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首页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在大唐做战神谍海孤雁大唐再起极道战尊寒门天婿:穿越后我是女帝克星少年大将军舌尖上的大宋天唐锦绣宋缔铁甲轰鸣内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文阅读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txt下载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章 东宫崛起,储君之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应天府的秋意,似乎一夜之间被肃杀的寒气所取代。户部与兵部的档库,这两个执掌大明钱粮兵马命脉的核心之地,迎来了它们有史以来最特殊的一位查阅者。

皇太孙朱雄英,年仅八岁,身披一件尺寸合宜的云锦常服,在一众老成持重的官员簇拥下,踏入了那尘封着帝国机密的殿阁。这里的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与墨迹混合的独特气味,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巨大架子上,塞满了如山似海的卷宗。任何一卷,都可能关系着万千军民的生死荣辱。

朱元璋的那道手谕,如同一柄尚方宝剑,为朱雄英扫清了一切障碍。户部尚书、兵部侍郎,这些往日里眼高于顶的大员,此刻无不躬身侍立,神情恭谨中带着一丝不易察??的揣测与惊疑。他们不明白,为何皇上会准许一个孩子,来触碰这最敏感的核心。

朱雄英没有理会旁人的目光。他不像个好奇的孩子那样东张西望,而是径直走到了“北平都司”的档柜前。他的身后,跟着几个从翰林院和六科给事中里抽调出来的,由朱元璋亲自挑选的青年才俊,他们是太孙的“笔”与“眼”。

“调洪武十年至十三年,燕王府护卫及北平都司各卫所的军饷、粮秣、冬衣、器械的所有支领总账、分账、以及核销回执。”朱雄英的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档库中却异常清晰。

命令一出,官员们立刻忙碌起来,一卷卷沉重的案牍被小心翼翼地搬到长案上。朱雄英并不亲自翻阅,他的任务是提出问题,寻找破绽。

“将燕王府中护卫的实额兵员数,与兵部存档的《卫所官军鱼鳞图册》进行比对。”

“将户部拨给燕王府的军饷总额,除以兵部的实额兵员数,算出单兵年饷。再将此数,与大同、宣府等边镇的单兵年饷进行横向比较。”

“调出所有与燕王府有粮草军械往来的商号、民夫的契约与收据,核对印信、日期、以及经手人签字画押。”

一连串的指令,精准而老道,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八岁孩童之口。那些奉命行事的青年官员,从最初的惊愕,逐渐变成了发自内心的敬畏。他们发现,这位太孙殿下并非在胡闹,他的每一个指令都直指要害,思路清晰得可怕。他仿佛天生就懂得,如何从这浩如烟海的数字与文字中,揪出隐藏在最深处的魔鬼。

连续数日,朱雄英几乎都泡在了档库里。他不说苦,不喊累,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听着手下人的汇报,偶尔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便能让整个核查方向豁然开朗。

终于,在一个傍晚,一名负责核对账目的给事中脸色煞白地捧着两本卷宗,快步走到朱雄英面前,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殿下……殿下请看!这里……有问题!”

朱雄英接过卷宗。一本是兵部存档的燕王府护卫名册,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着,燕王府三护卫,实额官军为一万九千人。而另一本,则是户部连续三年拨给燕王府的军饷账本。

“殿下,户部拨付的军饷,是按照两万五千人的满额来计算的。也就是说,每年都多出了足足六千人的空饷!三年下来,这笔银子……是个天文数字!”

另一名官员也冲上前去,脸上既害怕又兴奋。“还有,殿下!这是过去两年的粮食运输收据。其中许多都有燕王的印章,但收货签名是给民间商会的,而不是军用粮仓。粮食被转移了!它从未到达士兵手中。它被卖掉了,或者更有可能是储存在其他地方!”

证据,如同一块块沉重的石头,被不断地挖掘出来。吃空饷、冒领军械、私吞战马、倒卖屯田……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这些罪证彼此串联,共同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结论:燕王朱棣,正在利用朝廷的资源,秘密积蓄着一股不为人知的庞大力量。他那富可敌国的燕王府,根本不是靠什么经营有道,而是靠吸食大明边防的血液!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贪腐,这是在动摇国本,这是潜在的谋逆!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罪证,朱雄英的脸上没有丝毫得意,只有一片冰冷的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最重要的几份卷宗用黄绫包裹好,对众人下令:“今日之事,任何人不得向外透露半个字。违者,以谋逆论处。”

众人心中一凛,齐齐跪倒:“臣等遵命!”

当天深夜,朱雄英没有回东宫,而是直接求见了朱元璋。

---

武英殿内,灯火通明。朱元璋屏退了所有内侍,只留下他和朱雄英祖孙二人。

长案上,那些来自户部和兵部的卷宗被一一摊开。朱元璋一张张地看过去,他看得极慢、极仔细,原本还带着一丝慈祥的脸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变得铁青。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压抑得令人窒息。

当看到那份记录着六千人空饷的账本时,朱元璋的手开始微微颤抖。当看到那些被倒卖的粮草军械记录时,他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眼中燃起两团熊熊的怒火。

“好……好一个咱的孝顺儿子!”朱元璋猛地一拍桌案,那张坚实的黄花梨木御案竟被他拍出了一道裂痕!“咱让他在北平守国门,他就是这么给咱守的?!他拿着咱给的钱粮,养着一群虚报的鬼兵,把咱大明的边防,当成了他自己的钱袋子!”

“这个畜生!这个逆子!”

朱元zhang 的怒吼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充满了被最信任的儿子背叛的痛苦与狂怒。他戎马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动摇他的江山。而现在,做下这等恶行的,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战神儿子,朱棣!

朱雄英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候着皇爷爷的怒火稍稍平息。他知道,此刻的任何劝慰都是火上浇油。他必须等到朱元璋从一个愤怒的父亲,变回那个冷酷的帝王。

许久,朱元璋喘着粗气,颓然坐回龙椅上。他看着自己的孙子,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疲惫和悲哀。“英儿,你说……咱该怎么办?这是咱的亲儿子啊!”

朱雄英上前一步,躬身道:“皇爷爷,正因为是亲儿子,才更要警醒。四叔乃当世名将,手握雄兵,镇守北疆。他若心正,则为大明之长城;他若心歪,则为卧榻之猛虎。如今,虎已露爪牙,我们不能再装作看不见了。”

朱元璋闭上眼,痛苦地揉了揉眉心:“直接下旨申饬?还是将他召回京城问罪?”

“不可。”朱雄英断然摇头,“皇爷爷,四叔之罪,证据确凿。但若公之于众,便是逼他铤而走险。北平军心系于他一人,一旦他举兵,即便朝廷能平,北方边防也必将糜烂,届时鞑靼残元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此事,只能削,不能砍。”

“削?”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

“对,就是削。”朱雄英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温水煮青蛙,让他痛,却又喊不出来。第一步,以整顿边防财政为名,派钦差大臣巡查九边,彻查所有卫所的钱粮账目。这不仅是查他,也是查所有人,让他无话可说。同时,将北平都司的财权、军需调拨权,从燕王府手中收归兵部直管。”

“第二步,以边将久任一地、恐生骄惰为由,调换北平、大宁、宣府三地部分将领。将四叔安插在军中的心腹,不动声色地调离,换上我们的人。”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朱雄英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朱元璋,“皇爷爷,四叔之所以敢如此,归根结底,在于他认为国本尚有可乘之机。我们必须让他,让天下所有藩王,彻底断了这个念想!”

朱元璋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瞬间明白了孙子的意思。

“您要向天下宣告,大明的江山,传承有序,牢不可破!父王是太子,而孙儿……是太子的继承人!这个地位,必须以最庄严、最无可争议的方式,昭告天下!”

朱元璋死死地盯着朱雄英,那双苍老的眼中,震撼、欣慰、决绝,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他原以为,自己这个孙儿只是聪慧,却没想到,他竟有如此深远的战略眼光和雷霆手段!

这哪里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这分明是一个天生的帝王!

“好!”朱元璋猛地站起身,身上那股开国帝王的霸气再次勃发而出,驱散了所有的疲惫与悲伤,“就照你说的办!咱不仅要削他朱棣的兵权,咱还要把你,咱的英儿,稳稳地放在这东宫的储君之位上!咱要让天下人都看看,谁才是咱大明未来的主人!”

一场针对燕王的雷霆行动,和一场关乎国本大计的册立大典,就在这祖孙二人的密议中,悄然定下了基调。

---

数日后,三道圣旨自京城发出,如同三道惊雷,震动了整个大明朝堂和北方边镇。

第一道,命户部、兵部、都察院联合组成巡边钦差团,由老成持重的御史大夫牵头,彻查九边钱粮亏空,整顿军纪。

第二道,以加强边防轮换为名,对北平、大宁等数个都司的指挥使、同知等高级将领,进行了大规模的对调和升迁。

第三道,也是最震撼的一道,由朱元璋亲自颁布的《册立皇太孙诰》,昭告天下:皇长孙朱雄英,天资聪颖,睿智天成,有起死回生之功,有监国辅政之能,深孚众望。特于十日后,于奉天殿举行大典,正式册立为皇太孙,赐金册金宝,正位东宫,以为国本!

消息传出,天下哗然。

前两道旨意,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冲着藩王去的,尤其是权势最盛的燕王。这是皇帝在敲山震虎,收紧缰绳。而第三道旨意,则彻底断绝了所有人的幻想。

册立皇太孙!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号,这是将大明第三代的继承权,以国家最高典礼的形式,彻底钉死了。从此以后,朱雄英便是法理上无可动摇的储君。任何对储位有觊觎之心的人,都将背上“谋逆”的罪名。

胡惟庸一党听闻消息,如丧考妣。他们知道,那个他们曾经轻视甚至试图加害的孩子,如今已经一飞冲天,成为了他们头顶上最沉重的大山。而徐达、李善长等开国元勋,则是个个喜形于色,奔走相告,认为大明江山从此稳如磐石。

北平,燕王府。

朱棣接到三道圣旨时,正在校场上练习枪法。他听着信使念完圣旨,面无表情。许久,他缓缓地将手中的长枪插入地中,枪尾兀自嗡嗡作响。

他败了。败得如此彻底,如此迅速。

他派去试探的棋子,反倒成了对方反击的号角。他苦心经营多年的私库被连根拔起,安插在军中的心腹被一一调离,而他最大的念想——那个看似遥远却又充满诱惑的储君之位,被一道诰书彻底封死。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是他那个年仅八岁的侄子,朱雄英。

“好……好一个皇太孙!”朱棣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他的眼中没有了之前的烈焰,只剩下一片冰冷的、深不见底的寒潭。

他知道,他必须低头。现在任何反抗,都是自取灭亡。他立刻提笔,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贺表,盛赞皇太孙乃天降麒麟,大明之幸,并附上一份厚礼,派人星夜送往京城。同时,他对钦差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将领的调动表示坚决拥护。

他的姿态,比任何人都要恭顺,都要忠诚。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这恭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怎样被羞辱和不甘所填满的心。

---

十日后,册立大典如期举行。

这一天,整个应天府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而喜庆的氛围之中。从皇城到宫城,一路上铺设了华丽的锦垫,禁军甲胄鲜明,仪仗如林,旌旗蔽日。

奉天殿前,文武百官,宗室勋贵,四方使节,按照品级,肃然而立。御座之上,朱元璋身着最隆重的十二章衮服,头戴通天冠,神情威严。他的身侧,太子朱标同样身着太子冠服,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骄傲与欣慰。

吉时已到,鸿胪寺卿高声唱道:“请皇太孙殿下——”

在万众瞩目之下,朱雄英身着一身为他量身定做的、缩小版的皇太孙冠服,头戴九梁冠,腰佩玉具剑,一步一步,沉稳地踏上了奉天殿的丹陛。

他小小的身躯,在巨大的宫殿和如林的官员映衬下,显得格外突出。但他脸上没有丝毫孩童的怯懦,只有超乎年龄的庄重与沉静。他的目光平视前方,仿佛承载着整个帝国的未来。

礼部尚书上前,展开黄绢织就的册文,用洪亮的声音宣读:

“……维洪武十三年,岁在庚申,冬十月吉日,皇帝若曰:咨尔皇长孙雄英,乃太子标之嫡长子,朕之嫡长孙也。天潢贵胄,国本攸系。尔以天纵之资,怀睿哲之德……今特遵祖制,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册尔为皇太孙。赐尔金册、金宝。尔其敬承宠命,懋修令德,以副天下臣民之望!钦此!”

宣读完毕,朱雄英跪拜谢恩。朱元璋亲自走下御座,将一方沉甸甸的皇太孙金宝,亲手交到他的手中。

那一刻,御座上的皇帝,御座下的太子,丹陛中央的皇太孙,祖孙三代,构筑成了一幅无比稳固的权力图景,深深地烙印在所有人的脑海中。

大典的最后,朱雄英在朱元璋的示意下,转身面向文武百官。他小小的身躯站在高高的丹陛之上,俯瞰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他的声音通过殿前扩音的设置,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

“孤年尚幼,德行浅薄,蒙皇爷爷与父王厚爱,册为储君,诚惶诚恐。自今日起,必将以江山社稷为念,以万民福祉为本。上孝祖宗,下抚黎民。凡有觊觎大明神器、动摇国本者,无论其是谁,无论其在何方,孤必以手中之剑,请皇爷爷之命,天下共击之!”

声音稚嫩,却字字铿锵,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杀伐之气。

殿下百官,无不心神剧震,齐齐跪倒,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云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殿下千岁!太孙殿下千岁!”

在这一刻,东宫真正崛起,储君之威,昭然若揭。燕王朱棣的野心被暂时压制,大明王朝的第一篇章,在朱雄英的强势登顶中,达到了辉煌的政治高潮。

然而,站在权力之巅的朱雄英,握着手中冰冷的金宝,目光却越过了眼前的繁华,望向了遥远的北方。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那头被暂时囚禁的猛虎,正在黑暗中舔舐伤口,等待着下一次反扑的机会。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喜欢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盗墓:黑爷的对象非人类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傻妻种田:山里汉子放肆亲我的父亲是伏地魔让你选召唤兽,你却在选老婆?杀神者肤浅者皇甫帝国·夫人不好当!御灵世界极道渡劫师吞天邪帝都市无上仙医末世星辰战皇超级透视医仙天庭典狱长最仙遊亿界淘宝店极品大昏君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
经典收藏捕快摸鱼指南一瘦解千愁成为赘婿的我只想跑路【完】暴王偏爱小萌妃铁甲轰鸣内支点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女帝穿今不好惹华夏鼎世重历战争年代爱妃,本王俯首称臣海贼之母巢秩序时空穿梭者:历史的秘密汉末大混子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
最近更新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我在古代当镇令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水煮大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史上第一祸害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命理探源【译注】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码奴翻身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txt下载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最新章节 - 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