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嵋山下是侬家

墨池白条

首页 >> 高嵋山下是侬家 >> 高嵋山下是侬家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北宋小厨师上门女婿叶辰(又名霸婿崛起,上门龙婿)神武天帝穿越之极限奇兵龙血战神长歌当宋流放三年,百官跪求我进京称帝!寒门崛起征服天国之曙光时代绛色大宋
高嵋山下是侬家 墨池白条 - 高嵋山下是侬家全文阅读 - 高嵋山下是侬家txt下载 - 高嵋山下是侬家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章 初次会试不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进入农历腊月,京城人已经开始准备年货。

国藩对这个书上才看到的帝都,充满着好奇。在门房大爷的推荐下,他来到北京人口中的---琉璃厂。

琉璃厂大街、位于和平门外,街两旁林立着书行,碑帖字画、金石文玩、笔墨纸砚等店铺。道上,多半来往着文人打扮的行人。

国藩抄着手,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边走边仰着脸看着各店门上的字号。

一家门楣悬挂‘文宝斋’的书店,仅从外观就与众不同,店内摆设更是典雅考究。

店内书架前,几个文人在看书选书;一侧的雅座茶几旁,坐着位穿着考究、看样子五十来岁的老者。此人面目清瘦、气宇不凡,其身背后还站着位随从。

那老者悠闲地品着茶,只见店主抱着几本书及几卷字画走来:“哈,这些都是小店新进的,您老过过目。这几幅字画,是小的送您老开心的。”

老者拿起幅字画展开,身后的随从,勾着头朝字画瞄了眼,一副不屑的表情。

店主拎起桌上茶壶为老者斟茶,那老者,目不转睛地盯着字画,并未对字画作出评价。反而来了句,“嗯,茶不错。”

店主赔着笑:“哈,此是小侄回家过年,从福建带回来的。您老喝着好,我那还有二斤未开封的,等下,您老带回府上。”

老者呵呵一笑,“我怎能夺人所爱,留着自己喝吧。”

店主献媚道:“瞧您老说的,小的孝敬您尚来不及,一点茶叶,怎么是夺人所爱?”

老者将手中字画收起,“嗯,茶就不必了,将这些书和字画包上吧。”

“怎么,您这就要走?”

“嗯,今儿的天不错,我再去别处转转。”

店主忙点头哈腰道:“您老稍等,小的这就给您包书去。”店主收起字画匆忙走去。

老者回头对随从道:“结账,连同字画一起。”

随从上前一步,与其耳语道:“老爷,那字画不能再给他钱了。什么破字,打眼一看,便知出自无名之辈。每次,他都将卖不出的字画强行送您,他是摸准老爷不会占他便宜的心理,巧卖钱的。”

老者端起茶杯吹拂着浮沫,“就你聪明。”

“恕小的多嘴,一次两次,老爷拘于面子,可回回如此,小的真是捉摸不透老爷的心思。”

老者慢条斯理道:“放在他这儿也是放着,放我府上也是放着,我是怜惜这作画之人。去吧,结账去吧。”

随从知趣地应了声:“小的照办就是。”说着向柜台走来。

店主已将包好的书和字画放在台面。“那几幅字画多少钱?”随从问。

那店主大方地:“那是小店送老爷开心的,怎么可以收钱?”

“你明知我家老爷不会占人便宜,说吧,多少钱。”

“这,哈,唉!要不,您看着给吧。”那店主说。

随从不客气地自主道:“字画算三两,加上书一起算吧。”

店主闻听,忙巴拉下柜台的算盘,“啊,加上书,一共一百三十三两。”

随从一脸的不乐意,转向银台付了银子。店主忙将包好的书送上:“您给拿好喽。”

随从接过书和字画,朝老者点了下头,那老者起身走来。主仆二人头前走,店主尾随身后恭送着:“您老慢走,您老慢走。”

三人走到门口,随从腾出只手要掀门帘,恰巧,国藩从外面推着门帘进来。二人一个推一个拉,迎面撞了个满怀,棉门帘吧嗒一声、正好打在那老者身上。只听他‘哟’的一声险些摔倒,店主忙一把扶住,随从书盒上的字画也滚落地上。

那随从霸气地两眼一瞪,拖着京腔对国藩呵斥道:“嗨!长眼哪!”

国藩忙将字画捡起,双手捧上:“实在抱歉!失礼,失礼。”

随从‘哼’的声正要发飙,被老者拦住,老者对那随从:“分明是你不长眼撞到了人家。走吧!”

国藩忙拱手谦让、站在门的一侧,那老者边出大门边朝国藩打量了眼,恰遇国藩抬眼偷看,二人目光撞在一起,老者友好一笑,像是对国藩的歉意,国藩赶紧垂下眼帘,老者不紧不慢地走出了大门。

店主站门口喊着:“您老好走,有空常来!”

老者头也没回地摆了下手:“回吧。”

国藩心神未定地朝书架走来,他顺手拿起本书,店主却匆匆来到国藩身边,神秘地提醒道:“你这年轻人,知道你刚才撞到的是谁吗?”

国藩和身边的一位先生忙对视,店主说:“那是朝廷首席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穆彰阿!”

店主的话使室内人大惊,国藩和那位先生同时‘啊’?了声。

“还傻呢!我当时真为你捏了把汗,幸亏他今天心情好,否则,可有你小子吃不了兜着走的!以后走路可长点眼吧。”店主话毕忙别的去了,看样子吓得不轻。国藩惊魂未定地,“没想到,在这里能够遇到他。”

旁边那先生搭话道:“早闻其名不见其人,万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真人。”

国藩苦笑了下:“还好,没惹出大事来。”

那先生忙安慰道:“算了,谁也不是有意的,门上挂个棉门帘,门里门外谁也看不到谁。这种事在所难免。”

国藩心有余悸地:“唉,天子脚下贵人多,稍不留神,便会碰到个王爷。”

那先生一个不经意地淡笑,“哈,若是在外省,巡抚都很少遇到。”

国藩见这位先生很是热心,于是道:“这位兄台,听您口音,不像是本地?”

“我乃安徽合肥人氏。”那人说。

国藩忙回道:“在下来自湖南。哈,真是幸会!”

“幸会!”

国藩问,“您常到京城来?”

“不不,我是第一次进京,刚来不久。”

“啊,我也是头次进京。”

那人又说:“我是来参加本届会试的,家乡路途遥远,所以,在年前便赶了过来。”

“哦?如此之巧,我也是参加会试来的。”国藩说。

那人友好地拱手道:“在下李文安,号玉川。嘉庆辛酉年生人,今年三十五岁。”

国藩忙拱手回礼:“啊,玉川兄!小弟曾国藩,号涤生,嘉庆辛未年生人,今年二十四岁。”

“哦,涤生贤弟!”

二人欢快一笑。“我现住长沙会馆,玉川兄现居何处?”

“我住安徽会馆,离这里很近。上年江南乡试,我才中得举人,故想来京碰碰运气。”“我也是上年湖南乡试中得举。”

“呵呵,你我今日,真乃缘分也!”“是啊是啊。”国藩兴奋地说。

李文安大为感慨地:“难得京师遇知音,这样,此处不便交谈,小弟若不见外,可否随我到寓所小叙一番?不远,出门便是。”

“那,小弟就打扰了?”国藩再不像、初被刘蓉邀请时那么拘谨。他紧走几步掀开门帘,“玉川兄,请!”

“请!”二人阔步走出书店。

明永乐年间,朝廷由南京迁都北京,每逢科举会试,便会有数以万计的举子涌入京师。于是,京城就出现一些专为举子开办的‘状元店’,但大多数士子家境贫寒,不少人一路省吃俭用,有的甚至被迫乞讨,入住状元店、他们想都不敢想。

为解决赶考举子的衣食住行,故就由地方乡绅及本籍京官,出钱行义,置地建房,免费提供给学子们居住。

全北京以省、市、郡命名的会馆,多达五百多所。每所会馆的建筑,如同当地文化的一个缩影;各式园林、厅堂、楼阁、榭、舫、亭廊等,可谓京师的一道风景。

李文安说的安徽会馆,其实,是安徽会馆的前身,原本是明朝学者---孙承泽的一幢私宅。

孙承泽是明末官员,经历明、大顺、清,三易其主。在清廷任职十年,由太常寺、大理寺、吏部、兵部,虽加太子太保、左都御史衔,但并没得到重用。几经起伏他心灰意冷,于顺治十年辞职,结束了他的宦海浮沉。

此宅设有多个跨院,有‘藏书楼’上下十四间;藏书楼对面,越过花木扶疏的庭院,有一大厅‘研山堂’,是孙承泽会客写书的地方。中间有一大戏楼,是宴客演戏的地方。

孙老前辈退出政坛便在此以文会友,吟诗赏画,着书立说;也是他最后生活的地方。后被几个安徽籍官员买下,供来京赶考的学子们居住,还配有厨子和打理人员。

国藩随李文安刚进跨院,便不禁赞叹,此院好有仙气。

李文安呵呵一笑,说自己,正是听了在京做官的安徽同乡介绍,故来此沾沾仙气的。

二人谈笑风生地进了屋。

哪承想,此刻,正有一个人‘惦记’着曾国藩,他就是穆彰阿。

穆彰阿,本姓郭佳,字子朴,号鹤舫,满洲镶蓝旗人,是年五十三岁。父亲郭佳广泰,曾任内阁学士、右翼总兵。但穆彰阿并没沾父亲的半点光,二十三岁便考中进士,他凭个人能力,一路高升至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户部侍郎。

道光元年,穆彰阿任总管内务府大臣,道光三年,擢升左都御史,道光四年,改任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并入值南书房加太子太保衔、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可谓权倾朝野。

如此权贵之人,平白无故被人撞了、大庭广众之下险些失了态,非但没有动怒,还对国藩报以歉意的微笑,或许,这正是他的大度与修养。尤其他和国藩互撞眼神的那一瞬,国藩的那张脸,就像刻在了脑子,让他挥之不去。

穆彰阿刚回府上,便又差人唤来随从---潘贵。潘贵匆匆跑进客厅:“老爷,您唤我。”

穆彰阿坐在太师椅上、手抱个古铜暖炉,不紧不慢地:“你派两个人到文宝斋,找那老板打听打听,刚才那位年轻人,来自何处,姓甚名谁。”

潘贵暗自纳闷,当时老爷不追究,还呵斥自己不长眼,怎么,又想通了?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老爷的意思?”

“无须多问,去就是了。”

潘贵应了声转身要走,被穆彰阿叫住。

“且慢,你亲自带人过去。”

“是!”潘贵退出房门,便趾高气扬起来。“哼!这个不长眼的,看我要你小子好看。”

大清国权臣要调查国藩,是福是祸,国藩全然不知。此刻,他正在安徽会馆和李文安围在火炉聊得火热。

李文安边给国藩添茶边说:“我乃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小时身体柔弱,八岁才正式读书。祖父家教甚严,整日逼着大哥督我读书,不到年三十儿,是休想有玩的机会。”

国藩莞尔一笑:“我与玉川兄恰恰相反,我是家中老大。除了自己学业,几个弟弟皆是我在督学。”

李文安喟然长叹道:“可我肩上担子比你重啊。我现有五个孩子,最小的才刚满周岁。一家十几口人,全凭私塾和几亩薄田过活。”

国藩看着憨厚老实的李文安:“那您,这又出来,家里全凭嫂夫人一人操持,真够为难她的。”

“还好,贱内是个吃得苦的人。即便我在家,也只是教教书,管管孩子们学业,其余,全是她在操持。”

国藩赞叹道:“家有贤妻,大哥好福气也。”

李文安不自然地低头一笑:“嗨,什么福不福的,为了迎娶她,倒为自己招来不少非议。”

原来,李文安的妻,三岁时患了天花,家中无钱医治,眼看奄奄一息,家人便将其弃置路边,让其自生自灭。恰好,李文安的祖父路遇,见其满身红疹,烧得吓人,便将其带回家中为其诊治。没想到,她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却留下一脸麻子。

从此,她便留在了李家。长大后,或许出于感恩,她在家拼命地干活。有次,竟累得睡倒在柴房门口,李文安不忍叫醒她,便将其抱起送回闺房,这一幕恰好被祖父看到。祖父以为孙儿对其有意,怕传了出去败坏门风,便将二人撮合到了一起。

国藩闻此缘由,敬重地看着李文安半天没说出话来,还是李文安提醒:“怎么?”国藩才说,“想不到,你们夫妇有着这样的传奇。”

李文安深叹一声:“一个不被世人理解的婚姻,他不但姓李还是弃女,又有一脸麻子。有人说我上辈子欠她,有人说我是傻子。”说到此李文安忙转话题,“哈,不说这些了,你刚才说到朋友刘蓉,接着往下说。”

李文安回身捧出些花生和枣干,“只顾得说话,忘了拿给你吃。”

国藩拿起个花生,边剥皮边说:“刘蓉是个难得的奇才。这么说吧,倘若你不认识此人,蒙着眼睛与他攀谈,你会断定其是位资深的理学大家。可将眼睛打开,你绝不会相信,刚才谈话之人竟是位翩翩少年。”

“哇,果真奇才!”

“不得不承认天分二字。”国藩肯定道。

李文安点了点头:“湖南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

国藩感慨道:“华夏之大,哪座山头没有虎王?安徽自古名人辈出,老庄,管仲,曹操父子。”

李文安淡然一笑:“关键我们这辈人,不能赖于古人的功名而骄傲,更要有自己的作为才是。”

“仁兄所言极是。先贤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自己的功名前程,且看个人的修为。尽管小弟才疏学浅,但我敢与天下士子比高低。”

李文安闻听国藩语气,先是一震,然顿了顿道:“与天下士子比高低?贤弟好大口气。”

“小弟心气比口气更大!”一向慎言的国藩,不知哪来的牛气,说出与时常极不相符的话来。

李文安连连叹气又摇头:“十年前,我也与你一样,心比天高。怎奈,上年才考中举子,多次挫败后,锐气也不比当年矣!”

国藩随口道:“范进中举,正出于玉川兄的同乡、吴敬梓先生笔下。尽管多有讽刺,但他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信条,永不言弃!”

李文安上下打量着国藩,似乎二人重新认识:“贤弟前后几句话,说得我,”李文安突然想起了什么,“哦,你稍坐片刻,我让后厨安排几个小菜,今日,你我兄弟好好喝上几杯。”没等国藩回话、李文安便出了门。

国藩口出此言,是同情李文安,还是鞭策自己?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且说那穆府的潘贵,带着两名便衣来到文宝斋门前,他侧脸对二位努了努嘴:“那老板认识我,进去不合适。”二位即刻心领神会,点了点头。

文宝斋店主正在柜台里、拿着放大镜看字画。两官差撩门帘进来,旁若无人地朝内室直闯,店主忙迎上拦住:

“哎,二位官爷……”

二官差面无表情道:“屋里说话。”没等店主反应,二人已进了内室。店内的顾客见此情景,纷纷放下书走出书店,几个伙计也惊慌对视。

二官差坦然地坐在内室,店主站面前恐惧道:“小店,每日来往那么多顾客,哪能一一记住。今儿个,若不是他差点撞倒穆大人,我对他是不会有任何印象。这人就没什么特点。”

其中一位官差朝店主瞥了眼:“你坐下说话。”

店主胆怯地挨着椅子边儿坐下,担心地问道:“那年轻人,莫不是犯了什么事吧?”

另名官差端起茶杯呷了口茶:“你不必恐慌,我们也就随便打听打听。”

先头的那位官差提醒说:“你再好好想想,他在此还和谁说过话?口音是哪里人?”

店主苦思片刻:“哦对,想起来了!大人走后,他就在外面书架看书,边上一个年龄比他大点的,和他攀谈了几句。好像,好像,听到说,他住在长沙会馆,口音像是南方的。”

官差又问:“没听到他叫什么名字?”

店主竭力回忆着:“叫什么名字?这个还真没听到。啊对!他好像叫曾,曾什么,啊不对,我听他说,他叫涤生。他二人自我介绍时说的。”店主被吓得已语无伦次。

另名官差接问道:“他是不是姓曾?”“好像是吧,我不敢确定,叫涤生应该不会有错。”

那官差重复着:“长沙会馆,可能姓曾,自我介绍叫涤生?没错吧?”

“没错没错,小的听到的全说了。”

二位官差互视下眼神,起身道:“好吧,打搅了。”

一官差掏出锭银子放在桌上:“此事,不得向任何人说起。”

“小的不敢,打死也不敢。”

二官差转身走去,店主目送二人出了门,才深深舒了口气。

天还没亮,门房大爷披着件老羊皮袄,手拎只大水壶从后院走来。他看到国藩屋亮着灯,便吆喝了一嗓子:

“涤生!你这是还没睡呢,还是刚起来?我看屋亮着灯。”

“大爷,我起来了!”

“诶呦喂!天还没亮呢,起忒早了。我是人老瞌睡少,你起那么早干嘛。我提着水壶送一圈儿,都还没起呢!”

国藩推开棉门帘走出:“哈,习惯了,在家都是五更起床。”

“你屋要开水吗?我刚烧的。”

“那好,您给我倒点吧。”

国藩回屋拿出个瓷水壶,门房边倒水边说:“你穿得忒少,多穿点吧。冻伤风了可是不好好。”

“没事大爷,屋里不冷。”

“嗨,你这声大爷叫得还真够味儿,比你叫我老爹听着顺耳。”

国藩故意学着京腔:“我这京话,说得还成吧?”

“成!够味儿!呵呵,快回屋,快回屋。冷!”

国藩进屋,抱着瓷水壶暖着手,站在桌前,回味着北京的儿话音不觉一笑。他学着北京人发音:“成!够味儿!焦圈儿,遛弯儿,包咋,饺咋,孩咋,老头咋,咋咋咋。”说着说着,自己都给自己说笑。

国藩泡了杯茶,又将桌上的书本合上,他来到门外活动下身子,拎起门口扫把,便打扫起院子来……

不觉,天际已泛出鱼肚白,他放下扫把回了屋。片刻,又从屋内走出,径直朝大门口的门房走来。

门房大爷嘴里哼着二黄,手不停地翻烤着炉边的几只红薯。国藩边进门边说:“哟!大爷,这是唱的哪出啊?”

“呵呵,瞎唱!自己过瘾呢。”

“大爷,今天,若是有我的信,您老先给收着。”

“怎么,你要出去?”门房问。

“嗯,和朋友约定好,一同去白云观玩玩。”

“等吃了早饭再去啊,天还没大亮呢。”

“不等了,街口有卖焦圈儿的,随便吃点就好。”

门房拿起块红薯:“来,吃块红薯吧,空肚子出去扛不住寒。”

国藩犹豫下接过:“那好,谢谢大爷。您老继续过瘾吧,我走了。”

“知道路怎么走吗?”门房追了句。

“知道。”

穆彰阿听了手下汇报,便又琢磨起‘涤生’二字,他背着手在书房来回地踱步。一旁的潘贵,盯着主子一脸的迷茫:

“老爷,我看那小子,扎在人堆儿就找不着的那种,您琢磨他干吗?”

穆彰阿顿住脚,摇了摇头:“此人相貌非同寻常,那眉骨和颧骨、俨然斧劈般冷峻。一副宠辱不惊的面孔,绝不是装出来的。尤其他那双眼睛,当他与我对视的那一瞬间,不由我心中一个激灵,他那眼光可以慑人!”

潘贵忙说:“看嘛,我就说他不是什么好人,一双三角怪眼,不是痞子便是盗贼。”

穆彰阿将脸一沉:“休得胡言!什么三角怪眼,那分明是双猛虎打盹的眼睛!似睡非睡又极其警觉,尽管他衣着清寒,可大有不怒而威之相。倘若,给他换上件衣裳……”

穆彰阿话没说完,潘贵‘啊’的一声忙捂住嘴,穆彰阿朝潘贵瞪了眼:

“惊恐什么?”

“吓死小的了,我以为,老爷说他是,黄袍加身谋反之人。”

穆彰阿坐下身来:“倘若,此人命有造化,将来必定国栋之才。”

潘贵忙又巴结道:“小的今儿又跟老爷长了见识。大人看人看骨,不愧是火眼金睛。”

“你懂个p,看人不光看骨,更要看神。”

潘贵纳闷一愣:“神要如何看?”

穆彰阿瞅着潘贵不觉一笑:“你肉眼凡胎,自是看不出神来。”

“要么说,老爷是火眼金睛了。” 潘贵咧嘴嘿嘿一笑。

“少些油嘴滑舌,去拿些宣纸和毛笔过来,连同我昨天买的那套《朱子全集》。”

潘贵应声退下,穆彰阿手扶茶杯望着窗外,还在思忖‘涤生’二字。不会儿工夫,潘贵抱着包主子要的东西:“大人,给您放哪?”

穆彰阿接过翻看着:“再多拿些纸张,这些太少。等下,你将这书和笔送与那年轻人。”

潘贵顿时惊大了眼睛:“这,这是要送给他的?”

“是,你亲自送去。”

“这……”

穆彰阿催促着:“愣着干吗,还不快去。”

“老爷,如果,他问起是谁送的?”

“你交与门房便是,就说他一个朋友送的。”

潘贵应声走出屋门:“老爷这是中的哪门子邪?我真是奇了大怪了。”

京城的冬,太阳也不敢轻易冒头,躲在厚厚的云层羞着脸。

国藩和李文安倒是玩得痛快,二人走出白云观,国藩摘下棉帽,抹了把额头浸出的汗。李文安看着国藩:“没看出来,小弟对道教如此有兴趣,与那道长谈天说地。”

“呵呵,偶尔偶尔,偶尔好奇!”国藩笑道。

“愚兄看你,倒像有备而来,临来前,定是备了不少功课吧?”

国藩感慨地点了点头:“人生太短,想学的东西实在太多。道家的修行与理学的修身,某些地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在想,读书人若能将思想提升至道的境界,定是比死读书、读死书,更升华一层。”

李文安阔步走着:“兄弟,你才二十四岁,思想却比我还老成许多。”

“哪里哪里,玉川兄满腹经纶,岂是小弟可与比拟。”

李文安哈哈大笑:“你呀,还说自己不善言辞。”

国藩揽着李文安的肩:“最近,我越发地喜爱韩愈的文章,崇尚他的文风。诶,您饿了吗?不如,我们找个有米饭的小店,边吃边聊?”

“怎么,想吃米饭?”

国藩难为情地:“实不相瞒,我们会馆说是长沙会馆,可一日三餐,顿顿面食,吃得我满肚子胀气。”

李文安略微庆幸道:“哈,还是南北生活习惯不同,我是米面都能对付。”

“我们家乡很少吃面,哪怕盐水泡饭也好,现在想米饭,跟小孩子盼过年似的。”

二人说话间,走到一个饭店门前,李文安指着招牌:“诶?这不就是家饭馆?走走,今日我请你吃米饭,管你吃个够!”

国藩忙说:“我请大哥!”二人说笑着进了饭馆……

时已黄昏,只见会馆台阶上,国藩一手拿着串糖葫芦、另只手在叩门。

大爷走来开门,见是国藩:“哟!你可回来了。”国藩猛将藏在背后的糖葫芦拿出,顽童似的:“大爷,给您!”

“哟,你还给我买糖葫芦?”大爷拿着糖葫芦欣喜道。

“我吃了一个,蛮好吃的,就给大爷带了一个。”

“唉,你个穷学生,吃东西还想着大爷,大爷谢谢了。”

“大爷每天又是送水又是照顾,我还没说谢过您呢。”国藩说着要往屋回,门房忙叫住,“先别急着走。”

“有我信?”“不是信,是包裹,你朋友送给你的。来来,我拿给你。”

国藩疑惑地随大爷进了门房,大爷将一个丝绸包裹拿给国藩,国藩打眼一看:

“大爷,错了吧?这这,不像是我的。”

“怎么会错,那人说是涤生的朋友,这能有错?”

国藩捧着包裹纳闷:“一定是错了,您看,包裹皮还是绸缎的,我哪有这样尊贵的朋友。”

门房被国藩说得也疑惑起来:“明明说送给你的,该不会有错。要不,打开看看?看看里面是些什么东西。”

国藩打开包裹,见是书、笔、宣纸,“嗯?这就怪了?”

“这不就对了?这不都你们读书人用的?他不认识你,怎么会给你送这些东西?”

“不不,太奇怪了。”门房见国藩迟疑,便说,“也别怪不怪了,反正人家指明给你的你就收着。会馆总共住了五十几人,连名带号都在我这记着,就你叫涤生。”

“那,我就先收着,谢谢大爷,我先回屋了。”

“哎,等下水开了我给你送热水去。”

国藩进了房,再次将包裹打开,他拿起本朱子全集捧在心口,百思不解,到底会是谁呢?

雪.从腊月二十七就开始下,一直下到除夕仍没要停的样子。

门房大爷从会馆厨房、端着碗姜汤,来到国藩屋门前:“涤生,我给你送碗姜汤。”

国藩忙将身上披的被子撂在床上,走来掀开棉门帘。

“趁热喝了吧,伤风发发汗就会好。”大爷说。

国藩接过碗,“大爷您坐着。”

大爷说:“会馆中午会餐呢,我得去帮忙。你赶紧把姜汤喝了,等下准备吃年饭。”

国藩端着碗少气无力地:“大爷,会餐我就不去了,我头昏得厉害。”

“我告诉你,伤风可不能一直躺着,得让汗发出来,越躺越难受。你听大爷的没错。”

国藩闭着气将姜汤喝下,大爷接过碗:“你先歇着,等下,我再给你屋送些木炭过来。”大爷端着碗走去。

国藩又将被子裹在身上,双手抱着瓷壶,霎时,街上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国藩朝窗前紧走几步,凝视着窗外飞雪,几滴伤感的泪水,从他清瘦的面颊滑落了下来,他喃喃地吟道: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随着一阵踏雪声,门外一个雪人掀开了国藩的门帘,国藩回头一看:“玉川兄!”

李文安拍打着身上落雪,“涤生,走,到我那去,我准备了新年大餐!”

国藩百感交集地望着李文安,“我本想叫你来呢,可雪实在太大,雪都堆到了窗台。”

李文安说:“路面已被人清扫过了,走吧,外面我叫的有车。”

“唉,我伤风好几日了,不然,我踏着雪也要去请你。今天,我们会馆也会餐。”

“伤风,一个人窝在屋里更难受。这两天你干脆住在我那,大家好有个照应。咱俩也一起备备考。走吧,车在大门外等着呢。”李文安鼓动着。

国藩见盛情难却,便揣了几本书,随李文安去了。

三年一届的会试,是科举制度的中央考试,因设在春天,故又称春闱。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所试项目有: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

考中者均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择优取为进士。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后,释褐授官。会试每逢辰、戌、丑、未年,即乡试的次年举行。

道光十五年三月九日,全国数千名举子云集北京贡院,三场考试下来,国藩和李文安双双落榜……

家中收到国藩落榜的书信,爷爷开口道:“既然国藩有这个意思,我想,还是和孙媳妇商量一下。”

曾麟书说:“我也这么考虑。”

“这样,我去问问秉钰,看她什么意思。”江氏说着便出了客房。

正在卧房刺绣的秉钰,见婆母进来忙站起身。江氏笑着坐在秉钰身边:“啊,绣的什么?”

秉钰腼腆一笑:“国蕙妹妹就要出阁了,我给妹妹做件嫁衣。”

“哎哟,国蕙后年才出嫁呢。”江氏说。

“早早地做好准备着,我手慢。”

婆母看了看儿媳,欲言又止地:“国藩来信说,今年春闱没有中榜。”

“嗯,我知道。”

江氏难为情道:“国藩信中说,明年,皇太后六十大寿,朝廷会加设恩科。他考虑,来回一趟要花费许多银两,便想和家里商量,是否可以让他继续留在京城,边学习边等待明年的恩科。”

秉钰闻听,心情复杂地垂下了头。江氏看着秉钰的脸色:“爹让娘来问问你的意思。”

“国藩说得对,即使现在返乡,年底又要进京。与其把钱花在路上,不如让他在京多待上一年。以后,诸如此类的事,爹和娘做主便是,不必问我。”

“娘是想,国藩你们刚成亲,他便两次三番地出外读书。唉,真是委屈你了孩子。”

秉钰反倒安慰着婆母:“有娘和爹处处宠着,我哪里会有委屈。只是,娘心里不要太苦了,国藩大了,别总事事不放心他,一年,转眼也就到了。”

江氏拍了拍秉钰肩膀,慢慢站起身:“别太劳累自己,晚饭,娘做你最爱吃的竹笋炒腊肉,嗯?”

秉钰咬着唇点了点头,她见婆母走出屋,忙从枕头下面拿出国藩来信,她将信捂在心口,无尽的思念写在脸上……

国藩留京学习期间,文风也更趋向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文学上则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文以载道。

韩愈的古文众体兼备,无论政论、表奏、书启、赠序、杂说、人物传记乃至祭文、墓志,无不被国藩崇尚与折服。

不觉一年过去。奈何,道光十六年恩科,国藩与李文安再度落第。二好友只得惜别,各自返乡。

为节省剩余不多的银两,国藩决定取水路返乡。尽管道路曲折,但那是条回家最便宜的路。

国藩整理好行装,拎着行李走到房门口,他再次回头转回窗前,抚摸着陪他两年的书桌,心中说不出的留恋与酸楚。

门房大爷在门外叫着:“涤生,马车到了!”国藩拎起行李,难过地走出了屋。

国藩上了马车,与大爷作揖告别,“大爷,您老保重!”

大爷挥舞着布满青筋的老手,衣袖沾着眼泪:“涤生,路上保重!两年后,大爷还在这里等你……”

喜欢高嵋山下是侬家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高嵋山下是侬家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末世夫妻在七零绝世邪神离谱!都无敌了,女帝让我吃软饭叶君临李子染全文免费阅读凡人修仙,开局看守废丹房圣者:一刀镇压十三州极品野医田园药香之农家医女嫌弃宇智波?我宇智波不玩了我就是传奇武装者九星神龙诀木叶苍龙我的提升没有限制脱离奴籍后,长姐回家种田了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天命第一仙四合院的大力钓鱼佬火影:开局无敌,怒叛木叶叶辰夏若雪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经典收藏医品狂妃爱妃,本王俯首称臣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三国:我刘璋,天下无敌极道战尊绝世宠臣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大明执刀人男卑女尊修仙界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三国之胜谋天下成为赘婿的我只想跑路这个三国太可怕了![综穿]相依为命大明极品皇孙铁甲轰鸣内明末求生记
最近更新吕宋只是起点穿越明末靠抄家发财大明:重生燕双鹰刚穿越就被四百斤的女人退婚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三国:从篡夺江东基业开始我在三国和诸葛做邻居我帮女帝坐稳皇位她却要杀我穿越水浒我是西门庆我是科技之王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唐:父亲您不造反,我造反!金堤永固成为一代剑仙后,换了权谋副本麾下一万大宗师,赵高汗流浃背了穿越大明崇祯,大明还有救福寿至大秦长歌什么?女帝也是穿越者!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高嵋山下是侬家 墨池白条 - 高嵋山下是侬家txt下载 - 高嵋山下是侬家最新章节 - 高嵋山下是侬家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