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秦淮上春山

首页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电影世界的雇佣兵公主们别追了,我娶了还不行吗?神武天帝我在上海当日伪汉奸的那些日子穿越了的学霸超神大军阀北宋小厨师冠冕唐皇流放三年,百官跪求我进京称帝!天唐锦绣房俊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秦淮上春山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全文阅读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txt下载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5章 愚园集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1912年5月4日(8:00),晨光悄然漫过沪上。

南洋路“海藏楼”内,郑孝胥早早从新置办的檀木床上起身。

窗外,新栽的翠竹在微风中轻摇,竹叶沙沙作响,与檐角铜铃的叮咚声交织,似在为这乔迁新居后的首个清晨奏乐。

他走到盥洗架前,铜盆里盛满清水,倒映着他略显疲惫却又带着期待的面容。

郑孝胥拿起毛巾浸在水中,感受着清凉的触感,仿佛将昨夜整理藏书的倦意一并洗去。

前日郑孝胥刚从霞飞路127号搬来,书房里那一排排整齐码放的古籍还带着搬运时沾染的淡淡尘土气息,每一本都承载着他的心血与对往昔的眷恋。

郑孝胥换上一袭藏青色暗纹长衫,郑孝胥对着铜镜仔细整理衣装。

指尖拂过领口处精致的盘扣,想起昨日亲自指挥仆役布置书房、擦拭书架的情景。

那些跟随他多年的线装书,如今妥帖地陈列在定制的楠木书架上,《资治通鉴》《昭明文选》等典籍的封皮泛着岁月的光泽,恍惚间,似又回到在京城时潜心研读的时光。

整理完毕,郑孝胥缓步走向书房。

案头摆放着昨日写好的愚园雅集邀请函,虽已是民国元年,但落款处,他仍习惯性地写下“宣统四年”。

案几上的宣德炉飘出一缕青烟,沉香的气息萦绕在室内,与书香融为一体。

郑孝胥轻轻拿起一封封请柬,脑海中浮现出陈三立、李瑞等一众友人的面容,想象着今日相聚时吟诗唱和的场景,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仆人早早叫来黄包车在外等候,只恭候老爷随时出门要用。

郑孝胥走出海藏楼,初夏的微风轻拂面庞。

门楣上新悬的牌匾“海藏楼”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是他特意来沪上后亲自重新珍重的题写之作。

台阶下,车夫早已候在黄包车旁,恭敬地请他上车。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郑孝胥坐在车上,回望这座倾注心力的宅院,心中满是安定。

黄包车沿着街巷缓缓前行,街边商铺陆续开门营业,吆喝声此起彼伏。

路过报摊时,郑孝胥瞥见摊上摆放着印有“民国新政”字样的报纸,神色微微一怔,随即将目光移向远处。

曾经的朝堂岁月、宫廷风云,如今都已成为过往,唯有与旧友们的情谊,以及对诗文书画的热爱,支撑着自己在这新旧交替的时代继续前行。

不多时,黄包车停在愚园门前。

郑孝胥下车,抬头望着“愚园”二字,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入。

园内花香四溢,曲径通幽,他知道,一场充满诗意与情怀的相聚即将开始,而那些关于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感慨,都将在今日的雅集中化作笔下的诗句,流淌在愚园的亭台楼阁之间 。

郑孝胥身着藏青暗纹长衫,头戴玄色瓜皮帽走进愚园,有仆早早立于月洞门前等候。

仆人见老爷进来,急忙上前引路招呼。并说道,老爷,昨儿听管家的吩咐,一干人等在愚园布置一番妥当。

郑孝胥手持铜胎珐琅烟嘴,烟丝明灭间,两鬓微霜更显沧桑。

郑孝胥听着仆人的回复,心中还是颇感满意。于是点点头,对仆人说道,快领我去看看现场,别让我的老友久等了。

仆人领着郑孝胥来到集会布置的现场,只看布置了众多应时应节的各色花卉绿植,以及布置了诸多品种的佳酿,菜肴,糕点。

另外准备了众多的笔墨纸砚,以备众人欢歌题诗宴饮。

辰时刚过,陈三立的青呢小轿停在竹影深处。

老人在书童搀扶下缓缓步下石阶,月白长衫衬得他身形愈发清瘦,目光却依旧炯炯有神。

陈三立抬头望向门楣上“愚园”二字,唇角微动,似有万千感慨。

紧接着,李瑞身着灰鼠色茧绸马褂,手持折扇,阔步而来,远远便高声笑道:“太夷兄今日又有何雅兴,快些说来!”

话音未落,园役已捧上清茶,碧螺春在白瓷盏中舒展,茶香四溢。

郑孝胥听见好友声音传来急忙从场地中走出,抬眼望向入口。

他上前走向月牙洞下,等候众多好友。

众人于愚园月洞门前相见,抱拳作揖间,衣袂拂落满地槐花。

互相抱拳问道别来无恙。

陈三立抚着山羊胡率先笑道:“太夷兄乔迁新居,这‘海藏楼’的名号,倒让我想起东坡居士‘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妙喻,莫非藏的是满室诗书与一腔孤愤?”

陈三立话语还未说完,李瑞已踏着满地碎玉般的槐花瓣上前,袖口的沉香串撞出细碎声响,“昨夜读你新寄的诗稿,‘残夜犹存帝王星’一句,当真是字字泣血啊!”

郑孝胥引众人穿过九曲回廊,檐角风铃叮咚作响,似与众人的谈笑声应和。待在临水轩落了座,茶烟袅袅升腾间,话题渐渐转向各自近况。

带众人齐聚,众人沿着曲廊徐行,穿过假山,跨过飞虹桥,一众仆人小斯跟在身后。

陈三立轻轻感叹一声,望着池中游弋的锦鲤,神色黯然:“自去年离京,先是客居金陵,后又辗转至沪上。”

“家中老小虽安顿下来,可总觉这十里洋场的繁华,皆是镜花水月。前些日子听闻故友在北方因新政失意,忧愤成疾,哎……”说罢,轻轻摇头,眉间满是愁绪。

李瑞摩挲着手中折扇,苦笑道:“我这还算好的。在沪上谋了个闲差,每日与洋人周旋,那些洋文契约、新式章程,看得人头晕眼花。”

“可又有什么法子?总不能真去喝西北风。前些日子,为了一桩生意,与几个洋商争执不下,险些失了体面,想想从前在衙门里的光景,恍如隔世啊。”

郑孝胥凝视着湖中沉浮摇摆的锦鲤,沉声道:“我自不必说,守着这些藏书,倒也能寻得几分安宁。只是……”。

郑孝胥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若隐若现的西式楼宇,“看着这世道一日日变了模样,心中总有些说不出的滋味。昨日整理藏书,翻出先帝御赐的字画,想起往昔在懋勤殿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千。”

众人一时陷入沉默,唯有风吹过轩外竹林,沙沙作响。

良久,陈三立打破沉寂:“罢了罢了,既然世道如此,我们这些文人,也只能在诗文中寻些慰藉。太夷兄,今日可得拿出新作,让我们一饱眼福!”

郑孝胥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正有此意,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池中锦鲤穿梭,惊起层层涟漪,几片晚开的杜鹃花瓣随波荡漾。

郑孝胥指着对岸新修的“延清阁”,檐角铜铃随风轻响:“此阁去年修葺,特意保留了些旧砖,倒也别有一番韵味。”

陈三立轻抚廊柱上斑驳的朱漆,低声吟道:“劫尘经眼老僧闲。”

李瑞立刻接道:“聊凭觞咏慰跻攀。”二人相视一笑,这两句诗,道尽了遗老们的心境。

行至“漱玉轩”,紫藤如瀑,垂落架下。

郑孝胥对好友提议到,刚才我等各自吟诗,不如写下以作诗集备用。

众人自是拍手称快,陈三立抚摸着胡子,说到如此甚好,也能记录我等在此游玩的心路历程,也不妨来此一遭。

李瑞也是附和着点头说到,如此雅事我等留下墨宝,正合奇景。

说着一行人的便回到集会场所。

只见石桌上早已铺好澄心堂纸,端砚中墨香四溢。

郑孝胥率先提笔,稍作思索,挥毫写下:“海气江声共此楼。”笔力苍劲,暗含深意。

陈三立接过笔,凝视池中倒影,缓缓写道:“波光犹认旧貂裘。”

李瑞见状,大笑道:“诸君莫要太过伤感,且看这紫藤烂漫,恰似当年盛景!”随即写下“紫藤花发殿春愁”,掷笔,端起一杯冷酒一饮而尽。

巳时末(11:00),众人移步“赏心亭”。园役仆人呈上精心准备的佳肴:清蒸鲈鱼鲜嫩爽滑,鹿筋煨笋香气扑鼻。

最绝的是一道“雪夜访戴”,银鱼豆腐汤白如霜,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郑孝胥亲自斟酒,感慨道:“此酒已藏二十年,还是辛亥年前所酿。”

酒入杯中,陈三立轻叹:“太夷可闻,闸北近日又有战事?”

李瑞夹起一块鹿筋,苦笑道:“管他天下纷争,且醉今朝!”

此时,远处传来昆腔婉转,唱的正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更添几分苍凉。

郑孝胥指尖摩挲着茶盏边缘,忽然压低声音,目光中泛起一丝隐秘的光亮:“说起来,上月末收到醇亲王密信,字里行间仍念着皇室与宗庙社稷。”

载沣王爷虽已不问政事,却仍暗中为皇室未来谋划。”

郑孝胥顿了顿,环顾四周,见无人靠近,才继续道,“前日帝师陈宝琛先生托人送来书信,说皇上虽居紫禁城内,每日天不亮便起身读书,经史子集无一不精,连西洋的数理之学也在研习。”

说到此处,郑孝胥不自觉挺直了脊背,眼中满是欣慰:“宝琛先生赞皇上‘日进千里,有圣祖遗风’,还说皇上常与皇太后共同商议后宫诸事,要重振朝纲,对宫廷进行了一番改革。”

“但也得知皇帝许多行事与礼制不合,在宫廷之中又是引进西洋医生,又是亲自参与皇宫资产清理”

如今我虽得了个‘御书房行走’的虚衔,但也无所用处,无法给皇上提供有力的帮助与意见。

郑孝胥轻轻叹了口气,望向天际浮云:“如今世道虽乱,但只要皇上还在,这宗庙社稷便还有希望。我们这些老臣,纵使身处江湖之远,也当为皇上尽一份心力。”

郑孝胥放下茶盏,指尖叩了叩案几,眼中闪烁着算计的锋芒:“诸位可知,皇室近来暗中布局,竟也深谙‘实业救国’之道。”

“醇亲王牵头,联合有些宗室显贵,悄然入股沪上几家纺织厂、面粉厂,虽隐于幕后,账目却梳理得滴水不漏。”

“前日在京的老友传来消息,内务府已购置了全套西洋会计账簿,连洋行里的买办都成了座上宾。”

陈三立捻须凑近细看,李瑞则将折扇敲在掌心,神色微惊。

郑孝胥压低嗓音继续道:“更绝的是,皇上命人每日整理《申报》《新闻报》,专挑海外时政、工商新法的内容抄录成册。

听帝师所说,入宫见养心殿东暖阁堆满了译自英法的《铁路建设指南》《银行运营章程》,连日本明治维新的图册都翻得卷了边。”

李瑞猛地起身,袍角扫过茶案,溅起几点茶渍:“这盘棋下得深远!表面是退居紫禁城,实则在积蓄财力、研习西学。待时机成熟——”话音戛然而止,意识到自己的话语唐突,立刻左右观望,额头都冒出些许冷汗。

郑孝胥望着窗外摇曳的竹影,意味深长地笑了,“诸君且看,实业为刃,西学为甲,这蛰伏之姿,才是真正的帝王之谋。”

陈三立手中的茶盏重重磕在案几上,茶汤泼出半盏:“好个君主立宪!当年康梁空有其名,如今皇室倒暗合此道!实业兴邦、西学固本,这般筹谋才是强国根本!”

他胡须因激动微微发颤,“看看如今的共和,党派南北纷争不断,政令朝令夕改,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

李瑞收起折扇,重重拍在膝头,面色涨红:“可不是!前日看报,某省都督为争铁路修筑权,竟纵容手下劫掠商队。这般乱象,哪有半点治国气象?”

“反观皇上,暗中研习西洋典章,连铁路运营细则都逐条批注,这才是治世明君该有的作为!”

郑孝胥负手而立,望着远处影影绰绰的西式建筑,冷笑一声:“共和之制,百姓未见太平,倒是洋人的租界越发奢靡。”

皇上虽暂居紫禁城,却心怀天下,以实业养国力,以西学开民智,这才是‘垂拱而治’的真意!”

郑孝胥转身看向众人,目光灼灼,“诸君试看,待羽翼丰满,皇上振臂一呼,何愁山河不复?”

三人相视,眼中皆燃起炽热的希望,仿佛已看到龙旗再扬、万民归附的盛景。窗外忽起一阵风,将竹影投在墙上,恍惚间竟似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未时末(15:00),众人兴致盎然,决定分韵赋诗。

郑孝胥取出骰盆,六枚象牙骰子清脆作响,最终定下“江”“窗”“缸”“釭”“双”五韵。

李瑞拈得“缸”字,略一思索,写下:“老来怕听五更缸,犹忆金炉爇宝幢。”

陈三立得“窗”字,见竹影摇曳,挥笔写下:“竹影横窗疑鹤影,茶烟入袖化炉香。”

郑孝胥得“江”字,望着远处江水茫茫,写下:“残棋未敢论终局,且借春潮涨小江。”字里行间,尽是对时局的无奈与感慨。

申时(17:00),斜阳透过花窗,洒下斑驳光影。

园役端上杏仁酥和玫瑰茯苓膏,众人却陷入沉默,唯有微风拂过紫藤,沙沙作响。

陈三立起身,望着东墙新抽的爬山虎,喃喃道:“去年此时,藤蔓尚稀,如今已爬满墙头。”

郑孝胥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墙角半块断碑,字迹模糊,恰似他们的过往,渐渐被岁月掩埋。

酉时(18:40),暮色渐浓,众人纷纷告辞。

李瑞上轿前,挥了挥手中折扇,扇面上“遗民泪”三字在余晖中若隐若现。

郑孝胥伫立门前,目送陈三立的身影消失在竹影深处,低头见衣襟上落满紫藤花瓣,恍惚间,仿佛回到了从前,又仿佛一切都已远去。

此时斜阳透过霞飞路127号斑驳的玻璃窗,在空荡荡的地板上投下歪斜的光影。

只剩两三个仆人还在屋内忙碌,扫帚扫过地面的沙沙声,在空旷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往日摆满家具的厅堂,如今只剩墙角几处淡淡的印记,像是时光留下的疤痕。

\"这些东西收拾完了,我们什么时候回主家海藏楼去?\"

中年仆人老周直起酸痛的腰,突然想起怀中揣着的信封,\"这里还有封信件要交给老爷。\"

他下意识摸了摸藏在衣襟内的牛皮信封,上面\"郑公馆亲启\"的字迹被汗水浸得微微发皱。

另一个仆人老李正踮脚取下墙上的画框,闻言头也不回地说:\"急什么。这里收拾完整,房东还要检查一遍呢。怎么着也要明天才能回去。\"

他将画框轻轻放进木箱,箱底垫着的旧报纸发出窸窣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热闹。

老周望着空荡荡的屋子,记忆突然涌上来。曾经,这里的厅堂摆满了老爷珍藏的古董字画,书房里永远飘着墨香,如今却只剩下墙上淡淡的钉痕。

他又摸了摸怀中的信封,不知道里面写着什么要紧事,只盼着能早些送回海藏楼。

\"把这些角落再扫扫,\"老李擦了擦额头的汗,\"明天房东来了,可不能看出半点马虎。\"

两人继续低头忙碌,扫帚声、搬动杂物的声响,在寂静的老宅里回荡。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霞飞路127号即将完成它最后的使命,而关于这里的记忆,也将随着他们的离去,永远封存在这座正在老去的房子里。

暮色如墨,同时将愚园的轮廓晕染得模糊。

郑孝胥带着微醺的醉意,由小厮搀扶着登上黄包车。

车帘落下的瞬间,听着远处传来的昆腔唱段“良辰美景奈何天”渐次消散,唯有衣袂间残留的紫藤花香与酒香,在夜风中轻轻摇晃。

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响规律而单调,郑孝胥半阖着眼,任由颠簸将思绪带回雅集时的诗酒欢畅。

白日里众人唱和的诗句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过,陈三立笔下的“波光犹认旧貂裘”,李瑞醉饮时的豪言,都化作嘴角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小厮乘坐的黄包车在郑孝胥前方,不时回头张望,见主人神态放松,悬着的心也落了地。

转过南洋路街角,远远望见海藏楼门楣上的铜灯在夜色中明明灭灭,郑孝胥的神色顿时柔和下来。

下车时,他特意驻足片刻,仰头望着这座倾注心血的宅院——飞檐翘角在月光下勾勒出熟悉的轮廓,门廊下悬挂的青铜风铃被晚风轻拂,发出细碎清响,仿佛在迎接主人归来。

推门而入,前厅案头的宣德炉飘出淡淡沉香,与室内萦绕的书卷气息交融。

郑孝胥解下长衫,任由管家接过,目光扫过厅中陈列的书画、博古架上摆放的瓷器,皆是从霞飞路老宅精心搬运而来。

指尖抚过紫檀木椅的雕花扶手,触感温润,恍若回到往昔在京时的书房,那一刻,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才是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唯有在此,方能寻回身为大清官员的那份从容与笃定。

“老爷,霞飞路的宅子已清理妥当。”

管家捧着账簿上前,恭敬禀报道,“家具行李尽数搬运至此,只等房东明日查验,留下收拾的仆人后日便能回来。”

郑孝胥微微颔首,接过温热的茶盏轻啜一口,茶汤的暖意驱散了些许酒意。

他抬眼望向窗外,庭院中的翠竹在月光下摇曳生姿,石桌上摆放着白天未来得及整理的诗稿,墨迹未干。

踱步至书房,案头整齐码放着新安置的藏书,熟悉的书脊让他心中满是安定。伸手取下一本《通志堂经解》,泛黄的书页间飘落一片干枯的玉兰花瓣,那是旧宅书房里的旧物。

他将花瓣轻轻夹回书中,忽然觉得,这座新宅虽不及紫禁城的巍峨,却盛满了自己珍视的一切——诗书、故物,还有那份对旧朝挥之不去的眷恋。

夜色渐深,郑孝胥吹灭烛火,唯有窗外的月光静静流淌。

躺在新宅的卧榻上,听着檐角风铃的叮咚,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在朝堂上的日子。而此刻,在这静谧的海藏楼中,他终于寻得了一份久违的宁静与心安。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15中文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15中文网!

喜欢重生成为末代皇帝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重生成为末代皇帝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闪婚老公太凶猛喵系小甜妻:影帝大人,晚上见追求永生路迢迢大佬归来,假千金她不装了DOTA之最强血脉无敌医神美女的贴身神医虐杀开局操作蝙蝠侠超级修真强少开局收服一只巨型金渐层战婿归来武墓朕的妃子都是人才陈天选方糖比蒙传奇盗墓:黑爷的对象非人类玄天战尊三界主宰宝鉴
经典收藏捕快摸鱼指南擎天者庶女当嫁,一等世子妃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极道战尊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贞观医仙重历战争年代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袁术天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阿尤布王妃汉末大混子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明贼我欲扬唐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医品狂妃
最近更新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凤凰交错,逆命妖妃红楼大国师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凉州布衣大梁逍遥王爷宋歌声声慢合鸣请摄政王赴死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大宋河山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九霄魂录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秦淮上春山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txt下载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最新章节 -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