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首页 >> 四合院:一人纵横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道总裁深度宠天医神尊在都市超级兵王叶谦超级潇洒人生罪妻凌依然不负荣光,不负你叶君临李子染全文免费阅读前妻攻略:傅先生偏要宠我鞋乡之小镇崛起大唐验尸官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 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文阅读 - 四合院:一人纵横txt下载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2610章 麟趾呈祥(165)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马车在官道上颠簸前行,赵家麟掀开窗帘,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此时已近初夏,江南的水汽顺着风飘来,带着一丝湿润的暖意,可他的心却沉甸甸的——出发前,户部官员递来的灾情奏折上写着,江南苏州、杭州等地已被洪水浸泡月余,良田被毁数万顷,流民超十万,更有不少村落因洪水阻断,粮草断绝,情况危急。

“赵大人,前面就是长江渡口了,过了江就是苏州府地界。”车夫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赵家麟收起思绪,整理了一下官服,沉声道:“知道了,加快些速度,争取今日抵达苏州府衙。”

抵达渡口时,天色已近黄昏。江面上飘着不少破损的船只,岸边挤满了衣衫褴褛的流民,孩子们饿得哭声此起彼伏,几个衙役正拿着棍棒驱赶,试图维持秩序,却显得力不从心。赵家麟看到这一幕,心中一紧,立刻跳下车,快步走到一个老衙役面前:“本官是朝廷派来的赈灾钦差赵家麟,立刻让你们知府来见我!另外,传我命令,停止驱赶流民,即刻开放附近的粮仓,先给流民分发米粥!”

老衙役先是一愣,看到赵家麟身上的官服和腰间的钦差令牌,连忙躬身行礼:“卑职参见赵大人!卑职这就派人去通知知府大人,再去安排开仓放粮!”

半个时辰后,苏州知府周明匆匆赶来。周明约莫五十岁,面色憔悴,一身官服上还沾着泥点,显然也是连日操劳。他见到赵家麟,连忙躬身请罪:“下官周明,参见赵大人!未能及时迎接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现在不是论罪的时候。”赵家麟摆了摆手,语气严肃,“流民情况如何?粮草还能支撑多久?洪水是否有退去的迹象?”

周明叹了口气,苦着脸道:“回大人,目前聚集在苏州府的流民已有三万余人,府衙粮仓的存粮最多还能支撑三日。至于洪水,上游连日降雨,江水水位一直居高不下,下游的堤坝也有几处出现了裂缝,随时可能溃堤。”

赵家麟皱起眉头,沉思片刻道:“立刻带我去堤坝看看。另外,让你的幕僚即刻统计各州县的灾情,包括受灾人数、粮草缺口、堤坝受损情况,半个时辰后送到我临时住处。”

“是,下官遵命!”

两人赶到下游堤坝时,夜色已深。堤坝上挤满了加固堤坝的百姓,他们大多赤着脚,挽着裤腿,满身泥泞,却依旧卖力地搬运着沙袋。几个负责指挥的官员看到周明和赵家麟,连忙迎了上来。

“堤坝情况如何?”赵家麟走到堤坝边缘,看着湍急的江水,问道。

“回大人,东侧有三段堤坝出现了渗水,我们已经组织百姓用沙袋加固,但江水压力太大,效果并不理想。”一个官员连忙回答。

赵家麟蹲下身,摸了摸堤坝上的泥土,又查看了渗水的地方,心中有了主意:“单纯用沙袋加固不够,得在堤坝内侧挖一条导流沟,将渗进来的水引走,再用糯米浆混合石灰涂抹堤坝表面,增强堤坝的防水性。另外,从现在起,每两个时辰派人巡查一次堤坝,一旦发现险情,立刻上报!”

糯米浆混合石灰是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黏性强,防水性好,赵家麟在研读古籍时曾看到过相关记载,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周明眼前一亮:“大人英明!下官这就安排人去准备糯米和石灰!”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赵家麟一直守在堤坝上,亲自指挥百姓加固堤坝。直到天快亮时,导流沟挖好,糯米石灰浆也涂抹完毕,堤坝的渗水情况终于得到了控制,他才松了口气,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临时住处。

刚坐下,幕僚就将统计好的灾情报告送了过来。赵家麟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仔细翻看报告。报告显示,江南五府共有十二州县受灾,流民总计十一万,粮草缺口达五十万石,堤坝受损三十余处,更有不少地方爆发了小规模的瘟疫。

“情况比想象中更严重。”赵家麟喃喃自语,随即拿起笔,写下一封奏折,详细说明了江南的灾情,请求朝廷紧急调拨粮草和药材,同时建议从附近无灾州县调派人力,协助赈灾。写完后,他立刻让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接下来的日子,赵家麟几乎没有片刻休息。白天,他要么在堤坝上指挥加固工程,要么去流民安置点查看粮草分发情况,安抚流民情绪;晚上,他则在灯下处理各种灾情报告,制定赈灾方案,常常忙到深夜。

这天,赵家麟正在流民安置点查看米粥分发情况,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沈文!沈文穿着一身吏部主事的官服,正和几个官员一起,给流民分发药品。

“沈兄,你怎么会在这里?”赵家麟走上前,惊讶地问道。

沈文看到赵家麟,也是一愣,随即笑着说:“赵兄,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吏部接到朝廷命令,派我来江南协助赈灾,负责药品调度和瘟疫防治工作。”

“太好了!”赵家麟大喜过望,“目前不少安置点已经出现了瘟疫苗头,我正愁没人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你来得正好!”

两人简单交流了一下情况,沈文便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先是组织医官对所有流民进行检查,将染病的流民隔离起来治疗,然后又在安置点周围焚烧艾草和苍术消毒,同时教流民们勤洗手、勤通风,做好个人防护。在沈文的努力下,瘟疫的蔓延很快得到了控制。

几天后,朝廷调拨的粮草和药材终于运到了江南。赵家麟立刻组织人手,将粮草和药材分发到各个受灾州县。为了防止有人克扣粮草,他还特意安排了专人监督,确保每一粒粮食、每一副药材都能送到流民手中。

随着粮草和药材的陆续到位,流民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堤坝加固工程也进展顺利。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不少流民因为家园被毁,失去了生活来源,即使洪水退去,也无法维持生计。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赵家麟在府衙里来回踱步,对周明和沈文说,“我们不能只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还要想办法让流民们重新站起来,能够自食其力。”

沈文点了点头,赞同道:“赵兄说得对。我建议,可以组织流民开垦荒地,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作物,比如荞麦、红薯等,同时也可以让一些有手艺的流民从事手工业,比如编织、木工等,这样既能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也能为灾后重建提供帮助。”

周明也补充道:“下官也有个想法,苏州府有不少富商,我们可以劝说他们捐出一部分钱财,帮助流民重建家园,朝廷可以为他们颁发荣誉匾额,表彰他们的善举。”

赵家麟眼前一亮:“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沈兄,你负责组织流民开垦荒地和发展手工业;周知府,你负责联络富商,筹集捐款;我则去各个州县巡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人分工明确,立刻开始行动。沈文先是派人去周边地区购买了大量的荞麦和红薯种子,然后组织流民开垦荒地。他还特意请来有经验的老农,教流民们如何种植这些作物,同时也为有手艺的流民提供工具和原材料,帮助他们开展手工业生产。

周明则亲自登门拜访苏州府的富商,向他们说明流民的困境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起初,有些富商担心捐款后得不到回报,态度比较犹豫。但当周明提到朝廷会为他们颁发荣誉匾额,并且在日后的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时,富商们纷纷表示愿意捐款。短短几天,就筹集到了两万两银子。

赵家麟则带着几个随从,前往各个州县巡查。每到一个州县,他都会仔细查看流民安置点的情况,询问流民的需求,同时也会检查堤坝加固工程和荒地开垦情况。遇到问题,他都会当场解决,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在赵家麟、沈文和周明的共同努力下,江南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一个月后,洪水基本退去,大部分流民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重建家园;开垦的荒地也种上了作物,绿油油的秧苗在田野里随风摇曳,充满了生机;有手艺的流民也通过从事手工业,赚到了足够维持生计的钱财。

这天,赵家麟正在苏州府衙处理公文,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他走出府衙,只见一群流民举着写有“为民做主”“恩重如山”的锦旗,正朝着府衙走来。为首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是之前在堤坝上带头加固堤坝的老村长。

“赵大人!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老村长看到赵家麟,激动地走上前,跪倒在地,“若不是您,我们这些流民早就饿死、病死了,也不可能重建家园!这面锦旗,是我们所有流民的一点心意,还请大人收下!”

其他流民也纷纷跪倒在地,齐声喊道:“多谢赵大人!多谢赵大人!”

赵家麟连忙走上前,将老村长扶起来,语气诚恳地说:“老人家,快起来!这都是本官应该做的。你们能重新过上好日子,比什么都重要。这锦旗,我不能收,应该送给所有为赈灾工作付出努力的人,送给那些帮助过你们的富商,也送给你们自己——是你们自己的努力,才让生活重新有了希望。”

老村长感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着说:“大人真是清正廉洁、为民着想的好官啊!我们一定会永远记住大人的恩情!”

赵家麟又和流民们聊了一会儿,安抚了他们的情绪,才让他们离开了府衙。

回到府衙后,沈文拿着一份奏折走了进来,笑着说:“赵兄,好消息!朝廷收到了你送来的赈灾奏折,皇帝对你的工作非常满意,不仅下旨表彰了你,还晋升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让你继续留在江南,负责灾后重建的后续工作。”

赵家麟接过奏折,心中感慨万千。这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不仅帮助江南百姓渡过了难关,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他知道,这并不是结束,灾后重建的后续工作还有很多,比如修复受损的水利设施、重建学校和寺庙、安抚失去亲人的百姓等,他还需要继续努力。

“沈兄,接下来的工作还需要你和周知府的帮助。”赵家麟看着沈文,认真地说,“我们要尽快修复水利设施,防止下次洪水再次造成灾害;还要重建学校,让孩子们能够重新上学;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失去亲人的百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沈文点了点头,坚定地说:“赵兄放心,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和你一起做好后续的重建工作!”

接下来的几个月,赵家麟继续留在江南,致力于灾后重建的后续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受损的水利设施陆续修复完毕,学校和寺庙也重新建立起来,孩子们回到了课堂,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这天,赵家麟正在苏州府的一所学校视察,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读书,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他的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些孩子是江南的未来,是大景王朝的未来。只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好好学习,江南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大景王朝也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视察完学校,赵家麟走出校门,望着远处生机勃勃的田野,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想起了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的初衷,想起了周大儒对他的教导,想起了皇帝对他的信任。他知道,自己的儒道之路还有很长,他要继续用自己的才学和努力,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在这时,一个随从匆匆跑来,递给他一封书信:“大人,京城来的书信,是周大儒写给您的。”

赵家麟接过书信,拆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家麟吾徒,江南赈灾之事,吾已听闻,甚为欣慰。今朝廷有意选拔一批年轻官员前往西北任职,负责边疆建设和民生改善工作,吾已向朝廷举荐了你。西北乃国家边防重地,百姓生活困苦,需有能力、有担当之人前往治理。望你能不负众望,再创佳绩。”

赵家麟看着信中的内容,心中一动。西北边疆,那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实现抱负的地方。他知道,前往西北任职,意味着要离开江南,离开熟悉的环境,去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没有犹豫,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他抬起头,望着远方,眼神坚定。江南的任务已经完成,新的使命正在召唤着他。他相信,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和挑战,只要他坚守初心,秉持儒家的仁爱之道,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为西北百姓谋福祉,为国家的边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西北,将是他新的起点。

赵家麟将周大儒的书信仔细折好,贴身收好。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田野里的稻穗随风起伏,像是在为他即将到来的离别轻声送别。他转身对随从说:“备马,去府衙见周知府和沈主事。”

抵达苏州府衙时,周明和沈文正在商议修复江南漕运的事宜。看到赵家麟进来,两人连忙起身迎接。“赵兄,今日怎么有空过来?”沈文笑着问道,顺手给赵家麟递了一杯热茶。

赵家麟接过茶杯,将周大儒的书信递给两人:“老师举荐我去西北任职,负责边疆建设和民生改善,朝廷应该很快就会下旨。江南的后续工作,还要劳烦周知府和沈兄多费心。”

周明和沈文看完书信,脸上既有不舍,又有欣慰。周明感慨道:“赵大人在江南的这几个月,为百姓做了太多实事,百姓们都记着你的好。如今你要去西北建功立业,也是好事,只是以后江南少了你这么一位为民着想的好官,实在是可惜。”

沈文也点头道:“赵兄,西北不比江南,条件艰苦,还常有外族侵扰,你此去一定要多加小心。若是需要帮忙,无论何时,只要你传信过来,我定当尽力相助。”

赵家麟心中一暖,起身对两人躬身行礼:“多谢周知府和沈兄这段时间的相助。江南的漕运修复、学校扩建、水利维护,都是关乎百姓长远生计的大事,还望你们能继续推进。我在西北若有机会,也会想办法为江南争取更多的资源,助力江南发展。”

三人又详细商议了江南后续工作的交接事宜,直到深夜才各自散去。接下来的几天,赵家麟一边处理交接工作,一边抽空去流民安置点、学校、堤坝等地,与百姓们告别。百姓们得知他要去西北,纷纷赶来送行,有人送来自己种的蔬菜,有人送来亲手缝制的衣物,还有老人拉着他的手,不停地叮嘱他在西北要照顾好自己,早日平安归来。

看着百姓们真诚的眼神,赵家麟的眼眶忍不住发热。他知道,这些百姓的认可,是他这段时间在江南最大的收获。他对着百姓们深深鞠躬:“多谢乡亲们的厚爱!我在西北一定会好好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等将来西北稳定了,我一定回来看大家!”

几天后,朝廷的圣旨如期而至。圣旨中任命赵家麟为西北经略使,负责西北五州的军政、民生、边防事务,允许他调遣西北五州的兵马和粮草,便宜行事。接到圣旨后,赵家麟不敢耽搁,立刻收拾行装,准备前往西北。

离别那天,苏州百姓自发地在街道两旁送行,从府衙一直延伸到城外。赵家麟骑着马,在百姓们的目送下,缓缓离开苏州城。他回头望了一眼这座自己奋斗过的城市,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西北做出一番成绩,不辜负朝廷的信任,不辜负江南百姓的期望。

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赵家麟终于抵达了西北的治所——凉州城。刚到凉州城门口,他就感受到了西北与江南的截然不同。凉州城的城墙高大坚固,上面布满了战争留下的痕迹;街道上的行人大多穿着厚实的衣物,脸上带着风霜之色;偶尔能看到一队队士兵巡逻而过,神色警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凉州知府李达早已在城门口等候。李达约莫四十岁,身材高大,面容刚毅,一看就是常年在边疆任职的官员。他见到赵家麟,连忙上前躬身行礼:“下官李达,参见赵经略使!欢迎大人到凉州任职!”

赵家麟翻身下马,扶起李达:“李知府不必多礼。我初到西北,对西北的情况还不熟悉,以后很多事情还要靠你帮忙。”

李达连忙道:“大人客气了!为大人效力,为西北百姓谋福祉,是下官的本分。大人一路辛苦,下官已经为您安排好了住处,我们先去住处休息,再慢慢商议西北的事务。”

赵家麟点了点头,跟着李达前往住处。路上,李达向他介绍了西北的基本情况。西北五州包括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瓜州,总面积广阔,但人口稀少,大部分地区都是戈壁和草原。这里的百姓主要以游牧和耕种为生,由于常年遭受外族侵扰,加上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百姓们的生活十分困苦。

目前,西北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草原上的匈奴部落。匈奴部落经常南下侵扰西北边境,掠夺百姓的财物和粮食,杀害无辜百姓,甚至多次围攻凉州、甘州等重镇,给西北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匈奴部落的首领名叫阿古拉,为人凶残狡诈,手下有骑兵三万余人,战斗力极强。上个月,他们还围攻了甘州城,虽然最后被我们击退,但也给甘州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百姓伤亡惨重。”李达语气沉重地说。

赵家麟皱起眉头,心中对西北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知道,要想在西北站稳脚跟,首先要解决匈奴的威胁,保障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要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最后要加强边防建设,防止匈奴再次南下侵扰。

来到住处后,赵家麟稍作休息,便立刻召集李达和西北五州的军政官员,召开会议,商议西北的事务。会议上,官员们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人认为应该立刻调集兵马,主动进攻匈奴部落,彻底消除威胁;有人则认为应该先加强边防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等实力壮大后再对付匈奴;还有人担心朝廷的粮草和兵马不足,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赵家麟认真听取了官员们的意见,沉思片刻后说道:“各位大人的意见都有道理,但目前西北的情况比较复杂,不能急于求成。我的想法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加强边防建设,在边境地区修建烽火台和防御工事,调遣兵马加强各重镇的防守,防止匈奴再次南下侵扰;第二步,发展农业生产,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耐旱的农作物,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第三步,训练兵马,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派人去匈奴部落打探消息,了解他们的动向,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对匈奴部落采取行动。”

官员们听了赵家麟的计划,纷纷表示赞同。李达起身说道:“赵大人的计划周全可行,下官愿意带领凉州的官员和百姓,全力配合大人的工作!”

其他官员也纷纷起身,表示愿意配合赵家麟的工作。会议结束后,官员们立刻回到各自的州府,开始落实赵家麟的计划。

接下来的几个月,赵家麟全身心地投入到西北的建设中。他亲自前往边境地区,查看烽火台和防御工事的修建情况,与士兵们一起巡逻,了解边境的实际情况;他深入各个州县,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亲自向百姓们传授耐旱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他还多次来到军营,观看士兵们的训练,与将领们一起探讨战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在赵家麟的努力下,西北的边防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边境地区修建了数十座烽火台和防御工事,各重镇的防守力量也得到了加强;百姓们开垦荒地数千顷,兴修水利工程十余处,推广种植了小麦、玉米、红薯等耐旱农作物,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军队的训练更加严格,士兵们的战斗力也有了很大提升。

然而,匈奴部落并没有因为西北的边防加强而停止侵扰。这天,赵家麟正在凉州城的军营中观看士兵训练,突然接到边境传来的急报:匈奴首领阿古拉率领两万骑兵,再次围攻甘州城,甘州城的情况十分危急,请求立刻派兵支援!

赵家麟心中一紧,立刻召集将领们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将领们纷纷请战,要求立刻率领兵马前往甘州城支援。赵家麟沉思片刻,说道:“甘州城兵力薄弱,必须尽快支援。但匈奴骑兵机动性强,战斗力强,我们不能只派兵马去支援,还要想办法分散匈奴的兵力,减轻甘州城的压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我亲自率领五千骑兵,日夜兼程前往甘州城支援;另一路由李将军率领三千骑兵,从侧面出发,绕到匈奴部落的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营地,分散匈奴的兵力。各位将领,你们可有信心完成任务?”

“有!”将领们齐声回答,声音洪亮,充满了信心。

赵家麟点了点头,立刻下令:“全军集合,准备出发!”

很快,五千骑兵在凉州城外集合完毕。赵家麟骑着马,站在队伍最前面,目光坚定地看着士兵们:“兄弟们,甘州城的百姓正在遭受匈奴的侵害,我们身为大景的士兵,有责任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我们要日夜兼程,赶往甘州城,击退匈奴,解救百姓!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击退匈奴,解救百姓!”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充满了斗志。

赵家麟拔出腰间的佩剑,指向甘州城的方向:“出发!”

五千骑兵浩浩荡荡地朝着甘州城的方向前进。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只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就抵达了甘州城附近。远远望去,甘州城的城墙下,匈奴骑兵正在疯狂地攻城,城墙上的守军奋力抵抗,箭矢如雨般落下,战斗十分激烈。

赵家麟立刻下令:“全军听令,分成两队,从左右两侧夹击匈奴骑兵!”

五千骑兵分成两队,像两把锋利的尖刀,朝着匈奴骑兵的左右两侧冲去。匈奴骑兵没想到会有援军突然到来,顿时阵脚大乱。阿古拉看到援军到来,心中一惊,连忙下令撤军,集中兵力对付援军。

赵家麟骑着马,手持佩剑,冲锋在前,与匈奴骑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士兵们也个个奋勇杀敌,毫不畏惧。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动地。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李将军率领的三千骑兵成功袭击了匈奴的粮草营地,正在朝着这边赶来。阿古拉看到自己的粮草营地被袭击,又面临着赵家麟的夹击,知道大势已去,连忙下令:“撤兵!快撤兵!”

匈奴骑兵纷纷调转马头,朝着草原的方向逃窜。赵家麟没有下令追击,因为他知道,匈奴骑兵机动性强,强行追击只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他下令:“停止追击,进城休整,救治伤员!”

赵家麟率领骑兵进入甘州城。甘州知府连忙上前迎接,脸上满是感激:“多谢赵经略使及时支援!若不是大人,甘州城恐怕就保不住了!”

赵家麟摆了摆手,说道:“保护百姓是我的职责。现在最重要的是救治伤员,安抚百姓,修复城墙,防止匈奴再次来袭。”

接下来的几天,赵家麟留在甘州城,组织士兵和百姓救治伤员,安抚百姓情绪,修复受损的城墙。百姓们得知是赵家麟率领援军击退了匈奴,纷纷来到军营门口,送来食物和水,向他表示感谢。

赵家麟看着百姓们真诚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已经得到了西北百姓的认可。但他也清楚,匈奴部落只是暂时撤退,他们肯定还会再次南下侵扰。要想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几天后,赵家麟率领骑兵回到凉州城。李达和官员们早已在城门口等候。看到赵家麟回来,李达连忙上前:“恭喜赵大人击退匈奴,大胜而归!”

赵家麟笑着说:“这次能击退匈奴,多亏了各位将领和士兵们的奋勇杀敌,也多亏了李将军成功袭击了匈奴的粮草营地。不过,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匈奴肯定还会再来。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加强边防建设,训练兵马,发展生产,为下一次与匈奴的战斗做好准备。”

李达点了点头:“大人说得对。下官已经按照大人的吩咐,组织百姓继续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耐旱农作物。相信用不了多久,西北的粮食产量还会再提高,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赵家麟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西北建设好,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让西北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赵家麟继续致力于西北的建设和边防工作。他派人去草原上打探匈奴的动向,了解他们的情况;他组织士兵进行更加严格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还鼓励百姓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西北的经济发展。

时间一天天过去,西北的情况越来越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日益改善;边防建设更加完善,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凉州城等重镇变得越来越繁华。

这天,赵家麟正在书房中查看西北的军政报表,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他走出书房,只见一个士兵匆匆跑来,神色激动地说:“大人!好消息!匈奴部落的首领阿古拉派使者来了,说愿意与我们议和,不再南下侵扰!”

赵家麟心中一动,连忙说道:“快请使者进来!”

很快,一个穿着匈奴服饰的使者被带了进来。使者躬身行礼:“参见赵经略使!我是匈奴首领阿古拉派来的使者,我家首领愿意与大景议和,永结友好,不再南下侵扰。只要大景愿意与我们进行贸易往来,提供粮食和布匹,我们愿意每年向大景进贡马匹和牛羊。”

赵家麟看着使者,心中思索着。他知道,匈奴部落之所以愿意议和,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与大景的多次战斗中损失惨重,实力大不如前;另一方面是因为西北的发展越来越好,他们已经很难从边境掠夺到足够的物资。与匈奴议和,不仅可以暂时消除西北的威胁,还可以通过贸易往来,促进西北的经济发展。

但赵家麟也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道:“议和是大事,我需要与官员们商议后再给你答复。你先下去休息,等待消息。”

使者点了点头,被士兵带了下去。赵家麟立刻召集李达和官员们召开会议,商议与匈奴议和的事宜。会议上,官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应该答应匈奴的议和请求,因为这样可以暂时消除西北的威胁,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生活;有人则担心匈奴言而无信,议和只是他们的缓兵之计,等他们恢复实力后还会再次南下侵扰。

赵家麟认真听取了官员们的意见,说道:“各位大人的担心都有道理。但目前来看,与匈奴议和利大于弊。我们可以答应他们的议和请求,但必须提出一些条件:第一,匈奴必须保证不再南下侵扰大景边境,若有违反,我们将立刻终止议和,派兵讨伐;第二,贸易往来必须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由双方共同监管,防止出现欺诈行为;第三,匈奴每年进贡的马匹和牛羊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我们也会按照约定,向他们提供粮食和布匹。同时,我们也要继续加强边防建设,训练兵马,做好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官员们听了赵家麟的话,纷纷表示赞同。李达起身说道:“大人的考虑周全,既可以暂时消除西北的威胁,又可以防止匈奴言而无信,下官支持大人的决定!”

其他官员也纷纷表示支持。会议结束后,赵家麟立刻召见匈奴使者,向他传达了大景的议和条件。使者听了,没有异议,表示会立刻回去向阿古拉汇报。

几天后,匈奴使者再次来到凉州城,带来了阿古拉的答复——阿古拉同意大景提出的所有议和条件,并愿意与大景签订议和条约。

赵家麟心中大喜,立刻组织官员们与匈奴使者签订了议和条约。条约签订后,匈奴部落果然不再南下侵扰,西北边境迎来了难得的和平。

随着边境的和平,西北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凉州城等重镇成为了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来自江南、中原等地的商人纷纷来到西北,带来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带走了西北的马匹、牛羊、皮毛等特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动了西北经济的繁荣,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赵家麟并没有因为边境的和平而放松警惕,他依然坚持加强边防建设,训练兵马,同时也继续推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他知道,只有国家强大了,百姓富裕了,才能真正保障边境的和平与稳定。

这天,赵家麟正在凉州城的街道上巡查,看到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商铺林立,一派繁荣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了自己刚到西北时的情景,那时的凉州城荒凉破败,百姓们生活困苦,而现在,凉州城已经变得繁华富裕,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就在这时,一个随从匆匆跑来,递给他一封书信:“大人,京城来的书信,是周大儒写给您的。”

赵家麟接过书信,拆开一看,只见信中写道:“家麟吾徒,听闻你在西北政绩卓着,击退匈奴,平定边境,百姓安居乐业,吾甚为欣慰。今朝廷有意调你回京城任职,担任礼部侍郎,协助处理全国的礼仪和教育事务。西北之事,朝廷会另派官员接管。望你接到旨意后,尽快启程回京。”

赵家麟看着信中的内容,心中百感交集。他在西北奋斗了两年多,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对这里的百姓和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要离开西北,他心中充满了不舍。但他也知道,回京城任职是朝廷对他的信任,也是新的挑战和机遇。

他抬起头,望着凉州城繁华的街道,心中暗暗发誓: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会坚守初心,秉持儒家的仁爱之道,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京城,将是他新的征程。

喜欢四合院:一人纵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一人纵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绝世战祖比蒙传奇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快穿之我真的不是渣战龙归来林北离婚后大佬前夫赖上我足坛幸运星神医御兽后无上炼体诡运蛇妻总裁前妻很抢手重生年代不做贤妻女施主请留步盛世宠婚:帝少的心尖萌妻追你没商量极品大昏君肤浅者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谁来治治他
经典收藏御灵:天使女仆总想把我养成废人都市之逆天大反派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四合院:贾东旭老婆孩子热炕头红颜三千华娱从2002开始四合院:我何雨柱,送贾张氏坐牢全民:开局觉醒sss级召唤天赋出道即是巅峰1979惯着他治愈他退伍兵重生,混成大国合伙人极品透视妖孽辣手兵王久婚成瘾:陆少情有独钟你与流年皆不在豪门权少密爱成瘾妙手医春法庭索赔1400万,你疯了?刚穿越的我被直播开棺两界聊天群:打造末世安全区
最近更新这明星很抠?捐百座小学曝光,全网泪目你陪白月光,我离婚你后悔啥顶级甜妹:在限制级修罗场钓疯了重生医庐纪事穿成退婚小作精:我种田养全家!火红年代:知青小医生,青梅陪我下乡深情失控,他服软低哄别离婚重返1977:带着粮票去捡漏救命!咸鱼闯进宅斗剧本!抢鬼子的武器虐鬼子都重生了谁还白手起家,我选择当富二代重回1991都当女帝了,后宫三千很合理吧?重生09:我为财富之王问鼎:重生后我权势滔天年代美人娇又媚,勾的糙汉心尖颤重生1985:从收猴票开始首富之路当狗腿子怎么了,我身价过亿!资本家大小姐随军,搬空家产躺赢太子妃为何不侍寝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 四合院:一人纵横txt下载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 - 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