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首页 >> 四合院:一人纵横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超级潇洒人生导演的快乐你不懂知识供应商林阳苏颜小说最新章节娱乐:我想做资本,不想当影帝无敌副村长都市之归去修仙与美女老总的暧昧生活木叶之任务达人前妻攻略:傅先生偏要宠我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 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文阅读 - 四合院:一人纵横txt下载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2609章 麟趾呈祥(16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张昊双手抱胸,嘴角勾着一抹讥讽的笑,慢悠悠走到赵家麟面前,目光像刀子似的在他身上扫来扫去:“哟,这不是云溪县的‘大才子’吗?没想到你还真敢来青州府啊,就不怕再被人举报抄袭?”

苏文皱起眉头,刚想开口反驳,却被赵家麟轻轻按住了手臂。赵家麟神色平静地看着张昊,语气冷淡:“张公子,上次诬告之事,青州知府大人早已查明真相,你若还揪着不放,莫非是觉得知府大人断案不公?”

这话戳中了张昊的痛处。上次他因为诬告赵家麟,被叔父狠狠斥责了一顿,还罚了三个月俸禄,在青州的读书人圈子里丢尽了脸面。他本想在文会上找机会羞辱赵家麟,却没想到反被对方一句话噎得说不出话来。

张昊脸色涨得通红,咬牙道:“你少在这里逞口舌之快!文会比的是真才实学,不是耍嘴皮子!我倒要看看,你这个靠‘运气’中举的人,在文会上能有什么出息!”

“是不是靠运气,文会上见分晓便是。”赵家麟懒得再跟他纠缠,拉着苏文转身就往书院里走,留下张昊在原地气得直跺脚。

走进青州书院,只见院内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正中央的广场上搭起了一座高大的木台,想必就是文会的主会场。广场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读书人,大家三三两两地讨论着,气氛十分热烈。

两人刚走到广场边缘,就听到有人喊苏文的名字:“苏文!这里!”

循声望去,只见几个穿着朴素长衫的年轻人正朝着他们挥手。苏文笑着对赵家麟说:“那是我在临县认识的几位同窗,我们一起过去打个招呼吧。”

赵家麟点了点头,跟着苏文走了过去。几人互相介绍后,很快就熟络起来。其中一个叫陈默的秀才笑着说:“赵兄,久仰你的大名!听说你在云溪县不仅学问好,还经常给百姓讲农桑律法,真是我辈读书人的榜样!”

“陈兄过奖了。”赵家麟谦虚道,“身为读书人,本就该以天下为己任,能为百姓做些实事,是我的本分。”

几人正聊着,广场上突然响起一阵钟声,紧接着,一个穿着青色儒衫、须发皆白的老者走上了木台。老者身形挺拔,目光炯炯,正是青州书院的山长,也是此次文会的主考官——周大儒。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读书人都朝着木台方向拱手行礼:“见过周大儒!”

周大儒微微颔首,声音洪亮地说:“今日举办青州文会,旨在选拔贤才,交流学问。文会共分三场,第一场考经义解读,第二场考策论写作,第三场考即兴赋诗。三场过后,综合评定名次,前三名不仅能获得书院的丰厚奖励,还能得到我的亲自指点!”

台下的读书人顿时激动起来,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能得到大儒的亲自指点,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机缘。

周大儒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第一场考试开始!请各位随我前往书院的藏书楼,每人随机抽取一部儒家典籍,解读其中的一篇章节,一个时辰后交卷!”

说完,周大儒率先朝着藏书楼走去,众读书人紧随其后。赵家麟和苏文也跟着人群往前走,苏文有些紧张地说:“赵兄,我平时对《论语》《孟子》研究得多些,就怕抽到不熟悉的典籍。”

“别担心,”赵家麟拍了拍他的肩膀,“无论抽到什么典籍,只要紧扣其中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解读,总能写出好文章。”

很快,众人来到了藏书楼。藏书楼共有三层,里面摆满了密密麻麻的书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周大儒的弟子们早已在一楼大厅摆好了桌椅,每个座位上都放着一个密封的木盒,里面装着不同的典籍章节。

赵家麟和苏文找了个相邻的座位坐下,打开面前的木盒。赵家麟抽到的是《礼记》中的《大学之道》章节,而苏文抽到的则是《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太好了,是我熟悉的章节!”苏文松了口气,拿起笔开始构思。

赵家麟也定了定神,开始研读《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轻声念着,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无数关于“明德”“亲民”“至善”的理解。在现代时,他就对《礼记》有过深入研究,穿越后又吸收了原主的记忆,对这些儒家典籍的理解更是远超常人。

他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先在脑海中梳理思路:《大学之道》的核心是“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想从“修身”与“治国”的关系入手,结合当下大景王朝的社会现状,解读“大学之道”对读书人的指导意义。

思路理清后,赵家麟拿起笔,蘸了蘸墨,开始在宣纸上奋笔疾书。他的字迹工整有力,行文流畅,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结合现实,很快就写满了一张宣纸。

一个时辰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众读书人纷纷停笔,将自己的文章交给周大儒的弟子。赵家麟和苏文也交了卷,走出藏书楼,在书院的花园里等候结果。

“赵兄,你写得怎么样?”苏文有些忐忑地问。

“还好,”赵家麟笑了笑,“我主要从‘修身治国’的角度写的,希望能得到主考官的认可。你呢?”

“我结合当下的边境局势,解读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不知道能不能行。”苏文有些不确定地说。

两人正聊着,突然看到张昊带着几个随从从旁边走过。张昊看到他们,故意提高声音说:“有些人啊,就是自不量力,连《礼记》都没读懂,还敢妄谈‘大学之道’,真是笑死人了!”

显然,张昊也抽到了《礼记》的章节,而且听到了赵家麟和苏文的对话,故意过来挑衅。

赵家麟懒得跟他计较,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苏文却忍不住了,反驳道:“张公子,你怎么知道赵兄没读懂《礼记》?说不定你的解读还不如赵兄呢!”

“我不如他?”张昊冷笑一声,“我从小就跟着叔父研读儒家典籍,论对典籍的理解,青州府的举子谁能比得过我?他赵家麟不过是个小县出来的举子,也配跟我比?”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传来:“哦?是吗?老夫倒想听听,你对《礼记》的解读,比赵举子强在哪里?”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周大儒正带着几个弟子走过来,脸色严肃地看着张昊。显然,张昊刚才的话,全被周大儒听在了耳里。

张昊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连忙躬身行礼:“周大儒,学生……学生只是随口说说,没有别的意思。”

“随口说说?”周大儒皱起眉头,“读书人本应谦逊好学,你却如此狂妄自大,轻视他人,这岂是读书人该有的品行?今日若不说出个所以然来,你就不必参加接下来的考试了!”

张昊吓得浑身发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他刚才不过是想羞辱赵家麟,根本没想过要跟人比拼对《礼记》的解读,更何况对手还是周大儒看重的赵家麟。

赵家麟见状,上前一步,对着周大儒躬身行礼:“周大儒,张公子或许只是一时失言,还请您给他一个机会。文会的目的是交流学问,而非追究过错,不如让我们以文会友,共同探讨《礼记》的精髓?”

周大儒看了赵家麟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好,就依你所言。既然你们都抽到了《礼记》的章节,那就各自说说对《大学之道》的理解吧。”

张昊松了口气,连忙组织语言,开始背诵《大学之道》的原文,偶尔穿插几句自己的理解,却大多是些陈词滥调,毫无新意。

周大儒听得眉头紧锁,摇了摇头。

轮到赵家麟时,他没有背诵原文,而是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认为,《大学之道》中的‘修身’是根本。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修养自身的品德,才能治理好家庭,进而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当下大景王朝虽国泰民安,但仍有部分地区百姓生活困苦,部分官员贪赃枉法。作为读书人,我们不仅要提升自己的学问,更要修养品德,将来为官后,才能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真正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他的话条理清晰,观点新颖,既紧扣典籍,又结合了现实,让在场的读书人都眼前一亮。

周大儒更是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好!说得好!‘修身为本’,你能有此见解,可见对《大学之道》有很深的理解。相比之下,张昊,你刚才的解读,不过是皮毛而已!”

张昊的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周大儒看了看天色,说道:“第一场考试的结果,明日会在书院门口张贴。今日暂且到这里,大家回去休息,准备明日的策论考试。”

众人纷纷行礼告辞。赵家麟和苏文也离开了书院,回到了客栈。

回到客栈后,苏文兴奋地说:“赵兄,你今天说得太好了!连周大儒都对你赞不绝口,看来第一场考试你肯定能取得好成绩!”

赵家麟笑了笑:“还不一定,后面还有两场考试,不能掉以轻心。明日的策论考试,题目很可能与当下的时事有关,我们得好好准备一下。”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一起研读了最近的朝政新闻和社会动态,分析可能的策论题目,直到深夜才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早,两人来到书院门口,只见公告栏前已经围满了人。赵家麟挤进去一看,只见第一场考试的名次已经张贴出来——他赫然排在第一名,苏文排在第十名,而张昊则排在最后一名,勉强通过了第一场考试。

“太好了!赵兄,你是第一名!”苏文激动地说。

赵家麟也松了口气,心里多了几分信心。

很快,第二场策论考试开始了。这次的考试地点在书院的讲堂,题目由周大儒亲自拟定,写在一张巨大的宣纸上——“论如何解决边境流民问题”。

边境流民问题是大景王朝当下的一个难题。近年来,边境地区频繁遭受外族侵扰,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涌入内地,给内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朝廷官员和读书人关注的焦点。

拿到题目后,赵家麟没有急于动笔,而是先在脑海中梳理思路。他认为,解决边境流民问题,不能只靠简单的救济,而是要从根本上入手:首先,要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抵御外族侵扰,让百姓能重返家园;其次,要在内地设立流民安置点,为流民提供住所和土地,让他们能安居乐业;最后,要开设学堂,教授流民子女读书识字,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人才。

思路理清后,赵家麟开始奋笔疾书。他的策论结构清晰,论据充分,不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还引用了历史上的类似案例,论证自己观点的可行性。

苏文也在认真地写着策论,他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思路,建议朝廷组织流民修建水利工程和道路,既能解决流民的就业问题,又能改善民生,也得到了不少读书人的认可。

张昊则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了半天,才勉强写出一篇策论。他的策论大多是空泛的口号,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甚至还提出了“将流民驱逐回边境”的荒唐建议,让周围的读书人都皱起了眉头。

一个时辰后,策论考试结束。众人交了卷,再次在花园里等候结果。

这次,周大儒没有让大家等太久,当天下午就公布了名次。赵家麟再次获得第一名,苏文排在第八名,而张昊则因为策论观点荒唐,被直接淘汰出局。

得知结果后,张昊气得脸色铁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了书院。

接下来的几天,赵家麟和苏文一直在为第三场即兴赋诗考试做准备。他们一起研读唐诗宋词,学习诗词的格律和技巧,偶尔还会互相出题,练习即兴创作。

很快,第三场考试如期而至。这次的考试地点在书院的湖心亭,周大儒亲自出题,题目是“咏梅”。

众人围绕着湖心亭坐下,每人面前放着一张宣纸和一支毛笔。周大儒一声令下,众人纷纷开始构思。

赵家麟看着亭外盛开的梅花,只见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花瓣洁白如雪,却又带着一丝淡淡的红晕。他心中一动,很快就有了灵感。

他拿起笔,蘸了蘸墨,在宣纸上写道:

“寒风砺骨志弥坚,

雪压枝头色更妍。

不与百花争艳丽,

独留清气满人间。”

这首诗既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品格,又借梅花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本心的志向,得到了周大儒的高度评价。

苏文也写了一首不错的诗,描绘了梅花在雪中绽放的美景,表达了对梅花坚韧品格的赞美,排在了第五名。

三场考试结束后,最终的名次也公布了——赵家麟凭借三场考试均获第一的优异成绩,成为此次青州文会的第一名,苏文排在第六名。

颁奖典礼当天,青州知府亲自来到书院,为赵家麟颁发了奖励——一百两银子、一套珍贵的儒家典籍,还有一封举荐信,推荐他直接参加明年的会试。

周大儒也当着所有人的面,对赵家麟说:“赵举子,你的学问和品行都非常出色,若你愿意,老夫愿收你为弟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无疑是天大的机缘!在场的读书人都羡慕地看着赵家麟,期待着他的回答。

赵家麟心中激动不已,连忙躬身行礼:“学生愿意!多谢老师收留!”

周大儒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说:“好!从今日起,你就是老夫的弟子了。日后若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来书院找老夫请教。”

苏文也为赵家麟感到高兴,他走上前,拍了拍赵家麟的肩膀:“赵兄,恭喜你!你真是太厉害了!”

赵家麟笑着说:“苏兄,你也很优秀!日后我们还要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文会结束后,赵家麟没有立刻回云溪县,而是留在了青州书院,跟着周大儒学习。周大儒学识渊博,对儒家典籍的理解极为深刻,在他的指导下,赵家麟的学问进步得很快,文气也越来越浑厚,距离凝聚“文胆”越来越近。

期间,他还经常去流民安置点,为流民讲解农桑知识和律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的善举得到了流民的一致好评,也引动了更多的天地才气,让他的文气更加精纯。

这天,赵家麟正在书院的藏书楼里研读典籍,突然感觉到脑海中一阵剧烈的震动,丹田处的文气开始疯狂涌动,仿佛要冲破某种束缚。他心中一动,知道这是凝聚“文胆”的关键时刻。

他立刻盘膝坐下,闭上眼睛,集中精神引导文气。文气在他的经脉中快速流转,越来越快,越来越浑厚,最终在他的丹田处凝聚成一个金色的光点。

光点越来越亮,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金色胆形物体——这就是“文胆”!

凝聚出文胆的瞬间,赵家麟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传遍全身,他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知道,自己已经正式踏入了“进士”的门槛,距离成为大儒又近了一步。

周大儒也感受到了赵家麟的变化,他走进藏书楼,看着赵家麟,眼中满是欣慰:“好!好!你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凝聚出文胆,真是前途不可限量!看来,老夫没有收错弟子。”

赵家麟站起身,对着周大儒躬身行礼:“多谢老师的指导,若没有老师的帮助,学生也不可能这么快凝聚出文胆。”

周大儒笑着说:“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过,凝聚文胆只是一个开始,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明年的会试,将会是你面临的更大挑战,你一定要好好准备。”

赵家麟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地说:“老师放心,学生一定会努力准备,争取在会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接下来的日子,赵家麟更加勤奋地学习,不仅研读儒家典籍,还开始学习兵法、律法、农学等知识,为明年的会试做准备。他知道,会试比文会更加严格,考察的内容也更加全面,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众多才子中脱颖而出。

苏文也留在了青州府,一边学习,一边准备明年的乡试。两人经常一起探讨学问,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年底。赵家麟告别了周大儒和苏文,准备回云溪县过年,顺便把自己在文会上的成绩和凝聚文胆的好消息告诉父母。

踏上回云溪县的路,赵家麟的心情格外轻松。他看着路边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明年的会试将会是他儒道之路上的又一道重要关卡,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所学,一定能顺利通过。

快到云溪县时,远远就能看到城门口聚集着不少人,走近了才发现,赵文轩和柳氏正带着家里的仆从和他的学生们,在城门口等候。看到赵家麟骑马而来,柳氏立刻快步上前,眼眶泛红地握住他的手:“家麟,你可算回来了!这几个月,娘天天都在想你。”

赵文轩也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虽然没说话,但眼中的欣慰和骄傲却藏不住。学生们更是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先生,青州文会怎么样?您有没有取得好成绩?”

赵家麟笑着点头,从怀里拿出周大儒写的举荐信,递给赵文轩:“爹,娘,我在青州文会上得了第一名,还被周大儒收为弟子,他还为我写了举荐信,明年我可以直接参加会试。”

“什么?”赵文轩接过举荐信,激动得手都在发抖,“你……你被周大儒收为弟子了?还能直接参加会试?”

柳氏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不停地抹眼泪。周围的百姓和学生们听到消息,也纷纷围上来道贺,一时间,城门口热闹非凡。

回到家后,柳氏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赵家麟爱吃的菜。饭桌上,赵家麟把在青州文会的经历,以及跟着周大儒学习的情况,一一讲给父母听。赵文轩听得连连点头,不断感慨:“好,好,真是太好了!我们赵家,终于出了一个有出息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赵家麟一边陪伴父母,一边继续研读典籍,偶尔还会去县学给学生们讲课。得知他被周大儒收为弟子,还能直接参加会试后,云溪县的读书人更是对他敬佩不已,不少人都慕名前来拜师求学,赵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这天,赵家麟正在院子里给学生们讲解《中庸》,突然看到青禾匆匆跑进来,神色慌张地说:“公子,不好了!县衙派人来了,说有紧急公务找您!”

赵家麟皱了皱眉,心里有些疑惑。他刚回云溪县没几天,县衙会有什么紧急公务找他?他让学生们先自行学习,自己则跟着青禾来到前厅。

前厅里,一个穿着衙役服饰的中年男人正焦急地等候着,看到赵家麟进来,立刻站起身:“赵先生,您可算回来了!周大人让我来请您,说是云溪县西边的村子爆发了瘟疫,情况十分危急,想请您去帮忙!”

“瘟疫?”赵家麟心里一惊。瘟疫在古代可是大事,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他立刻说:“好,我这就跟你去县衙!”

来到县衙,周大人正焦急地在大堂里踱步,看到赵家麟进来,立刻迎了上去:“赵先生,你可算来了!云溪县西边的李家村,三天前开始出现瘟疫症状,已经有十几个人病倒了,还有两个人不幸去世了。我已经派人去青州府求援了,但援军还需要几天才能到,现在只能靠我们自己先控制住疫情。”

赵家麟点了点头,神色严肃地说:“周大人,您放心,我一定会尽力帮忙。不过,控制瘟疫需要做好隔离、消毒和治疗三个方面,我们得立刻制定方案。”

接下来的时间,赵家麟和周大人一起,召集了云溪县的医官和乡绅,制定了详细的防疫方案:首先,将李家村封锁起来,禁止村民进出,防止瘟疫扩散;其次,组织人手对李家村进行全面消毒,焚烧死者的衣物和生活用品;最后,由医官负责治疗病人,赵家麟则负责安抚村民的情绪,给他们讲解防疫知识。

方案制定好后,赵家麟立刻带着人手,前往李家村。来到李家村外,远远就能看到村子被封锁起来,村口站着几个衙役,神色紧张地守着。走进村子,只见村子里一片死寂,偶尔能听到村民的咳嗽声和哭声,气氛十分压抑。

赵家麟没有犹豫,立刻组织人手开始工作。他亲自带着人,挨家挨户地给村民讲解防疫知识,告诉他们要勤洗手、勤通风,不要接触病人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同时,他还安抚村民的情绪,告诉他们朝廷已经派援军过来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战胜瘟疫。

医官们则忙着给病人治疗,虽然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但他们还是尽最大努力,用草药缓解病人的症状。赵家麟也利用自己在现代学到的知识,建议医官们用艾草和苍术焚烧消毒,效果果然比之前好了很多。

在赵家麟和众人的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几天后,青州府的援军终于到了,带来了大量的药材和防疫物资。在援军的帮助下,李家村的瘟疫很快就被彻底扑灭了。

瘟疫过后,李家村的村民们对赵家麟感激不已,纷纷来到赵家道谢,还送来了不少土特产。周大人也对赵家麟赞不绝口,亲自上书青州府,为他请功。

赵家麟却没有居功自傲,他知道,这次能战胜瘟疫,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春天。赵家麟告别了父母和学生们,再次踏上了前往青州府的路。这次,他要从青州府出发,前往京城参加会试。

周大儒早已在青州府等候,看到赵家麟来,笑着说:“家麟,准备好了吗?京城人才济济,会试可比文会难多了,你一定要好好发挥。”

“老师放心,学生已经准备好了。”赵家麟躬身行礼,语气坚定地说。

周大儒点了点头,从怀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递给赵家麟:“这是老夫多年来对儒家典籍的研究心得,你带着它,路上可以好好看看,或许对你会有帮助。”

赵家麟接过书,心里满是感激:“多谢老师!学生一定好好研读。”

几天后,赵家麟和其他前往京城参加会试的举子一起,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前往京城的路很远,需要走一个多月。路上,赵家麟一边研读周大儒给的书,一边和其他举子交流学问,收获颇丰。

这天,他们来到一个叫“清风镇”的小镇,准备在这里休息一晚。刚走进客栈,就听到大堂里传来一阵争吵声。赵家麟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长衫的书生正和客栈老板争吵,周围围了不少人。

“老板,你怎么能这么不讲道理?我明明提前订好了房间,你怎么能把房间卖给别人?”书生气愤地说。

客栈老板却一脸不耐烦:“谁让你来得这么晚?人家愿意出双倍的价钱,我当然要卖给人家!你要是想住,就等明天吧,今天已经没有房间了。”

书生急得满头大汗:“我明天还要赶路去京城参加会试,要是今天住不了店,耽误了行程怎么办?”

赵家麟看着书生焦急的样子,想起了自己当初去青州府参加文会时的情景。他走上前,对着客栈老板说:“老板,这位兄台是要去京城参加会试的举子,耽误了行程可就麻烦了。我那里订了一个双人间,不如让这位兄台跟我一起住吧。”

客栈老板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既然赵公子开口了,那好吧。”

书生感激地看着赵家麟,连忙道谢:“多谢兄台帮忙!在下是江南苏州府的举子沈文,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在下云溪县赵家麟。”赵家麟笑着说。

“原来是赵兄!”沈文眼前一亮,“我听说过你的名字!你在青州文会上得了第一名,还被周大儒收为弟子,真是太厉害了!”

赵家麟谦虚地笑了笑:“沈兄过奖了,只是运气好而已。”

两人一起回到房间,聊得十分投机。沈文告诉赵家麟,他来自江南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饱读诗书,这次去京城参加会试,是希望能考中进士,为朝廷效力。

赵家麟也跟沈文聊起了自己的经历,以及对儒家典籍的理解。两人越聊越投缘,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第二天一早,两人一起出发,继续前往京城。路上,他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关系越来越亲密。

一个多月后,他们终于抵达了京城。京城比青州府更加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高大的城墙巍峨壮观,彰显着大景王朝的威严。

赵家麟和沈文先去了礼部报到,领取了会试的准考证,然后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开始为会试做最后的准备。

会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会试分为三场,每场考三天,分别考经义、策论和诗赋。考试的地点在京城的贡院,贡院里有很多小隔间,每个举子一个隔间,在里面考试、吃饭、睡觉,直到三场考试全部结束。

第一场考经义,题目是“论语·为政”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赵家麟看到题目,心中一动,立刻开始构思。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对儒家典籍的理解,从“立志”“修身”“治国”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第二场考策论,题目是“论如何加强海防,抵御倭寇侵扰”。倭寇侵扰是大景王朝当下的一个严重问题,经常骚扰沿海地区,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赵家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海防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了“建立水师、加固海防、团结沿海百姓”三个具体的解决方案,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第三场考诗赋,题目是“京城怀古”。赵家麟站在贡院的窗前,看着远处的皇宫,心中感慨万千。他挥笔写下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京城的繁华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自己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三场考试结束后,赵家麟走出贡院,感觉浑身轻松。沈文也正好走出来,看到赵家麟,笑着说:“赵兄,感觉怎么样?我觉得这次考得还不错。”

“我也觉得还行。”赵家麟笑着说,“接下来,就等着放榜了。”

放榜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这天,赵家麟和沈文一起来到礼部门口,只见公告栏前已经围满了人,大家都紧张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赵家麟挤进去,目光快速地在榜单上扫过。很快,他就在榜单的前几名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考中了会试第十五名,成为了一名贡士!

沈文也在榜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考中了第三十二名,也顺利成为了贡士。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庆祝彼此的成功。

接下来,就是殿试了。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皇宫的太和殿举行,主要考察贡士们的应变能力和对国家大事的见解。

殿试当天,赵家麟和其他贡士一起,穿着整齐的服饰,来到太和殿。太和殿巍峨壮观,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神色威严。殿内两旁,站着文武百官,气氛十分庄重。

皇帝亲自出题,题目是“论如何实现天下大同”。这个题目很大,需要结合儒家典籍和当下的社会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

赵家麟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从容地走上前,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实现天下大同,首先要重视教育,让百姓都能读书识字,明白道理;其次要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最后要任人唯贤,选拔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担任官员,为百姓服务。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观点新颖,既符合儒家的思想,又结合了当下的社会现状,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殿试结束后,皇帝很快就公布了名次。赵家麟考中了二甲第七名,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官职;沈文考中了二甲第二十一名,被授予“吏部主事”的官职。

得知结果后,赵家麟激动不已。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了一名朝廷官员,有机会为国家效力,为百姓做事。

几天后,赵家麟穿着崭新的官服,来到翰林院报到。翰林院是朝廷储备人才的地方,在这里任职的官员,大多是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朝廷的重臣。

在翰林院任职期间,赵家麟工作十分勤奋,不仅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利用空闲时间,研读更多的儒家典籍和治国方略。他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的赏识,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这天,赵家麟正在翰林院整理典籍,突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让他即刻前往御书房见驾。他心里有些疑惑,不知道皇帝找他有什么事,但还是立刻整理好衣着,前往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皇帝正坐在书桌前,看着一份奏折。看到赵家麟进来,皇帝放下奏折,笑着说:“赵家麟,朕找你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去办。”

赵家麟躬身行礼:“臣遵旨,请陛下吩咐。”

皇帝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说:“最近,江南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灾,百姓流离失所,灾情十分危急。朕想派你去江南,负责赈灾事宜。你可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赵家麟心中一凛,赈灾是一件非常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关系到无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但他没有犹豫,立刻说道:“臣有信心!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做好赈灾工作,帮助江南百姓渡过难关。”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朕相信你的能力。你明天就可以出发,朕已经让户部给你准备了赈灾物资和银两,你可以随时调用。”

“谢陛下!”赵家麟躬身行礼,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知道,这次去江南赈灾,是对他的一次重要考验,他必须全力以赴,不能辜负皇帝的信任,更不能辜负江南百姓的期望。

第二天一早,赵家麟告别了翰林院的同事们,带着赈灾物资和银两,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他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圆满完成这次赈灾任务,帮助江南百姓重建家园,让他们能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马车一路向南,很快就离开了京城。赵家麟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挑战也很多,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所学,一定能克服困难,完成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这次江南赈灾,将会是他人生中又一段重要的经历。

喜欢四合院:一人纵横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四合院:一人纵横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无上炼体特工冷妃:绝情王爷休想逃名门婚爱,高冷老公太任性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英雄联盟之最强重生悠闲直播:开局国宝赖上我重生之我要冲浪我的美女总裁爱在东南枝侯门福妻我真是个富二代诡运蛇妻战龙归来林北一世豪婿叶凡秋沐橙豪门巨星之悍妻养成谁来治治他这个明星只想学习比蒙传奇肤浅者我的老爹是重生
经典收藏被暴君强宠的金丝雀翅膀硬了春风十里不如你娇颜都市之逆天大反派返穿豪门权少密爱成瘾对首席大人的攻略争夺战盛婚甜宠:先生,早上好我的系统有点壕迷失禁岛华娱:从草根开始的影帝重生八零之军少小萌妻四合院:贾东旭老婆孩子热炕头两界聊天群:打造末世安全区穿到八零后我成了锦鲤我算命主播:每日三卦,完事下播稼穑人生南荒统帅陈河图唐莹御灵:天使女仆总想把我养成废人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法庭索赔1400万,你疯了?
最近更新狂龙战枭假死三年,我竟成了冰山女神的协议老公都当女帝了,后宫三千很合理吧?万界大佬都是我徒弟四合院:从钳工开始,打脸众禽随军西北,大小姐搬空家产嫁大佬重生医庐纪事古代末世生存日常易家的年代生活被星际直播了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踏出SSS女子监狱,我医武双绝无限:语文之旅当狗腿子怎么了,我身价过亿!我一病秧子,你说我是团宠?白月光太颠,所有人都慌了谁说华夏无神?外神亦是神!娘娘又娇又媚,一路宫斗上位至尊少年王顶级甜妹:在限制级修罗场钓疯了抢鬼子的武器虐鬼子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 四合院:一人纵横txt下载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 - 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