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首页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隐婚虐爱慕少私宠小娇妻欧颜司夜辰林夜的小说免费阅读我若修仙法力齐天简思陆佑霆免费阅读无弹窗警察陈书风水之王八零小辣妻,科研大佬追着宠空间灵泉有点田最终进化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骨脂仙缘:百草春秋录(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三卷 南北交融·经验积淀

一、北方的“煨骨方”与南方的“蒸骨法”

北宋初年,国家渐趋统一,南北医药交流日益频繁。北方气候寒冷干燥,百姓多患“寒痹骨痛”,医者常用“煨骨方”:取补骨脂籽,与羊肉、生姜一同放入瓦罐,用炭火慢煨三小时,待肉烂籽熟,食肉饮汤,每日一剂,数日后便能驱寒止痛。河北名医“张元素”,擅长调理脾胃,他发现北方人饮食多油腻,单用补骨脂煨肉,虽能补骨,却易生痰湿,遂在方中加入陈皮、茯苓,既能健脾化痰,又能助补骨脂吸收。

南方气候湿热,百姓多患“湿痹骨重”,医者则常用“蒸骨法”:取补骨脂籽,与薏苡仁、苍术一同放入蒸笼,蒸至籽熟,晒干后研成粉,每日用温水送服,能祛湿壮骨。江南名医“朱震亨”,主张“滋阴降火”,他见南方人多阴虚湿热,单用补骨脂恐其温燥伤阴,便在方中加入麦冬、玉竹,滋阴润燥,使补骨脂补而不燥。

一次,北方商人王某到江南经商,因水土不服,患上湿痹,双腿沉重如灌铅,行走困难。江南医者用“蒸骨法”为其治疗,王某服药三日,症状竟无缓解,反而口干舌燥。朱震亨接诊后,诊其脉,发现王某虽在南方患病,却素有北方人“肾阳不足”之症,遂将“蒸骨法”与“煨骨方”结合,取补骨脂籽,一半与薏苡仁、苍术同蒸,一半与羊肉、生姜同煨,交替服用。不出十日,王某的湿痹便得以痊愈,他叹道:“南北之法各有妙处,结合起来竟有如此神效!”

此事传开后,南北医者纷纷交流补骨脂的用法,张元素与朱震亨还通过书信往来,探讨补骨脂的配伍之道。张元素在信中写道:“补骨脂性温,北方多寒,当以温阳为主;南方多湿,当以祛湿为先,然‘肾主骨’之理相通,唯需因地制宜。”朱震亨回信称:“兄言极是,用药如用兵,需知敌之虚实,方能百战不殆,补骨脂之应用,亦当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种南北经验的交融,让补骨脂的应用更加灵活,也让中医“三因制宜”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验证。

二、山民的“野药经”与文人的“百草录”

南宋时期,江西庐山一带多山民,他们常年在山中劳作,积累了丰富的识药、用药经验,形成了一本口传心授的《野药经》,其中记载了许多补骨脂的独特用法:“春采补骨脂花,与蜂蜜同酿,能治‘头痛骨酸’;夏采补骨脂叶,与青蒿同煮,可防‘暑湿骨痛’;秋采补骨脂籽,与栗子同炒,能‘壮骨健齿’;冬采补骨脂根,与萝卜同炖,可‘驱寒暖骨’。”

山民“赵老栓”,便是《野药经》的传承人之一。他年轻时在山中狩猎,不慎从树上摔下,断了肋骨,求医无果,便按《野药经》的方法,采来补骨脂根,与萝卜同炖,每日食用,同时用补骨脂籽与酒调和,敷于患处。一月后,断肋竟自行愈合,且未留下后遗症。赵老栓常对人说:“这《野药经》是祖辈用命换来的,每一句都藏着山里的智慧。”

当时,庐山有位文人“周必大”,喜好搜集民间方药,听闻赵老栓的事迹后,便登门拜访。赵老栓毫无保留,将《野药经》中的补骨脂用法一一告知。周必大听后,十分惊叹,遂将这些用法整理成册,取名《庐山百草录》,其中写道:“补骨脂,庐山多有之,山民于四季皆能取用,花、叶、籽、根各有其用,非独籽也。春食其花,能疏利头目;夏食其叶,能清暑祛湿;秋食其籽,能补骨益髓;冬食其根,能温肾散寒。此法虽简,却暗含‘四季养藏’之理。”

《庐山百草录》虽为文人所着,却充满了山野气息,它将山民口传的“野药经”,转化为文字记载,让补骨脂的应用经验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周必大在书中感慨:“民间多奇方,往往在山野之间,文人医者当放下身段,深入民间,方能采撷到真正的‘济世之药’。”这种文人与山民的互动,让补骨脂的“口传知识”与“文献记载”得以结合,恰似山间的溪流与田野的沟渠,相互贯通,滋养着更多人的生命。

三、寺庙里的“药粥方”

南宋时期,杭州灵隐寺有位“了尘和尚”,精通医术,常以草药救济百姓,尤其擅长用“药粥”调理慢性病。他发现,补骨脂性温,若与谷物同煮,既能补骨,又能健脾,十分适合年老体衰、筋骨虚弱之人。于是,他创制了“骨脂小米粥”:取补骨脂籽五钱,炒香后碾成粉,与小米一同煮成粥,每日清晨食用,能“温肾健脾,壮骨益寿”。

寺中常有老年香客,因腰膝酸痛、步履蹒跚,前来求助。了尘和尚便让他们每日食用“骨脂小米粥”,同时教他们简单的腰部按摩之法。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妪,患腰膝酸痛多年,不能久立,食用“骨脂小米粥”半月后,竟能在寺中行走自如;食用一月后,还能帮助寺中僧人打扫庭院。老妪感激地说:“这粥比仙丹还灵,让我重新找回了力气。”

了尘和尚还根据香客的不同症状,调整“药粥”的配方:若患者伴有失眠,便在粥中加入少许酸枣仁;若伴有便秘,便加入少许火麻仁;若伴有耳鸣,便加入少许枸杞。这些配方,都记录在《灵隐寺药粥集》中,寺中僧人代代相传,也传授给前来求助的百姓。

有一次,杭州知府患病,腰膝酸痛,不能理政,听闻了尘和尚的“药粥方”,便派人前来求取。了尘和尚亲自前往府衙,为知府诊脉,发现知府不仅腰膝酸痛,还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遂为其配制了“骨脂山药粥”:补骨脂籽与山药、小米同煮。知府食用一周后,腰膝酸痛减轻;食用半月后,食欲恢复,大便成形;食用一月后,便能正常理政。知府叹道:“和尚之方,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既治骨痛,又调脾胃,真乃良医也。”

了尘和尚的“药粥方”,将补骨脂的应用与日常饮食结合,让“治病”变得简单易行,也让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深入人心。这些源于寺庙的慈悲之举,让补骨脂从“医者之药”,变成了“百姓之食”,惠及了更多寻常人家。

四、渔民的“海风湿方”

南宋时期,福建沿海一带多渔民,他们常年在海上劳作,饱受海风、湿气侵袭,多患“海风痹”(类似风湿性关节炎,因海风侵袭所致),关节肿胀、疼痛,遇阴雨天更甚。渔民们摸索出一套用补骨脂治疗“海风痹”的方法:取补骨脂籽,与生姜、辣椒一同泡酒,制成“骨脂祛风酒”,每日饮一杯,同时用酒涂抹患处,能驱风祛湿、止痛壮骨。

渔民“林阿福”,世代以捕鱼为生,其父、祖父皆因“海风痹”晚年瘫痪在床。林阿福年轻时便开始饮用“骨脂祛风酒”,虽常年在海上劳作,却从未患上“海风痹”。他还将此法教给同村渔民,不少渔民因此免受病痛之苦。林阿福发现,若在酒中加入少许海风藤,疗效更佳,遂将此方改良,取名“骨脂藤酒”。

福建名医“陈自明”,擅长治疗外科、骨科疾病,听闻渔民的“骨脂藤酒”后,便乘船前往渔村考察。他见渔民们在狂风暴雨中捕鱼,却少有患“海风痹”者,十分惊讶,遂取来“骨脂藤酒”研究。他发现,补骨脂性温,能驱寒;生姜、辣椒能散寒;海风藤能祛风通络,四者配伍,恰能针对“海风痹”的“风、寒、湿”三邪。陈自明遂在自己的医着《外科精要》中写道:“海风痹者,多因风、寒、湿三邪侵袭筋骨所致,用补骨脂、生姜、辣椒、海风藤泡酒,内服外敷,能祛风散寒、祛湿通络、壮骨止痛,渔民常用之,效佳。”

陈自明还将此方推广到内陆地区,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引起的骨痹,同样取得了良好疗效。他在书中感慨:“渔民身处险境,却能在实践中摸索出治病之法,可见‘实践出真知’,医者当多向百姓学习,方能不断精进。”这则案例,展现了补骨脂在特定职业人群中的应用,也体现了民间实践对中医发展的推动作用——渔民从自身生存环境出发,摸索出的“土法”,最终被纳入正统医着,为更多人带来了福音。

五、地方史志中的“骨脂记”

元代初年,朝廷下令编撰各地史志,记录地方风物、民俗、方药。江西《袁州府志》中,便有一段关于补骨脂的记载:“府境西鄙有山,名‘骨脂岭’,岭上多产补骨脂,其籽可疗疾。当地山民,每至深秋,便上山采籽,晒干后收藏,遇有腰膝冷痛者,取籽与核桃同嚼,立愈;遇有妇人产后骨虚者,取籽与红糖同煮,饮之三日,便能下床。相传,唐时有医者路过此山,见山民多健步如飞,询其缘由,乃知常食补骨脂籽,遂将此法传于四方。”

这段记载,虽寥寥数语,却包含了补骨脂的产地、用法、疗效及传说,是地方史志对民间用药经验的珍贵记录。《袁州府志》的编撰者“王义山”,在编撰过程中,亲自前往“骨脂岭”考察,见山民果然多筋骨强健,即使年过花甲,仍能上山砍柴、下地耕作。他还采访了当地的老药农,老药农向他讲述了补骨脂的传说:“很久以前,岭上有位樵夫,因年老体衰,不能砍柴,每日在岭下叹息。一日,有一白发老者路过,赠其一袋褐籽,嘱其每日食用。樵夫食后,筋骨渐强,又能上山砍柴,遂将褐籽种于岭上,此籽便代代相传,因能补骨,岭名遂改为‘骨脂岭’。”

王义山将这段传说也纳入《袁州府志》,他在文末写道:“补骨脂虽为小草,却能济民于疾苦,其传说虽不可考,然山民之实践,历历在目。地方史志,不仅要记山川地理、人物事迹,更要记此类济世之药,方能不负‘存史、资治、教化’之责。”

除《袁州府志》外,元代其他地方史志,如《浙东通志》《岭南风物志》等,也都有关于补骨脂的记载,虽内容详略不同,却都记录了当地民间应用补骨脂的经验。这些地方史志,就像一个个“民间医药档案库”,将补骨脂的“口传知识”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得以跨越时空,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第四卷 医派争鸣·理论升华

一、金元四大家的“补骨之辩”

金元时期,中医界流派纷呈,“金元四大家”各持己见,对补骨脂的应用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引发了一场“补骨之辩”。

“寒凉派”代表刘完素,主张“六气皆从火化”,认为多数疾病由“火热”引起,慎用温燥之药。他认为补骨脂性温,虽能补骨,却易助火伤阴,仅适用于“肾阳衰微、寒凝骨痛”之症,且需配伍滋阴之药,如麦冬、玉竹,以制其温燥之性。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写道:“补骨脂,温肾之药,非肾阳不足者慎用,若误用之,恐助火生热,加重病情。”

“攻下派”代表张从正,主张“病由邪生,攻邪已病”,认为补骨脂虽能补骨,却偏于补益,若体内有实邪(如风寒湿邪壅盛),过早使用补骨脂,会“闭门留寇”,使邪不易除。他主张,治疗骨痹,应先以祛邪之药(如麻黄、桂枝)驱邪,待邪去后,再用补骨脂补骨。他在《儒门事亲》中举例:“有一患者,患骨痹多年,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先用麻黄、桂枝、防风煎服,驱风散寒,待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后,再用补骨脂与杜仲同煮,补骨强筋,一月而愈。若先补后攻,邪必滞留,难以痊愈。”

“补土派”代表李杲,主张“脾胃为后天之本”,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可由后天补之”。他认为,补骨脂虽能补肾壮骨,但需依赖脾胃运化,若脾胃虚弱,补骨脂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他在使用补骨脂时,常配伍健脾之药,如白术、茯苓、陈皮,以增强脾胃功能,助补骨脂吸收。他在《脾胃论》中写道:“补肾先健脾,脾健则肾充,肾充则骨健。补骨脂与健脾药同用,如虎添翼,疗效倍增。”

“滋阴派”代表朱震亨,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认为补骨脂性温,易伤阴精,使用时需格外谨慎。他认为,只有“肾阳衰微而无阴虚火旺”之症,方可使用补骨脂,且需配伍滋阴之药,如熟地、枸杞,以“阴中求阳”。他在《格致余论》中写道:“补骨脂温肾,然肾为水火之脏,需阴阳平衡,若单用补骨脂温阳,恐伤肾阴,当阴阳同补,方为稳妥。”

这场“补骨之辩”,虽各执一词,却都围绕着补骨脂的性味、功效及配伍展开,从不同角度深化了对补骨脂的认识。正如当时名医“罗天益”所言:“四大家之论,皆有其理,补骨脂之应用,无固定之法,当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融会贯通,方能尽其所长。”这场争论,不仅推动了补骨脂应用理论的发展,也为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完善,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二、民间“单方”与医派“复方”的互补

金元时期,民间仍流传着许多补骨脂的“单方”(仅用一味药治病),如“补骨脂籽炒香嚼服,治腰膝冷痛”“补骨脂籽与酒同泡,治跌打损伤”“补骨脂籽与鸡蛋同炒,治小儿软骨病”等。这些单方,虽简单易行,却往往只适用于单一病症。

而各医派则在民间单方的基础上,创制了许多“复方”(多味药配伍),以扩大补骨脂的适应症,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如刘完素创制的“补骨脂滋阴汤”,以补骨脂配伍麦冬、玉竹、熟地,既能温肾补骨,又能滋阴润燥,适用于“肾阳不足兼阴虚火旺”之症;张从正创制的“补骨脂祛邪汤”,以补骨脂配伍麻黄、桂枝、防风,先祛邪后补骨,适用于“风寒湿邪壅盛兼肾阳不足”之症;李杲创制的“补骨脂健脾汤”,以补骨脂配伍白术、茯苓、陈皮,健脾补肾,适用于“脾胃虚弱兼肾阳不足”之症;朱震亨创制的“补骨脂阴阳双补汤”,以补骨脂配伍熟地、枸杞、附子,阴阳同补,适用于“肾阴阳两虚”之症。

山西有位民间医者“赵五”,擅长用补骨脂单方治病,却发现有些患者疗效不佳。一次,他遇到一位患者,腰膝冷痛,同时伴有口干舌燥、盗汗等阴虚症状,用补骨脂单方治疗后,腰膝冷痛减轻,却出现了便秘、咽痛等上火症状。赵五束手无策,遂前往请教刘完素。刘完素为患者诊脉后,说:“此为‘肾阳不足兼阴虚火旺’,单用补骨脂温阳,必伤阴精,当用‘补骨脂滋阴汤’。”赵五按方用药,患者服药半月后,腰膝冷痛痊愈,阴虚症状也随之消失。

从此,赵五开始学习各医派的复方,将民间单方与医派复方结合,疗效大增。他还将自己的经验整理成册,写道:“单方虽简,却如利剑,需用之得当;复方虽繁,却如阵法,能应对复杂之症。单方与复方,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这种民间单方与医派复方的互补,让补骨脂的应用更加全面、精准,也让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三、“骨脂丸”的创制与流传

元代中期,名医“危亦林”编撰《世医得效方》,致力于“集历代医家之精华,汇民间实践之经验”。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创制了“骨脂丸”,这是补骨脂应用史上的一个重要复方。

“骨脂丸”的配方为:补骨脂(炒香)二两,杜仲(去皮,姜炒)二两,胡桃仁(去皮)二两,附子(炮,去皮脐)一两。将上药研成细末,用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用温酒送下。危亦林在书中写道:“此丸能温肾助阳,强筋健骨,主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筋骨痿软、行走无力、畏寒肢冷等症,疗效显着。”

“骨脂丸”的创制,源于危亦林的一次临床实践。有一位高官,年过半百,患腰膝冷痛多年,虽服用过多种汤药,却疗效不佳,甚至出现了行走困难的症状。危亦林为其诊脉,发现其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判断为“肾阳衰微,骨失温养”。他遂取补骨脂、杜仲、胡桃仁、附子四味药,配伍成丸。高官服药一月后,腰膝冷痛减轻;服药两月后,能正常行走;服药三月后,竟能骑马射箭。高官感激地说:“此丸真乃‘起死回生’之药,让我重获新生。”

“骨脂丸”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为治疗肾阳不足、筋骨虚弱的常用方剂。各地医者还根据当地患者的特点,对“骨脂丸”进行了改良:在北方,因气候寒冷,常加入肉桂、干姜,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在南方,因气候湿热,常加入茯苓、薏苡仁,以增强祛湿健脾之力;在西域,因多风,常加入防风、独活,以增强祛风通络之力。

“骨脂丸”的创制与流传,是补骨脂应用理论的一次升华。它不仅融合了历代医家的经验和民间实践的智慧,还体现了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补骨脂温肾助阳为君药,杜仲强筋健骨为臣药,胡桃仁补肾益脑为佐药,附子温阳散寒为使药,四药配伍,相得益彰。正如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所言:“用药如治国,君、臣、佐、使各司其职,方能国泰民安;补骨脂为君,统领诸药,共奏补骨强筋之效,此乃用药之妙也。”

四、田野调查中的“新发现”

元代末年,名医“朱震亨”的弟子“戴原礼”,继承师志,致力于搜集民间方药。他认为,“医之道,源于民间,流于实践,医者当深入田野,方能得真知”。于是,他历时十年,走遍大江南北,进行田野调查,搜集到了许多关于补骨脂的新用法、新经验。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戴原礼发现,当地彝族人常用补骨脂籽与花椒、大蒜一同捣成泥,敷于龋齿处,能治“牙痛骨酸”。他亲自尝试,发现此法果然有效,遂记录在《证治要诀》中:“龋齿疼痛,多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或风寒入齿所致。用补骨脂籽、花椒、大蒜捣泥敷之,能温肾散寒、止痛消肿,彝人常用之,效佳。”

在贵州苗族地区,戴原礼发现,苗族人常用补骨脂籽与酒、醋一同浸泡,制成“骨脂醋酒”,涂抹于脱发处,能治“斑秃”(俗称“鬼剃头”)。他走访了多位用此法治疗的患者,发现多数患者用药一月后,脱发处便开始长出新发。戴原礼遂在书中写道:“斑秃多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邪侵袭所致。补骨脂能补肾益肝,酒能活血通络,醋能收敛固发,三者配伍,能生发固发,苗人之法,甚妙。”

在广东岭南地区,戴原礼发现,当地人常用补骨脂籽与冬瓜皮、茯苓一同煮水,饮之能治“脚气水肿”(类似脚气病引起的水肿)。他见当地渔民多患此病,服用此方后,水肿很快消退,遂记录道:“脚气水肿,多因湿气下注,脾肾两虚所致。补骨脂补肾,冬瓜皮、茯苓祛湿健脾,三者同用,能脾肾双补、祛湿消肿,岭南人之法,切合病机。”

戴原礼的田野调查,不仅发现了补骨脂的许多新用法,还印证了中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理论。他在《证治要诀》中感慨:“四方之民,因气候、环境、习俗不同,所患之病各异,用药之法亦不同。补骨脂一物,在中原主补骨,在边疆主祛邪,在岭南主祛湿,可见‘医者无定方,因病制宜耳’。”这些田野调查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补骨脂的应用范围,也让中医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五、医书典籍中的“系统总结”

元代末年,朝廷组织编撰《本草品汇精要》,这是一部集历代本草之大成的典籍。书中对补骨脂进行了系统总结,从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炮制、禁忌等方面,全面阐述了补骨脂的应用理论,标志着补骨脂的应用进入了成熟阶段。

书中记载:“补骨脂,一名破故纸,属草部蔓草类。生蜀川、岭南、江西、浙江等地,春生苗,夏开花,秋结籽,冬采根。其籽如豆,色褐,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肾、脾经。主肾阳不足,腰膝冷痛,筋骨痿软,阳痿遗精,尿频遗尿,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虚寒喘咳,外用治白癜风、斑秃、顽癣。”

在功效与主治方面,《本草品汇精要》不仅总结了历代医家的经验,还吸纳了民间实践的成果,将补骨脂的功效分为“内服”与“外用”两大类:内服能“温肾助阳,固精益髓,健脾止泻,平喘止咳”;外用能“祛风止痒,祛斑生发”。主治病症涵盖了内科、外科、皮肤科、男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几乎囊括了补骨脂在当时的所有应用。

在配伍方面,《本草品汇精要》列举了补骨脂的常用配伍:“与杜仲配伍,增强强筋健骨之力,主腰膝酸痛;与胡桃仁配伍,增强补肾益脑之力,主阳痿遗精;与白术配伍,增强健脾止泻之力,主五更泄泻;与附子配伍,增强温阳散寒之力,主畏寒肢冷;与雄黄配伍,增强祛风止痒之力,主白癜风、顽癣。”

在炮制方面,《本草品汇精要》详细记载了补骨脂的炮制方法:“补骨脂籽,需炒香后用,以减其毒性,增强温肾之力;若用于止泻,需与盐同炒;若用于外用,需研成细末,或与酒、醋、猪脂等调和。”

在禁忌方面,《本草品汇精要》指出:“补骨脂性温,有小毒,阴虚火旺者忌用,实热证者忌用,孕妇慎用,儿童用量宜减。”

《本草品汇精要》对补骨脂的系统总结,既是对历代民间实践和医家经验的传承,也是对补骨脂应用理论的升华。它让补骨脂从一株山野灌木,变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良药,为后世补骨脂的应用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本草品汇精要》序言中所言:“本草者,济世之书也,汇百草之性,集万家之验,方能为民疗疾,为医指路。补骨脂之总结,虽为其一,却可见本草之博大精深,实践之重要性也。”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真是个富二代鬼眼道长错爱首席闪婚之谈少的甜妻重生年代不做贤妻海贼之弹簧果实神医御兽后纵横都市食妖奇谭土豪系统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一世豪婿叶凡秋沐橙我的美女总裁名柯:毒唯恋爱手册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让你选召唤兽,你却在选老婆?名门婚爱,高冷老公太任性颜语新书斗罗之野猪凶猛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
经典收藏斗罗:这个千仞雪过分谨慎军婚甜蜜蜜:俏军嫂在八零赚麻了美女的贴身风水师全家偷听我心声后嘎嘎乱杀混沌天帝诀女主是谁自然界的小可爱们网游之剑界宅童话七日游戏人生荒唐仙医火影之救世主我不是带妹高手全民转职:我有亿万神将!蔚蓝战役网游之天下第一地府全球购你为何召唤我帝王无名超神学院之光能无限斗罗:在武魂殿我谈个恋爱怎么了
最近更新重生八零:李太太还在立规矩斗破:焚穹九幽网游之妻从任务来机器人不语,只是一味的养娃亮剑:开局手搓飞雷炮,老李乐疯了!聊天群:骷髅岛靓仔的诸天之旅被困全息游戏后好难啊,快穿拯救病娇男主EVA永恒的幸福与变革的明天原神:他太温柔了女装学霸逆袭电竞巅峰绝世:霍雨浩妹妹杀疯了斗罗大陆境界触发者!我的师座林译萌学园:时空之轮首席指挥官的自我修养迷雾纪元:我的木屋能吞噬万物带着外挂,她在万族战场杀疯了鸣潮:从黑海岸开始攻略三角洲:穿成铁驭开局加入赛伊德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