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心慈道人

首页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战之重生周卫国大唐如意郎小生真不是书呆子江山权色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流放三年,百官跪求我进京称帝!大唐第一庄绛色大宋神话版三国一等家丁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心慈道人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文阅读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txt下载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1章 初见识原始蒸汽机 科技树亮起又一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朝廷的科举已过,那些高中了举人的便不再跟着程风回去了,他们要认真学习,备考明年的会试。

至于那些落榜的,一个一个如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了几天后,又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的斗志昂扬,跟着程风去台湾支教挣银子去了。

九月二十八日,程风带着几十位落榜的秀才,还有春风楼的原班人马和三千多名道士在南京上船,顺长江而下去苏州。

得到嘉禾庙道士全部离开的消息,没有给当地留下一丝一毫的麻烦,应天府尹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全走了就好,自己的官位保住了。

三千多名道士登上了远行的船,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这一路不会平坦,但也坚信他们能在那片土地上播下道家文化的种子。

而宋献策跟在队伍中,眼神坚定,似乎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可他哪里知道,程风已经对他的未来做了安排,他想安安心心的做一个道士已经是不可能。

到东山镇把吴又可一家老少十一口人,还有三百多名在书画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女子和那些有比赛中出线的自由民,愿意到旧港讨生活的画师们,连带着他们的家属,一起接上了船,一路扬帆直奔台北。

到此,程风最缺的宣传部门人员和文艺队伍的人员总算是搜罗齐整,可以安安心心的去发展一年了。

舰船离开长江进入大海,众人都没有坐过如此巨大的海船,更没有出过海,对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充满着好奇,全都站在甲板上眺望着远方,倒也显得自由自在。

程风坐在甲板的躺椅上吹着海风,望着茫茫大海的天水一色,无论是心里还是脸上,都充满着美美的笑意。

甲板上站满了各式各样的莺莺燕燕,吴又可,林羽,李丽君等人虽然住的地方离海都不远,可出海航行还是第一次,眼睛里同样充满着对大海好奇。

海面像铺了一层碎银,微波荡漾时,银光便随着波浪轻轻摇晃。浪花雪白翻滚,拍打着船舷,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若隐若现。

成群的海鸥掠过海面,翅膀在阳光下闪着银灰色的光,时而俯冲叼起小鱼,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

远处的海豚跃出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尾鳍拍打浪花的声音与海风交织,充满生机。

海风拂过脸颊,带着咸涩的海水味和淡淡的海藻清香,深吸一口,仿佛能洗去所有疲惫。

站在甲板上远眺,大海无边无际,远处则是深邃的靛蓝,与天空的蓝融为一体,分不清界限。 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却也生出乘风破浪的勇气。

在甲板上欣赏着海上的美景,只有程思雨,卞赛赛,卞敏姐妹俩还有吴又可的两个孙子孙女,还有其他人家的一众小孩,对美景不感兴趣。

只是觉得船上的一些东西很稀奇,全都挤在驾驶舱里,看舵手开船。

正当众人享受着海上的惬意时,远处突然出现了十几艘海船。朝着程风他们的船急速驶来。

程风立刻站起身,脸上充满着兴奋,吴又可,李丽君等人,发现远处奔驰而来的船,神色变得紧张起来。

李丽君紧张的问:“虚谷公子,咱们是不是遇着海盗了?”

程风笑笑:“真要是海盗那就太好了,我们正好缺少苦力干活。只是这种可能性极小,我们都有好长时间没见过海盗了。”

程风走到主桅杆下,拿起那里的话筒:“了望台,了望台,我是程风,前面的船是哪里的船?可看得出来?”

话音刚落,了望台台上就传话下来:“报告院长,前面的船队是江南水师,看这个航线,他们应该是要进长江巡逻江防的。”

程风放下话筒,朝紧张的众人一摊手:“真可惜,不是海盗船,是江南水师的巡逻队,不用管他们,真是的,让大家空欢喜一场。”

众人纷纷表示,不是海盗就好,大家绝对没有欢喜遇见海盗的奇怪想法。

看着远远的就改变航线回避自己舰队的江南水师,程风喃喃自语:“这江南水师的驻地,怎能在舟山群岛?在长江边上不好吗?

那镇江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水师驻地,为何要把驻地设在舟山群岛,又远又不方便,就因为舟山群岛海盗多吗?真是想不通。”

其实程风真是想不通吗?并不是,他知道水师无非就是玩一个天高皇帝远,水师可以亦官亦盗。出海之后具体会开启什么模式,全凭水师官员的心情。

几个小时过后,舰队已经绕过舟山群岛进入深海,海浪逐渐的大了起来。

第一次乘坐海船的新鲜劲过去,船上的莺莺燕燕们开始晕船,别看她们平时住的都是秦淮河畔的花船,可河面上的花船与海船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刚开始的兴奋劲一过,海船巨大的晃动便开始发挥了威力,原本满甲板的莺莺燕燕,没过多久便被摇回了船舱里。

那呕吐的声音,痛苦的哀嚎声此起彼伏,这一下可把船上的女战士们忙得够呛。

到了第二天,甲板上就已经没有几个游戏的人了,李丽君,李凌波,顾横波,柳隐等人全都晕了船。

就连另几艘船上的道士们也已经没有多少人还敢在甲板上晃悠, 大部分人都回到船舱挺尸去了。

看着几条船的甲板上,看风景吹海风的道士越来越少,程风笑了,面对着晕船这个问题,就算是修仙的人,也扛不住海船的颠簸。

因为卞家姐妹晕船的厉害,程思雨也没有心情在玩耍,只得呆呆的坐在船舱里,看着好姐妹在床上痛苦的哀嚎,束手无策。

到了第三天,一部分适应力强的人开始缓过劲来,甲板上的游客又逐渐多了起来。

就在众人逐渐适应海上颠簸时,了望手突然大喊:“前方发现我们的巡逻船队!”

程风迅速起身,拿起望远镜观察。只见那船队旗帜飘扬,船速极快,正朝着他们逼近,别的都不用看,只看那独一无二的飞行翼风帆,全地球就找不到第二家。

随着距离拉近,程风看清了对方旗帜,驻守琉球群岛的白忱初,周高乐两人。

程风当即下令船队拉响汽笛打招呼,双方来来回回鸣叫了好长一段时间,琉璃巡逻队又伴行了数十里,这才分道扬镳。程风笑着朝白忱初,周高乐摆摆手,让他们继续巡逻。

经过这场愉快的海上相遇小插曲,众人的心情又轻松起来,继续朝着台湾的方向航行。

十月初二,舰队到达台北,种花桂英等人早就在码头等待。等所有人员都下了船,负责接待的人员就按照提前安排好的步骤,根据各个团体的属性不同,分配到了各处的驻地进行前期培训和身体检查。

柳隐,李凌波,顾横波,众道士们被马哲文领走,安排进了政治学院学习。

程思雨,卞赛赛,卞敏,吴又可家的小孩会被安排进长安路第一小学读一年级。

吴又可被戴铭轩领走,被安排进了军事医学院当夫子,医学院还给吴又可家安排了一套医学院教授住宿区的四合小院。

所有的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的,所以安排工作就显得顺理成章。

第二天,种花桂英在军政府食堂开宴席欢迎到来的几位主要人员,吴又可,李丽君,柳隐,李凌波,袁招英,林羽,永云道长等全部在列。

宋献策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小道士,竟然也在招待名单内,他哪里知道,他的名字是程大少爷亲点的。

戴铭轩,李树初,宋应星,方以智,马哲文等也都到场作陪。

宴席上,众人觥筹交错,相谈甚欢。程风端着茶杯走到宋献策身旁,微笑着说:“宋道长,此次随我来台湾,好好的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日后可有一番大作为。”

宋献策受宠若惊,连忙起身拱手:“谢公子栽培,小道定当竭尽全力。”

程风神秘一笑,凑近他耳边低语几句,宋献策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坚定,重重点头。

酒过三巡,种花桂英起身宣布:“诸位都是各领域的人才,大家不辞辛劳来到台湾,目的也是想把这里发展得更加繁荣,我种花桂英深表感谢。

各位先别忙着工作,好好的休息几日,先养养身体。十月初十之后,大家在开始工作也不晚。”

散席后,宋献策回到住处,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想着虚谷公子对自己的安排,宋献策觉得自己鸿运正当头。

他深知程风对自己的安排意义重大,也明白未来的路必定充满挑战,但他已做好准备,要在这陌生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十月初四华夏科学院,程风正坐在科学院的大会议室里,他的对面坐着南海舰队命令种花桂英。

左边坐着科学院教务主任马哲文,财务助理马晓云,盐厂大管事王赵氏,锦绣坊管事秦娘子,董绣坊管事白娘子。

右边坐着机械工业部部长宋应星,船厂杜祖恩,机械厂袁丙辰,造纸厂孙光跃。皮草坊肖有让。

程风问:“大家来说一说这一年的工作成果。桂英姐姐,咱们这次的收获是多少?整理出来没有?”

种花桂英道:“整理出来了,一共获得青壮人口二十四万四千七百三十八人,少年儿童一万六千三百五十四人,四十岁以上的一万三千二百九十一人,总计人口二十七万四千三百八十三人。

收获耕牛四万余头,马三千余匹,骡马六千余,驴子一万三千余,猪两万余头,羊近七万只,鸡鸭鹅近二十万只,共计近四十万余。

得金三十二万两,银一千三百六十万两,金银首饰四百七十箱,各种古玩二千箱,字画八千余幅,各种书籍十五万册,玉器八万余件。

各种粗细布皮四十七万匹,各种皮毛近六万张,粮食一百六十万石,够我们所有人吃上半年了,吴掌柜们估算了个总价值,应该超过四千万两。”

程风陷入了沉思:“四千万两,还是抢劫来钱快啊,难怪那建奴抢去后,能花销五年之久,这财富果然是够大。”

马哲文道:“只是我们低估了儿童的数量,各地的学校数量严重不足,各地都在加班加点的新建学校。”

程风点头:“这确实是没想的,战火之下能活下这么多的儿童,这也是天佑我中华了。

各地学校的建设,不能按照现在的人口来建,必须在现在人口的数量上。按三倍量来计算。

每个乡镇最少要再建两所,预备县城的学校不得低于五所,台北最少还要再增加四所。”

等马哲文记录好,程风这才看向王赵氏:“赵姑姑那里如何?盐厂的收入能不能养得起这些学生?”

王赵氏笑道:“少爷放心,咱们现在全部的在校学生,还不到十万人,包括他们的吃穿等费用,一年的花费不到一百五十万两。

各地修建学校的费用,也不过二百万两,盐厂每年的利润达到五百余万两,足够花费了。”

程风笑了:“那就好!咱们的盐也就卖了个辽东,朝鲜倭国和安南几地,等找准机会打进两京十三省去,盐厂的利润就足以养活五十万以上的学生了。”

“咱们现在的总人口有多少?耕地有多少?”

“目前统计,我们的总人口已经达到一百万,如果包含岛屿上那些原住民,我们的总人口应该有二百三十万人以上。

耕地总面积已经达到400万亩,不包括那些原住民的耕地。移民人均四亩地,这已经是我们能耕种的极限了。”

“唉”程风叹了口气:“这没有机器帮忙,种地就是难,空有这么宽的土地,却因为没人手,种不出来粮食,伤心啦。”

看着马晓云:“咱们现在库存的金银有多少?”

王晓云打开笔记本:“到目前为止,我们存有黄金一百六十三万两,白银七千四百九十万两。各种古玩玉器估价大约两千万两左右。

官库现有粮食总库存八百万石,各村自有粮食大约四百万石,另外我们每年还从安南,占城等地收购粮食大概二百万石。就算咱们现在一颗粮食都不种,也够咱们消耗三年。”

程风点点头:“粮食库存勉强够支撑一下,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我们现在还要支持曹金虎的袄儿都司府发展,前期也需要大量的粮食支撑。

还有大明各省区的流民会逐年增多。我们也要做好移民人口突然暴增的准备。

做好这些防备的前提下,通知各村各寨扩大猪和鸡鸭的养殖数量,要想让粮食的消耗减少,这肉食必须跟上,现在的生猪存栏量依然是太少,还需要加大规模。

我们库存的金银总量已经接近一亿两,如果按大明全部人口二万万人算,人均才有五钱银子。

这个数量还是太少,想开一家覆盖全国的钱庄,还是难以保底。

哥哥姐姐们啊,咱们得努力呀,实在不行咱们就去一趟欧罗巴,把第四个腓力那个守财奴给抢了,全世界就他的钱多。”

宋应星脸马上就黑了,轻轻的想了一下桌子:“公子,咱们再说工作,咋就扯到抢人去了?那第四个腓力是谁?这么遭你记恨?”

程风嘿嘿一笑:“不好意思,想钱想疯了,这思想都跑岔道了。那第四个腓力是西班牙的国王啊,那家伙老有钱了,咱们大明皇宫的金砖,只是叫了个金砖的名,它并不是真的金子做的。

可那西班牙国王第四个腓力的宫殿,那金砖可真是金子做的,地上铺的金砖,墙上贴的金膜。到处都镶嵌着红蓝宝石钻石玛瑙,想想我就流口水,找个机会定要把那宫殿都扛回咱家来。”

宋应星脸更黑了:“程小公子,你是大明的巡察使,你不是土匪头子,怎么总是惦记别人家里的钱?”

程风嘿嘿一笑,比了一个手势,用陕西的口音说道:“别人家的,就是我家的,我家的还是我家的,按照老祖宗始皇帝的说法,那就是:饿的,饿的,都是饿的。”

看看在座的这些老头和成年女人们,个个都瞪着驴眼,一脸的不敢置信,程风讪讪一笑:“行了,行了,开个玩笑,言归正传,咱们继续。孙师傅,那纸张的研究怎么样了?”

孙光跃从包里拿出一张纸递给程风:“小的就知道,公子肯定要问这纸的事,我们经过多次的实验,用棉和麻做出了这种纸。不知道能不能达到公子的要求。”

程风接过纸,拿在手里扇了扇,有那纸币特有的咔咔声,如果经过多层挤压,不知道能不能压出来后世钱币的效果。

程风把纸对折后,撕成两半,撕开的感觉也和普通的纸有些不一样。

把一半的纸张卷了个圈,顺手就插进了自己的水杯里。另外一半拿在手里开始反复的对折,揉搓。

大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都默不作声的看着他在那里欺负一张纸。

只有孙光跃小心翼翼的说道:“这纸我们按照公子的要求反复测试过,泡在水里三天拿出来晒干纸张不分散,但是泡十天左右会分层。

反复对折三百次不断裂,反复揉搓会有褶皱,会毛边,但不会像普通纸张那样变得柔软。”

程风点头:“那勉强可以用了,这纸的质量,你们还要加强研究,多试验,不要怕花钱,不要怕浪费材料,实验出最好的货币用纸才是最关键的。

现在你们应该腾出人手来研究研究这印刷的问题,我的要求就是印刷的工艺越复杂越好,难度越大越好。

总之就是一条,要让仿制的难度越大越好,那设计图案的人才我已经给你们找到了,过几天我给你们一张样案,你们把那样案上的图案试着用多种工艺印出来看看。”

孙光跃表示:“公子放心,小的一定会努力,不会让公子失望的。”

程风看向正在喝茶的秦娘子,秦娘子马上放下茶杯:“公子给我们安排的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棉衣棉裤,棉大衣系列,五万套己经完成。

所有的制服,冬夏两套全部完工。那粗布的作训服,五万套也已经完工。”

程风笑笑:“秦姑姑辛苦,我刚给你们接了一个新的订单,三万套鸳鸯战袄,明年三月前要完工。

你们现在的任务,一是抓紧时间生产,二是抓紧时间招人,把你们的制衣厂的规模再扩大两倍以上,人数不得低于三千人。

那制服的制作不能停,以后的需求量会很大,如果有必要,就把服装厂一分为二,厂房就按照工厂的建设规模去建。

你和白姑姑各管一个厂,这样就可以扩大规模,更方便于管理。”

秦娘子和白娘子对视一眼,双双点头。

“宋部长,你那锅炉的事情怎么样了?”

宋应星笑道:“我们按照你的要求经过多次试验,现在那泄气阀已经能顶起15斤的气门盖,我们试着把那锅炉用在了机床上,有力是有力,和那电机的差不多,就是断断续续的不连贯。”

程风好奇了:“你们把锅炉用在机床上?是用什么东西让锅炉产生动力的?”

宋应星笑道:“那可太简单了,就是用一个类似风箱一样的管子,让热气反复从它的风门前后进出,再用一个连接杆把它和机床的飞轮连接起来,就可以让那机床动起来,就是断断续续的不连续。”

程风砰的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宋部长,你是说你发明了活塞式蒸汽机?”

宋应星摇摇头:“什么我发明的蒸汽机啊,我说的那东西原本就有,原本是因为柴火太贵,不划算,平时也没什么大用,只是偶尔会用来帮助纺纱而已。不像咱们现在用的是烧石炭。”

程风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乱了:“你是说这蒸汽机原来就有?你在哪里见过实物?”

宋应星正色道:“那东西很早很早就有,江南稍微大一些的纺织作坊都有,只是因为柴火太贵,平时不怎么用罢了。”

“这个,我一定要去看看,这是不是我想的那样?宋部长,既然你都想到把它用到机床上,那你有没有想过,利用这个机器搞出那种可以同时纺多锭纱线的机械出来代替人工纺纱?”

宋应星笑了:“看来公子你是真没到纺纱作坊里去看过,江浙一带,稍微大一点的织布作坊,都有一种同时纺八锭纱的纺纱机,只需要一个人提供动力,一个人负责供棉就行。

只是这种纺纱机平时不怎么用,只有在纱线短缺的时候才会使用。”

“这是为什么?既然有那种可以同时纺八锭纱线的机器,为什么不用?”程风直接不理解了。

宋应星道:“公子还是不知道民生的疾苦啊,那多锭子纺纱机好是好,可是机器不能多用啊。

如果所有纺织作坊大量使用这种机器,江浙一带数十万靠纺纱谋生的女子将失去生计。

做买卖也要有底线,不能因为一台机器让这么多的人被饿死,那是会遭天谴的缺德事。

即便是作坊主在追求利益,那也是有底线的,也不敢做这有伤天和的事。”

“作坊主有底线?我怎么那么不信呢?每到灾年的时候,那些卖粮食的拼了命的涨价。让老百姓都买不起粮,那叫有底线?宋部长逗我玩的吧。”

这话说得,宋应星也不开心了:“就说你不知道民间疾苦你还不认。那些卖粮的是倒买倒卖的商人,他们不是作坊主。

买他粮食的也不是普通老百姓,那都是些做买卖的商贩。

普通百姓只有卖粮的命,哪有买粮的命?卖粮的钱最多就够上个税,哪有多余的钱买粮?

不管是灾年还是丰收年,那粮价高低跟普通老百姓都没关系,横竖他们都买不起。你不了解这些,就别乱给别人下定论。”

对哦,好像是这个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种地的哪有买粮吃的,他们除了卖粮食上税就是卖儿卖女上税,什么时候轮到他们花钱买粮了?

丰收年他们都没钱买粮,更何况灾年,好像那些粮商除了收购粮食的时候,压压价,之后就跟那些种地的没什么关系了。

粮商的粮食涨不涨价,好像跟种地的农民是没有一点关系,自己这是魔怔了。

突然间醒悟了过来。这蒸汽机和多纱锭纺纱机应该是很早就有,只是因为需要大量的柴火,运作成本太高才没有大规模使用。

中国不使用这种机器并没有影响到纺织行业的生产进度,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厚,完全靠人力就能解决,不需要借助机器。

欧洲为什么会爆发工业革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欧洲三十年大混战,把人都打光了,各企业主找不到足够的人手来进行生产。

为了解决工人严重不足的情况,欧洲被迫借助机器的力量来保证生产,这才催生了对原始机器进行大改良的动机。

一看两人说着说着竟然争吵起来,袁老太爷忙站起来安慰:“风哥儿,宋部长,你俩是怎么啦?咱们不是在说机器吗?怎么说着说着说到粮食上去了?”

程风自己也回过味来了,朝宋应星笑了笑:“对不起宋部长,是我想岔了,我把商人和企业家搞混了,商人唯利是图,他们手里没什么东西,靠的就是倒买倒卖吃差价。

企业家不一样,他们是生产者,人力资源组织者,虽然他们谋利也是靠的差价,但他们吃的是技术和劳动力差价。

所以他们需要的是人力资源,自然不能干出那种一棍子把人全打死的事来,所以企业家会考虑当地的民生,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商人是没有地域性,他们走南闯北干的就是倒买倒卖的生意,只要能够低买高卖赚到钱,当地的民生死活,跟他们是没有实际上的关系的,所以商人不会考虑到民生问题,但企业家会。

要不怎么说,只有办实业才能救国,这点我错了。”

白娘子笑道:“其实你们说的这些也不全是,主要是那个机器要烧柴火,柴火需求量还很大,运用成本太高了。

大多数的作坊不到应急的时候不会启用,并不是说这些作坊主都心善,都是像宋部长说的那样,是怕那些纺纱女子失去生计。

其实绝大多数的作坊主都没想这么多,不使用那机器,单纯的就是因为运行成本太高,用不起。两位也别争了,咱们继续说机器吧。”

程风笑笑:“行行,咱们还是说机器不说这事了。不过宋部长说的蒸汽机,还有八纱锭纺纱机,我还是想找机会见识见识。”

宋应星道:“明年我要进京参加会试,公子到时可以和我同路,我带你去江浙一带的纺纱厂看看。”

程风笑了:“那好,一言为定,明年无论如何我也陪你京城走一遭。”

袁老太爷又道:“说实在的,那机器用来带动机床,真的不怎么样,就像抽了风似的,时快时慢,加工啥零件都加工不出来。

不过用来带动冲压机倒是挺好,比以前的畜力带动效果好太多了。”

程风也就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争辩,确实自己的理解也是错的,自然也就跟着袁老太爷的话题:“老太爷,你们试过用那蒸汽机带冲压机了?”

袁丙辰从兜里掏出两枚硬币,放在桌面上,朝着程风的方向轻轻一推:“风哥儿你自己看,你提供的那图纸,我们照着试做了,看上去挺不错。”

程风先拿起大的一枚银元仔细察看,背面的长城烽火台凸起明显,图案清晰。

正面有:一条稻穗和一条麦穗环抱着<中国华夏银行>六个字,中间是:<银一两>,下面有年号:黄帝4327年制

字体凸起圆润,颇具立体感,比同时代的欧洲金币做工精美多了。特别是外围那一圈的锯齿,在均匀的细锯齿条上,按照1357的顺序间隔出现一处粗锯条,确实很完美。

再看那小的一枚,除了背景图案改变成城门楼外,其他地方完全一样,只是中间的重量变成了<银五钱>。

“这两枚的重量准确吗?”

袁丙辰道:“托他们商队的人买了好几个地方的戥子核对过,准确无误,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略轻一厘。”

那是差不多了,自己这边的重量是按五百克一斤来算的,一两银就是33克。大明的重量是四百八十克一斤算的,一两银就是30克。

两枚银元的做工都很精致,只是那银元怎么看着有些变形?

“老太爷,我怎么感觉这银元不平整,它有些变形呢?特别是这个五钱的银元,变形都很明显。”

袁丙辰解释道:“风哥儿,这也是没办法呀,那银子软,做成硬币之后受到挤压就会变形,要想让它不变形,只能把这银元缩小变厚,不然解决不了。”

程风笑笑,两个指头掐住银元的中间,放在嘴上用力的吹了一下,再放耳朵里听动静,果然没有呜叫声。

程风知道是咋回事了:“这个银元变软的问题,回头我到你那里去,告诉你该怎么做,那银元才能变得坚硬。”

袁丙辰点头:“那行,风哥儿你抽时间去指导指导。还有一事,你提供的另外一份图纸,我们试制了样品,用是能用,效果也挺吓人。就是那管子不行,用不了多久就变形。”

程风笑笑:“老太爷,这个东西不适合在这里讨论,还是等我到你那里去的时候,咱们再当面研究如何?”

“那行,等风哥儿去了咱们再细谈。”袁丙辰懂了,这是在坐的人里面,有不可靠的人,风哥儿不想把那些神奇的东西暴露出来。

大少看向肖有让:“肖管事,你那边的生产情况怎么样?那皮鞋,皮靴,皮带,皮枪套,皮望远镜盒可生产完成了?”

肖有让站起身来:“公子放心吧。早就超额完成了,所有的数量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完成了三成。我们现在都有时间为民间的百姓生产皮鞋了。”

大少点头:“那就好,你的皮草坊也要适当的扩大些,再增加一些工人,扩大一点规模,多培养一些新人,现在先组织一下人手。优先生产一万两千双,反帮的大头皮鞋,明年三月前要。”

看看所有的人都问过了。杜祖恩这才问道:“少爷,上一次下达的任务马上就要完工了。我们下一步该怎样做?”

程风想了一下:“这样,你们已经完成了生产任务的,就先增加八艘步兵运输舰,四艘两栖登陆舰。

等把这十二艘舰船造完,平均分配给东南两支舰队。你们就按照南海舰队的标准,从综合指挥舰,综合补给舰开始,再打造出一支舰队出来,我们马上就要成立北海舰队。

另外四处船厂已经完成生产任务的船坞,你可以和他们协调,提前把新任务安排下去。”

见大家都没事了,大少这才看着有些生产的宋应星道:“宋部长,现在没别的事了,先带我去看看你那蒸汽机如何,我还没见过这个时代的蒸汽机。”

宋应星站起身来:“我还以为你对那东西不感兴趣呢!走吧,我带你去看看。”

程风笑笑也站起来,然后才对种花桂英笑道:“桂英姐姐,先安排人去把红玉,金蝉,无艳,妇好,尚香,无疆,敬德,叔宝,宋玉成,古不知叫来,我找他们有事。”

“好的,我马上安排通讯员去通知他们。”

程风挥挥手:“姐姐你先忙着,别的事咱们抽时间再谈。现在我先陪宋部长去看看他的机械。”

几人走出会议室,程风对几人道:“ 我回去拿些东西,你们在大门口等我。”

宋应星拱手:“公子自便就是,我等在外等待就是。”

回到宿舍,程风把绘制好很久的,四种不同时期的蒸汽机图纸和简化版的蒸汽轮机图纸装进背包里,这才朝大门走去。

离开学校,宋应星,袁丙辰陪着程风来到机械厂,两人带着程风来到冲压机外,看到正在那里试作业的蒸汽动力冲压机。

程风这是第一次看到那个方头方脑的原始版蒸汽机。小心的围着那蒸汽机看了一遍,大少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大号的风箱,只不过把风改成了水蒸气而已。

而且还是一个单臂的,难怪都用上了高压力的锅炉,依然做不出大功率来。

不过这东西虽然简单,但对于不需要连续动作的压力机来说确实很好用的,一个简单的蒸汽动力,赶得上五六头牛的力量了,

宋应星等程风里里外外的看了好几遍走了出来,这才笑问:“怎么样,公子可看得懂其中的门道。”

程风无语,看着宋应星说道:“就这么简单的东西还需要去研究吗?看一眼就知道咋回事了。

宋部长你确定这东西是早就有,真不是你发明的?那你可知道发明这个东西的人是谁?”

“我骗你干啥?又没什么好处。这东西真不是我发明的,我也是在江浙一带的纺织作坊游历时见到的,具体是谁发明的,在什么时候发明的没人知道。”

程风笑笑:“到底是谁发明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有个现成的样板,这就足够了。

有了这个机器,那就是工业革命的基础,说明咱们不需要去做从0~1的突破,而是需要去做从一到无限的改良。

正好,我这里有现成的图纸,就是在你这个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良的过程和成果。

宋部长你好好研究研究,先把你这个蒸汽机算做是蒸汽机1.0版本,我这里还有比你的1.0版本稍微好一点的改良2.0版,还有在2.0版的基础上改进的3.0版,然后就是在3.0版的基础上进行再优化的4.0版本。

你可以根据我提供的图纸,从2.0版开始做,一步步的了解蒸汽机的动力是如何在不断的改进中逐步增强起来的。

等你把2.0版,3.0版都做一遍后,就可以做4.0版本的实用型蒸汽机,只要你能做出4.0版本的蒸汽机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蒸汽机为动力,制造出新的交通工具<蒸汽机车>。

有了蒸汽机车,我们的整个世界格局都会为之改变,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神奇的发现,咱们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变短了。

另外,除了这种活塞式蒸汽机外,还有一种工作效率更好的蒸汽机,叫蒸汽轮机。

汽轮机比这活塞式的工作效率更好,你也可以看一看,照着图纸,缩小比例先做个模型出来看一看效果,如果能把这蒸汽轮机也搞出来,那咱们的船就真的可以横行四海了。

除了蒸汽机外,那锅炉的研究也不能停,现在的锅炉压力才达到十五斤,压力还是太小,如果能让现在的锅炉压力翻一倍,达到三十斤的压力,应该才算勉强达标。

这蒸汽机的最核心技术说来说去还是锅炉,没有一座能提供超高压的锅炉做动力支撑,这蒸汽机技术再好都没用。

不管今后的技术如何发展,哪怕蒸汽机最终会被淘汰,但锅炉也不会。”

宋应星接过程风手里的图纸,在桌面上铺开,一份一份仔细的查看,越看越是心惊。

这三份图纸的设计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上面增加了好多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

从这三份图纸的难易程度来看,那就是一个蒸汽机从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又拿起另外一份汽轮机的图纸查看,这蒸汽轮机与那活塞式蒸汽机,完全就是不同的两种概念,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怎么想出来的。

不可思议的宋应星,抬头看看这个半大小男孩,觉得他就不是个凡人,他应该就是神话中的人物,要不是自己肉眼凡胎,估计能看到他的脑袋上闪耀的神光。

宋应星哪里知道,他眼睛里如神话人物般的人家,并不是个发明家,他只是一个科技成果的使用者和践行者。

看过了图纸,里面有好多东西看不明白,被新知识雷得外焦里嫩的宋应星只能放下面子,拿起图纸旁边的设计说明书,一条一条的往下看。

虽说他看不上这大白话写的说明书,一点文采都没有,但是他所不理解的东西,却很容易在这些大白话的说明条款中,读出其中的原理来。

他突然发现,这种技术类说明的文字介绍,好像大白话写出来是比文言文的好理解。

这样的大白话说明书,别说是读书人,就算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听别人读,也能理解到条款中的含义。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异世小邪君别笑哥抓鬼呢快穿之我真的不是渣战龙归来林北巅峰宝鉴无限武道求索我们村的阴阳两界魔兽世界之吉尔尼斯王子无上炼体诸天开局长生药斗罗之野猪凶猛末世:极度崩坏傻妻种田:山里汉子放肆亲金玉良缘之肖少霸爱女配是重生的二少爷的宠妻日常错爱首席天庭典狱长天绝魔刀诸天武侠大穿梭
经典收藏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重生明末,我是反贼张献忠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水浒之小孟尝贞观医仙北明不南渡华夏鼎世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明执刀人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我妻上将军纨绔帝业绝世宠臣[综穿]相依为命不宋
最近更新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笔架叉将军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明朝的名义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寒门状元路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冰临谷北宋第一狠人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高门庶子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心慈道人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txt下载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最新章节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