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贾琮一品忠勇伯的身份,位置在牛继宗一品伯爵之前,再往前便是史鼎、史鼐以及定国一脉的侯爷,然后是巫家,接着是北静王和久不露面的东平王。

贾赦则领着大脸宝坐在武勋靠后的位置,都出了大殿,在殿外的坝子上。

开国一脉现在仅存的公国——齐国公,以及西宁郡王、南安郡王都不在京城。

定国一脉只有卫国公一位国公。

并列在武将后的一列则是文官,这也体现年轻时多次征战过鞑子的太上皇更重视武勋。

屏风的另一边,开国一脉如同老太太这样还有国公夫人诰命却在多数。

皇后知道皇上重用贾琮,清河的三个赞善又在荣国府,所以把老太太等人的位置排在各国公府的前面。

旁边就是齐国公夫人,往前便是北静王府的静姝郡主、和三位王妃。

老太太与邻座众人相互一一见过礼,静姝郡主一双眼却落在林黛玉身上,打量着贾七郎的意中人,不自觉的把她的一举一动和自己相比。

跟着史鼐夫人来参加寿筵的史湘云,也来到老太太一桌同姑娘们坐在一起。

这时,一位宫女端着一碟果子走过来,放到老太太前的长桌上,老太太等人抬头看去。

老太太、贾敏、邢夫人三人顿时愣住了。

不是贾元春,是谁?

老太太回过神来,哆嗦着嘴道:

“元丫头,这些年在宫里可好?”

元春努力擎着眼泪,不让它淌出来,哽咽道:

“我如今在皇后娘娘跟前做女史,娘娘待我好,特让我来见见家人。”

老太太抹了下眼泪,小声道:

“都怪我当初不该把你送进来,如今家里有琮哥儿撑着了。

只盼着你熬到二十五岁,把你接回家来。”

元春小声道:

“娘娘听清河公主说三弟给姊妹们起的大观园何等惊艳,公主还跟着姊妹打那个‘太极拳’。”

说到这里,元春凑近老太太压低嗓子道:

“皇后娘娘说,得闲了来和公主一起来瞧瞧三弟的园子,看看姊妹们打的‘太极拳’”

老太太点了点头,元春便在老太太眼巴巴的目光下离去了。

贾敏明白元春来替皇后传话的,重点便是看姑娘们打“太极拳”,至于大观园虽然美轮美奂,但不值得皇后出宫一趟。

贾敏看向林黛玉,道:

“清河公主也在学太极拳?”

老太太回过神来,也想明白了,看向林黛玉。

林黛玉道:

“琮哥哥说打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女儿家也适合,便让宝琴妹妹领着我们一起学。

上次清河公主来了,也跟着我们一起学了下。”

老太太道:

“清河公主去过大观园?几时?”

林黛玉道:

“五日前的事,我们跟清河公主去过另外两位赞善府里。以前荣国府没有合适的园子接待公主,才没来。

大观园有女卫把守,没男丁,公主来了后,随行的公公跟琮哥哥的女卫一起守着三道门。”

大观园除了有通往贾琮的伯爵府和荣国府的两道门,还有一道开在临后街的门,清河公主便是从那道门进来的。

当初贾琮跟皇上说修大观园的理由,便是方便姊妹们接待清河公主,所以在后街单独开了一道门,这样公主就不必经过两府进入大观园。

至于贾琮让姊妹们学的太极拳,更接近后世强身健体的太极拳,而非张三丰用来战斗有心法口诀的太极拳。

众人都想不明白,皇后为何对太极拳感兴趣,寿筵已经开始。

太上皇高坐在交泰殿的龙椅上,一侧是皇上、皇后,另一侧是太妃们,下面紧接着就是皇室成员。

寿筵的第一杯寿酒:笙管笛箫的伴奏下百官献寿礼。

当然并非每一位宾客都能在太上皇跟前献礼,而是从礼单里挑选了几项出彩的,当面献礼。

贾琮是皇上的心腹,当然不会在这方面讨好太上皇,只拿些既不寒碜也不出彩之物做寿礼。

众人齐敬了第一杯酒后,唱礼的太监便念起了献礼的名单。

那些被选中的大臣无不欣喜的向太上皇奉上了寿礼,其中就有巫家抬上来的丈余高的红珊瑚。

当唱礼的太监念到:

“荣国府,史老太君贺礼:先荣国公、宁国公所制贾家令牌一枚。”的时候。

老太太从屏风后走向大殿中央,手捧着一个狭长的楠木匣子。

北静王、西宁王妃、南安王妃、齐国公夫人、水清扬都震惊的看向贾家老太太。

虽然他们当年在荣国府,都亲眼见证过老太太对贾七郎的苛责、不喜,但还是被这一幕惊呆了。

众人心想:贾家老太太纵是与贾七郎不对付,这贾家的令牌也不至于送给太上皇啊。

好歹也该留给贾家旁的后人,这贾家老太太还真是个不慈的糊涂老婆子。

你让我们几家怎么办?

老太太欲下跪奉上盒子,太上皇道:

“你年纪也大了,就别跪了。

想想当年贾爱卿随朕征讨鞑子的时候,你还是年轻媳妇,一转眼,你也是当曾祖母的人了。”

一位老太监上前扶起老太太,接过木匣子,呈给太上皇。

太上皇打开匣子,取出那块黑色的令牌,拿在手里摩挲着,喜道:

“是它,当年朕在军中见贾爱卿用过。

来,赏史老太君玉如意一柄,黑檀木龙头拐杖一根。”

老太太心中暗喜,看来琮哥儿说对了,皇家早就觊觎这块牌子,幸而交上去了。

除了北静王这几家,旁人并不知这块令牌意味着什么,太上皇为何大喜,还厚赏贾家老太太。

这根黑檀木龙头拐杖,虽然比不上北宋佘太君的降龙木龙头拐杖那般具有劝谏昏君的含义,却也是莫大的殊荣。

贾琮看了眼震惊、暗恼的北静王,心中暗喜,这口锅老太太帮自己背了。

接下来便是第二杯寿酒,开始杂耍表演,并上四道菜;

然后第三杯寿酒,琵琶独奏与舞蹈表演,上群仙炙,天花饼,莲花肉饼等菜点;

……

第八杯寿酒,歌舞戏曲表演,再奉加沙鱼,肚儿羹;

到了第九杯寿酒,筵会掀起高潮,便是传统的勋贵比武。

依惯例,由开国一脉和定国一脉的年轻一辈在殿外比试。

在众人的喝彩、吆喝声中,开国一脉的卢少朋、陈汉松、牛奉,分别对阵定国一脉的车正武、庄延、巫昭。

结果开国一脉三比零完胜,一扫以往的定国一脉压着开国一脉的局面。

开国一脉男女老幼皆大喜,大肆庆贺。

这时,巫纪走到殿外,大喝道:

“开国一脉不过是一群废物,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卢少朋、陈汉松、牛奉,你们三个一起上,本将军一人灭之。

怎么了,都怂了?

有种的就下场!”

卢少朋、陈汉松、牛奉三人气的目眦欲裂,欲上前比武,终被其亲长拉住。

知道巫纪会趁机下杀手,而三人根本不能力敌。

开国一脉颜面扫地,仿佛从云端瞬间跌入谷底。

巫纪见状,环顾开国一脉纵容,骄狂的大笑。

贾琮却淡淡的看他表演,等他在作死之路上狂奔到尽头。

水清扬嘴角微微翘起,暗道找死,别人不知道贾琮的本事,本郡主是亲眼见过的。

随即又看向林黛玉,见林黛玉不喜不悲淡然坐在那里。心想,怕是林姑娘那招就能灭了巫纪。

巫纪走向大殿中央,单膝跪地,向太上皇道:

“开国一脉都是吹出来的废物。

所谓的荣宁二公也都是花架子,可惜末将晚生了几十年,不能亲自摘下他们的头颅。

请太上皇准许末将与贾琮一战,让天下人知道我等追随太上皇征战沙场的定国一脉,才是大楚真正的猛将。”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谍影:命令与征服水浒话事人汉厨光荣使命1937天下枭雄支点逍遥初唐抗战之重生周卫国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第一庄绛色大宋盛明皇师大明虎威军门奸臣权行天下明朝谋生手册明末之生存危机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我欲扬唐抗战:龙国无敌军团大唐万户侯穿越大明之唐伯虎娶秋香重燃热血年代全球狙杀锦医卫冥界大富翁大唐:兵圣驸马爷欺世盗国带着商城去大唐重生之我是崇祯帝历史天空下合纵连横铁甲轰鸣内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天风大唐最强路人甲诸天人物附我身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邪王宠妻:腹黑世子妃明月几时抗战之还我河山正德盛世从豹房开始碧蓝之海中的奶爸穿越日常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魔王嗜宠:惊世废材要逆天三国之武耀山河重生后成了皇帝大明流匪三国麴义传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汉末大混子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大明孽子一瘦解千愁贞观医仙山谷长人茶大明极品皇孙【完】暴王偏爱小萌妃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综穿]相依为命逍遥小地主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中医大师扁鹊沈家大小事汉末浮沉书穿越之捡了个奶娃当妹子穿越大明:激活木匠皇帝系统带着美女闯三国云尧长歌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大唐:九五至尊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大唐:灵气复苏,全民修仙!穿越原异界寻仙一条路要走多远才会是尽头极品皇太子,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开局:正经系统拒绝未成年大宋风云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皇宫乐府琴手与歌女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重铸汉骨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陛下,六皇子的娇妻们造反了高武大秦:当世儒仙,竟是祖龙大明:我朱祁钰不是代班皇帝!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重生成为皇太子却意外失忆变牛蛙统一天下,从召唤奸臣开始!三国:智诱刘皇叔,军师乃神人穿越占座山穿成纨绔皇子的正确打开方式开局穿成奶娃子神威天降九皇子三国:卧龙出山,我请刘备赴死重生农家致富科举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穿越:我带着一座城来到了明末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大汉征服者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汉末烽烟之苍龙再起带着AI去穿越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