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首页 >> 大明镇海王 >>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百炼飞升录舌尖上的大宋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谍影:命令与征服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小生真不是书呆子流放三年,百官跪求我进京称帝!水浒话事人绛色大宋神话版三国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13章 不怕灾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京城皇宫的一角,一座新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这里,建筑的顶端一根根天线高高的竖起,上面是密密麻麻的铜圈。

建筑内则是大大小小的房间,数量非常的多,能够看到众多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以及东厂的番子在里面忙碌不停。

伴随着电磁通讯技术的出现,厂卫作为天子的耳目,自然而然也是第一时间内运用上了这种先进、强大的通讯技术,在第一时间内就迅速的在大明各地架设起电磁通讯基站,传递信息,以便让天子能够随时掌握大明各地的大小事务。

相比起以前的通讯手段,电磁通讯更加的快捷,更加的安全和可靠,并且耗费的人力物力要更少很多、很多。

以前的时候,为了保证政通令达,历朝历代都会花费巨大的代价去兴建驿站,以便用来传输信息。

全国范围来说,要构建覆盖整个大明的驿站系统,每隔几十里设置一个驿站,这花费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有了电磁通讯技术,隔着遥远的距离都可以迅速的传播、沟通,所需要的人手和花费就小多了,并且传递的速度要比以前快无数倍。

江南发生水灾的时候,以前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够送到京城,天子和群臣做出决策之后,又还要马不停蹄的送到地方去执行,一来一回,需要的时间就要好几天。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通过电磁通讯技术,灾情可以第一时间内传达到京城,并且做出的决策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传递到地方或者各衙门去执行,效率比起以前来快太多了。

此时,乾清宫尚书房内,弘治皇帝正在看着从全国各地传来的信息。

“江南发生水灾~”

“河南发生旱灾,还真是如当年刘晋所言,南旱北涝或者是南涝北旱,几乎都是同时上演,季风的移动只要稍有变动,必定会出现灾害。”

“今年的情况就是如此,这南方洪涝严重,北方各省却是极度的干旱,不仅仅是河南、山西、山东、北直隶、陕西等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最严重的就是河南了。”

弘治皇帝对着巨大的地图,看着手中的信息,脑海中想起了当年刘晋所说的季风。

这些年来大明一直风调雨顺,今年却是风雨不顺,南方洪涝,北方大旱。

如果是以前的话,必然会出现极大的问题。

南方可能还好一些,南方的气候和环境都还算不错,即便是有些灾害,也能够扛得住,可是北方的话。

一旦有灾害的话,必然会饿殍满地,盗贼四起,甚至于如果朝廷赈灾不力的话,还有可能会烽烟四起,出现大量的农民起义之类的。

当年一场雪灾,北直隶都饿殍满地,易子而食,不知道多少人饿死,直接戳破了所谓的盛世之景。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从在各地的厂卫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尽管这次南方的水灾也好,还是北方的旱灾也好,都算是几十年一遇的大灾。

但是各地的情况都还算不错,老百姓家里面都有粮食,一时半会也不至于没有吃食,而且因为这些年来,大规模的从关内各省迁移了大量的人口到关外、海外。

故而原本两京十三省的人口密度大大的降低,无论是江南还是河南,人口都大量的流逝。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土地根本就无人耕种,特别是那些下等田、容易干旱的田地更是无人耕种。

剩下的这些人,很多都还跑到城里面去务工,种地也都是种的上等田,容易灌溉的田,这种田条件好,抗灾害能力要强,即便是大旱,影响也可能不是特别大。

此外就是现在的交通条件要比以前好太多了。

以前运输粮食去赈灾,需要的时间久,关键是100斤的粮食运过去可能连一半都剩不下,都被中途给吃掉了,赈灾其实是很难赈灾的。

这也是古代粮商为何能够发国难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交通不便,特别是发灾害的时候,往往朝廷即便是有粮食都很难运过去,手中有粮的粮商很自然的就可以坐地起价,大发国难财。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水泥马路几乎已经遍布大明各地,而且很多地方都还通了火车,用火车来运输粮食的话,不仅仅速度快,而且成本低,赈灾就可以非常的快速,成本也更低。

河南也好、江南也好,都已经通了火车,一车车的粮食可以直接拉过去,轻轻松松赈灾,成本变的很低。

粮商想要发国难财都很难,这一车车的粮食拉过来,你还怎么靠粮食发国难财?

再加上从黄金洲这边引种回来的高产作物,玉米、番薯,这两种东西,非常的耐干旱,也非常容易种植,产量还高,绝对妥妥的抗灾利器。

只要种上一些,就不用担心饿肚子的事情了。

此外,大明的资本主义正在迅猛的发展,各地的工厂都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变成了最早的工人。

工厂里面工作,自然是不怕你下雨或者不下雨,只要工厂有单子,自己有工厂,工资在手,吃喝不愁。

在诸多因素之下,纵然是江南洪涝、北方干旱,各地的民生依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这两地不产粮,有的是地方的产量。

辽东这边条件极好,粮食产量非常足,即便是辽东产出的粮食就足够整个大明吃了,再加上辽东已经通了火车。

朝廷一声令下,一车车的粮食直接从辽东这边往南运到北方各省,再运到江南各地,别说一年不产量,即便是来几年不产量都不用慌。

还有西域、河中这边,同样同了火车,这里的粮食、肉的产量非常大,根本就吃不完,一车车的粮食可以不断的运过来。

往南,南洋各省的粮食产量也是极高的,通过现在发达的海运系统,可以直接通过长江运到江南各地,保证江南的粮食稳定。

“还是现在好啊!”

“这些年的努力总算是看得出效果来了。”

弘治皇帝脸上露出了笑容,丝毫不会像以前一样对灾荒感到忧愁。

要是以前,每当收到某地出现灾荒,弘治皇帝都会忧心忡忡。

一方面担心灾荒严重,子民受灾、受苦,另外一个方面又担心朝廷的赈灾银子被地方官员给吞吃了,又或者是在荒之地出现人祸,以至于饿殍满地,易子而食等等惨像的出现。

关键是弘治皇帝还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够省吃俭用的从自己的内帑之中拿出一些银子来赈灾,还要不断的祈祷,下面的官员别贪污太多,多少给下面的百姓留一些。

现在,弘治皇帝却是笑了起来。

因为即便是灾荒之年,他也不需要担心什么,在荒之地的情况依然很不错,来百姓有吃有喝的,不用发愁。

朝廷赈灾也可以变的更加容易,一火车、一火车的粮食,一个电报过去就即可发往灾区,灾区各地的赈灾情况,他弘治皇帝也是可以实时掌握。

官员是否用心,是否贪污赈灾银子之类的,他都可以及时的掌握在手,也可以及时的做出部署和调整。

这种感觉,弘治皇帝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天下之事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所以他能够笑的出来,也不需要为灾荒之地的百姓感到什么担忧,老百姓有吃有喝,工作稳定,发不发灾荒对他们影响不大。

甚至于在北直隶这里,大量的田地本身就已经荒芜,大家都去京津地区务工,田地无人耕种,你即便是旱灾也是一样,反正都是荒着,顶天了种点番薯、玉米之类的,又是非常耐干旱的,一时半会影响不大,大不了挑点水浇下也就够了。

“嗯,这公路还得要继续修,不仅仅要联通各省,各州府、各县之间的道路也是要修通的,铁路就更要修了,必须要做到各省都有铁路联通,形成一个铁路网络。”

“到了那个时候,什么灾害我们都不需要害怕,天下之物皆可以快速的调转。”

弘治皇帝看着庞大的大明帝国版图,心里面也是在规划着继续修铁路的事情,基建不能停,必须要继续搞下去。

现在都已经能够享受到基建的好处了,这大明的基建如果进一步完善的话,未来的大明将会更加无所畏惧。

喜欢大明镇海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镇海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女施主请留步绝世战祖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爱在东南枝诸天武侠大穿梭波矮子的开挂人生宿主她甜入心扉无上炼体斗罗之野猪凶猛浓情密爱:鲜妻,你好甜老子是条龙午后香茶新书追你没商量我的老爹是重生末世:极度崩坏开局继承仙门,师妹全员女帝血嫁,神秘邪君的温柔巅峰宝鉴总裁强势爱:染指,小甜妻!皇甫帝国·夫人不好当!
经典收藏擎天者秦时之血衣侯传奇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扬帆明海三国:签到三年,成为绝世战神纨绔帝业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华夏鼎世一瘦解千愁山谷长人茶极道战尊三国之胜谋天下大乾:帝国独裁者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嫡妃当宠明末求生记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
最近更新靖康前夜:帝业重光云起惊鸿客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衣冠谋冢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道藏辑要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