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首页 >> 二战那些事儿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带着农场混异界公牛传人封侯上门女婿叶辰(又名霸婿崛起,上门龙婿)抗日之陆战狂花光荣使命1937我的道姑师父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抗日之雪耻全球狙杀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2章 巴格拉季昂行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上一回我们说到,巴黎上空的钟声为自由而鸣响,戴高乐衣锦还乡,法兰西在经历了四年的屈辱后,终于迎来了重生。西线战场上,盟军高歌猛进,似乎通往柏林的道路已经是一片坦途。

但是,今天咱们得先把视线,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暂时挪开一下。我们要讲一场名气不大,但作用却至关重要的登陆战。这场登陆,就像是一场巨星演唱会里那个才华横溢、但总被人忽略的暖场乐队。那位巨星,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诺曼底登陆。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暖场乐队”,它的代号,叫“龙骑兵行动”——盟军在法国南部的登陆。

可能很多朋友都没怎么听说过法国南部登陆,这不奇怪。实在是诺曼底登陆的光环太耀眼了,就像太阳一样,把旁边所有的星星都给盖过去了。但如果你以为南法登陆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小插曲”,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咱们得先回到1944年的夏天。6月6号,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这只是开了个头。接下来,盟军就一头扎进了诺曼底地区那臭名昭着的“树篱墙”地带。

这鬼地方,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防御阵地。到处都是一人多高的、由土堆和盘根错节的灌木组成的树篱,把整个地区分割成无数个小方格。盟军的坦克在这种地方施展不开,步兵走两步就可能撞上德军的机枪阵地。推进异常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更要命的问题,在后方。

到1944年8月底,登陆法国的盟军部队,总数已经超过了200万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两百万张嘴要吃饭,上万辆坦克和卡车要喝油,无数门大炮要喂炮弹。这每天的消耗量,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可盟军的后勤补给,却出了大问题。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全世界最大的餐厅,生意火爆,结果回头一看,发现后厨只有一个水龙头和一个小煤球炉子,根本供不上啊!

盟军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占了法国北部的深水大港——瑟堡港,但德国人在撤退前,把港口设施给炸了个稀巴烂,修复需要很长时间。而盟军自己搭建的那个临时的“桑葚”人工港,吞吐能力又极其有限,在大风暴里还坏了一个。

后勤,这个战争的“血液”,眼看就要供应不上了。前线的巴顿将军急得跳脚,他的坦克因为没油,好几次都只能停在路边晒太阳。这个巨大的战略瓶颈,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地掐住了盟军的喉咙,再不解决,整个西线战局,都有可能陷入停滞。

正是在这种火烧眉毛的背景下,那个曾经因为资源不足而被一再推迟的“南法登陆计划”,一下子,就从一个次要的选项,变成了一剂救命的良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推手——咱们的老熟人,戴高乐将军。

对于戴高乐来说,解放法国,必须要有法国军队唱主角。这是重塑法兰西民族荣誉和确立他临时政府合法性的关键一步。所以,他也是这项计划最积极的推动者。

于是,在军事必要性和政治意志的双重驱动下,盟军联合参谋部终于拍了板。就在这时丘吉尔还在那儿念念不忘他的“巴尔干登陆”计划(他总想从“欧洲柔软的下腹部”插进去),但这时候,已经没人听他的了。

1944年8月1日,南法登陆计划被正式命名为——“龙骑兵行动”,登陆日,定在了8月15日。

“龙骑兵行动”的目标,简单粗暴,但至关重要:以最快的速度,夺取法国地中海沿岸的两个重要深水港——土伦和马赛。 只要拿下这两个港口,就等于为盟军在欧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从南方直通内陆的后勤大动脉。

1944年8月15日凌晨,“龙骑兵”出动了。

行动以大规模的空降拉开序幕,盟军的伞兵,像撒豆子一样,被精准地投放到德军后方的内陆要地,切断他们的增援路线。

几个小时后,在海面上由战列舰、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开始对普罗旺斯海岸,进行毁灭性的炮击和轰炸。随后,由美国第六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帕奇将军指挥的主力部队,开始抢滩登陆。

和诺曼底登陆时那种尸山血海的惨烈景象完全不同,“龙骑兵行动”的登陆过程,顺利得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原因很简单。德国人在南法的G集团军群,本来就是二流部队,兵力分散,装备差,士气低落。而且,在盟军登陆的前后,法国国内的抵抗力量(法国内务部队,FFI),早就把德军的后方给搅成了一锅粥。他们炸桥梁、割电话线、伏击运输队,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反应能力。

登陆成功后,战役的真正主角,登场了。

那就是由让塔西尼将军指挥的、承载着整个法兰西复兴希望的——法国b集团军。

这支由北非的法国部队和国内抵抗力量组成的军队,一踏上自己的国土,那战斗意志简直爆表。这口气憋了四年了,今天终于能亲手把德国佬赶出家门了!法军绕过美军的侧翼,像一把尖刀,直插土伦和马赛。

攻势迅猛得令人咋舌。到8月27日,马赛解放;第二天,土伦守军投降。在解放这两座港口的战斗中,法军以极小的代价,俘虏了将近3万名德军。

“龙骑兵”的成功,还远不止于此。盟军部队沿着罗讷河谷,一路向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追着溃逃的德军屁股打。

1944年9月10日,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到来了。

在法国中部的第戎附近,从南法一路北上的美军先遣部队,和从诺曼底战场一路东进的、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胜利会师了!

这一握手,意义非凡。它标志着,盟军从英吉利海峡到地中海的战线,被彻底打通了。就像拉上了一条从北到南的巨大拉链,把还残留在法国西南部的十几万德军,给严严实实地合围了起来,彻底断了他们逃回德国的念想。

可以说,“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和“龙骑兵行动”,这对最初因为资源不足而没能同步发起的“双子星”,最终以一种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方式,共同完成了对法兰西的解放。

尤其是“龙骑兵”拿下的马赛和土伦港,简直就是给整个西线盟军打了一针“强心剂”。到1944年10月,通过法国南部港口卸下的物资,已经占到了盟军在西线补给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正是这条南方的补给大动脉,支撑了盟军后来向德国本土的持续进攻。

所以说,“龙骑兵”虽然名气小,但功劳,是实打实的。

好了,西线的故事,我们暂时告一段落。现在,我们把镜头从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猛地拉到一片广袤、泥泞、且浸透了鲜血的土地上——残酷的东线战场。

因为,就在盟军在法国高歌猛进的同时,一场规模更为宏大、战况更为惨烈、也更能决定战争最终走向的史诗级战役,即将在白俄罗斯的大地上,拉开序幕。这里,才是真正决定纳粹德国最终命运的主宰。

在德黑兰会议的时候斯大林就跟英美盟军承诺,只要英美盟军在法国一登陆,那苏联红军将在东线牵制德军,让德军无法从东线抽调兵力到西线,从而配合英美登陆作战。

那问题是,打哪呢?

1944年春夏之交,克里姆林宫里,烟雾缭绕。斯大林和他手下最顶尖的元帅们——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等人,正围着巨大的地图,精心擘画着即将到来的夏季攻势。

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战役策划,这是一场决定苏联,乃至整个世界命运的战略推演。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四个主要的进攻方案,每一个,都可能将战争引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方案一:南下巴尔干。 从乌克兰南部出发,像一把利刃,穿越喀尔巴阡山脉,直插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半岛。目标:夺取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那是德国战争机器的“命根子”),顺便把巴尔干那几个德国的仆从国给“解放”了。

这个方案,听起来很诱人,但风险也极大。斯大林和朱可夫一合计,这玩法太浪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战线拉得太长,补给跟不上,侧翼还容易被德国人反包围。否决!

方案二:西乌克兰突击。 这是方案一的变种,主攻方向放在西乌克兰,目标是切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然后一路向北,打到波罗的海,把德国人包个更大的饺子。

这个方案,还是那个老问题,太贪心,战线拉得太长,风险不可控。而且,德军在乌克兰南部的装甲部队,都是精锐,硬碰硬划不来。再次否决!

方案三:硬啃波罗的海。 主攻方向放在北方,目标是解放波罗的海三国,然后直取东普鲁士的老巢——柯尼斯堡。

这个方案,听起来很直接。但问题是,德国人在那儿修了着名的“豹线”防御工事,跟个铁王八一样,到处是碉堡、雷区和要塞。硬啃这块骨头,肯定要崩掉满嘴牙,伤亡太大,不划算。继续否决!

方案四:中路突破,直捣白俄罗斯。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把主攻方向,放在德军战线中部的白俄罗斯。这里,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向东突出的“阳台”,地形虽然有沼泽,但德军的防御相对薄弱,兵力也分散。

苏军的计划是:用南北两支巨大的铁钳,同时发动钳形攻势,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会师,把整个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这支拥有近百万兵力的庞大集团,一口吞下,包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大饺子!

经过反复推演,斯大林和他的元帅们一致认为,这第四个方案,是风险最小、收益最大、也最稳妥的“唯一安全选项”。这简直就是送到嘴边的一块肥肉啊!

1944年5月底,计划最终敲定。这次将决定战争命运的史诗级行动,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代号——“巴格拉季昂”。

这个名字,来源于俄国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彼得·巴格拉季昂亲王。他是在1812年抵抗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一位名将。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次行动,其寓意不言而喻。

而行动发起的日子,更是经过了精心的挑选——6月22日。

大家还记得这个日子吗?三年前,1941年的6月22日,正是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悍然入侵苏联的日子。

现在,整整三年之后,苏联人选择在同一个日子,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巧合了,其意思不言而喻。

一场决定世界命运的史诗级战役,自然是由当时苏德双方最顶尖、最富经验的将领们来指挥。咱们先看苏联红军这边,那简直是排出了一套“全明星梦之队”的豪华阵容,从上到下,星光璀璨。

为了确保这次行动万无一失,苏联最高统帅部直接派出了两位“定海神针”级别的元帅,作为最高代表,亲赴前线协调指挥。这俩人,可以说是苏联卫国战争中分量最重的两位巨头:

朱可夫元帅: 这位被誉为“胜利的象征”的男人,亲自负责协调南翼的两个主力方面军——也就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扎哈罗夫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哪里有朱可夫,哪里就意味着是主攻方向,哪里就意味着胜利。他就像是球队的“战术总监”,确保球队最锋利的“两把尖刀”能够完美配合,协同作战。朱可夫本人后来在他的回忆录《回忆与思考》里,也详细描述了他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是如何组织协调这次宏大战役的。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如果说朱可夫是“猛将”,那华西列夫斯基就是“儒帅”。这位总参谋长出身的元帅,心思缜密,擅长宏观规划。他负责协调北翼的两个方面军——巴格拉米扬的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他的任务,就是确保北翼的这把“铁钳”能够严丝合缝地夹紧,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

这两位元帅的存在,就像是给四个方面军上了一道双保险。他们确保了这支超过百万人的庞大军队,能够像一部精密的瑞士钟表一样,每个齿轮都无缝衔接,协同一致。这标志着,在经历了三年血战的磨砺后,苏联红军的指挥协同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

在两位“总教练”之下,具体执行计划的四位方面军司令员,也个个是身经百战的宿将,堪称“四大天王”:

伊万·巴格拉米扬大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 稳健而可靠,负责在整个战线的最北端,像一把铁锁,牢牢锁住德军的侧翼。

伊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这位是当时苏军中最年轻、最耀眼的将星之一,以其大胆果断、敢于穿插的装甲作战而闻名。他指挥的部队,是北翼钳形攻势的“钳尖”。

格奥尔吉·扎哈罗夫上将(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他的任务,是在战线中部发动辅助攻击,牵制德军兵力,防止敌人增援南北两翼的主战场,是整个战役中不可或缺的“绿叶”。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他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是整个“巴格拉季昂”行动中兵力最强、装备最好、任务最重的“王者之师”。他就是南翼这把“铁钳”的绝对主力。因为在此次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他很快就被晋升为苏联元帅。

相比于苏联那边众星云集、协同作战的“梦之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体系,简直可以用“僵化”、“混乱”和“悲哀”来形容。

总司令恩斯特·布施元帅: 这位集团军群的总司令,是希特勒一位忠实的追随者。他的忠诚毋庸置疑,但对战局的判断力,却实在不敢恭维。他更像是一个“传令兵”,而不是一个元帅。他的唯一任务,就是把希特勒那套不切实际的“固守原地,一步不退”的疯狂命令,原封不动地传达下去,并强迫手下执行。他就像一个被元首牵着线的“提线木偶”,完全没有一个高级指挥官应有的灵活性和决断力。

当灾难在6月22日降临,中央集团军群几天之内就被打得土崩瓦解时,希特勒终于想起了他那位被誉为“防御大师”的“救火队长”——莫德尔元帅。6月28日,布施被仓皇解职,莫德尔被紧急调来接手这个烂摊子。可此时,整个集团军群的主力,基本上都已经被合围或者歼灭了。让莫德尔来,已经不是“救火”了,而是让他来收拾一片烧成灰烬的废墟。

在布施元帅之下,那几位集团军的司令,如第3装甲集团军的莱因哈特、第4集团军的蒂普尔斯克瑞奇和第9集团军的约旦,都是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他们比谁都清楚,死守在那个突出的“阳台”上,无异于自杀。他们也曾提出过进行战术后撤的合理建议,但无一例外,都被布施以“元首的命令”为由,严词拒绝。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队,被捆在原地,等待着那场红色风暴的最终吞噬。

可以说,这场仗还没开打,从指挥层面上看,胜负已分。一边是上下一心、协同作战、拥有极大自主权的专业将领团队;另一边,则是一个被独裁者的疯狂意志牢牢捆住手脚、主帅无能、将士绝望的僵化机器。接下来的战斗,将不再是指挥艺术的较量,而是一场单方面的、残酷的屠杀。

就在战役策划阶段,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战局的、至关重要的小事,它深刻地反映了苏德两国指挥层,在战争后期那截然不同的演变。

在莫斯科的作战会议上,最高统帅部给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制定了一个单点突击的计划。但罗科索夫斯基,这位对地形了如指掌的指挥官,当场就表示了反对。他认为,在沼泽密布的地区搞单点突击,很容易陷进去,展不开。

他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兵分两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动强大的钳形攻势,打一个双重包围!

斯大林,这位以独断专行着称的领袖,对罗科索夫斯基的“顶嘴”,很不高兴。他沉着脸,两次让罗科索夫斯基出去,“再考虑考虑!” 这在当时,可是巨大的压力。

但罗科索夫斯基每次回来,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用充分的军事理由,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辩护。

最终,奇迹发生了。斯大林,竟然被说服了。他拍板同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修正方案。

这件事的意义,太重大了。它说明,斯大林,这位曾经因为一意孤行而导致1941年基辅大惨败的独裁者,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洗礼后,已经学会了在关键时刻,去信任和采纳他手下一线指挥官的专业意见。

而在德国那边,希特勒却恰恰相反,他变得越来越偏执,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将军们。就在巴格拉季昂行动前夕,布施元帅曾恳求他,允许进行小范围的战术后撤,以缩短防线,建立预备队。这个合理的建议,被希特勒断然拒绝。

一个在学会放权,一个在拼命集权;一个在做加法,一个在做减法。苏德两军在指挥哲学上的演变,已经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这场仗,还没开打,胜负的天平,其实已经悄然倾斜。

在“巴格拉季昂”这出大戏正式上演前,苏联人也导演了一出规模空前、构思精妙的“前传”——战略欺骗,也就是俄国人所说的“军事伪装”。

这可不是简单的挖点假战壕、放几个假坦克那么简单。这是一场针对整个德军最高统帅部大脑的“认知作战”。

它的核心,就是利用德国人已经形成的偏见——他们固执地认为,1944年苏军的主攻方向,肯定还在乌克兰南部。

于是,苏联人就来了个将计就计。他们非但没有隐藏在乌克兰南部集结的重兵集团,反而还故意大张旗鼓,让德军的侦察机和间谍,清清楚楚地看到,这里有四个坦克集团军,几十万大军,一副马上就要发动雷霆一击的样子。

德国人一看,果然不出我所料!于是,他们赶紧把东线最精锐的装甲预备队,也就是他们的战略“消防队”,全都调到了乌克兰南部,严阵以待,准备迎接一场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主攻”。

这就好比,苏联人把一桌丰盛的、香气扑鼻的“假菜”,摆在了德国人的面前,让他们死死地盯着这桌菜流口水。而真正的、致命的“主菜”,正在从厨房的后门,悄无声息地端往白俄罗斯。

在德军的注意力被成功吸引到南方的时候,一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庞大的秘密集结,正在白俄罗斯的森林和沼泽中展开。

超过170万的作战部队,连同数千辆坦克、上万门火炮,在严格的无线电静默下,利用夜幕的掩护,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进攻出发阵地。所有的部队调动,都在夜间进行。为了迷惑德军的空中侦察,苏联工兵建造了大量的假机场、假坦克集群。而在真正的集结地,巨大的弹药和物资堆,则被巧妙地伪装成了普通的村庄。

可以说,这场战斗的胜利,首先,是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地图上和头脑中取得的。

然而,苏军的作战序列里,还有一支“看不见的军队”,它在战斗打响前,就已经在德军的后方,开启了致命的瘫痪和瓦解进程。

这支军队,就是苏联的游击队。

到1944年,在德军后方活动的苏联游击队,总数已达14万人。他们早已不是乌合之众,而是由莫斯科直接指挥、与正规军作战计划紧密协同的战略武器。

在“巴格拉季昂”行动正式打响的前夜,6月19日晚,十几万游击队员,同时发动了代号为“第三次铁道战争”的大规模破袭战。

一夜之间,超过一万个爆炸装置,在德军控制下的铁路线、桥梁、车站和通讯枢纽,被同时引爆。

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它在战役发起的关键时刻,彻底瘫痪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后勤补给和增援能力。当德军的防线崩溃,被迫后撤时,他们绝望地发现,大部分铁路和公路,都已经被破坏,根本无法通行。他们只能拥挤在少数几条主干道上,形成了长长的、拥堵不堪的行军纵队。

而这些纵队,就成了在森林里等待已久的游击队,和在天空中盘旋的苏联强击机的理想靶子。德军的撤退,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场被分割、被伏击、被追杀的歼灭战。

就这样,到1944年6月21日夜里,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在白俄罗斯前线,一百多万苏联红军士兵,像一头屏住呼吸的巨兽,潜伏在寂静的战壕里,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而在他们对面,近百万德军,却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一无所知。他们的大部分高级将领,甚至还在休假。他们坚信,这里,只是一个平静的、次要的战场。

那么,当这头被复仇火焰点燃的红色巨兽,在6月22日凌晨,发出震天的咆哮时,等待着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命运呢?

咱们,下一回再说。

《二战那些事儿》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二战那些事儿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万历1592征天战途战婿归来名门枭宠:老婆,乖一点盛宠之嫡妻归来霸剑圣尊颜语新书类神灵气复苏,从承包山头开始械医神医废材妃宿主她甜入心扉万古神帝起点笔趣阁我真是个富二代离婚后大佬前夫赖上我极品大昏君浓情密爱:鲜妻,你好甜皇家校草:笨丫头不许逃鬼眼道长傻妻种田:山里汉子放肆亲
经典收藏嫡妃当宠[综穿]相依为命三国之魏武元勋大乾:帝国独裁者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山谷长人茶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厨水浒之小孟尝医品狂妃我妻上将军纨绔帝业抗战:龙国无敌军团铁甲轰鸣内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完】暴王偏爱小萌妃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
最近更新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巨宋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大明辽国公笔架叉将军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衣冠谋冢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我在北宋教数学清宫秘史十二章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
二战那些事儿 钟离烟雨 - 二战那些事儿txt下载 - 二战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 二战那些事儿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