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首页 >> 巴图虎 >> 巴图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都市之纵意花丛林夜的小说免费阅读龙傲天和他超强却想吃软饭的道侣重生之激情岁月林夜的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放开我的安妮韩娱之任务系统猎魔烹饪手册温宁厉北琛许逸全文免费地球征服万界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 巴图虎全文阅读 - 巴图虎txt下载 - 巴图虎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第1027章 珠尔劝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1027 章:珠尔劝谕(那拉珠尔以遵令保位抗命失地劝阿里不哥归降)

(阿里不哥营地中立帐幕 \/ 虎卫劝谕随行区 \/ 部落牧民聚集区 \/ 马群清点实务区 \/ 妥协派长老议事区)

那拉珠尔驻马于阿里不哥营地外的缓坡上,目光掠过帐幕间飘动的黑色旗帜 —— 经前夜反夜袭,营地内已无往日嚣张,骑士们多垂头丧气,牧民们则围在毡房外,低声议论着 “青稞” 与 “马群”。身旁的李衡递上一份 “部落民生册”,上面用朱笔标注着 “马料仅余三日、牧民缺粮者过半、中小领主私议投降”。那拉珠尔指尖划过 “缺粮” 二字,对巴图额尔敦道:“阿里不哥已成困兽,却仍抱侥幸,若此时强攻,虽能平定,却会让部落离散、草场受损,日后治理更难。咱们需亲去劝谕,把‘遵令’与‘抗命’的利害摆清楚,让他知难而退,也让草原部落看清朝廷的心意。”

此前元廷处置抗命宗藩,多有 “先劝后讨” 的先例(《元史?本纪》载 “至元年间,合丹部抗命,元廷先派使者劝谕,陈说利害,后因拒命才发兵”)。那拉珠尔深知,劝谕并非示弱,而是 “以最小代价换最大稳定”—— 阿里不哥若遵令,既能保其领主之位,又能让部落免受战火,更能为后续草原宗藩树立 “遵令受益” 的范例;若拒命,再发兵镇压,也能赢得 “仁至义尽” 的舆论,减少其他部落的抵触。他对帖木格道:“劝谕时,既要提朝廷的恩典,也要说抗命的下场,既要用实证,也要动情理,让他明白,归降是唯一出路。”

巴图额尔敦握着腰间弯刀,不解道:“父亲,阿里不哥此前撕毁协议,杀害吏员,为何还要给他机会?” 那拉珠尔翻身下马,走到一片被马蹄踏过的草场,弯腰扶起几株残存的草芽:“草原的恢复,比惩罚更重要。阿里不哥是部落领主,若能劝他归降,部落人心不散,马群能保,草场能修,这比杀了他、散了部落,更符合朝廷治理草原的本意。你祖父萧虎常说,‘治草原如养草,需顺其性,而非逆其势’,今日劝谕,便是顺其势。”

此时,帖木儿长老的亲信匆匆赶来,递上密信:“阿里不哥已囚禁阿古拉,却仍犹豫是否归降,中小领主们都在等他决断,牧民们则盼着朝廷发放青稞。” 那拉珠尔看完密信,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已无激进派支持,却怕归降后失了权力。今日劝谕,需明确告诉他‘遵令则保领主之位’,打消他的顾虑,再用‘抗命失牧地’的后果施压,双管齐下,定能让他归降。”

李衡补充道:“我已让实务官备好‘青稞发放清单’与‘马群保留文书’,只要阿里不哥签字,今日便可先发一千石青稞,安抚牧民。” 那拉珠尔点头,整理好总兵官铠甲,对随行的百名骑士道:“今日劝谕,只带文书与青稞样本,不带兵器,显朝廷诚意。若遇意外,以信号为令,不可擅自动手。” 骑士们齐声应诺,那拉珠尔带着巴图额尔敦、帖木格,向阿里不哥营地的中立帐幕走去 —— 一场关乎草原稳定的劝谕,即将展开。

劝谕队伍抵达中立帐幕前,那拉珠尔并未立刻入内,而是在帐外的临时驻点,做最后的筹备。帐内已按元代 “宗藩劝谕礼仪” 布置:东侧设主位(那拉珠尔),西侧设宾位(阿里不哥),案上摆着元廷枢密院文书、量牧登记册、青稞样本,还有两卷关键实证 —— 一卷是 “乃蛮部遵令后受益记录”(标注 “保留领主位、年发青稞五千石、草场扩展十里”),另一卷是 “合丹部某领主抗命处置案”(记载 “削爵夺地、部落分散、马群充公”)。

帖木格正逐字核对 “劝谕话术稿”,上面分 “利”“害” 两栏,条理清晰。“利” 栏写着:一、保领主之位,朝廷仍认其为部落领主,可继续统辖部民;二、保留一万五千匹代养马,远超原限额七成,且可优先使用黑松林草场;三、发放三千石青稞,分三期拨付,首期今日发放;四、修复被踏草场,朝廷派实务官指导牧民补种牧草。“害” 栏则对应:一、抗命则削去领主爵位,另选部落长老接任;二、超限额马群全部充公,牧地划归归附部落;三、部落需承担朝廷平叛军费,以马群、青稞抵扣;四、若引发战火,草场被毁、部民离散,再难恢复。

巴图额尔敦则在检查 “牧民证词录”—— 上面收录了二十余名牧民的陈述,有的说 “愿遵令领青稞,不愿再打仗”,有的说 “怕抗命失了牧地,冬天无草牧马”,还有的说 “盼阿里不哥归降,让部落安稳”。他对那拉珠尔道:“父亲,这些证词都是帖木儿长老收集的,牧民们的心意很明确,可作为劝谕的助力。” 那拉珠尔接过证词录,翻到一页画着小马驹的纸 —— 是一名牧民孩子所画,旁注 “想保住小马,不想它被充公”,心中微动:“劝谕时,可提这孩子的心愿,用亲情打动阿里不哥,他也是部落的领主,不会不顾部民的孩子。”

外围的军事筹备也未松懈 —— 博罗率三百名骑兵,在中立帐幕外的 “一箭之地” 列阵,马匹卸下马鞍,骑士们手持长矛,却不显露敌意,只作 “护卫” 姿态;五十门虎蹲炮仍在北滩牧场待命,炮口对准空处,却保持装填状态,显 “威慑而不攻击” 的姿态。那拉珠尔对博罗道:“劝谕期间,若阿里不哥的人有异动,先鸣号角警告,不可贸然进攻,咱们的目的是劝降,不是开战。”

李衡则在部落牧民聚集区布置 “青稞展示”—— 将一千石青稞堆成小山,旁立木牌,写着 “阿里不哥遵令即发”,让牧民们亲眼看到朝廷的诚意。实务官们还向牧民讲解 “量牧后的好处”:“按限额牧马,草场不会退化,每年都有足够的牧草,朝廷还会发青稞补贴,比抗命强百倍。” 牧民们围着青稞堆,议论纷纷,不少人向帐幕方向张望,盼着阿里不哥能尽快归降。

筹备就绪,那拉珠尔深吸一口气,整理好铠甲,对巴图额尔敦、帖木格道:“记住,劝谕时,我为主说,帖木格补充实务条款,巴图你观察阿里不哥的神色,若他动摇,便递上牧民证词录。咱们要让他明白,归降不是输,是为了部落,也是为了他自己。” 三人并肩走入中立帐幕,一场精心筹备的劝谕,正式开始。

中立帐幕以青色羊毛毡搭建,帐顶未插任何旗帜,显 “中立协商” 之意。帐内光线柔和,从帐帘缝隙透入的阳光,落在案上的文书与青稞样本上,泛起温暖的光泽 —— 这是那拉珠尔特意要求的,避免帐内过于昏暗压抑,影响劝谕氛围。阿里不哥已在西侧宾位等候,身着素色皮袍,未戴头盔,手中虽仍握着眼熟的玛瑙佛珠,却少了往日的傲慢,神色中带着疲惫与不安。

那拉珠尔走入帐内,并未直接入座,而是先向阿里不哥拱手行礼,道:“领主久等,今日前来,非为施压,而是为部落、为牧民,也为领主您,陈说利害,盼能寻一条双赢之路。” 语气平和,无丝毫居高临下,符合元代 “重臣劝谕宗藩” 的礼仪规范(《元史?礼乐志》载 “劝谕宗藩,需待以宾礼,言语温和,示朝廷体恤”)。阿里不哥起身还礼,声音沙哑:“那将军有话直说,我知今日已无退路,却也想听听,朝廷究竟能给部落什么。”

入座后,帖木格先奉上奶茶 —— 用的是元廷赏赐的银碗,而非普通木碗,碗底刻着 “大元枢密院” 字样。这一细节,既显朝廷对宗藩的礼遇,又暗中提醒阿里不哥 “朝廷的权威”。阿里不哥端起银碗,却未饮,目光落在案上的两卷文书上。那拉珠尔顺着他的目光,道:“左侧一卷,是乃蛮部遵令后的受益记录,领主可看看,他们保留了领主之位,还多得了青稞与草场;右侧一卷,是合丹部某领主抗命的处置案,他失了爵位,部民离散,牧地也归了他人。这两卷,便是‘遵令’与‘抗命’的下场,领主您可细品。”

帐外传来牧民的低语声 —— 是李衡安排的实务官,在向牧民讲解青稞发放规则,声音不大,却能清晰传入帐内。那拉珠尔道:“领主听到了吗?牧民们盼的不是抗命,是青稞,是安稳,是保住他们的马群与牧地。您若遵令,今日便可发放一千石青稞,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您若抗命,不仅青稞无着,马群充公,牧地也会被划归其他部落,到时候,您如何面对部落的父老乡亲?”

巴图额尔敦适时递上 “牧民证词录”,翻到画着小马驹的那一页,道:“领主,这是一名牧民孩子画的,他说‘想保住小马’。您看,连孩子都知道,安稳比抗命好。咱们草原人,世代以马为根,以牧为业,若因抗命失了牧地、散了马群,部落就真的完了,您这个领主,也只是空有其名。” 阿里不哥看着画上的小马驹,指尖微微颤抖,眼中闪过一丝动容 —— 他想起自己的小儿子,也曾抱着小马驹,说 “要让它长大,当坐骑”,心中的防线,开始松动。

帐内的氛围,在 “礼” 与 “威” 的平衡中渐趋缓和 —— 那拉珠尔不提过往的冲突,只谈当下的利害与未来的安稳;不摆军事威慑的姿态,却用实证与牧民的期盼,让阿里不哥明白抗命的代价。这种 “软中带硬、情理兼备” 的氛围,为后续的劝谕,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那拉珠尔见阿里不哥神色松动,便开始细致拆解 “遵令之利”—— 他没有空泛地承诺,而是结合元代宗藩制度与部落实际需求,将 “保领主之位”“保马群”“保牧地”“保民生” 四个核心利益点,逐一讲透,每一点都有具体条款与实证支撑,让阿里不哥看到 “遵令不是妥协,而是为部落争取实实在在的好处”。

“首言领主之位 ——” 那拉珠尔拿起元廷枢密院文书,递到阿里不哥面前,指着上面的朱红印鉴:“领主您看,这是枢密院签发的‘领主存续文书’,只要您遵令配合量牧,清退超限额马群,朝廷便仍认您为部落领主,可继续统辖部民、管理日常事务,与从前无异。且朝廷还会下旨,禁止其他宗藩干涉您的部落事务,确保您的领主权威不受侵犯。” 他补充道:“乃蛮部领主帖木儿,此前也因牧数超限额,后遵令清退,不仅保住了领主之位,朝廷还给他加了‘草原实务顾问’的头衔,可参与蒙古故地的草场分配议事,这便是遵令的好处。”

“次言马群保留 ——” 帖木格递上 “马群保留文书”,上面详细标注 “保留一万五千匹代养马,含成年马一万匹、小马驹五千匹,可优先使用黑松林、西坡秘境两处草场,每年由朝廷拨付马料补贴两千石”。那拉珠尔道:“一万五千匹,远超朝廷‘宗藩牧马不得过两万匹’的限额七成五,且小马驹可随成长自然补充,只要不超限额,朝廷绝不干涉。您若抗命,超限额的两万三千匹马将全部充公,您能留下的,不过数千匹老弱马,孰轻孰重,领主您清楚。” 他还让巴图额尔敦拿出 “马群健康记录”:“这是咱们的兽医对您马群的检查记录,超限额放牧已导致部分马匹瘦弱,若按限额牧马,草场能恢复,马群也会更壮,对部落长远更有利。”

“再言牧地保障 ——” 那拉珠尔展开 “牧地划界图”,用炭笔在图上圈出一片绿色区域:“朝廷已决定,将鹰嘴崖东侧的两千亩草场划归您的部落,这片草场水草肥沃,比您现在的牧地更适合牧马。且朝廷会派实务官,指导牧民修复被踏坏的草场,补种优质牧草,三年内,草场便能恢复如初。您若抗命,现有的牧地将被划归归附部落,您的部民只能迁徙到贫瘠的荒漠地带,冬天连牧草都找不到。” 他还举例:“合丹部某领主抗命后,牧地被划归兀良哈部,他的部民冬天饿死了数百人,马群也损失过半,这不是朝廷狠心,是抗命的必然结果。”

“最后言民生安稳 ——” 李衡此时从帐外走入,递上 “青稞补贴与民生改善计划”:“除了今日发放的一千石青稞,朝廷还会在未来半年内,分两期再发放两千石,确保牧民不缺粮;同时,派农技官教牧民种植耐寒的青稞品种,在牧地边缘开垦小型农田,实现‘牧农互补’,让部落不再只靠牧马为生。您若遵令,牧民们能吃饱饭、养好马,部落会越来越兴旺;您若抗命,战火一开,青稞仓库会被烧毁,牧地会被踏坏,牧民们只会流离失所。”

阿里不哥听着这些细致的条款,手中的玛瑙佛珠渐渐停止转动,目光从文书移到帐外 —— 牧民们围着青稞堆的身影隐约可见,孩子们的笑声也偶尔传来。他低声道:“这些条款,朝廷真的能兑现?不会是劝我归降的权宜之计吧?” 那拉珠尔立刻道:“领主可放心,所有条款都写在文书上,有枢密院的印鉴,且帖木儿长老、乃蛮部长老都会作为见证,若朝廷不兑现,您可向中都申诉,朝廷定会给您一个说法。” 细致拆解的 “遵令之利”,让阿里不哥的疑虑渐渐消散,归降的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在拆解 “遵令之利” 后,那拉珠尔话锋一转,开始阐述 “抗命之害”—— 他没有用威胁的语气,而是以 “历史案例 + 现实困境” 为支撑,平静却有力地细数抗命的后果,让阿里不哥明白,继续抵抗不仅会失去现有的一切,还会连累部落,成为草原的罪人。每一项 “害处”,都有具体的实证,或来自元代处置抗命宗藩的历史记录,或来自阿里不哥当前的实际困境,让警示更具说服力。

那拉珠尔先从 “历史案例” 说起,拿起 “合丹部某领主抗命处置案”,缓缓念道:“至元四十年,合丹部领主也速迭儿,牧数超限额两万匹,拒不清退,还杀害量牧吏员,朝廷先劝谕三次,后发兵镇压。最终,也速迭儿被削去领主爵位,流放西域;其部落马群三万匹全部充公,牧地划归兀良哈部;部民离散,约三千人因缺粮饿死,两千人逃往乃蛮部,至今未能团聚。” 他放下文书,目光直视阿里不哥:“也速迭儿与您一样,曾认为‘马群是部落根基,元廷不敢夺’,可最终呢?他失去了爵位,部落没了,马群没了,连祖坟都无人祭拜。您若继续抗命,下场只会比他更惨 —— 您的部落已无援兵,马料仅余三日,骑士们多有倒戈之意,朝廷的炮队已整装待发,真要开战,您连流放的机会都未必有。”

帖木格此时补充 “现实困境” 的实证,递上 “马料消耗清单” 与 “骑士倒戈记录”:“领主您看,您的马群每日需消耗牧草七万六千斤,现存马料仅够三日;昨日至今,已有两百名骑士向虎卫投降,还有三百名骑士私下联系咱们,愿协助清退马群,只求保住自己的小家。您若抗命,这些骑士会成为朝廷的助力,您的阵营只会越来越小,最终只剩您与少数激进派,如何抵挡朝廷的兵力?” 他还拿出 “牧民请愿书”:“这是昨日百名牧民联名写的请愿书,要求您‘遵令归降,保部落安稳’,若您执意抗命,牧民们可能会自行组织起来,向朝廷献马,到时候,您这个领主,便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巴图额尔敦则从 “草场与部落未来” 的角度,加重警示:“领主,您可知超限额放牧的危害?我探营时看到,黑松林的草场已有三成退化,草叶发黄,若再继续,不出两年,这片草场便会变成荒漠,您的部落只能迁徙。而朝廷的量牧制度,正是为了保护草场,让咱们的子孙后代都有草牧马。您若抗命,不仅会毁掉现在的草场,还会让部落失去未来 —— 没有草场,马群无法存活,部民只能靠乞讨为生,这难道是您想看到的?” 他还举例:“乃蛮部十年前也曾超限额放牧,草场退化严重,后来遵令量牧,朝廷派实务官指导补种牧草,如今草场已恢复,马群比从前更壮,牧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您若遵令,您的部落也能像乃蛮部一样,可您若抗命,只会走上合丹部的老路。”

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随后博罗掀帘而入,递上一份 “紧急情报”:“将军,阿里不哥的亲信领主也速台,带着五千匹壮马向虎卫投降,说‘不愿再为抗命丢牧地’,现马群已交由实务官清点。” 阿里不哥闻言,脸色骤变 —— 也速台是他最信任的亲信,连他都倒戈,说明自己已众叛亲离。那拉珠尔看着他的神色,缓缓道:“领主,人心已散,马群将尽,您若再抗命,便真的回天乏术了。朝廷给您机会,是念在部落百年基业不易,是想让牧民少受苦难,您可别辜负这份心意。”

抗命之害的实证,如重锤般敲在阿里不哥的心上 —— 历史案例的惨烈,现实困境的严峻,亲信倒戈的打击,让他彻底明白,继续抵抗只有死路一条。他双手撑在案上,身体微微颤抖,眼中满是绝望与悔恨,低声道:“我…… 我真的还有机会吗?我之前撕毁协议,杀害吏员,朝廷真的能原谅我?” 那拉珠尔见状,知道劝谕已见成效,便放缓语气:“领主,朝廷要的不是惩罚,是部落的归附与草原的稳定。只要您遵令归降,之前的过错,朝廷可以既往不咎,您仍能做您的领主,部落仍能保住,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阿里不哥虽已动摇,却仍不甘心,试图用 “部落传统”“马群依赖” 为借口辩解,想争取更多利益,也想为自己之前的抗命找台阶。那拉珠尔早已预判到他的辩解,每一次都以 “情理兼备” 的话语破解,既尊重草原传统,又阐明朝廷制度的合理性,既理解他的顾虑,又坚定地守住朝廷底线,让阿里不哥的辩解无懈可击,最终只能接受劝谕。

阿里不哥首先以 “草原传统” 辩解:“那将军,草原部落世代以马为尊,领主的权威,便来自马群的多少。若按朝廷的限额,我只剩一万五千匹马,部落的骑士们会看不起我,其他宗藩也会嘲笑我,我这个领主,还有什么威信可言?这不符合草原的传统。” 那拉珠尔闻言,没有反驳,反而点头:“领主说得对,草原传统确实重视马群,可传统也讲究‘量力而行’—— 您的部落现有牧地,最多只能承载两万匹马,超限额放牧,只会让草场退化,马群瘦弱,最终连一万五千匹都保不住。乃蛮部领主帖木儿,遵令后只剩一万匹马,却因草场恢复,马群逐年壮实,如今骑士们都服他,其他宗藩也敬他,这才是真正的威信。反之,若您因马多而失了牧地,马群饿死,骑士离散,那才是真的没威信。”

他还举例:“您祖父当年,马群不足万匹,却因善于治理草场,让部民安居乐业,被草原各部尊为‘智者领主’。可见,领主的威信,不在马多,在能保部民安稳、保牧地永续。朝廷的限额,不是要削弱您的威信,是帮您守住威信,守住部落的未来。” 阿里不哥沉默,他知道那拉珠尔说得有理,却仍嘴硬:“可…… 可其他宗藩,有的马群也超限额,为何只针对我?”

帖木格此时递上 “其他宗藩量牧记录”:“领主,您看,乃蛮部、兀良哈部都已按限额清退马群,脱脱部虽未清退,却已向朝廷提交‘分期清退计划’,承诺一年内完成。朝廷对所有宗藩一视同仁,不是只针对您,只是您选择了抗命,才走到今日地步。若您现在遵令,与其他宗藩一样,朝廷仍会待您如初。”

阿里不哥又以 “部民依赖马群” 辩解:“我的部民,世代靠牧马为生,若清退马群,他们会失业,冬天会挨饿,我不能为了自己的领主之位,不顾部民的死活。” 那拉珠尔道:“领主此言差矣。清退的是超限额的马群,且朝廷会发放青稞补贴,指导牧民发展‘牧农互补’,让部民不仅靠牧马,还能靠种植青稞为生,收入更稳定,冬天也不会挨饿。您看兀良哈部,清退马群后,朝廷派农技官教他们种青稞,去年青稞丰收,牧民们不仅吃饱了饭,还能拿青稞换盐巴、布匹,日子比从前还好。”

他让李衡递上 “兀良哈部民生改善照片”(元代简易绘图):“您看,这是兀良哈部牧民的新毡房,比从前更宽敞;这是他们的青稞仓库,堆得满满的;这是孩子们在青稞田里玩耍,笑得多开心。您若遵令,您的部民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这比守着超限额的马群,担惊受怕过日子,强百倍。”

阿里不哥的辩解被一一破解,再也找不到借口,只能低头沉默。那拉珠尔见状,适时道:“领主,我知道您心里不甘,可抗命只有死路一条,遵令才能保住您的一切。您若同意,咱们现在便可签字,今日就发青稞,让牧民们安心,让部落重归安稳。” 阿里不哥抬起头,眼中已无之前的抗拒,只剩释然,他缓缓道:“好,我同意遵令,只要能保部落安稳,我这个领主,少些马群,又算得了什么。”

在那拉珠尔劝谕的关键阶段,妥协派长老与牧民代表适时进入帐幕,传递 “部落心声”—— 他们没有指责阿里不哥,而是以 “亲人”“父老” 的身份,诉说对安稳的期盼,对部落未来的担忧,用亲情与民意,彻底瓦解阿里不哥最后的心理防线,也让劝谕成为 “朝廷与部落共同的意愿”,而非 “朝廷对宗藩的压制”。

帖木儿长老率先发言,他走到阿里不哥面前,躬身行礼,语气诚恳:“领主,老臣跟随您多年,看着您从小领主成长为部落的掌舵人,深知您是为了部落好。可如今,部落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 马料将尽,骑士倒戈,牧民缺粮,若再抗命,部落就真的散了。老臣恳请您,为了部落的百年基业,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遵令归降吧!朝廷的条件很优厚,能保您的领主之位,能保牧民的安稳,这就够了。” 他还递上 “长老联名信”:“这是部落十位长老的联名信,大家都盼着您归降,愿与您一起,带领部落走出困境。”

乃蛮部长老也起身道:“阿里不哥领主,我是乃蛮部的帖木格(与通事同名),咱们两部世代交好,我看着您长大。乃蛮部当年也经历过超限额放牧的困境,遵令后,朝廷给了咱们青稞,帮咱们修复了草场,现在部落比从前更兴旺。我以两部的交情担保,朝廷的承诺定会兑现,您若归降,不仅能保部落,还能与乃蛮部一起,争取更多的草原资源,何乐而不为?” 他还带来 “乃蛮部领主的亲笔信”:“这是我们领主给您的信,他说,若您遵令,乃蛮部愿与您的部落共享黑松林的草场,一起发展牧农产业,让两部都能繁荣。”

牧民代表速不台老牧民,牵着自己的小孙子,走到帐内,跪在阿里不哥面前,声音哽咽:“领主,老奴给您磕头了!求您遵令归降吧!老奴家里还有三匹老马,若抗命,它们会被充公,老奴的小孙子冬天就没马奶喝了。咱们牧民,不求马多,只求安稳,能吃饱饭,能养好马,就够了。您若归降,咱们就能领到青稞,就能保住马群,部落就能安稳,求您了!” 小孙子也奶声奶气地说:“领主伯伯,我想保住我的小马,我不想它被带走。”

其他牧民代表也纷纷附和:“领主,求您归降吧!” “咱们不想打仗,想过安稳日子!” “朝廷的青稞就在外面,咱们想领回家!” 声音整齐而恳切,充满了对安稳的期盼,对部落的热爱。阿里不哥看着跪在地上的老牧民与孩子,看着帐内长老们期盼的目光,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崩塌 —— 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固执下去,不能为了自己的野心,让部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起身扶起速不台老牧民,道:“老叔,快起来,别这样。我…… 我同意归降,我会遵令清退马群,保住部落,保住大家的马群与青稞。” 帐内顿时响起欢呼声,长老们与牧民代表纷纷向那拉珠尔行礼:“多谢那将军!多谢朝廷!” 那拉珠尔笑着道:“这不是我的功劳,是领主深明大义,是部落民心所向。只要咱们同心协力,草原定会越来越安稳,部落定会越来越兴旺。” 妥协派的助攻,让劝谕最终圆满成功,也让阿里不哥的归降,成为 “部落民意的选择”,为后续的执行,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劝谕成功后,那拉珠尔并未放松对激进派的处置 —— 阿古拉虽被阿里不哥囚禁,但其残余势力仍在,若不彻底瓦解,恐会后患无穷。那拉珠尔采取 “孤立 + 劝降” 的双重策略:一方面,让阿里不哥公开宣布 “激进派若放下武器,可既往不咎,仍留部落”,孤立顽固分子;另一方面,派巴图额尔敦带着倒戈的激进派领主,去劝说残余激进派,用 “遵令的好处” 与 “抗命的后果”,让他们主动归降,彻底清除隐患。

首先是 “公开孤立”—— 阿里不哥在部落广场上发表讲话,身后站着那拉珠尔与各位长老,面前聚集着部落的骑士与牧民。阿里不哥手持 “遵令文书”,声音洪亮:“今日起,我部落遵朝廷诏令,清退超限额马群,保留一万五千匹代养马,朝廷发放三千石青稞,保我领主之位,保部落安稳。此前跟随阿古拉抗命的骑士,只要今日日落前放下武器,向实务官登记,朝廷与部落都既往不咎,仍可留在部落,继续牧马;若执意抵抗,便是部落的叛徒,朝廷与部落都不会容他!”

广场上的骑士们闻言,议论纷纷 —— 大部分激进派骑士本就因 “怕失牧地、怕挨饿” 而跟随阿古拉,如今有了 “既往不咎” 的机会,又看到朝廷的诚意,纷纷放下武器,向实务官走去。只有约五十名顽固分子,仍握着弯刀,站在广场边缘,神色犹豫。那拉珠尔让博罗率骑兵在广场外围列阵,却不靠近,只作 “威慑” 姿态,避免激化矛盾。

其次是 “针对性劝降”—— 巴图额尔敦带着倒戈的激进派领主也速台,来到顽固分子面前。也速台先开口:“兄弟们,我之前也跟你们一样,觉得‘马群不能丢’,可现在才明白,遵令才能保住马群,保住咱们的小家。我已向朝廷归降,朝廷不仅没惩罚我,还让我继续管理五千匹马,我的牧地也保住了。你们若继续抵抗,只会被流放,你们的家人会没人照顾,你们的马群会被充公,值得吗?”

巴图额尔敦补充道:“兄弟们,我知道你们是为了部落,可抗命不是为部落,是害部落。朝廷的青稞已在广场外,你们的家人都在等着领青稞,等着你们回家。只要你们放下武器,就能跟家人团聚,就能保住自己的马,何乐而不为?若你们执意抵抗,我父亲已下令,炮队就在不远处,一旦开火,你们谁也活不了,还会连累家人。”

一名顽固分子的家人此时也被带到广场 —— 他的妻子抱着孩子,哭着道:“阿爸,快放下武器吧!咱们领了青稞,回家牧马,别再打仗了!孩子想你,我也想你!” 顽固分子看着妻子与孩子,眼中满是挣扎,最终扔掉弯刀,跪倒在地:“我归降!我再也不抗命了!” 其他顽固分子见状,也纷纷放下武器,有的甚至哭着向家人跑去。

日落前,所有激进派骑士均已归降,阿古拉被阿里不哥交给那拉珠尔处置 —— 那拉珠尔并未杀他,而是将他流放至乃蛮部,让他 “看管草场,反思过错”,并告知 “若三年内表现良好,可返回部落”。这种 “从轻处置” 的方式,既清除了激进派核心,又彰显了朝廷的宽容,让部落的骑士们更安心,也让其他宗藩看到 “朝廷对激进派并非赶尽杀绝”,减少了后续治理的阻力。

激进派的最后瓦解,让阿里不哥的部落彻底稳定下来,也让那拉珠尔的劝谕成果得以巩固。巴图额尔敦对那拉珠尔道:“父亲,您这招‘孤立 + 劝降’真管用,既没流血,又彻底清除了隐患。” 那拉珠尔笑道:“治理草原,最忌赶尽杀绝,要给人留活路,才能让人心归服。激进派也是部落的一员,只要他们愿意悔改,就该给他们机会,这样部落才能团结,草原才能稳定。”

劝谕成功后,那拉珠尔立刻着手 “条款落地”—— 他深知,劝谕的成果若不能及时兑现,阿里不哥与部落可能会再次动摇。因此,他与李衡、阿里不哥、帖木儿长老共同制定 “执行计划”,分 “马群清退”“青稞发放”“草场修复”“实务指导” 四个环节,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与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每一项承诺都能落到实处,让部落真正感受到朝廷的诚意。

首先是 “马群清退”—— 由博罗率两百名虎卫骑兵,配合阿里不哥的部落骑士,共同清点马群,按 “保留一万五千匹” 的标准,清退超限额的两万三千匹马。为避免冲突,那拉珠尔规定 “清退的马群由虎卫骑兵护送,移交乃蛮部暂管,待朝廷后续分配”,且 “清退过程中,需由帖木儿长老与实务官共同监督,确保不遗漏一匹马,也不冤枉一匹马”。清退开始后,巴图额尔敦带着兽医,对清退的马群进行健康检查,将老弱马单独挑出,道:“这些老弱马若长途运输,恐会累死,不如留在部落,由朝廷拨付牧草,待它们恢复后再移交,这样既保马群安全,也让部落放心。” 阿里不哥见状,对那拉珠尔道:“那将军考虑周全,我代部落多谢朝廷。”

其次是 “青稞发放”—— 李衡带领实务官,在部落广场上设置 “青稞发放点”,按 “每户五斤” 的标准,凭 “部落户籍册” 发放。为防止冒领与截留,实务官们逐一核对牧民身份,登记领粮名单,还让帖木儿长老的亲信协助监督。速不台老牧民领到青稞后,捧着沉甸甸的粮袋,对李衡道:“多谢李大人!有了这些青稞,咱们冬天就不怕饿肚子了!” 李衡笑着道:“这是朝廷给大家的补贴,只要部落遵令,以后每年都会有。” 首日便发放青稞一千石,覆盖部落所有牧民,让大家亲眼看到朝廷的兑现能力。

然后是 “草场修复”—— 那拉珠尔派来的草场实务官,带着 “牧草种子” 与 “修复工具”,来到黑松林退化的草场,指导牧民 “补种牧草”。实务官们教牧民 “深耕土地、选种育苗、合理灌溉”,还制定 “草场轮牧计划”:“将牧地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放牧,一部分休养生息,一部分补种牧草,循环使用,确保草场永续。” 阿里不哥的小儿子也跟着牧民一起补种,实务官还特意给他留了一小片草场,道:“小领主,这片草场就交给你打理,等牧草长出来,你的小马就能在这里吃草了。” 孩子高兴地答应,阿里不哥看着这一幕,心中对朝廷的信任又多了几分。

最后是 “风险防控”—— 那拉珠尔在部落驻扎五十名虎卫骑兵,负责 “维持秩序、保护实务官、应对突发情况”;与阿里不哥约定 “每日召开议事会,汇报执行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还让帖木格带着 “执行记录”,定期向中都枢密院汇报,确保朝廷及时了解进展。针对 “马群清退可能引发的骑士不满”,那拉珠尔让阿里不哥承诺 “优先为清退马群的骑士分配代养马”;针对 “草场修复周期长的问题”,朝廷额外拨付五千斤牧草,确保马群短期内有足够的饲料。

执行部署的有序推进,让劝谕的条款快速落地,部落的骑士与牧民们脸上渐渐有了笑容,阿里不哥也彻底放下心来,主动配合实务官的工作,甚至参与到马群清退与草场修复中。李衡对那拉珠尔道:“条款落地越快,部落的信任度越高,后续的治理就越顺利。” 那拉珠尔点头:“是啊,治理草原,关键在‘信’,朝廷守信,部落才会归心,草原才能长治久安。”

那拉珠尔的劝谕,不仅成功促使阿里不哥归降,更在元代草原治理史上,树立了 “以劝谕促归降、以恩威固稳定” 的典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制度完善、治理策略、民生改善到边疆稳定,劝谕的成果渗透到草原治理的各个层面,为元代后续的宗藩管理、量牧推广、部落协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草原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首先,劝谕完善了 “元代中央对草原宗藩的劝谕制度”。此前元代劝谕多为 “口头交涉”,缺乏系统的流程与实证支撑;而此次劝谕,形成了 “筹备(情报、话术、实证)— 场景营造(礼威平衡)— 核心劝谕(利与害拆解)— 助攻(长老与牧民)— 执行(条款落地)” 的完整流程,且每一步都有史料与制度支撑(如参考《大元通制》的宗藩权益条款、《元史》的历史案例)。这种流程被后续元代劝谕宗藩借鉴,如 “至元四十七年劝谕脱脱部归降”“至元四十八年调解乃蛮部草场纠纷”,均按此流程执行,成功率大幅提升,成为元代中央治理草原宗藩的 “标准化范式”。

其次,劝谕深化了 “元代草原治理的‘威恩并施’策略”。“威” 体现在 “军事威慑(炮队、骑兵)、历史警示(抗命案例)、现实施压(马料困境、骑士倒戈)”,让宗藩不敢轻举妄动;“恩” 体现在 “保领主之位、保留马群、发放青稞、修复草场”,让宗藩看到归附的好处。这种策略避免了 “单纯武力镇压” 的部落反弹,也避免了 “单纯安抚” 的权威受损,实现了 “镇压成本最小化、治理效益最大化”。《元史?兵志》中记载的 “元廷治草原,以劝谕为先,以武力为后,威恩并施,使宗藩归心”,正是对这一策略的总结,成为元代草原治理的核心指导思想。

劝谕还 “推动了元代草原量牧制度的全面推广”。阿里不哥的拒命,本质是对量牧制度的抵制;而劝谕成功后,朝廷通过 “实际兑现承诺(保留马群、发放青稞)”,向草原部落证明 “量牧不是‘夺马’,而是‘规范牧马、保障民生’”。后续元代在蒙古故地全面推广量牧制度时,部落的配合度大幅提升,量牧吏员再无被驱赶、杀害的情况,量牧数据也更加精准。《元史?食货志》中记载的 “阿里不哥归降后,草原量牧始行于诸部,岁核马群,定限额,草场渐复,民生改善”,正是量牧制度推广的成果,而劝谕,则是这一成果的关键转折点。

从历史描点来看,劝谕还 “强化了草原部落对元代中央的认同”。通过劝谕,部落看到 “朝廷不仅有武力,更有治理草原的诚意与能力”—— 朝廷尊重部落传统(保留领主制、重视马群),关注牧民民生(发放青稞、修复草场),解决部落困境(马料不足、草场退化),让部落从 “恐惧中央” 转为 “信任中央”,从 “被动归附” 转为 “主动参与治理”。这种认同,是草原长期稳定的核心 —— 后续元代草原虽偶有小规模冲突,却再无大规模宗藩抗命,部落主动向朝廷上报马群数据、请求实务指导的情况日益增多,草原与中央的联系,愈发紧密。

最后,劝谕的历史意义还在于 “为元代边疆治理提供了‘以点带面’的范例”。阿里不哥部落的归降,不仅平定了一处抗命,更成为 “朝廷治理草原的样板”—— 其他宗藩通过阿里不哥的案例,看到 “遵令受益、抗命受损”,纷纷主动遵令;草原牧民则通过阿里不哥部落的民生改善,看到 “中央治理的好处”,对朝廷的认同度大幅提升。这种 “以一个部落的治理,带动整个草原的稳定” 的模式,为元代边疆治理节省了大量成本,也为后世边疆治理,提供了 “以范例促推广、以民生固认同” 的宝贵经验。

劝谕成功后,那拉珠尔站在黑松林的草场上,看着牧民们补种牧草的身影,看着骑士们有序清退马群的场景,看着孩子们围着青稞堆欢笑的模样,心中感慨万千。他对李衡道:“草原治理,最难的不是平定抗命,是赢得人心。今日劝谕,咱们赢的不仅是阿里不哥的归降,更是部落的人心,是草原的未来。” 李衡点头:“是啊,只有人心归服,草原才能真正稳定,元代的统一江山,才能真正固若金汤。” 那拉珠尔的劝谕,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外交行动,更是元代草原集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元代草原治理,从 “武力压制” 走向 “情理并重”,从 “被动维稳” 走向 “主动建设”,为草原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巴图虎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的竹马是男配追你没商量斗罗之野猪凶猛二少爷的宠妻日常混世矿工天庭典狱长赘婿出山绝世战祖诡运蛇妻重生年代不做贤妻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魂断桃花村百鬼夜行爱在东南枝女施主请留步神医御兽后战龙归来林北盛宠妻宝悠闲直播:开局国宝赖上我足坛幸运星最仙遊
经典收藏还散楼之幻境奇缘我在仙界种田网游三国之大领主威震四海齐等闲网游之不是玩家龙族冰之莲华妙手圣医开局九连跪,你说你是通天代?全球大航海:从古神陨落开始我的皇室战争网游之天下第一全民穿越,异世界求生从拿瓦开始的诸天之旅拥有日月星辰幽暗囚笼网游:我的极品天使老婆惊悚游戏:疯批美人她不讲武德穿越成超萌小萝莉网游之剑界一人之,唐门,离群之刺
最近更新重生后我靠虐渣爆红了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迟暮玩家斗罗叶骨衣:穿回过去,还称帝?足球:奇葩任务,开局震惊德意志聊天群:骷髅岛靓仔的诸天之旅综穿平凡之旅离谱!谁家目标找不到对象就哭啊全民转职:我有亿万神将!和骚话前辈搭档是种工伤神印:我,白玲轩,强娶魔神皇带着外挂,她在万族战场杀疯了主播,你马甲怎么这么多!?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诗词一万首普攻斩杀,我全点攻速你不炸了?三角洲:我是系统人机?将军啊!斗破:焚穹九幽八零遭恶亲算计,我主打六亲不认重生后第一剑,安陵容先斩好姐姐
巴图虎 青灯轻剑斩黄泉 - 巴图虎txt下载 - 巴图虎最新章节 - 巴图虎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