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在大唐卖烧烤大唐万户侯大明:家妻上将军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小生真不是书呆子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寒门崛起笔趣阁我夺舍了隋炀帝百炼飞升录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45章 贾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东汉末年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凉州武威姑臧这个地方,宛如一颗被遗忘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华夏大地的边陲。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平凡的土地上,一个注定要在乱世中掀起惊涛骇浪的人物,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划破了历史的夜空,悄然降临人世。

他,便是贾诩。

当时的大汉王朝,犹如风中残烛,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朝堂之上乌烟瘴气,腐败不堪。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而边疆之地,更是胡汉杂居,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局势动荡不安,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贾诩的家族虽然并非顶级豪门,但也世代为官,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贾诩自幼便接触到了经史子集等各种知识,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

同时,他也在长辈们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培养起了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

这种洞察力,就如同他与生俱来的天赋一般,让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迅速洞察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年轻时的贾诩,并未如当时许多士人那般急于求取功名、张扬才学。

《三国志》中记载他“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

阎忠将他比作张良、陈平,这份评价在当时看来或许有些夸张,却精准地预见了贾诩日后的轨迹。

他深知乱世之中,锋芒太露往往招致祸患,唯有藏器于身,方能伺机而动。

初入仕途,贾诩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后因病辞官返乡。

在途经汧县时,他与同行的数十人一同被叛乱的氐人抓获。

眼看众人即将沦为刀下亡魂,贾诩却面不改色,从容说道:“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若杀了我,段公必然会报复你们,不如放了我,我家定会用重金来赎。”

段公,即声名远扬的段颎,乃是东汉时期威震西陲的一代名将。

他那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战斗精神,在当时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段颎一生征战无数,多次投身于平定羌人叛乱的激烈战事之中。

在那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他率领着军队,犹如一把利剑,直插敌人的心脏。

每一场战役,他都精心谋划,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果敢的决策,一次又一次地击退羌人的进攻,为边境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在凉州一带的威名,犹如雷霆般响亮,令敌人闻风丧胆。

无论是险峻的山川,还是广袤的草原,都留下了他征战的足迹。

他的名字,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士兵们勇往直前,同时也让凉州的百姓们在动荡的局势中感受到了一丝安稳。

彼时,贾诩不幸陷入困境,被氐人所擒。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贾诩灵机一动,提及段公之名,声称自己乃是段公的外孙。

氐人听闻此言,顿时面面相觑,心中泛起一阵犹豫。

段公的威名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心生畏惧。

他们深知,若是贸然加害贾诩,必定会引来段公的愤怒,到那时,他们必将承受段公雷霆般的报复,整个氐族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氐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他们不敢轻易招惹段公这样的强敌,于是决定释放贾诩。

而一同被擒的其余人,却没有这般幸运,尽数遇害。

这便是贾诩在史书中留下的第一次智谋展现。

在绝境之中,生命如风中残烛般脆弱之时,他竟能如此冷静,仅凭一句谎言,巧妙地借段公之势保全了自身性命。

这份临危不乱的镇定,犹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让人惊叹不已;而那急中生智的机敏,更是如同黑暗中突然亮起的明灯,瞬间照亮了逃生的道路。

从这一事件中,已然清晰地显露了他非凡的智慧与过人的胆略,让人不禁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离开氐人之手后,贾诩并未选择返回中原,而是投身于当时盘踞凉州的军阀董卓麾下,被任命为讨虏校尉,在董卓的女婿牛辅军中效力。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诛杀,其部将李傕、郭汜等人惶恐不安,打算解散军队,各自逃亡。

就在此时,贾诩挺身而出,劝阻道:“听闻长安城中有人打算诛杀所有凉州人,如果你们弃军独行,只需一个亭长就能将你们抓获。不如率领军队向西进发,沿途收拢散兵,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若是事成,便可尊奉朝廷以号令天下;若是失败,再逃走也不迟。”

这一番话,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李傕、郭汜依计行事,果然率军攻破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把持了朝政。

长安城中再次陷入混乱,百姓流离失所。

后世许多人因此指责贾诩,认为他此举是为了自保而不惜将天下推入更深的战乱之中。

但从贾诩的角度而言,他身处凉州军事集团,若李傕、郭汜等人覆灭,他自身也难有好下场。

在乱世之中,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他的建议,不过是为自己和所属的群体争取一线生机。

李傕、郭汜掌权后,欲封贾诩为侯,贾诩却坚决推辞:“这不过是救命之计,何功之有?”

最终只接受了尚书仆射的职位。

在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胡作非为时,贾诩多次出面劝阻,保护了不少大臣和百姓。他深知李傕、郭汜并非可辅佐之主,便暗中寻找机会离开。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东归洛阳,李傕、郭汜率军追击,贾诩却暗中帮助汉献帝及其大臣,使得汉献帝得以顺利东行。

之后,贾诩离开长安,前往南阳投奔同乡张绣。

张绣对贾诩极为敬重,以子孙之礼相待。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军南征张绣,张绣见曹操势大,便率军投降。

然而,曹操却纳张绣的婶母邹氏为妾,此举激怒了张绣。

贾诩为张绣献上一计,让他突然反叛,袭击曹操军营。

曹操猝不及防,损失惨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皆在此战中阵亡。

曹操本人也险些丧命,狼狈而逃。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再次南征张绣,包围穰城。

就在此时,袁绍派人前来招降张绣,张绣打算答应。

贾诩却当着袁绍使者的面说道:“袁绍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相容,又怎能容得下天下的贤才呢?”

随后,贾诩劝说张绣再次投降曹操:“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顺;袁绍势大,我们以少量兵力投奔他,他必然不会重视我们,而曹操势弱,我们前去投奔,他定会大喜过望;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必然不会计较过去的恩怨,反而会借此向天下人展示他的宽容,以招揽更多的人才。”

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

曹操果然如贾诩所料,不仅没有报复张绣,反而握着张绣的手,设宴款待,封他为扬武将军,还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

对于贾诩,曹操更是大喜过望,说道:“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随即任命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贾诩的这一决策,不仅让张绣得以善终,更让自己成功跻身曹操集团的核心层。

他精准地洞察了曹操的野心、格局与需求,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为自己和张绣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归附曹操后,贾诩凭借其过人的智谋,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成为曹操麾下重要的谋士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战事胶着,曹操军粮将尽,心中十分忧虑,便问贾诩该如何应对。

贾诩回答道:“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这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而不能取胜,是因为您过于追求万全之策,不敢冒险。若能抓住时机,果断出击,很快就能决出胜负。”

曹操听后深受启发,随即率军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的粮草,最终大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打算顺江而下,讨伐孙权和刘备。

贾诩劝阻道:“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意思是说,曹操刚刚平定北方和荆州,应该先安抚百姓,发展生产,让江东地区的人自动归附,而不是急于用兵。

然而,此时的曹操正值志得意满之际,并未听从贾诩的建议,执意率军东进,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错失了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机。

经此一役,曹操更加认识到贾诩的远见卓识,对他愈发倚重。

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韩遂等关中军阀起兵反叛,曹操率军西征。

双方在潼关对峙,马超等人多次挑战,曹操坚守不出。

贾诩向曹操献上离间计,让曹操先与韩遂单独会面,故意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显得两人关系亲密,又在给韩遂的信中多处涂改,让马超等人怀疑韩遂与曹操暗中勾结。

马超等人果然中计,互相猜忌,军心涣散。

曹操趁机率军出击,大败关中联军,平定了关中地区。

此计的成功,充分展现了贾诩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人心的精准操控。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贾诩与其他人不同,他从不主动献计,只有在曹操询问时才会发表意见,而且每次都能切中要害。

他深知曹操多疑的性格,因此始终保持低调,不结党营私,不参与派系斗争,一门心思只为曹操出谋划策。

他的儿子贾穆、侄子贾访也都极为低调,从不仗势欺人。

随着曹操年事渐高,立储之事逐渐提上日程。

当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许多大臣都卷入其中。

贾诩深知立储之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因此始终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有一次,曹操私下询问贾诩对立储的看法,贾诩却沉默不语。

曹操问道:“你为何不说话?”

贾诩回答道:“我正在思考一件事。”曹操追问:“思考什么事?”

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父子的事。”

袁绍和刘表都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儿子们互相争斗,最终身死国灭。

曹操听后,恍然大悟,明白了贾诩的意思,随即下定决心立长子曹丕为太子。

贾诩的这一回答,既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又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可谓是滴水不漏。

曹丕被立为太子后,对贾诩十分感激。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建立曹魏政权,任命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户,前后共八百户。

又分食邑二百户,封贾诩的小儿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位极人臣的贾诩,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谨慎低调。

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多次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辞官归隐,远离朝堂纷争。

他闭门自守,不与其他大臣交往,甚至子女的婚嫁也都选择普通人家,从不与权贵联姻。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

他的儿子贾穆继承了他的爵位。

贾诩一生,历经东汉末年的乱世,辗转于多个诸侯之间,却总能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身,并为自己和家族赢得了显赫的地位。

贾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被后人称为“毒士”,因其计策往往直击要害,不计后果,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和动荡。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智谋在三国时期堪称一绝,他对人心的洞察、对时局的把握,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贾诩:“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

将他与张良、陈平相提并论,这无疑是对他智谋的高度认可。

然而,也有人对贾诩的道德品质提出质疑,认为他为了自保而不择手段,多次挑起战乱,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但在那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乱世,道德往往是苍白无力的,生存才是第一要务。

贾诩的所有计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和所属群体的利益,这或许是他作为一个谋士的本能。

无论如何,贾诩都以其独特的智慧和生存之道,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和低调谨慎的处世态度,往往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他的智谋,如同深海中的暗流,看似平静,却能在不经意间改变历史的走向,堪称中国古代谋士中的佼佼者。

《中国古代名人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中国古代名人传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战龙归来林北巅峰宝鉴极品大昏君凛冬斗罗英雄联盟之最强重生二少爷的宠妻日常盛宠之嫡妻归来绝世战祖最仙遊末世:极度崩坏名门婚爱,高冷老公太任性斗罗之野猪凶猛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这个明星只想学习浓情密爱:鲜妻,你好甜诸天武侠大穿梭魂断桃花村百鬼夜行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诡运蛇妻成仙
经典收藏抗战之重生周卫国女帝穿今不好惹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启明1644一瘦解千愁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大明孽子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我妻上将军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大明虎威军门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抽个美女打江山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袁术天下贞观楚王极道战尊明末求生记
最近更新衣冠谋冢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大周第一婿水浒之往事随风铜镜约铁骑红颜:大秦霸业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大明辽国公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笔架叉将军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