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玄桢记 >> 玄桢记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之袁家我做主大明元辅电影世界的雇佣兵霓裳铁衣曲唐伯虎现代寻芳记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一等家丁唐朝工科生长歌当宋汉世祖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00章 待旦无声商进退,一声长叹月沉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卷首语

《大吴稗史?太上实录》载:“萧栎践祚,尊故君萧桓为太上皇,徙居南内养疴。成武七年冬,上皇沉疴日笃,形销骨立,旧党余孽窥其懦,多假‘太上懿旨’名目攀附营私。太保谢渊感昔年东宫知遇之恩,夜潜南内问安,密谈逾两刻,退而抚柱长叹‘辅弱主可借君权,辅弱太上唯余旧恩’,及归第待旦,解紫袍易绯衫,对镜见新霜覆鬓,喟然自语‘该还政了’。”

此夜谈待旦之举,是谢渊 “报旧恩” 与 “防奸佞” 的情感拉锯,亦是 “弃虚名” 与 “守实任” 的理智抉择。南内密语时的失望隐忍、对镜窥鬓时的茫然自省、绯袍加身时的决绝坚定,尽展中兴重臣在 “皇权交替、恩义纠缠” 中的两难之境与担当本色。

南内灯昏药气浓,故君憔悴对残釭。

霜侵鬓角惊时暮,袍染绯痕怀旧重。

旧恩未负初心固,新责当担俗议空。

待旦无声商进退,一声长叹月沉东。

谢渊捧着一匣上好的高丽参,踏着碎月走进南内宫门。守门的老内侍是当年萧桓潜邸旧人,见他来,忙躬身引路,声音压得极低:“谢太保,太上近日胃口愈差,昨夜又咳了半宿,您劝劝他,多少进点食。” 他点头应下,指尖触到匣上的锦缎,竟有些发凉 —— 这匣子,还是当年萧桓任太子时,赐他盛放《兵法辑要》的旧物,如今却用来装参药,物是人非。

南内的寝殿比宫中简陋,窗纸破了一角,夜风灌进来,吹得烛火忽明忽暗。萧桓半倚在铺着旧棉絮的榻上,身上盖着两床厚被,见他进来,枯瘦的手微微抬了抬,声音细得像蚊蚋:“是谢卿…… 坐吧,朕…… 我这身子,起不来了。”

他放下参匣,在榻前的杌子上坐下,目光掠过萧桓的脸 —— 比上月见时更瘦了,颧骨高耸,眼窝深陷,原本还算丰润的脸颊如今只剩一层皮贴在骨上,连说话都带着气促的喘息。“太上皇,臣托人从高丽购得参药,据说能润喉止咳,您让侍医看看,若能用,臣再让人送些来。”

萧桓摆了摆手,示意侍女将参匣收在一旁,目光却落在他身上的太保紫袍上,眼神有些恍惚:“谢卿还是这般…… 精神。想当年你任兵部侍郎,陪我在东宫看《元兴帝北伐策》,你说‘若有一日,臣必为殿下守好宣府’,还记得吗?”

谢渊心中一酸,点头道:“臣记得。太上皇当年还说,‘若真有那一日,朕必以精兵相付’。” 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萧桓还是意气风发的太子,他还是锐意进取的侍郎,谁曾想如今一个缠绵病榻,一个身负重责,连提及往事都成了奢侈。

萧桓轻轻咳嗽了几声,侍女忙递上温水,他喝了一口,才续道:“可我…… 终究没护住你。北狩那几年,听说李嵩他们处处为难你,连德胜门的粮饷都敢克扣…… 是我没用。” 他的声音带着哽咽,枯瘦的手抓住谢渊的袍角,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如今萧栎登基,你权位重了,可也要当心…… 那些人,连我这个太上皇都敢敷衍,怎会真心对你?”

谢渊看着他无力的模样,心中的失望像潮水般涌来。他此来,本是想借问安之机,密告萧桓 “旧党借‘太上懿旨’名义,在江南截留赋税” 之事,盼他能以太上皇之尊,暗中约束一二。可看萧桓如今的状态,连自保都难,更别提制衡旧党了。

“太上皇保重龙体要紧,朝中之事,陛下自有决断,臣也会尽力周旋。” 他放缓声音,尽量让语气显得安稳,“只是近日江南报称,有旧党官员借‘为太上祈福’之名,向地方摊派银两,实则中饱私囊,臣已命秦飞暗中调查,不日便可查实。”

萧桓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却没了往日的果决,只是喃喃道:“祈福…… 也是好事,别查了,免得又生事端。我这身子,也活不了多久了,别让我走前,还见着朝堂动荡。” 他松开谢渊的袍角,缩进被子里,像个怕事的孩子,“你也…… 别太刚直,李嵩他们人多,得罪不起的。”

谢渊的心猛地一沉,像被冰锥扎了一下。他想起当年萧桓北狩归来,虽显颓唐,却还能对他说 “谢卿放心,朕知你忠直”;可如今,竟连 “惩治贪腐” 都成了 “生事端”。这哪里还是当年那个愿与他共论边防的太子,分明是个被病痛和恐惧磨去了棱角的孱弱老人。

“太上皇,” 他忍不住提高了声音,“那些人借‘祈福’之名盘剥百姓,若不查处,恐激起民变!德胜门之役,三千将士因粮饷不足而死,难道您忘了吗?” 他想起继忠,想起那些战死的士兵,语气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急切,“臣身为兵部尚书,岂能坐视百姓受苦、将士寒心?”

萧桓却别过脸,避开他的目光,声音带着哀求:“别说了…… 我累了。谢卿,你是忠臣,可忠臣往往…… 不得善终。听我一句劝,别管那么多了,保住自己要紧。” 说罢,他闭上眼,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谢渊看着他逃避的模样,嘴唇动了动,终究还是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他躬身行礼,转身走出寝殿。殿外的夜风带着寒气,吹得他打了个寒颤,才发觉官袍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老内侍跟在他身后,小声道:“太保莫怪太上,他北狩时受了惊吓,回来又染了病,胆子是小了些。”

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走出南内宫门。亲兵早已备好轿子,见他脸色难看,不敢多问,只是掀起轿帘。坐进轿中,他闭上眼,萧桓的模样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 枯瘦的手、怯懦的眼神、那句 “别管那么多了”,像一根根针,扎得他心口发疼。

他想起萧桓刚复位时,虽也孱弱,却还能听他进言,严惩了几个克扣粮饷的小吏;可自萧栎登基,他退居南内,便日渐消沉,连旧党都敢明着敷衍。或许,不是萧桓变了,是失去权力的滋味,磨掉了他所有的锐气。

回到府中,他没有去书房处理公务,而是径直走进内室。亲兵为他端来热茶,他却没动,只是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残月发呆。秦飞不知何时站在门口,轻声道:“大人,江南的密报来了,旧党确实借‘太上祈福’截留赋税三万两,领头的是李嵩的门生,户部主事张某。”

谢渊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查!把张某的账目全抄出来,再查他与李嵩的往来书信。另外,宣府卫的增防粮饷,户部还是没批?” 秦飞点头:“刘焕说‘需太上皇点头’,实则是李嵩在背后阻挠,想逼大人向他低头。”

“太上皇……” 他低声重复着这三个字,心中一阵茫然。连查个贪官、批个粮饷,都要借太上皇的名义推诿,这朝堂,到底是萧栎的,还是旧党的?他想起自己身兼太保与兵部尚书,权不可谓不重,可面对一个孱弱的太上皇、一群抱团的旧党,竟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无力感。

秦飞离去后,他起身走到铜镜前。烛火的光映在镜中,他看见一张饱经沧桑的脸:眼角的皱纹比去年深了不少,额头的抬头纹像刀刻一般,最让他心惊的是,鬓角竟新添了几缕白发 —— 上月还没有的,想来是刚才南内密谈时,急出来的。

他伸出手,摸了摸鬓边的白发,指腹传来粗糙的触感。自己今年才五十有二,却已显得如此苍老。这些年,他辅佐萧桓从太子到皇帝,再到太上皇,陪他熬过北狩的艰难,挺过德胜门的危机,支撑他走下来的,是 “知遇之恩”,更是 “守护社稷” 的初心。可如今,萧桓已成扶不起的阿斗,旧党又步步紧逼,他若再抱着 “太保” 的虚名不放,迟早会被旧党扣上 “借太上之名专权” 的罪名。

“该还政了……” 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像梦呓。这个念头一旦升起,就再也压不下去。他说的 “还政”,不是弃官而去,而是辞去 “太保” 这个总领朝纲的虚衔,只留 “兵部尚书” 的实职,专心整饬边防 —— 这样既避了 “专权” 的嫌疑,又能守住治国的根本,更不必再因太上皇的孱弱而左右为难。

他走到书架前,抽出《元兴帝实录》,翻到元兴帝尊太祖后为太后、自请辞去 “丞相” 之职的章节。当年元兴帝为避 “功高震主” 之嫌,主动放权,却保留 “太子太师” 之职,专心教导太子、整饬边防,最终成就中兴大业。“以史为鉴,方能行稳致远。” 他轻声说道,心中豁然开朗。

他走到案前,拿起笔,开始写《请辞太保疏》。疏中写道:“臣蒙陛下恩宠,兼领太保之衔,然年逾五旬,精力渐衰,且‘太保’总领朝纲,易招非议。恳请陛下免去臣太保之职,臣愿留兵部尚书之位,专心整饬边防、训练边军,为陛下守护疆土,不敢有丝毫懈怠。” 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郑重,像是在对萧栎承诺,更像是在对自己宣誓。

写完疏奏,他又拿起宣府卫的粮饷申请,在上面批下 “由兵部暂垫,待查明江南截留赋税,再从赃款中抵扣” 的字样 —— 他不能因为户部推诿,就误了边防大事。

烛火燃了大半夜,天快亮时,他放下笔,走到衣柜前,取出那件绯色的兵部尚书官袍。这件袍子是萧桓任太子时赐他的,算起来已有二十年了,领口和袖口都磨出了毛边,下摆还留着当年德胜门之役溅上的血痕(虽已洗淡,却仍能看出痕迹)。他脱下身上的太保紫袍,缓缓穿上绯袍,系好玉带,再次走到铜镜前。

镜中的人,穿着旧绯袍,鬓有新白发,眼神却不再茫然,多了几分坚定。他抬手整理了一下袍角,心中默念:“太上皇,臣不负您的知遇之恩;陛下,臣不负您的托付之重;社稷百姓,臣更不负守护之责。”

亲兵敲门进来:“大人,该上朝了。” 他点了点头,拿起案上的《请辞太保疏》和粮饷批文,大步走出内室。

府门外,轿子早已备好。他没有立刻上车,而是站在台阶上,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残月还挂在天边,星星渐渐隐去,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他摸了摸鬓边的白发,又抚了抚绯袍上的旧痕,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的微笑 —— 卸下虚名,反而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坐进轿子,他闭上眼睛,将南内的失望、对镜的茫然都抛在脑后,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专心整饬边防,守护好大吴的江山,这就够了。

轿子缓缓向皇宫驶去,路过南内宫门时,他掀开轿帘望了一眼 —— 里面静悄悄的,想来萧桓还在安睡。他轻轻放下轿帘,在心中默念:“太上皇,臣能做的,只有这些了。余下的路,您多保重,大吴的江山,臣会守好。”

片尾

早朝时,谢渊率先出列,双手捧着《请辞太保疏》,跪倒在地:“陛下,臣恳请辞去太保之职,愿留兵部尚书之位,专心整饬边防。”

萧栎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他的用意,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谢卿忠心可嘉,朕准奏!即日起,免去谢渊太保之衔,仍以兵部尚书之职,总领九边防务,凡边防之事,可先斩后奏。”

谢渊躬身:“臣遵旨!” 他抬起头,望向萧栎,二人目光相接,无需多言,已懂彼此心意。

退朝后,他没有回兵部,而是先去了宣府卫的粮饷押运处,亲自清点粮草、核验火器。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他摸了摸鬓边的白发,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 这件旧绯袍,比任何紫袍都更让他安心。

夕阳西下时,他站在德胜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烽火台,心中充满了坚定。南内的失望早已散去,剩下的,只有 “守土安民” 的初心。那件绯袍在晚风中飘动,像一面小小的旗帜,在夕阳下格外醒目。

卷尾语

谢渊夜谈待旦、请辞太保之事,是大吴皇权更迭期 “辅臣自处” 的清醒范本。南内密谈时,他未因萧桓的 “旧恩” 而纵容旧党,也未因 “失望” 而弃守责任;对镜自省后,他不恋 “太保” 的虚名高位,只守 “兵部” 的实职根本 —— 这份 “念旧而不溺旧、担责而不恋权” 的通透,恰是中兴重臣的核心品格。

那件磨旧的绯袍、鬓边的新白发、一纸请辞疏,道尽了他的抉择本质:辅臣的价值从不在官阶的高低,而在是否守住 “治国根本”;忠臣的担当从不在 “攀附权位”,而在是否践行 “守土安民”。他的 “还政” 不是退缩,而是 “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的务实 —— 避开太上皇与旧党纠缠的漩涡,专注于边防这个 “社稷根基”,既避了嫌疑,又成了实事。

后世读《大吴中兴录》,赞其 “能进能退,知权达变”,却少有人知:他的 “退” 是为了更好地 “进”,他的 “辞” 是为了更牢地 “守”。南内的那夜密谈、镜前的那声长叹、身上的那件绯袍,终将与德胜门的烽燧、宣府卫的城墙一道,成为大吴史上最动人的注脚 —— 它告诉世人,真正的忠诚,从不是对某个人的愚从,而是对江山百姓的坚守。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玄桢记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鬼眼道长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绝世战祖异世小邪君波矮子的开挂人生爱在东南枝我的美女总裁女施主请留步食妖奇谭爹地你老婆又拉仇恨了我真是个富二代无上炼体天绝魔刀别笑哥抓鬼呢海贼之弹簧果实诸天武侠大穿梭极品大昏君我的老爹是重生神秘复苏之诡闻记英雄联盟之最强重生
经典收藏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墓园崛起抗战之重生周卫国大周九皇子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抗战:龙国无敌军团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成为赘婿的我只想跑路钢铁陌世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爱妃,本王俯首称臣明末求生记绝世宠臣逍遥小地主庶女当嫁,一等世子妃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铁甲轰鸣内
最近更新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岂独无故大楚武信君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水浒之往事随风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寒门状元路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周第一婿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
玄桢记 青灯轻剑斩黄泉 - 玄桢记txt下载 - 玄桢记最新章节 - 玄桢记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