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首页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阿兹特克的永生者一等家丁逍遥初唐寒门天婿:穿越后我是女帝克星百炼飞升录电影世界的雇佣兵谍影:命令与征服支点全球狙杀大唐万户侯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文阅读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txt下载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7章 君臣异心,燕王还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东瀛,镇东都护府。

昔日的倭国城池“博多”,如今已被更名为“福冈”,意为“福安边镇,永固海疆”。这名字本身,便昭示着此地主权的更迭,一种不容置疑的、来自大陆中央帝国的强势意志。

城池已然换了人间。城头之上,原本悬挂的各式家纹旗帜早已被付之一炬,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巨大的、用云锦织就的玄色镶边大明龙旗。金色的四爪行龙在海风中舒展,鳞片闪烁,仿佛在向这片陌生的土地宣告,谁才是新的主人。城墙垛口之间,架设起了明军制式的“大将军炮”,黑沉沉的炮口如巨兽之眼,俯瞰着城内城外,无声地诉说着征服者的力量。

城中街道,也变了模样。原本狭窄曲折的土路被拓宽、夯实,主要干道甚至铺上了碎石。街角巷尾,随处可见一队队身着鸳鸯战袄、外罩精铁甲叶的大明士卒在巡逻。他们步伐整齐,腰挎长刀,手持长矛,铁甲在阳光下反射出冰冷的金属光泽。他们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街道两侧的屋舍和行人,那种百战余生的煞气,让每一个与他们对视的倭人都心头发颤。

城里的倭人百姓,生活在一种奇异的、混杂着恐惧与麻木的平静之中。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血腥味仿佛还未从空气中彻底洗净。明军入城后,并未如他们想象中那般烧杀抢掠。相反,严苛的军纪迅速建立起了秩序。杀人者死,抢掠者斩,奸淫者凌迟。几颗当众落地的倭人浪人和违纪明军士卒的头颅,让所有人都明白了新统治者的铁腕。

更深刻的改变,来自文化与习俗。都护府颁布了“剃发易服”令。曾经被倭国武士视为荣耀象征的月代头(chonmage)被强行剃去,换成了明人男子束发的样式。那些世代相传的、色彩繁复的和服,则被勒令换成粗布的明式短褐。一时间,城中男女老少,皆是新发新衣,走在街上,彼此相望,竟有种恍若隔世的陌生感。他们噤若寒蝉,低着头,脚步匆匆,尽量避免与巡逻的明军发生任何接触。偶尔有孩童不懂事,指着那些高大的“唐人”士兵好奇地张望,立刻会被惊恐的父母捂住嘴巴,拖回家中。

在一家小小的漆器店内,一位老匠人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件尚未完工的莳绘食盒。他的儿子,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愤愤不平地低声道:“父亲,他们……他们把我们的头发剪了,衣服也换了,连街上的名字都改了!我们难道就要这样……”

“噤声!”老匠人猛地回头,眼中满是惊惧,“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德川大人的军队都挡不住他们,我们这些平民,又能做什么?你看那些明军,他们没有抢我们的粮食,还按人头发放了定量的糙米。只要我们顺从,就能活。不顺从,你看城门口挂着的那些人头……”

青年沉默了,眼中燃起的火焰,终究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渐渐熄灭。

这便是朱棣治下的福冈。一种高压下的、秩序井然的、正在被强制同化的诡异安定。

### 中枢决策:京都之路

都护府内,征东大元帅燕王朱棣的临时帅府,由原城主少贰氏的府邸改造而成。室内的榻榻米和纸拉门已被悉数拆除,换上了厚重的紫檀木桌椅和悬挂着猛虎下山图的屏风,充满了雄浑刚健的大明风格。

此刻,朱棣正站在一张巨大的东瀛全舆图前。这张图是集合了俘虏的倭人航海士、元朝征东的旧图以及明军斥候冒死勘探的情报绘制而成,虽然在细节上仍有诸多空白与臆测,但九州、四国、本州三大岛的轮廓及主要城池、水路已然清晰可见。

他的脸上,已被数月的海上风浪和连番血战刻上了几分难以磨灭的沧桑。皮肤晒得黝黑,眼角也添了细纹,但那双眼睛,却比在北平时更加明亮,仿佛有火焰在其中燃烧,充满了慑人的威势。

“张玉,朱能,”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福冈已定,九州余孽,不过是瓮中之鳖。但本王的目光,不在此处。”

他的手指,越过波涛汹涌的关门海峡,重重地敲在舆图上一个被红圈标注的位置——“京都”。

“此地,是倭国伪朝足利氏的所谓‘幕府’所在,号令全国的中心。”朱棣的指节在“京都”二字上缓缓摩挲,“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只要我们的大军兵临京都城下,擒其伪将军足利义满,则整个东瀛,便如失了头颅的巨蟒,虽大,亦不足为惧,可传檄而定。”

侍立在侧的大将张玉,字世美,是朱棣麾下最沉稳持重的宿将。他须发微白,神情肃穆,闻言上前一步,目光在舆图上仔细逡巡。

“殿下,”张玉拱手道,“此策固然是雷霆万钧之举,但其中关隘,亦不可不察。自福冈至京都,陆路遥遥,需横穿本州‘中国’之地。此地山岭连绵,河流纵横,大内、毛利等强藩盘踞,若其节节抵抗,利用地形与我军周旋,我军的粮草补给线将拉得过长,恐生变数。”

他顿了顿,指向另一条路线:“若走水路,可由关门海峡入濑户内海,直抵摄津、和泉登陆,兵锋直指京都。此法虽快,但濑户内海水路复杂,岛屿密布,倭人水军若凭险死守,我大明福船、沙船虽巨,恐在狭窄水道内施展不开,易遭火攻之险。更何况,我军对沿途水文、暗礁所知甚少。”

张玉的分析,冷静而客观,指出了战略中最现实的困难。

另一位大将,朱能,字士弘,性格则与张玉截然相反。他年轻气盛,勇猛过人,是朱棣最信任的冲锋之将。

“张将军所虑虽是老成之言,”朱能朗声道,声音洪亮如钟,“但末将以为,兵贵神速!正因倭人以为我军会步步为营,我们才更要出其不意!倭人承平已久,内斗不休,其所谓的强藩,不过是乡间械斗的水平,岂能与我大明百战精锐相提并论?我军携大破九州之威,士气正盛,当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他双目放光,盯着京都的位置,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景象:“殿下,末将愿为先锋!请给末将三千铁骑,五千步卒,自关门海峡登陆,末将当效仿汉之霍骠骑,长驱直入,踏破京都!主力大军再由水路跟进,水陆并进,足利氏插翅难飞!”

朱棣听着两位心腹爱将截然不同的意见,并未立刻表态。他转身踱了几步,目光深邃。

张玉代表的是“稳”,是战略的容错率和后勤保障。朱能代表的是“奇”,是抓住战机、以快制胜的决心。这两种思路,都是兵法正道。

“世美之虑,是为帅者不可不思的万全之策。”朱棣先是肯定了张玉,“士弘之勇,是为将者不可不备的破敌之锋。”

他再次回到舆图前,手指在地图上画出一条弧线。

“我们不必二选其一。”朱棣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本王要水陆并进!朱能,本王给你一万精兵,其中包含三千朵颜卫的蒙古铁骑,作为陆路先锋。你的任务,不是攻城略地,而是‘破袭’!用最快的速度,沿着山阳道一路东进,给本王把沿途的城池搅个天翻地覆!烧其粮草,破其交通,让本州岛西部的所有倭人领主,都疲于奔命,无暇他顾!”

接着,他指向濑户内海:“张玉,你率领主力舰队,护卫本王的中军,走水路。我们不与沿途小股水军纠缠,以‘福船’的巨舰重炮开路,一路清扫,直扑摄津。我们的目标,是在朱能搅乱敌军后方的同时,在京都的门户之地完成登陆!”

这个计划,既有朱能的奇袭之险,又有张玉所看重的后方策应。以陆路偏师为疑兵,吸引敌军主力,再以水路主力行雷霆一击。

“殿下英明!”朱能与张玉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折服,齐声拱手。

就在此时,一名亲兵甲胄铿锵,疾步入内,在门外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

“启禀殿下,京师天使至,有圣旨!”

帅府之内,瞬间一片死寂。刚刚还激荡着金戈铁马之气的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朱棣、张玉、朱能三人几乎同时转头,彼此对视,眼中皆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极其复杂的波澜。

该来的,还是来了。

### 一道圣旨,两般心境

接旨的场面,庄严肃穆。

天使是一位来自翰林院的年轻修撰,面白无须,神情倨傲。他身着绯红官袍,头戴乌纱,站在一群身经百战、杀气腾腾的武将面前,虽有些心虚,却竭力维持着京师朝官的体面。

朱棣率领镇东都护府大小将校,于府前广场设香案,跪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使展开那卷明黄的丝绸,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高声宣读,“皇四子燕王棣,性果决,善用兵,奉朕之命,统率舟师,扬帆东海,犁庭扫穴,威加异域……今克倭国九州,设镇东府,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朕心甚慰。然将士远征,劳苦功高,不可久疲于外。特诏燕王棣,即刻部署善后,留大将镇守,亲率有功将士,班师回朝。朕将于南京设盛大典仪,亲为我大明之英雄凯旋洗尘,论功行赏,以彰其功,以安天下臣民之心。钦此。”

圣旨不长,字字句句都是褒奖,听上去是天大的恩宠。广场上的将士们,闻听“班师回朝”、“论功行赏”,脸上都露出了喜悦和期盼的神色。离家数月,在异国他乡枕戈待旦,谁不思念故土的妻儿和朝廷的封赏?

唯有朱棣,在叩首谢恩,接过那卷沉甸甸的圣旨时,脸上神情平静无波,心中却已是波涛汹涌。

他屏退左右,独自回到书房。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没有点灯,就在这昏暗的光线中,将那明黄的卷轴在桌案上缓缓展开,反复看了数遍。

每一个字,都像是用上好的徽墨写成,端正的馆阁体,雍容华贵。但朱棣的目光,却仿佛能穿透这字迹的表象,看到背后隐藏的刀光剑影。

“班师回朝,接受封赏……”他喃喃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冷笑。这笑意里,有三分自嘲,三分不屑,还有四分洞悉一切的冰冷。

是封赏,还是敲打?是荣耀,还是枷锁?

父皇的意图,他明白。打下九州,设了都护府,这个威势已经足够向天下宣告大明的强盛。一场盛大的凯旋典礼,更能将这功绩宣扬到极致,凝聚民心,震慑内外。这是帝王的阳谋。

但圣旨的字里行间,他还读出了另一层意思。那是来自东宫的味道。他的好侄儿,皇太孙朱允炆,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儒臣——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些人,视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为心腹大患。自己远在北平,已然让他们坐立不安,如今又在海外立下这不世之功,麾下更是聚集了一批百战精锐,他们岂能安枕?

“接受封赏”,就是要他朱棣回到南京,回到他们的视线之内,回到朝廷法度的“规矩”之中。这道圣旨,既是父皇给予的荣耀,也是皇太孙一党递过来的一副 gilded cage(镀金牢笼)。

“殿下,”张玉的声音在门外低低响起,带着一丝担忧,“朝廷此举……”

“无妨,进来吧。”朱棣将圣旨卷好,声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张玉推门而入,见朱棣神色如常,心中稍安,但仍是忧心忡忡:“殿下,我军攻势正锐,此时班师,无异于自缚手脚,前功或将尽弃。”

“不回去,才是真正的愚蠢。”朱棣站起身,走到窗前,双手负后,望着远处被晚霞染成金红色的蔚蓝大海。

“父皇要的是一个盛典,用本王的赫赫战功,来为他洪武一朝的文治武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这是天大的面子,本王必须给。”

他的声音转冷:“而皇兄……不,是那位好侄儿和他的书生们,他们要的是一套规矩,来缚住我们这些在藩地和海外的蛟龙。他们巴不得本王拥兵自重,抗旨不遵。那样,‘跋扈’、‘不臣’的罪名,便会立刻扣在本王的头上。到那时,本王就不是凯旋的英雄,而是天下共讨之的逆贼。”

朱棣转过身,眼中精光一闪:“所以,这一趟,我们必须回。而且要风风光光地回!本王倒要让他们看看,我朱棣到底是蛟龙还是猛虎!也想亲眼看看,他们为本王准备的,究竟是一副什么样的枷锁!”

“那这镇东府……”朱能也从门外跟了进来,瓮声瓮气地问道,脸上满是急切。

“张玉留下。”朱棣的目光落在沉稳的宿将身上,“我不在的日子,镇东都护府的军务,全权托付于你。你手握三万大军,继续对本州岛保持军事压力,可以进行小规模的骚扰和渗透,但暂缓一切大规模出击。记住,稳住阵脚,积蓄力量,训练新附之兵,这是第一要务。等本王回来,就是我们踏平京都之日!”

“末将遵命!”张玉心头一热,慨然领命。这是何等的信任!将数万大军和新拓的疆土,毫无保留地交到他的手上。

“朱能,”朱棣又转向另一位猛将,“你挑选三千精锐,随我回京。让他们看看我燕山卫士的威风!”

“末将遵命!”朱能轰然应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回京面圣,这可是无上的荣耀。

### 三龙会首:长江口的艨艟巨舰

半月之后,长江入海口,崇明岛以东海域。

海天一色,碧波万顷。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盛大集结,正在这里上演。三支庞大的舰队,如同三座移动的钢铁岛屿,在此处海域缓缓汇合。

中央,是燕王朱棣的舰队。这支舰队的船只,种类繁多,气势最为慑人。旗舰是一艘巨大的“燕山”号福船,船楼高达五层,宛如海上城堡。船体两侧,密布着碗口粗的“大将军炮”炮窗。船身吃水线附近,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伤痕——那是倭人箭矢留下的凿痕,是被小型战船撞击后的修补痕迹,甚至还有火攻留下的焦黑色。这些伤痕非但没有减损其威严,反而像功勋卓着的将军身上的伤疤,平添了无尽的狰狞与杀气。旗舰之巅,黑底金龙的“燕”字大旗,在海风中猎猎飞扬,仿佛一头不羁的黑龙在咆哮。

在其左翼,是秦王朱樉的舰队。作为洪武皇帝的次子,他的舰队规模同样庞大,船只更为簇新华丽。旗舰“长安”号,雕梁画栋,丹漆描金,显得富丽堂皇。船上的士兵甲胄鲜明,精神抖擞,但与燕王麾下的百战之师相比,总少了那份从尸山血海中淬炼出的冷冽与沉凝。

右翼,则是晋王朱棡的舰队。晋王朱棡是三子,性格比二哥朱樉更为内敛深沉。他的舰队虽不如秦王舰队那般华丽,却法度森严,船只阵型井然有序,一望便知是治军严谨之辈。

三支舰队,代表着大明最强大的三位塞王,如今会于一处,艨艟巨舰延绵数十里,帆樯如林,旌旗蔽日,其威势足以令天地变色。

一艘海鹘快船,在三支舰队间穿梭,传递着讯息。很快,秦王与晋王的座驾,在数十艘护卫舰的簇拥下,向中央的“燕山”号靠拢。

跳板搭上,身形魁梧、性情粗豪的秦王朱樉,第一个大笑着走上“燕山”号的甲板。

“四弟!我的好四弟!”朱樉一见朱棣,便张开双臂,给了他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哈哈大笑,“你可真是在东瀛杀出了我大明藩王的威风!父皇的圣旨,我都看了,那夸奖的话,啧啧,连我这个当哥哥的都嫉妒了!”

朱棣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回抱了一下:“二哥过誉了。小弟不过是侥幸,仗着父皇天威,才薄有斩获。”

紧随其后的晋王朱棡,则显得文雅许多。他身形清瘦,面容儒雅,只是拱了拱手,细细打量着朱棣,微笑道:“四弟,数年未见,你这身上的杀伐之气,可是越发厚重了。看来这东瀛的倭寇,的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三哥说笑了,”朱棣引着二人走向船楼,“不过是一群未开化的蛮夷,上国天兵一至,便望风披靡。”

三人进入宽敞的船舱,分主宾落座。朱樉一屁股坐下,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四弟,快跟哥哥说说,那倭国女子,是否真如传言中那般温顺貌美?你这次回来,可带了些战利品,让哥哥开开眼?”

朱棣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冷意,但面上依旧是温和的笑容:“二哥,军务在身,哪有心思顾及这些。此次东征,斩获皆已录入府库,待回京后,呈报父皇,由朝廷统一处置。”

一句话,便将朱樉的粗俗问题,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挡了回去。

朱棡在一旁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气,看似不经意地问道:“四弟将张玉将军留在福冈,想来是对那片土地有长远打算了?听说你还在当地推行‘剃发易服’,这等于是要将倭人彻底汉化,手段不可谓不烈。就不怕激起民变,让张将军独木难支吗?”

这个问题,就比朱樉高明了许多,直指朱棣的施政方略和长远野心。

朱棣心中暗赞一声“好个三哥”,面上却不动声色:“三哥多虑了。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欲使其归心,必先挫其傲骨,毁其旧俗。待其习我衣冠,诵我诗书,数代之后,便只知有大明,不知有倭国了。至于民变,张玉将军勇谋兼备,手握重兵,足以弹压宵小。况且,本王已分化其民,以顺民治乱民,当无大碍。”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展现了雄才大略,又将一切都归于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忠心。

三兄弟一番对话,机锋暗藏。朱樉的豪放,朱棡的深沉,与朱棣的雄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是兄弟,更是大明最强大的藩王,是彼此潜在的竞争者。

片刻的沉默后,朱樉又大笑起来,打破了这微妙的气氛:“好了好了!不说这些国事了!我们兄弟三人,难得聚在一起!传令下去,今晚三军合宴,不醉不归!等回到南京,领了父皇的赏,我请客,去全南京最好的酒楼!”

朱棣与朱棡相视一笑,齐声应好。

夕阳西下,三支庞大的舰队,调整好阵型,结成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威严的整体,收起部分风帆,缓缓向着长江的入海口驶去。

在那艘伤痕累累的“燕山”号旗舰上,朱棣站在船头,望着前方那片越来越近的、熟悉的土地。海风吹动着他的王袍,他的目光,越过了两位兄弟,越过了眼前的万顷碧波,投向了遥远的、金碧辉煌的京城——南京。

东瀛的战争,只是一个开始。另一场没有硝烟,却更加凶险的战争,即将在那里等着他。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类神战龙归来林北妖孽医圣在都市天庭典狱长重生之我要冲浪无上仙运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豪门巨星之悍妻养成万千世界许愿系统圣骑士赵大牛总裁强势爱:染指,小甜妻!女施主请留步男主角叫林辰的小说在线阅读悠闲直播:开局国宝赖上我成神械医让你选召唤兽,你却在选老婆?女配是重生的我的父亲是伏地魔
经典收藏水浒之小孟尝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钢铁陌世扬帆明海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一瘦解千愁海贼之母巢秩序不宋我欲扬唐擎天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秦时之血衣侯传奇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完】暴王偏爱小萌妃历史的执笔者绝世宠臣我妻上将军风水卜卦重历战争年代
最近更新清宫秘史十二章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秦世风云录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高门庶子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乱世猛卒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txt下载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