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首页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搬空钱财,我反手给继妹报名下乡明日方舟:今天也是叛变的一天陆沉周若雪结局商夏小说免费阅读全文明日方舟:吞食世界的红天使我的皇后傻白甜明日方舟:泰拉大革命猎天争锋无错字精校版这个道长就是在修仙魔兽战神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文阅读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txt下载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辫太阳病脉症并治下篇1-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经过发汗或者攻下之后,疾病仍然没有解除,反而出现烦躁的症状,此时用茯苓四逆汤主治。

【注释】这一条又承接上条而言。先发汗后攻下,从治疗法则来说并没有错误,疾病本应解除,但却仍未解除,反而出现烦躁,这就需要与其他情况区别并确定治法。大概是因为发汗、攻下都过度了,导致表里都虚弱,阴寒太盛,阳气被格拒,所以昼夜都出现这种烦躁不安的症状。应当用四逆汤,振奋阳气以克制阴寒,再加上茯苓来抑制阴邪,佐以人参来扶助正气,这样阳气得以增长,阴寒得以消减,正气恢复,邪气退却,疾病自然解除,烦躁也会平息。大青龙汤证中,因不出汗而导致的烦躁,是还没有经过发汗、攻下时的烦躁,属于实证;而这一条中疾病没有解除所出现的烦躁,是在发汗、攻下之后的烦躁,属于虚证。然而,脉象的浮紧与沉微,自然应当加以辨别,担心医者误判,所以反复强调。

【集注】汪琥说:伤寒经过发汗、攻下,烦躁应当停止,疾病也应解除。但如果是阴寒过盛导致的烦躁,强行发汗,就会使表气疏松而阳气亡失;再进行攻下,就会使里气虚弱而阴液耗损。卫阳失去保护,营阴内虚,邪气仍然没有解除,反而又生出烦躁,这也是虚烦虚躁,属于假热的征象。只适宜温补,不应当再去驱散邪气,所以用茯苓四逆汤主治。

茯苓四逆汤药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切成八片,一枚)

以上五味药,加入五升水,煮取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方解】对于表里的病症,如果治疗方法不当,先是过度发汗,之后又过度攻下,或者攻下之后又过度发汗,一误再误,就会变成坏病。如果患者阳气强盛并从阳化热,就会转属三阳经的病症;如果阳气衰弱并从寒化,就会归属于三阴经的病症。这两条所提到的烦躁都属于坏病。烦躁,虽然六经病症中都可能出现,但多见于太阳经和少阴经,因为太阳经是真阴的标象,少阴经是真阳的根本。没有经过发汗、攻下而出现的烦躁,大多属于阳证,其脉象实大,症状为发热口渴,此时烦是因为阳盛,躁是因为阴虚。经过发汗、攻下后出现的烦躁,大多属于阴证,其脉象沉微,症状为出汗、四肢厥冷,此时烦是因为阳虚,躁是因为阴盛。先攻下后发汗,从治疗法则来说是错误的,此时体表没有高热,体内不呕吐、不口渴,看似阴阳自行调和,而实际上是阳虚阴盛。所以虚阳在阳分扰动,导致白天烦躁不能入睡;强盛的阴寒在阴分独自主宰,所以夜间安静;脉象沉微,这是真阳将要虚脱而出现的烦躁。使用干姜附子汤,振奋阳气以与阴气相配。干姜、附子,是阳中的阳药,生用则药力更为锐利,不加入甘草,药力就更为猛烈,比四逆汤的药力更峻猛,因为要救治阴阳相离的危急情况,所以应当迅速用药。先发汗后攻下,从治疗法则来说是正确的,但疾病仍然没有解除,反而增加了昼夜烦躁的症状,这也是阴寒太盛格拒阳气导致的烦躁,使用茯苓四逆汤,抑制阴寒以恢复阳气。茯苓禀受天地太和之气化育而成,能够伐除水邪而不损伤阳气,所以作为君药;人参能在阳气将绝之时生出元气,在血脉将要断绝之际通畅血脉,所以作为佐药;人参配伍干姜、附子,补气的同时能够增益阳气;干姜、附子配伍茯苓,补阳的同时能够泻除阴邪;再用甘草调和诸药,相比四逆汤,药性稍缓,因为阴阳相互格拒,所以用药应当缓和。一方去掉甘草,一方加入人参、茯苓,缓急的区别就自然显现出来,仲景用药的精妙之处就体现在这里。

患太阳病,先用攻下之法而病未痊愈,于是又用发汗之法,因此导致表里都虚弱,患者因而出现头目昏蒙的症状。头目昏蒙的患者,若能出汗则可自行痊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出汗后表气调和。若发现里气尚未调和,然后再用攻下之法。

【注释】太阳经表的病症,应当发汗却未发汗,先用攻下之法而病不痊愈,接着又进行发汗,因此导致表里都虚弱,由于虚弱患者出现头目昏蒙,这是必然的道理。所谓“冒家”,指的是所有因为疾病而出现昏蒙症状的患者。然而,“冒家”有的会出汗而自行痊愈,之所以这样,并非表里都虚弱,而是邪气与正气都已衰弱,表里自然调和。能出汗而自愈,是表气调和;能通过下利而自愈,是里气调和。若发现里气尚未调和,然后再用攻下之法,适宜用调胃承气汤来调和。由此推论,若发现表气尚未调和,然后再用发汗之法,应当用桂枝汤来调和,这层意思虽未明说,但不言而喻。

【集注】程知说:“冒”是指神识不清楚,好像有东西蒙蔽一样。能够出汗,表气调和则邪气解除。表气调和而里气未和,然后再用攻下之法,要明白不能因为患者头目昏蒙就认为是邪气入里,从而导致错误地使用攻下之法,也不能因为头目昏蒙就认为表证未解,又错误地使用发汗之法。

汪琥说:“得里未和”中的“里”字,诸多注释都指大小便而言。我私下认为,经文中既然说“然后下之”,这专门是指大便而言,如果是通利小便,就不会说“下”了。其中的含义不用分辨就自然清楚。

凡是疾病,无论是采用发汗、催吐、攻下的治法,还是出现失血、丧失津液的情况,如果人体阴阳能够自行调和,疾病必定会自行痊愈。

【注释】这里所说的“凡病”,指的是不管是中风、伤寒等所有的病症。若采用发汗、催吐、攻下之法,或者出现失血、津液损耗的情况,只要施治得当,疾病自然会痊愈。即便治疗方法不太恰当,虽然疾病不见好转,但也不至于发展成各种严重的变症,此时邪气与正气都有所衰弱,可不进行特殊治疗,只需安静等待,诊察发现阴阳能够自行调和,疾病必然能够自愈。

【集注】方有执说:这里的阴阳是就脉象而言,而大小便的情况也包含在其中。阴阳二者调和,那么气血就不会相互争胜,所以可以确定疾病能够自愈。

程知说:脉象以左右三部均匀平稳为无病。所以在发汗、催吐、攻下之后,阴阳调和的,疾病必然会自愈,不需要过度治疗。

问:有的疾病会出现先寒战而后出汗,从而使疾病得以解除,这是为什么呢?

答:脉象浮紧,按之反而呈现芤象,这表明人体本就虚弱,所以会出现寒战而后出汗的情况。因为这个人本身虚弱,所以会发生寒战,又因为脉象浮,说明病在表,所以应当通过出汗使疾病解除。如果脉象浮数,按之不芤,说明这个人本身不虚,若疾病想要自行解除,只需出汗即可,不会发生寒战。

问:有的疾病没有经过寒战就出汗而使疾病解除,这是为什么呢?

答:脉象大而且浮数,由此可知这种情况会不经过寒战就出汗而使疾病解除。

问:有的疾病既不寒战,也不出汗却能自行解除,这是为什么呢?

答:其脉象自然微弱,这是因为曾经发汗,或催吐,或攻下,或失血,导致体内津液不足,此时阴阳能够自行调和,疾病必然会自愈,所以既不寒战也不出汗而疾病得以解除。

【注释】脉象浮紧,表明邪气强盛;按之反而呈现芤象,说明正气虚弱。正虚邪盛,邪气与正气相互抗争,所以会出现寒战而后出汗,疾病得以解除。脉象浮数,说明邪气尚未强盛;按之不芤,表明正气不虚。正气不虚,邪气未盛,邪气无法与正气抗争,所以不经过寒战就出汗而疾病解除。脉象不芤,可知不会出现寒战;脉象不浮,可知不会出汗。脉象自然微弱,可知曾经发汗、催吐、攻下或失血,由于体内津液不足,邪气与正气都衰弱,阴阳自行调和,所以既不寒战也不出汗而疾病解除。

问:患伤寒三日,脉象浮数且微弱,病人身体凉爽平和,这是为什么呢?答:这是疾病将要解除的表现。疾病多在夜半时分解除,脉象浮而疾病解除的,会连续不断地出汗;脉象数而疾病解除的,必定能够进食;脉象微弱而疾病解除的,必定会大量出汗。

【注释】脉象浮数,按之无力,应当出现寒战、出汗而疾病解除,因为患者本就虚弱。脉象浮数,按之有力,应当不会出现寒战,只是出汗而疾病解除,因为患者本身不虚。脉象自然微弱,曾经发汗、催吐、攻下或失血,不出现寒战、不出汗而疾病解除,因为患者邪气与正气都衰弱,阴阳自行调和。患伤寒三日,没有经过发汗、催吐、攻下、失血,脉象浮数且微弱,病人热退身和,这就称为疾病将要解除;疾病多在夜半时分解除,是因为阳病在阴气最盛之时就会趋于平和。大概浮、数、微这三种脉象,虽然都属于疾病可解除的脉象,但解除的征兆,却有所不同。比如脉象浮,连续不断地出汗,那么邪气还于表而疾病解除;脉象数且能进食,那么胃气调和而疾病解除;脉象微弱,必定大量出汗而疾病解除,因为没有经过发汗、催吐、攻下,患者身体不虚,所以都不会出现寒战,津液没有受伤,所以大量出汗而疾病解除。

【集注】方有执说:“三日”,指邪气传遍三阳经。“浮数”,表示邪气不会传入阴经。“微”,说明邪气已经衰弱。“夜半”,是阴气将尽、阳气初生的时刻。“濈然”,是平和地出汗的样子。“能食”,表明胃气恢复。

太阳病还没有解除,脉象阴阳(寸关尺三部)都停止搏动,必定会先出现寒战,然后出汗而疾病解除。如果只是阳脉(寸脉)微弱,会先出汗而疾病解除;如果只是阴脉(尺脉)微弱,通过攻下之法而疾病解除。如果想要用攻下之法,适宜用调胃承气汤。

【注释】太阳病没有解除,应当出现相应的未解之脉,如今却不见未解之脉,而寸关尺三部脉象都停止搏动,沉伏不见。既然三部脉象沉伏不见,那么应当出现可能致死的症状;但又不见这类症状,这是疾病将要解除的征兆。疾病将要解除的征兆,必定先出现寒战出汗然后才会解除,这是因为邪气与正气相互交争而形成汗。但疾病将要解除时,脉象不会长久停止搏动,脉象即将出现时,必定有其先兆。先兆是什么呢?要从三部上下、阴阳沉伏不见的地方去探寻。如果从寸脉的阳部微微出现脉象,就知道病势向外,必定先出汗而疾病解除;如果从尺脉的阴部微微出现脉象,就知道病势向内,必定会自行下利而疾病解除;如果没有自行下利,若想用攻下之法来调和里气,适宜用调胃承气汤主治。由此推论,就可知如果没有自行出汗,若想用发汗之法来调和表气,适宜用麻黄桂枝各半汤主治。看“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意思非常灵活,并非用大剂量攻下之法,这层意思都包含在文字之外。

【集注】程应旄说:“振栗汗解”,单指脉象停止搏动的情况而言。后面所说的两种解除疾病的情况,不一定会有寒战出汗,是针对脉象逐渐出现而言的。

患伤寒,出现腹部胀满、谵语,寸口脉象浮紧,这是肝木乘脾土的表现,称为“纵”,治疗应针刺期门穴。

【注释】伤寒脉象浮紧,是太阳经表寒证。腹部胀满、谵语,是太阴、阳明经里热证。若想从太阳经发汗解表,却有太阴、阳明经的里证;若想从太阴、阳明经攻下里热,又有太阳经的表证,治疗确实两难,所以不用药物而采用针刺之法。不过,在太阴病的论述中,太阳表证未解,太阴腹满疼痛,使用桂枝加大黄汤,也是可以效法的。这里说的“肝乘脾,名曰纵,刺期门”,与上文文意不连贯,似乎有遗漏或错误。

患伤寒,发热,怕冷,口渴严重想要饮水,腹部必定胀满,若自汗出,小便通畅,疾病就将要解除,这是肝木乘肺金的表现,称为“横”,治疗应针刺期门穴。

【注释】伤寒发热,怕冷,无汗,这是表证。口渴严重想要饮水,腹部必定胀满,这是水饮停聚导致的胀满。如果自汗出,表证可自行解除,小便通畅,胀满可自行消除,所以说疾病将要解除。如果不出汗,小便不通,先用小青龙汤解除表证,表证解除后,腹部胀满没有消除,用十枣汤攻下,也可痊愈。这里说的“肝乘肺,名曰横,刺期门”,同样与上文文意不连贯,似乎有遗漏或错误。

太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在巳时到未时之间。

【注释】凡是疾病解除的时间,必定在其所属经络气血旺盛之时。太阳经为盛阳之经。日中阳气最盛,所以在巳、午、未阳气旺盛的时段疾病解除。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全职法师重生之都市仙尊诸天武道强人凡女逆天:上仙大人,请留步吞天邪帝圣骑士赵大牛妖孽医圣在都市别笑哥抓鬼呢名门婚爱,高冷老公太任性盗墓:黑爷的对象非人类鱼小姐的初恋日记从群演开始制霸娱乐圈皇甫帝国·夫人不好当!我的父亲是伏地魔喵系小甜妻:影帝大人,晚上见斗战魔帝特工冷妃:绝情王爷休想逃土豪系统总裁在上:新妻,不要闹足坛幸运星
经典收藏我在侯府当调解员,被全家宠了恐怖街南娇宠漫威开局带着旺达闯生化原神:在钟离面前,冒充岩王帝君似是似良人猎户家的小娇娇撩不停兽世求生,她开局满级成为赶尸人后我无敌了二嫁权臣六姑娘一言不合就心狠手辣穿成傻女,炮灰纨绔夫君是大反派我在旧上海等你鬼王的画皮娘子异次游戏我在漫威修成剑魔猫妖撩人反派乖乖!我是来生崽的【快穿】簪星携随身厨房,穿到四合院,发大财
最近更新唐玄奘西游释厄传书穿之娇娘传原神,现代社畜重生原神的冒险鸿蒙创世道祖从散修到旁门大佬女尊夫郎美如画我为夫郎扛天下相爱却不能相守踏破虚空,我终于成为大佬小村姑换夫郎,渣前夫破大防综影视打倒恋爱脑铠甲:我,二队黑犀铠甲被暴雨冲走后,支教老师爆改霸总被买回家当奶娘,夫君造反我成皇后了?葬仙殿丞相他准备强娶公主踏天之路第一人快穿之女配要成神现代修仙:面板小仙女养奶狗那些名侦探柯南之宿命共鸣重生嫁给死对头,清冷权臣夜夜宠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医衣哥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txt下载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最新章节 -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