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传奇

王钟亭

首页 >> 济公传奇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真千金只想拿钱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乔念叶妄川木叶:这才叫体术!重生农女种田有空间一句一译的安徒生童话快穿:炮灰女配和黑化男主是绝配总裁大人,100分宠!玄天战尊七零年代换亲,对照组女配美又飒开局战损,我家控辅他天天吐血
济公传奇 王钟亭 - 济公传奇全文阅读 - 济公传奇txt下载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628章 图东吴定谋,讨西虏奏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却说晋武帝司马炎的继后杨氏,名芷,字李兰,小名叫做男胤,年方二九(二九十八,年方二九就是十八岁),饶有姿容,并且德性婉顺,能尽妇道。详叙后德,影射下文贾后之悍。

杨芷自从入继中宫,与晋武帝司马炎情好甚欢,大略与前后相似。继后杨芷之父杨骏曾为镇军将军,至是进任车骑将军,封临晋侯。

杨骏有弟杨珧,任职卫将军,独上表陈情道:“纵观古今,凡一族二后者,没有保全的,必受灭亡宗族之祸,请求将我的表章收藏在宗庙。如果微臣将来说的话得到证实,可免我之祸。”看似似有先见,然而看到后文,实在就是要挟之语。

晋武帝司马炎准如所请,于是将杨珧文表留藏。惟杨骏自恃国戚,仗宠生骄,尚书郭奕等,上表称杨骏器量狭小,不宜重任,晋武帝司马炎因为继后杨芷之推爱,竟而无有少许省悟。又是一误。

镇军将军胡奋,见杨骏骄侈,竟直言相规道:“公仗着女儿为皇后,真是越来越强横了。历观前代历史,凡是和天子结亲的,没有不遭灭门之祸的,只不过早晚而已。看你的举止,正该因此而加速祸患的到来。”

杨骏瞿然道:“您的女儿不是也在天子家里吗?何必责我?”

胡奋闻言,微笑说道:“我的女儿只是给你的女儿当仆人而已,不可能造成什么好处或害处!不如公门显赫,令人侧目,此后还请公三思!”可谓是诤友。

杨骏终不以为意,并且还怀疑胡奋是心有妒意,怏怏别去。既而卫将军杨珧等,上言“古时封建诸侯,实为屏藩王室起见,今诸王公皆在京师,实与古意未合,应一律遣使出镇,俾就外藩。且异姓诸将,散屯边疆,非皆可恃,亦宜参用亲戚,隐为监制”云云。

晋武帝司马炎于是核定国制,就户邑多少为差,分为三等。大国置三军,共五千人,次国二军,共三千人,小国一军,共一千五百人。凡诸王兼督军事,各令出镇,于是徙扶风王司马亮为汝南王,出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琅琊王司马伦为赵王,兼领邺城守事。渤海王辅司马孚三子。为太原王,监并州诸军事。

东莞王司马(亻由)已莅徐州,徙封琅琊王。汝阴王司马骏已赴关中,徙封扶风王。又徙太原王司马颙,司马孚之孙,为后来八王之一。为河间王,河间王司马威为章武王。司马威亦是司马孚之孙。尚有疏戚诸王公,悉令就国。

大家恋恋都中,不愿远行,奈因王命难违,不得已涕泣辞去。寻又立皇子司马玮为始平王,司马允为濮阳王,改为新都王,司马遐为清河王,数子年尚幼弱,皆留居京师。

征南大将军羊祜,久镇襄阳,垦田得八百余顷,足食足兵。襄阳与东吴边境接壤,吴主孙皓,乃是吴主孙权之长孙,粗暴骄淫,好酒 渔 色。

且说如今东吴之主孙皓,二十三岁时由群臣拥戴登基为帝。到了凤皇二年(273年)春三月,西晋的泰始九年,东吴皇帝孙皓任命陆抗为大司马。秋九月,东吴皇帝孙皓改封淮阳王为鲁王,东平王为齐王,又册封九个儿子担任陈留、章陵等王。这样一共十一王,每个王派给三千兵。大赦。

吴主孙皓的爱妃派人到市场上劫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以前是孙皓宠爱的臣子,凭借孙皓的待遇将人绳之以法。爱妃告诉孙皓,吴主孙皓大怒,借口其他事锯断陈声的头,将他的身体扔到四望山之下。

当时吴国有许多谈论吉祥符瑞的人,吴主孙皓向侍中韦昭询问这件事,韦昭说:“这不过是人家箱笼里的寻常物罢了!”韦昭担任左国史之职,吴主孙皓想给自己的父亲作纪,韦昭说:“文皇帝没有登天子之位,应当作传,不应当作纪。”

吴主孙皓听了,心中很是不快,逐渐显露出对韦昭的谴责与怒气。韦昭忧郁恐惧,于是上书陈述自己年事已高,请求免去他侍中及左国史二项官职,但是吴主孙皓不允许。有时候,韦昭得了病,吴主派医生、送医药监视护理,催促他快些上朝。

吴主孙皓召集群臣饮酒,不管能不能喝,一律限定必须喝七升。至于韦昭,唯独用茶代替酒,但以后就越来越强逼他。另外,饮酒之后,吴主孙皓经常指使近臣嘲弄公卿大臣,揭露他们的隐私和短处拿来取乐;大臣们这时若有过失,就被拘禁起来,甚至于杀头。韦昭认为,不顾脸面地诽谤、中伤,会使人的内心增长怨恨情绪,使群臣之间不和睦,这并不是好事,所以他只是在经义方面发难质问而已。

吴主孙皓认为韦昭没有奉行他的命令,不忠心尽职,把前前后后对韦昭的愤恨、仇怨都积累起来。于是拘捕了韦昭,把他投进了监狱。韦昭通过狱吏上书陈词,献上了他写的书,希望以此求得赦免。但吴主孙皓却责备他的书脏又破旧,愈加责怪他,于是杀死韦昭,把他的家族放逐到零陵。

说起杀人,吴主孙皓恐怕是三国时代在位的君王里面最残暴的一个了。有一个郡县,有一年遭遇旱灾,当地百姓无力交纳赋税,郡太守不敢说不征收,只是上疏给东吴朝廷请求延期,吴主孙皓大怒,认为这个郡太守要“”树私恩”(树立个人恩义收买人心,也就是拿朝廷的利益换取个人的好名声),于是就派人将他斩杀。

吴主孙皓身边有一个大臣看到当今吴王不断残杀无辜,于是婉转地劝谏了一次,孙皓却心里不服,登时怒火中烧,把这位大臣残任杀害,并且让人把这个大臣的皮剥下来给其他大臣观看。

又有一次,吴主孙皓看到有两位大臣交头接耳谈论什么,他却认为这两个人是在私下议论自己,于是下令将他们流放到交州,又秘密命令交州的地方官员将他们处死。

这两位大臣之中,其中有一个被处死了,另一个却没有,原因是他突然中风,丧说不了话,吴王孙皓却怀疑此人是装聋作哑,于是派人毒打他,这个大臣非常可怜,被毒打得手脚都断裂了,奄奄一息,最后也被杀了。

当初提议让孙皓当皇帝的两位大臣看到孙皓如今是这副德性,深深感到后悔,觉得自己对不起孙吴的百姓,为此他们私下里狠劲地扇打自己的耳光,边打边哭边抱怨:“真是瞎了眼,当初怎么就看上这么一个人,让他当皇帝。”

没成想,这件事情被人秘密报告给了孙皓,吴主孙皓大怒,立即派人把这两位大臣杀了,还不解气,又命人把他们的尸体扔到河里喂鱼,并且下令把他们的家属也都全部杀掉。

吴王孙皓不仅嗜杀,并且荒淫无度,在位时期,下诏在孙吴管辖下的各州郡选美,女子到了十五六的时候就要登记备案,没有被选中的才能出嫁,就连大臣们的女儿也不例外。很快,吴主孙皓的后宫里的嫔妃、宫女就有近万人。

据《会稽后贤记》记载,当时有谢承的孙女谢仙女炙面服醇醯,变得面黄肌瘦,从而避免入宫为妃。

与此同时,吴主还强制让群臣干体力劳动,搬运木料,帮忙建设宫殿,有些年纪大的臣子,体力不支,活活累死。看见有臣子停下来休息的,就命人鞭打他们。

孙皓在建业的后园里意外得到一尊金佛像,据说应该是春秋战国时候的阿育王塑造的,因为从秦汉到魏朝末期,那个时候,佛教还没传到江南一带。孙皓本来就不信佛,得到这个佛像后,命人把这个佛像放到厕所里,把厕纸放到佛像手里。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祖诞辰日)那天,吴主孙皓上厕所,恶作剧地说道:“今天是四月初八,是给佛洗澡的日子。”

说完,孙皓就往那座佛像的身上撒尿。回宫休息的时候,全身上下就肿了起来,疼的嗷嗷叫。孙皓占卜星官进行占卜,占卜星官对皇帝孙皓说:“圣上冒犯了一个很大的神。”

孙皓听了,非常害怕,于是连忙祭拜了当地所有的神,但是都没有效果。

宫女里就有信佛的,对皇帝说:“佛就是很大的神,陛下侮辱了佛像,是不是佛祖降罪呢?”

吴主孙皓听了相信了,趴在枕头上忏悔,说愿意皈依佛祖,非常诚恳,不一会,身上就感觉没有那么痛了,孙皓心里开始又担心又畏惧起来。

当初孙皓将佛教宣扬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斥为妖言,下令禁止在吴国传播佛教,违令者斩首。

有个臣子向东吴皇帝孙皓进谏说:大帝曾允许西域僧人康僧会弘扬佛教,说明佛教是有一定用处的,还是不要轻易禁止为好。”大帝指的是孙权。

吴主孙皓说:佛教如果与儒家圣典相符,就可以让他们传播。如果违反周孔之道,那就应当禁止。”周孔指的是周公与孔子。

另一位臣子则劝谏说:“据说佛之威力比一般的神祗还大,如将其禁止,臣担心会遭受不好的果报。”

吴主孙皓于是派大臣张昱去拜访僧人康僧会,听听他的意见。

张昱与康僧会见面后,双方就对佛教宣扬的三世因果的真伪进行了一场辩论,从上午一直辩论到下午,张昱理屈词穷,辩不过康僧会。张昱返回王宫报告孙皓,但是孙皓仍然不以为意。

时值今天,孙皓因辱佛像而身生恶,才想起康僧会,于是连忙让人去把康僧会请入王宫,请康僧会说法。

康僧会入宫说法,并且用香汤灌洗那尊受污的佛像。康僧会灌洗佛像,又让孙皓进行祷告,孙皓身上的病痛才痊愈了。

僧人康僧会请求吴主孙皓把那座佛像让自己带回寺院。孙皓准如所请。康僧会还劝孙皓保守道德,不要滥杀无辜云云。孙皓表面好言答应,其实心里还是不以为然。

康僧会无奈告辞离开,返回寺院。叹息道:“孙皓到底本性难移,最终还是因为胡作非为导致国家灭亡。”康僧会见东吴皇帝一意孤行,残忍无道,东吴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已不愿再延寿住世,于西晋咸宁六年,太康元年圆寂。

当时西晋的羊祜本来欲乘隙图灭东吴,但是因为吴国左丞相陆凯,公忠体国,制治有方,所以虚与周旋,故未敢东犯。

咸宁二年(276年)十月,晋武帝司马炎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恢复其贬降前的一切职权,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

此后,羊祜密令王濬缮甲训卒,广为戎备。经过七年的练兵和各项物质准备,荆州边界的晋军实力远远超过了吴军,而两年前陆抗病死,吴国境内又因为孙皓的高压统治使各种矛盾日益激化。这表明晋灭吴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

羊祜有参军王濬,奉调为广汉太守,发兵讨伐益州乱卒,幸而即得荡平。

王濬得任益州刺史,讲信立威,绥服蛮夷。晋武帝司马炎征王濬为大司农,羊祜独密表留王濬,谓欲灭东吴,必须凭借上流。王濬才可专阃,不宜内用,晋武帝乃仍令留任,且加王濬为龙骧将军,监督梁益二州军事。

当时吴中有童谣云:“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王濬,籍隶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阌乡)人,小名正叫做阿童,小具大志,丰姿俊逸。

因王濬为人严正清峻,一些素来不廉洁的官吏听说他到任,皆望风而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才貌俱全的女儿,因选择夫婿而未嫁。徐邈便大会同僚佐吏,令女儿在内观看,女儿看中了王濬,并指着告诉了母亲说王濬这个人非是凡器,是个人才。母亲听了女儿的话,转告给了丈夫,于是徐邈便把女儿嫁给了王濬。夫妻两人琴瑟和谐,不消细说。事虽然与贾午相似,但是彼为苟合,此实光明。

后来,王濬受征南将军羊祜征辟,“参征南军事”,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羊祜的侄子羊暨对叔父羊祜说:“王濬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可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抑制。”

羊祜说:“王濬有大才,将要实现他的愿望,是可以任用的。不要轻视他。”后转为车骑将军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认为羊祜可算是善于荐贤的人了。

徐女尚垂青眼,何况羊叔子。

王濬又任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丁多不愿养育。王濬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条款,减轻徭役课税,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

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王濬转任广汉太守,对百姓广施德政,百姓非常爱戴他。一次,王濬梦见有三把刀悬挂在屋梁之上,不一会,又益(增)一刀。王濬惊醒后,因为不解此梦预兆,对此心中十分厌恶。

主簿李毅拜了两拜表示祝贺道:“三个刀是州字,又增加一个,府君将要做益州刺史吧!”

不久后,益州牙门将张弘发动叛乱,杀死益州刺史皇甫晏,晋朝廷果然迁王濬为益州刺史。王濬设下计谋,将张弘等人全部杀死,平息叛乱,因功封关内侯。王濬在任,广施仁政,树立威信,当地各族百姓,多来归附。

王濬因政绩突出,被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当时正筹划平吴,素知王濬奇略过人。便密上表章,请仍留王濬于益州,参与平吴大计。同年·,晋武帝依羊祜之建议,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

王濬得监督梁、益二州,羊祜欲借上流势力,顺道讨伐东吴,并且因为王濬之名与童谣相符,即表闻晋廷,请饬令王濬密修舟楫,为东略计。

晋武帝司马依羊祜所以言下诏让王濬修造舟舰,王濬造连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装载二千余人。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又在船头画上益鸟首怪兽,以恐吓江神,船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自古未有。王濬在蜀地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满江面,顺流漂下。

吴国建平太守吾彦取些木片呈给吴主孙皓说:“晋必有攻吴的打算,应在建平增兵防守,建平攻不下,晋军终不敢东下。”

吴主孙皓方盛筑昭明宫,大开苑囿,侈筑楼观,采取将吏子女,入宫纵乐,还有何心顾及外侮?接得了吾彦的奏表,简直是不遑细览,便即搁过一边。

吾彦不得皇帝答诏,于是自己命令工人冶铁为锁,横断水路,作为江防。适吴西陵督军步阐,因为惧罪而投降晋朝廷,吴大司马陆抗,陆凯从弟,自乐乡督兵讨伐步阐,围攻西陵。羊祜奉诏前往援助,自赴江陵,别遣荆州刺史杨肇攻打陆抗。

陆抗分军抵御,击败杨肇。羊祜闻杨肇败还,正拟亲往督战,偏西陵已被陆抗攻入,步阐被诛,屠及三族。羊祜只好付诸一叹,率兵还镇。

晋武帝司马炎罢杨肇之官,任羊祜如旧。

鉴于历史上孟献子经营虎牢而郑人畏惧,晏弱筑城东阳而莱子降服的经验,羊祜挥兵挺进,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并以此为依托,占据肥沃土地,夺取吴人资财。于是,石城以西均晋国占有,吴人来降者源源不绝。

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

羊祜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

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羊祜这些做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

羊祜又曾通使陆抗,互有馈遗。陆抗送羊祜酒,羊祜对使取饮,毫不动疑。及一次陆抗生病,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

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叔子怎会用毒药害人呢?”仰而服下。(叔子乃是羊祜之字)

当时人都说,这可能是春秋时华元、子反重现了。

对于羊祜的这些作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羊祜专以德感人,如果我们只用暴力侵夺,那就会不战而被征服的。我们只保住边界算了,不要为小利而争夺侵扰。”

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线处于和平状态。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羊祜对吴,无非笼络计策,即陆抗亦为所“愚”。吴主孙皓反以为疑,责备陆抗私交羊祜。陆抗上疏辩驳,并陈守国时宜十二条,均不见行。孙皓且信术士刁元言,谓:“黄旗紫盖,出现东南。荆扬君主,必有天下。”乃大发徒众,杖钺西行,凡后宫数千人,悉数相随。行次华里,正值春雪兼旬,凝寒不解,兵士不堪寒冻,互相私语道:“今日遇敌,便当倒戈。”

孙皓颇有所闻,始引兵还都。陆抗忧国情深,抑郁成疾,在镇五年,竟致溘逝。遗表以西陵建平,居国上游,不宜弛防为请。吴主孙皓因而命陆抗三个儿子分统部军,陆抗长子名元景,次子名元机,又次子名云,陆机和陆云善属文,并负重名,独未谙将略。吴主孙皓却令他分将父兵,真所谓用违其长了。

术士尚广,为吴主孙皓卜筮,上问休咎。尚广希旨进言,说是岁次庚子,青盖当入洛阳。吴主孙皓大喜。已而临平湖忽开,朝臣多称为祯祥。临平湖自汉末湮塞,故老相传:“湖塞天下乱,湖开天下平。”

吴主孙皓以为青盖入洛,当在此时,因召问都尉陈顺。陈顺答说道:“臣止能望气,不能知湖的开塞。”孙皓于是令他退去。

陈顺出宫告诉密友,说道:“青盖入洛,恐是衔璧的预兆。今临平湖无故忽开,也岂得为佳征么?”嗣复由历阳长官奏报,历阳山石印封发,应兆太平。

孙皓又遣使致祭,封山神为王,改元天纪。东吴方相继而称庆,西晋已潜拟兴师,羊祜缮甲训卒,期在必发,因首先上表,力请伐吴,大略如是说:

先帝顺应天意人心,西平巴蜀,南和孙吴,海内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人心安乐。而吴背信弃约,使边境又生战事,国家气数虽是天定,而功业必靠人为,不灭东吴,则士卒百姓无安宁之日。完成统一大业,也是光大先帝功勋,实现无为而治的举措。尧伐丹水,舜征三苗,都是以使宇内安宁,停止兵乱,民众和睦为目的的。当年平蜀之时,天下人都以为应当一并灭吴,而蜀灭至今已十三年,这算一个周期,灭吴的日子应在今朝。

而议论此事者常说吴楚在盛世最后被征服,在乱世最先强盛,这是诸侯纷争的时候,当今天下一统,不得与古时并论。有些说法只适用于大道理而不知权变,所以出谋略的人很多,而可以作为决策的就少了。凡是凭险阻而得生存的国家,是指它的实力与敌国相差不多,有力量固守。如地位轻重不同,强弱相差很大,那智士的计谋也不能救它。险阻的地势也不能保它。蜀国地势不是不险要,高山上接云霓,深谷不见日月,关隘险道,束马悬车方能通过,有一夫操戈,千人莫挡之势。

然而灭蜀进军时,蜀国好像连一道篱笆都没有,我军斩将夺旗,斩杀敌军数万,乘胜席卷蜀地,直捣成都城下,汉中一带的蜀兵,像鸟栖于巢一样不敢出动。这也并非蜀人不愿战,实在是力量不足与我军抗衡。到刘禅投降时,蜀地各营垒官兵便悄然四散。目前江淮的难渡不会超过剑阁,山川的险要不会超过岷山汉水,孙皓的暴虐超过刘禅,吴人的贫困甚于巴蜀,而大晋的军队多于前世,军饷兵械多于往日。不趁此机会平吴,而屯兵据险相守,使士兵役夫日夜辛苦于战争徭役,旷日持久。

这种状况不能维持长久,应当及时定夺,统一四海。如果率领梁、益两州军队水陆并进而东下,荆楚军队进逼江陵,平南、豫州军队进攻夏口,徐、扬、青、兖等州军队进军秣陵,击鼓摇旗作为疑军,多方齐进,使敌军虚实难辨,以东南一角的吴国,抵挡天下大军必然兵力分散,人心慌乱,各种军需紧急难备。这时巴、汉军队顺流而下,直捣空虚腹地,一处陷落则全境震动。吴国国土沿江,没有前线后方之分,东西数千里,处处设防,战场广大,不能安息养精。孙皓肆意妄为,与下属互相猜忌,名臣重将失去信心,所以像孙秀这类人都害怕威胁而来投降。

将帅疑于朝廷,士卒困顿于战场,没有保国安民之计,人心散乱,平时即有叛离之意,一旦兵临城下,必然有人响应而来降,他们最后不会齐心拼死尽忠是可以预见的。

吴人做事急速而不能持久,弓弩戟盾等又不如中原,只有水战于他们有利,但我军一入吴境,长江就不是吴军专有,吴军回头保守城池,则是去其长而有其短。晋军深入敌国,远离后方,必有死战的决心;吴人在本土作战,会有败则退而守城的念头。如此看来,平吴之战是很快可以取胜的。

乞奋神断,毋误事机,臣不胜櫜鞬待命之至。

这奏表呈上,晋武帝司马炎很为嘉奖接纳,即召群臣会议进止。贾充、荀勖、冯紞,却极力反对,朝廷群臣多是同声附和,且言秦凉未平,不应有事东南。

晋武帝因而饬令羊祜且缓进兵。羊祜复申表固请,大略谓:“东吴平定,则胡人自然安定,当前只应迅速完成灭吴的大业,不必迟疑啊。”

晋武帝司马炎终为廷议所阻,未肯急进。羊祜长叹道:“天下不如意事,常十居八九,当断不断,天与不取,恐将来转无此机会了。”

既而晋朝廷有诏封羊祜为南城郡侯,羊祜固辞不拜。

羊祜任职历魏晋二朝,掌握国家机要,重大举措,都要向他咨询,而争权求利的事却与他无关。他所献的好计谋和正直的议论,事后都把稿子烧掉,所以世人很少知道。凡是他所荐拔的人,都不知荐拔人是谁。

有人认为羊祜这样谨慎守密太过分了,羊祜解释说:“话怎能这样说呢,现在一般人在你跟前促膝谈心,像是很亲近,一出门就说假话坏话,所谓君臣之间不守密的训诫,我怕自己还没做到呢?身居要位而不荐拔贤才奇人,岂不在知人问题上有愧吗?况且,被荐举的人在朝廷受职,而却到荐拔者私门谢恩,这是我不愿意做的。”

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说:“购置些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这样不是很好吗?”

羊祜当时没有答话,事后告诉子女们说:“这种说法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作为人臣,经营私业就违背公事,这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记住我这些话。”

羊祜曾经给从弟羊琇写信道:“东吴平定之后,我当戴上隐士的角巾,东回故里,经营一个能容棺材的坟墓。一个贫寒之士而至身居重位,怎能不因势盛气满而受指责呢?汉朝的疏广就是我的榜样。”

咸宁三年(277年)冬十二月,吴夏口都督孙慎侵入西晋边界,掠走弋阳、江夏等地上千家人口。羊祜没有派兵进行追击。事后,晋武帝司马炎派人追查原因,并打算移徙荆州的治所。

羊祜说:“江夏离襄阳八百里,等知道吴贼侵犯的消息,贼已离去几天了,再派兵去,哪能救护百姓呢?让军队来回奔波,只图不受责备,这样做恐怕不合适。从前魏武帝设置都督,大致都与州府接近,因为军队宜聚合而忌分散。国境线上一方是敌,一方是我,认真守住边界就算了,这是古代人有益的教诲。如频繁迁徙州府所在地,敌人出没无常,很难确定州府应设在哪里。”

使者也无法责问羊祜了。

后来,羊祜因击吴有功,应当增封爵位或食邑。他请求将自己的这份恩赐转给舅父的儿子蔡袭,于是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封蔡袭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咸宁四年(278年)八月,羊祜患病颇剧,力疾求朝,既至都下,晋武帝司马炎命乘车入视,使卫士扶羊祜进入殿门,免行拜跪礼,赐令侍坐。

羊祜仍当面奏请伐吴,且言:“臣死在朝夕,故特入觐天颜,冀偿初志。”

晋武帝司马炎好言慰谕,决从羊祜之谋。羊祜乃趋退,暂留洛都。

晋武帝司马炎不忍其多劳,常命中书令张华,衔命访问羊祜。羊祜告诉张华道:“当今主上有受禅让的美名,但功德尚未着称于世,吴人暴政已到极点,此时伐吴可不战而胜。统一天下而兴办文教,则晋主可比尧舜,而臣下犹如稷契,这是百代难逢的盛事。如果放过这个机会,孙皓或不幸死去,吴人另立英明君主,虽有百万大军,长江是难以越过的,这不是留下后患吗?”

张华连声赞成。羊祜唏嘘道:“我恐不能见平吴盛事,将来得成我志,非汝莫属了。”

张华唯唯受教,复告晋武帝。晋武帝复令张华代为传达己意,欲使羊祜卧护诸将。祜答道:“取吴不必我亲自参加,但平吴之后还要圣上操心去治理啊!关于功名的事,臣不敢自居。若我的一生即将完结,应当将未成事业托付他人,希望能审慎选出这个人。”

同年十一月,羊祜病重而逝,享年五十八岁。

并在临终前举荐度支尚书杜预自代。

他死后,晋武帝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晋武帝司马炎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面,都结成了冰。荆州百姓在集市之日听说羊祜的死讯,纷纷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随后,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谥号为“成”;赐“东园秘器,朝服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

羊祜为人清廉节俭,服饰简易朴实,所得俸禄都用来接济亲族,赏赐军士,家中无余财,临终遗嘱,不能将南城侯印置入棺材。从弟羊琇等向司马炎陈述羊祜平生的志愿,要求葬在先人墓旁,晋武帝司马炎不许,将离洛阳城十里外的一顷地赐给羊祜作墓地。

羊祜的灵柩及送葬队伍出发时,司马炎在洛阳的大司马门南边奠祭送行。

羊祜的外甥、齐王司马攸又在奏表中替羊祜之妻夏侯氏表明其家不愿以侯礼安葬羊祜的意见,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说:“羊祜生前多次辞让官爵,此意不可勉强。身虽死而谦让之德存,更能激励后人,伯夷、叔齐因辞让而称贤,季札因辞让而全节,正是这个原因。现恢复原来封爵,以表彰其高风美德。”

羊祜生前喜游山水,风景美好的日子,一定到襄阳城南的岘山游乐,饮酒赋诗,终日不倦。有次,羊祜慨然叹息,对从事中郎邹湛等人说:“自从有了宇宙便有此山,自古以来的贤达高士,像我和你们一样,登上此山眺望游乐的不知有多少,但都淹没无闻了,想来令人悲伤。如死后有知,我的魂魄仍会登此山的。”邹湛说:“您德冠四海,道接前哲,美好的业绩和名望一定和岘山一样永存于世,至于我等之人,才像您说的会淹没无闻啊!”

羊祜的仁德流芳后世,襄阳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在羊祜生前喜欢游息之地岘山建庙立碑,原名为晋征南大将军羊公祜之碑,简称羊公碑。此后每逢时节,周围的百姓都会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

太傅何曾,同时逝世。何曾性极孝,闺房私事也很严谨,从少年至成年,不追求声色享受。年老之后,与妻子相见,总是衣冠整齐,相待如宾。自己南面而坐,妻子北面再拜,然后上酒,饮酒罢即出去。一年中,如此见面应酬不过两三次。司隶校尉傅玄曾经撰文称赞何曾与荀顗的孝行。

惟阿附之臣贾充,无所建白,自奉甚厚,一食万钱,尚谓无下箸处。

朗陵公何曾逝世,朝廷下令礼官议定何曾的谥号,秦秀批评何曾“资性骄奢,不循轨则”,认为虽然他在生时没被弹劾,但死后都应加以恶谥,以警剔其他王公大臣,否则礼教就荒废。故此秦秀建议谥号为“丑缪公”。

虽然晋武帝司马炎最终都没有采纳秦秀的建议,而自赐谥号为“孝公”,但听闻秦秀议谥的语句后都甚为恐惧。

秦秀本人亦十分痛恨佞臣,甚至视之如仇敌,秦秀一向都鄙视何曾之前为为曹魏之臣却杀害曹髦、在朝中兴朋党之争的权臣贾充。

晋武帝正拟举兵伐吴,忽然听闻凉州兵败,刺史杨欣,又复战死,晋武帝司马炎又未免踌躇,仆射李熹,独推举匈奴左部帅刘渊,使他讨伐树机能,侍臣孔恂谏阻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刘渊岂可专征?若使他讨平树机能,恐西北边患,从此益深了。”晋武帝于是不从李熹之言。

这刘渊乃是西晋祸首,既经叙及,不得不详为表明。从前南匈奴与汉朝和亲,自称汉甥,冒姓刘氏。魏祖曹操,曾命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入居并州境内,分匈奴部众为五部。左部帅刘豹,乃是呼厨泉兄长之子,部族最强。后司马师用邓艾之计,分左部为二,另立右贤王,使居雁门。

刘豹之子名渊,字元海。刘渊的母亲呼延氏也是匈奴人,大约在曹魏嘉平四年(252年)或嘉平五年(253年)生下刘渊。刘渊自幼就十分聪慧伶俐。呼延氏去世时,他年仅七岁,就像大人一样号哭不绝,哀感四邻。宗族部落的人都为之赞叹。当时的司空王昶听到此事,也派人送来办丧事用的财物,以褒奖刘渊的孝道。

刘渊所在的匈奴部落,因久在汉地,汉化程度较高,故刘渊自幼就拜上党士人崔游为师,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特别喜欢读《春秋左氏传》和《孙吴兵法》,并大体上可以将这些书籍的内容背诵出来。刘渊很是勤勉好学,除学习上述典籍外,还能博览《史记》《汉书》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他曾对同学朱纪、范隆说:“每当我读《汉书》列传时,常常鄙视随何、陆贾没有武功,周勃、灌婴缺乏文治。承上启下,开创大业,全在于人。做不到博学广识,是君子的耻辱。随何、陆贾在汉高帝开国之世而不能建军功封侯,周勃、灌婴辅佐汉文帝却不能设学立教,真是可惜啊!”于是他又学习武事,并且武艺超众,擅长射箭,体力过人。

成年后的刘渊,身高八尺四寸,胡须三尺余长,体态魁伟,一表人才。屯留人崔懿之、襄陵人公师彧以善于相面着称,据说他们在见到刘渊后,大惊失色说:“此人形貌非凡,平生头一次看见。”于是对刘渊非常崇敬,甘居其下与之交结。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浑也虚襟与刘渊交友,命其子王济拜见刘渊。

曹魏咸熙年间(264年-265年),刘渊作为匈奴任子居住在洛阳。关于他在洛阳时的经历,多有神奇之处。据《晋书·刘元海载记》记述,刘渊刚到洛阳,便受到掌握曹魏政权的权臣司马昭的礼遇。等到西晋建立后,时为越骑校尉的王浑屡次向晋武帝司马炎谈起刘渊。

晋武帝遂召见刘渊,与之交谈后,非常高兴,对王济说:“刘渊仪表堂堂,即使是由余、金日磾也无法与之相比!”

王济回答说:“刘渊的仪表,诚如圣上所言,但他的文武才干却远在由余、金日磾之上。陛下如果用他负责对东吴征伐,平定江南,指日可待。”

晋武帝深以为然。但孔恂、杨珧却进言道:“臣下观察刘渊的才能,感到当今之世恐怕无人与之匹敌。陛下如果让他掌握少量兵马,则平吴事难成;若授以威权,则平吴之后,恐怕他将据有江南,不复称臣。与我族类不同者,其心必然不同。以刘渊统帅其部族,臣下尚且为陛下担忧寒心。如果以有天险为凭依的江南资助刘渊,怎么可以呢!”

晋武帝司马炎听后,默然不语,此议遂作罢。

刘渊得知消息,密语好友王弥道:“王浑、李憙与我同乡,对我的为人深知熟知,常向皇帝称赞推荐,离间的谗言因此随之而生。这一切本不是我之所愿,却深受其害。我并不想为官仕进,这一点只有你清楚。恐怕今生只能死在洛阳,与你永别了。”

因而纵酒长啸,欷歔流涕。当有人告知齐王司马攸,司马攸入奏晋武帝道:“陛下不除刘渊,臣恐并州不能久安。”

王浑在侧,独替刘渊解免道,“大晋方以信义怀柔殊俗,奈何无故加疑,杀人侍子呢?”

晋主司马炎遂释刘渊而不诛,没多久,刘豹死,竟授刘渊为左部帅,出都而去。纵虎归山。

已而复闻树机能攻陷凉州,晋武帝且忧且叹道:“何人为我讨平此虏?”

道言未毕,左班内闪出一人道:“陛下若肯任臣,臣决能平虏。”

晋武帝司马炎瞧将过去,乃是司马督马隆,便接口道:“卿能平贼,当然委任,但未知卿方略何如?”

马隆答道:“臣愿募勇士三千人,率领西行,陛下不必预问战略,由臣临敌制谋,定能报捷。”

晋武帝大喜道:“卿能如是,朕复何忧?”

当下命马隆为讨虏将军,兼武威太守。廷臣多言马隆本是小将,妄谈难信,且现兵已多,何必再募勇士?晋武帝不听,一意委任马隆。马隆设局选拔勇士时,合格的人要能拉起三十六钧(约238公斤)的弩和四钧(约26公斤)的弓。到中午时选得三千五百人,马隆即要到武具库选杖,但武库令与马隆有积怨,只给一些已经腐朽的杖给马隆,马隆不满而遭御史中丞弹劾,马隆力争后,把物品分给勇士,一边入朝辞行。

晋武帝面许给三年军资,马隆拜命出都,向西进发。行过温水,树机能等拥众数万,据险拒守。

马隆见山路崎岖狭窄,于是依八阵图制作了偏箱车,到广阔地方就列成鹿角车营,到狭窄地方就设木屋放在车上,一边战斗一边前进,沿途箭无虚发,敌人纷纷应弦而倒;另又在道路两边放置大量磁石,因为对方穿着铁制铠甲,会被磁石吸引,故此受制于磁石阵;但马隆部众却穿犀甲,经过磁石时无任何影响,于是能够有效打击对手。行军千余里后,秃发树机能部队伤亡惨重。

马隆且战且前,并令勇士挽弓四射,发无不中。胡兵多应弦倒地,有几个侥幸脱彀,均皆骇散。因此马隆冒险进兵,如同平地,转战千里,未尝一挫,反杀伤胡虏数千人,得直抵武威镇所。

自从马隆领兵西进,音闻杳然,好几月不见军报,晋朝廷颇以为忧。或谓马隆已陷没,故无音耗,及马隆使到达,始知他已安全抵达武威。

晋武帝抚掌欢笑,自喜知人,诘朝召语群臣道:“朕若误信卿等,是已无秦凉了。”

群臣怀惭退去。晋武帝司马炎即降诏奖励马隆,加命马隆为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未几,又得马隆捷报,已擒得降鲜卑部酋数人,得众万余,又未几更闻报大捷,十年以来的巨寇树机能,竟然被马隆乘胜奋斫,斩杀枭首于凉州,秦凉各境,一律肃清。有诗咏道:

用兵最忌是拘牵,良将功成在任专。

十载胡氛从此扫,明良相遇自安全。

秦凉既平,晋武帝司马炎拟按功行赏,偏朝上一班奸臣,又复出来阻挠,毕竟马隆众能否邀赏,且看下节再表。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济公传奇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诸天武侠大穿梭纵横都市别笑哥抓鬼呢龙游天下之龙珊情缘天神诀爹地你老婆又拉仇恨了娶个村官大小姐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神医御兽后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老子是条龙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傻妻种田:山里汉子放肆亲侯门福妻我的老爹是重生极品大昏君豪门巨星之悍妻养成我的美女总裁我真是个富二代扉页空间
经典收藏极品男漂亮女贺景黎的小青梅可盐可甜夏天的星星在微笑将军,夫人出价一万两和离血玉玦穿书七零小知青撩爆偏执大佬原神:在钟离面前,冒充岩王帝君驱魔道长又在警局露脸了霸总的冰冷特工妻兽世求生,她开局满级猎户家的小娇娇撩不停六零寡妇,你交换的人生怎么还哭天价哑妻:夫人带球跑了!我的宿主有点傻武祖之巅快穿:钓系宿主疯癫,但过分美艳父母双亡弟妹多,不当皇婶谁护我穿入蔚蓝档案的我,带着多重身份龙族:开局就A级的路明非世子爷的心尖宠:长公主婚后日常
最近更新疯了!冷戾权臣哭着求娇娇疼疼他穿越七零,我靠兽语成团宠快穿小撩精:在病娇反派怀中撒野惊爆!轰动全球的顶流男神是女生空间在手,反派后娘谁敢惹快穿:宿主她成了大反派大小姐搬空家产,闪婚随军成团宠我是废雌?可哥哥们是大佬快穿直播:宿主又把反派宠娇了怎么办!男配总让我亲他死心后,豪门前任跪求我回头家兄又在作死娇小姐好孕随军,震惊整个家属院九零香江:在凶案现场和冥君贴贴快穿:满级大佬她独宠反派快穿:这个大佬画风清奇重生大小姐:偏执枭爷怀里生奶团和离后,医妃被疯批摄政王缠住了重生九零:万朝陪我长大快穿之天降萌娃
济公传奇 王钟亭 - 济公传奇txt下载 - 济公传奇最新章节 - 济公传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