外界的能力,仅靠自身摸索能量规律,导致文明在二级及以下阶段停滞了十余万年。

从地球历公元前10万年掌握基础能量传承,到公元258年才正式迈入二级文明,漫长的“闭门期”让其多次因技术瓶颈陷入生存危机,连最基础的跨恒星系探索都迟迟无法突破。

而当文明被迫走出主星、流浪于星际间时,反而迎来了发展的“奇遇期”。

日焓在太阳被戴森结构体摧毁后,失去主星庇护的同时,也接触到了星际间的反物质云团、重力本源锚点等新事物,不仅在绝境中研发出“恒星能量场远程校准技术”获得星际航行能力,更用13年攻克反物质应用难题,从二级文明跃升至三级文明,后续又借跨超星系探索的经验,摸到了四级文明的门槛。

华夏文明的发展轨迹亦与之高度契合。在地球存续时期,人类文明受限于星球范围,即便掌握了初级航天技术,也未实现真正的星际交流,直到地球毁灭,不断成长的华夏舰队被迫在星际流浪,才从草根文明逐步向四级文明迈进。

林轩望着意识图景中各文明“闭门则滞、出走则进”的对比,不禁感慨:“文明发展哪儿是‘守着主星就能踏实进步’啊?死守着家园只会让眼界变窄、技术也跟不上趟。就算黑暗宇宙里全是没谱的危险,可每回跟陌生文明打交道、每回往新领域探探路,里头都藏着突破瓶颈的机会。只有主动走出主星这个‘舒服区’,在星际里闯一闯、看一看,文明才有接着往上走的可能。”

宇宙星空的宁静,在舰船引擎低鸣的衬托下更显沉寂。

林轩走进人员休息舱,靴底踏过金属地板的轻响,在空旷的舱室里格外清晰。

他停在E-73的休眠舱前,透明舱壁内侧凝着一层极薄的雾,将里面沉睡的身影晕得有些模糊。

那是曾破解“强核力越界干扰电磁力”难题的核心人物,如今却只剩平稳却毫无生气的生命体征。

他抬手轻轻触碰到冰凉的舱壁,指尖传来的寒意顺着神经蔓延。

眼前这具陷入精神冻结的躯体,曾在伊瑟拉能量研究中心的工作台前,写下关键的“力场实验日志”。

那些藏在加密文件夹里的算法与阈值表,此刻正成为解析强力解绑雾装置的关键钥匙。

可日志的主人,却无法亲眼看到这些成果如何帮文明渡过难关。

“老卡说你总爱把重要数据藏在日志里,”林轩的声音很轻,几乎要被舰船的背景音淹没,“现在那些数据派上用场了,残雾实验能稳住四力,连五维修炼的瓶颈都有了突破……可你却还在这儿躺着。”

他凝视着E-73毫无波澜的面容,想起通讯里卡列斯博士提及旧同事时的急切,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日志手稿时的激动,心底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有对关键资料的庆幸,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舱外的星光透过舷窗洒进来,落在休眠舱上,映得那层薄雾泛起细碎的光。

林轩收回手,幻形体轻轻叹了口气,目光却渐渐变得坚定:“等破解了强力解绑雾,等找到唤醒你们的办法,一定让你亲眼看看,你当年的研究,到底帮我们走了多远。”

林轩话音刚落,目光忽然顿在休眠舱内,E-73的嘴角,竟极轻地向上扬了一下,那弧度浅得像水面转瞬即逝的涟漪,若不是他一直盯着,恐怕眨眼就会错过。

也是在这时,他才真正认真打量起E-73的模样。作为伊瑟拉族人,E-73有着和地球人相近的面容轮廓,却没什么突出的特点,属于扔进人群里便难寻踪迹的长相。

身材不算高大,甚至有些矮胖,肩膀微微垮着,连休眠时的姿态都透着股随和的憨态,一点没有“顶尖能量专家”该有的锐利感,反倒像生活里随处可见的、亲切又普通的寻常人。

是听到了吗?听到自己说他的研究正在发光,听到那句“等你醒来看看”的承诺?林轩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忍不住凑近舱壁,指尖再次贴住冰凉的玻璃,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可再仔细看时,那抹笑意又淡得几乎看不见,仿佛只是这具矮胖躯体的肌肉在无意识间的微小抽动,是自己太过期待而产生的错觉。

但不管是真实的回应,还是心底的念想,林轩胸口那股沉甸甸的情绪,却像是被这缕微光轻轻拨开了一角。

他原本因E-73的沉寂而泛起的惋惜,此刻多了几分温热的盼头。

或许这具看似普通的沉睡躯体里,意识还没完全沉寂;或许那些藏在深层记忆里的智慧,正以这样细微的方式,与自己隔着舱壁共鸣。

林轩直起身,指尖离开舱壁时,眼底已没了之前的怅然,取而代之的是更清晰的坚定。

他最后看了一眼休眠舱内那道矮胖的身影,轻声道:“甭管是真听见了,还是我自己瞎琢磨,这事儿都算个好苗头。我肯定能再快点,没跑儿!”

说完,他转身走向舱门,脚步比来时更稳。

哪怕那抹嘴角的上扬只是一瞬,也足够成为他继续向前的又一份动力。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盛宠之嫡妻归来诡运蛇妻诸天开局长生药无限武道求索爱在东南枝豪门巨星之悍妻养成丹崖仙途开局操作蝙蝠侠离婚后大佬前夫赖上我别笑哥抓鬼呢悠闲直播:开局国宝赖上我英雄联盟之最强重生女配是重生的大明小郎君名柯:毒唯恋爱手册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娇妻入怀:恶魔总裁来自阴间盛宠妻宝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斗罗之野猪凶猛
经典收藏我们一家掉进了里世界这个反派超可爱的重生之山村传奇我为人类造诺亚我在末世直播变异女主她又到了修罗场智能狂潮末世:外星飞船撞向地球灭绝人类神级矿工帽湮灭2089我可能跟了假宿主带着吃鸡系统闯异界全球神只眷族都是史莱姆穿越成为银河奥特曼黑石密码潇洒在影视世界东方之幻想乡从九叔开始末世降临,我的异能之路女主她又失忆了
最近更新穿成恶毒向导,从万人嫌到万人迷单身汪的万界之旅末世之有个团队会更好重生之病毒末世我以饕餮镇诸天乐园边界暴力恶雌,众兽夫跪着求宠废土求生游戏:我靠挖矿带飞祖国仙界穿越来的御兽师末世集结号:D市生存录恶雌洗白太会撩,兽夫日日修罗场末日降临:我靠变废为宝一路躺赢星际直播:假千金靠蓝星文明封神爆改好孕系统种田,我成科研大佬创世界纪元被女神甩后,我在末日当囤货海王丧尸也怕三刀流净化师复苏万物,全星吃香喝辣了开局扮演云缨,震惊全球!穿越人造人,我在星海掠夺能源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木易煜浩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txt下载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最新章节 - 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全文阅读 - 好看的科幻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