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风中的失落

首页 >> 大明政客 >> 大明政客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日之战将无敌一戟平三国明末之生存危机大唐之超级商城盛明皇师穿越之极限奇兵冠冕唐皇民国军阀:从十里洋场千王开始韩娱之kpopstar神话版三国
大明政客 风中的失落 - 大明政客全文阅读 - 大明政客txt下载 - 大明政客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二十六章 眼药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五月十日,卯时。

苏天成就带着苏二童、苏俊、王大治和众多的护院,到南京吏部去了。

南京的六部官员,每日里早上去点卯,没有什么事情,就各自去忙自家的事情了,或者是想办法找银子去了,呆在六部,也没有事情干,能够坚持在办公室里面闲聊,就算是不错的,虽然长官也强调,可没有人遵守,大家都是睁一眼闭一眼。

苏天成知道这些情况,他必须早点到吏部去,最好是在点卯的时候去。

这是上任的规矩,首先到吏部报到,接着到应天府。

到了吏部,苏天成递上文书之后,马上就有人领着他到了吏部验封清吏司。

苏天成的报到,也是很简单的,按照惯例,吏部验封清吏司审核文书之后,记档备存,利于今后的考核。

吏部的官员很是客气,登记勘验等事宜,都做的很快,苏天成几乎没有等候,一应的手续,就办好了。

应天府衙门也在上元县境内,距离吏部不远,骑马不过一刻钟的时间。

应天府衙门外面,气派好多了,两个石狮子一左一右镇守着府门,看上去威风凛凛的,府衙门口,左右都站着军士,府衙的右边,有着一口大鼓,所谓的击鼓鸣冤,就是敲这口大鼓了,不过,看着四个凶神恶煞的军士,一般人是不敢去敲这个鼓的,当官的也乐意无人敲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应天府衙门,是所谓的京师衙门,门口的大鼓很是特别,其余的府州县是没有的,这也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体恤农民,允许农民到京师,击鼓告状鸣冤,这个传统,保留下来了,京城的应天府衙门门口,也有这样的大鼓。

军士看了文书,跑进了衙门里面,禀报情况去了。

几分钟之后,一个身穿绿袍、头戴乌纱的官员出来了。

“下官应天府知事郑克友,特来奉迎,苏大人请随我来。”

应天府知事是从八品的官员,迎来送往的事情,大都是知事负责的。

苏天成注意看了一下郑克友,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显得很是精明灵活,一双眼睛看人的时候,总是有些眨动。

应天府府衙,和大多数的官僚衙门没有多大的区别,进去府门,一条长长的甬道,迎面就是仪门了,进入仪门,依旧是戒石坊。

过了戒石坊,就是大堂了,所不同的是,大堂的左右两侧,都有跨院,左侧的跨院,就是官厅的所在,用来专门招待上司和官员,右边的跨院,属于府衙六房的办公场所,大堂的后面,有一排厢房,厢房的后面,就是二堂了

府尹大人一般都在这个地方办公。

至于三堂,单独的一个院子,府尹大人的家眷,都在里面的。

郑克友带着苏天成,直接朝着二堂走去。

至于说苏天成的随从,全部在进入府门旁边的寅宾馆等候。

走到二堂的门口,郑克友大声开口禀报了。

“大人,下官引领江宁县知县苏天成大人,今日起来报到。”

“知道了,你去忙吧,苏大人请进来。”

声音带着满腔的威严,充满了气派。

进屋之后,苏天成看清楚了坐着的这位大人,应该超过或者是接近五十岁了,面容清瘦,一缕的山羊胡子,身穿绯色官袍,胸前的补子是孔雀,腰部的束带是金花的,这是三品官员的穿戴,应天府府尹,能够穿这样官服的。

这就是府尹王道直大人了,王道直崇祯三年出任应天府府尹,快两年了。他的前任,就是着名的东林党人刘宗周了。

之后的发展,崇祯八年,王道直调任户部侍郎,十三年,出任都御使。

“下官苏天成拜见王大人。”

王道直站起来了。

“苏大人,吏部的公文,府衙早已经收到了。”

王道直的语气还不错,虽然带有公事公办的味道。

苏天成从怀里掏出了吏部的行文,也就是他自己的任命状,递给了王道直。

“苏大人,你既已经是江宁县知县了,本官有些话,就直说了。”

“下官聆听大人的教诲。”

苏天成表面上是恭恭敬敬的,内心却在嘀咕,新官上任的时候,大都是客客气气的,勉励话语出口,也是笑眯眯的。

“江宁县位置重要,历来为朝廷所重视,你身受皇恩,担任知县,定要勤勤恳恳,不可有丝毫的懈怠,本官丑话说在前面,若是发现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事情,本官是一定要向朝廷弹劾你的,必要之时,本官亦会事急从权,摘下你的乌纱帽的。”

苏天成更加的奇怪,王道直为什么会这么说啊,且不说自己从来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就算他说的话,吓唬谁啊,你还没有权力摘掉我的乌纱,我的乌纱是皇上给的,皇上才有着这样的权力,若是我犯错误了,你再这样说啊。

“下官一定勤勉于政务。”

“苏大人,本官听说,你初六就到了南京了,这些日子,为什么没有住在官驿啊。”

苏天成眨了眨眼睛,想到了唐海泰,还有唐世济,难道这是唐海泰给自己上眼药水了,不管这么说,到秦淮河去,说起来还是有些丢失颜面的事情。

唐海泰当然没有资格在王道直面前说话,可唐世济可以说啊。

难道唐世济这清廉的名声,也是后人吹嘘出来的吗,他的侄子是什么德行,他不知道吗,新任的官员,不去详细了解,偏听偏信,贸然建议,这绝不是明智之举。

不过,这一切都是猜测。

“下官住在聚仙客栈。”

“想必到南京城内,四处去看了看吧,有何感受啊。”

真的是被人给算计了,苏天成已经明白了。

“下官去过秦淮河,去过江东十楼,也到大街上去看了看。”

王道直看着苏天成,想不到这个年轻人,如此的直爽,一时间,他不知道怎么说了,不过,他对苏天成的印象,也好了很多。

虽然说唐世济略有微词,可他还是不会完全听从的,苏天成的名气很大。

且不说在太和殿之上的两首诗句,就说身为殿试榜眼,没有进入尊贵无比的翰林院,直接外放到了江宁县,这是大明头一遭。

当然,还有的原因,王导直是不会说的。

“苏大人啊,身为朝廷命官,还是一心在公务上面的好,你是殿试榜眼,身负众望,注意一下自身的言行。”

王道直说到这些话,苏天成不会沉默了,他毕竟有着不一般的经历,在顶头上司的面前,唯唯诺诺,肯定是不行的。既然有人上眼药水,自己不反过来刺激一下对方,也太对不起自己的智商了。

再说了,王道直也是所谓的东林党人,虽然与东林学子的接触不是很多,每日里重点也是处理公务的。

“大人教诲,下官记住了,不过下官有些不同的看法。”

“嗯,你这话从何说起?”

王道直有些不高兴了,虽然你苏天成是殿试榜眼,皇上也是看重的,但新官上任,绝对不能够狂妄的。

“下官一定竭尽全力,处理政务,不辜负大人的期望,不过,下官以为,到秦淮河以及江东十楼,也是为了体察民情的,下官这几天,颇有收获,在秦淮河之时,见到了东林四公子,还有户部钞纸局大使唐海泰大人,未上任之时,就探讨了一番,知道了一些情况,下官一直以为,坐而论道是难以处理好政务的。”

苏天成的这番话,深谙官场之道的王道直,岂能不明白。

他突然感觉到,皇上对这个苏天成,格外的看重,不是无缘无故的。

“呵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们官员的本分,你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姑且不论对错,想法是值得称赞的,好了,你坐下说话。”

这个时候,苏天成才想起来,自己一直都是站着说话的。

刚刚坐下,王道直再次开口了。

“苏大人,江宁县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江南乃是富庶之地,具体情况,你很快就可以了解的,你既然外放到这里了,必定是有着一些施政之道的,我想听听。”

苏天成有些恼火了,看来这上眼药水的,不止一人啊。

“下官年轻,尚无施政经验,想到的还是多学习,大人问到了这里,也是对下官的关心,下官以为,施政重点还是民生,只有百姓富足了,安居乐业,其余事情,才好处理的,下官更加期盼,得到大人的指点。”

王道直看了看苏天成,没有说话,这样的回答,过于的笼统了。

苏天成也明白,这样的回答,有些敷衍的意思,但他不会说的更多。

“下官以为,署理政务,重点还是少说多做,做出来实实在在的成绩,下官尚未了解情况,贸然说出来一些施展办法,恐有不妥的地方,下官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合适,还请大人教诲。”

王道直看着苏天成,只有苦笑了,这个苏天成,年纪轻轻的,反而给自己上课了,没有说出来任何的施展刚要,反而暗讽了那些夸夸其谈的做法。

喜欢大明政客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政客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存活录灵眼萌妻是神医都市悍刀行稳健修仙:我的增益效果随机翻倍作为猎人手持加特林很合理吧秦羽萧柔金牌小王爷免费阅读全文高武:就这样,我混成了反派钑龙云之羽之徵雪千夜七岁入伍:随身携带核武器圣墟(圣虚)熟睡之后苏缈苏喻言全本免费阅读风起龙行处快穿:吾儿莫方大明公务员我以血道入魔晴定新版这个神灵毫无威严金光之荻花题叶
经典收藏三国之胜谋天下来自深海的他我在大明得长生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这个三国太可怕了!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秦时之血衣侯传奇成为赘婿的我只想跑路大明孽子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海贼之母巢秩序【完】暴王偏爱小萌妃一瘦解千愁袁术天下支点天坞少年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我欲扬唐
最近更新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勾搭皇子后要退婚?我直接停了皇帝金库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大乾逍遥皇太子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家父入赘,我成了皇位继承人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
大明政客 风中的失落 - 大明政客txt下载 - 大明政客最新章节 - 大明政客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