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首页 >> 大明镇海王 >>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首辅家的傻儿子我夺舍了隋炀帝霸天武魂大魏宫廷带着系统混大唐封侯贞观悍婿小生真不是书呆子三国之袁家我做主大明:家妻上将军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55章 银山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倭国石见国。

弘治庚申条约将石见国割让给大明,大明这边也是很快就派遣了官员来到这里,并且正式将石见改名为银山县,直接划归到了北直隶省下面。

额,尽管北直隶和银山县似乎相差的有点远。

但是没有办法,谁叫银山县这里有蕴含几亿两白银的银矿呢。

银山县北面是捕鲸海(后世的日本海),南面则是属于原先大内家族的地盘,现在则是已经被毛利家和尼子家瓜分。

这两个家族在上次刘晋远征倭国的时候,非常明智的选择了投靠大明,所以也是跟着享受到了好处。

银山县北面一处海湾这里,整个海湾都变的热闹非凡,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上万的倭国人被雇佣过来,在这里建造银山港。

同时临时建好的一些码头这里,一艘艘来自大明的商船静静的停泊着,码头上面有倭人在勤劳的装卸货物。

银山县属于大明北直隶,现在来倭国的商船都喜欢停泊在银山港这里,因为可以不用交税,只需要交一点停泊费就可以了。

要是停泊在倭国其它的地方,尽管现在倭国已经不敢对大明的船只征收重税,但是一般的税还是可以征收的。

更何况,停泊在自己大明的土地上,那样也更加的安全。

银山县这里可是有两万明军驻扎,足以保证大明在倭国这边的利益。

现在大明的商船来倭国这边经商都有两个选择点。

一个是银山县这里,从大明来到银山县,还是属于北直隶,再然后直接在银山县这里将货物卖给倭国的商人。

又或者是再转运到倭国各地进行出售,都是可以的。

另外一个就是抵达倭国的兵库之津,兵库之津是倭国租借给大明的,也算是大明的地盘,抵达兵库之津,然后再来专卖到整个倭国各地。

大明打赢了倭国,狠狠的教训了倭国,迫使倭国各地大名再也不敢对大明商船、商人征收重税,这极大的促进了大明商人前来倭国这边经商、贸易。

再加上银山县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又有庞大的银矿,得到了银山县之后,大明这边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过来。

短时间内,整个银山县的县城和银山港都变成了一片繁忙无比的工地。

银山港因为算是大明前往黄金洲的中转港口,所以刘晋、张懋等人也是投资很大,准备将它建成一个大港口。

此时,一艘艘的货船从大明这边抵达银山港,货船上面装的最多的就是水泥。

一船又一船的水泥源源不断的运到银山港,用来建设银山港和银山县。

港口内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大明这边天津港口的风格来建造,成千上万的倭人老百姓被雇佣过来,一个个都在卖力的干活。

幸太郎就是众多卖力干活的倭人之一。

幸太郎没有姓,只有名字,在倭国只有贵族和武士阶层才能够有姓,他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资格拥有姓氏的。

他本来是石见国一个普通的农民,原本是靠种田为生,世世代代都是农民。

谁知道这石见国一下子被割让给了大明,大明这边也是给了石见国的这些倭人两个选择。

一个是可以离开石见国,另外一个就是从今之后,效忠大明天子,成为大明的老百姓。

对于成为大明的老百姓,效忠大明天子,原先的这些石见国人可是没有半点抵触。

本身来说,在倭国这边就有很多人说倭人就是来源于中原大地,倭国和大明是一家人的说法在倭国还是很流行的。

另外倭国的贵族和武士阶层,他们都是用汉字,写汉字,文化上同根同源,也就是说的语言上有所差别。

再者倭国是大明的藩属国,倭王都要向大明皇帝称臣,他们石见国的人能够直接成为大明百姓,效忠大明天子,这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没有丝毫的抵触心里,反而很多人觉得非常不错。

身份一下子从大明藩属国的子民变成了大明子民,这地位不是提高了一大截?

在倭国,他们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但是这石见国成了银山县之后,他们就是大明人,这出了银山县,他们在倭国就是高人一等的大明人了。

不仅仅是幸太郎他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如此觉得,石见国原先的贵族、武士等等也是如此。

以前的石见国弱小无比,大内家过来欺负,毛利家也过来欺负,尼子家也可以过来欺负,甚至于连旁边的出云国都可以过来欺负。

石见国的这些贵族和武士们也是受过了。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大明银山县的人,身份摇身一边,这变成了大明的地主、士绅了,谁还敢欺负他们?

大明接管整个银山县,没有遇到任何的困难,银山的贵族、武士、普通的老百姓都欢天喜地的转身变为了大明人。

尽管整个银山县能够说大明话的都没几个,但是这并不妨碍银山县上下的喜庆。

大明皇帝这边非常的仁慈,因为考虑到银山县刚刚纳入大明,所以弘治皇帝这边也是下旨免除银山县三年的税赋。

消息传到银山县的时候,整个银山县的人都欢庆起来。

在倭国,贵族和武士阶层对普通老百姓的剥削也是非常的严重的,普通倭国百姓和大明的老百姓差不多。

辛辛苦苦一年到尾,很多时候都是连肚子都吃不饱。

现在大明天子免除他们三年的税赋,这意味着他们这三年的日子可以好过很多了。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刘晋这边向弘治皇帝请旨的,原先也是为了稳固大明对银山县的统治。

这里毕竟远离大明,这里的人也都是倭人,大明人的数量很少,想要长久的统治这里,需要强大的武力,同样也需要一定的策略。

给他们一点甜头尝一尝,这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对于弘治皇帝而已,银山县这点税赋根本就不算什么,关键还是银山县这里的银矿,这个一旦开采起来,那才是源源不断的白花花的银子。

幸太郎卖力的干活着,将沙子和水泥混合在一起,不断的搅拌。

水泥这种东西实在是太神奇了。

起初和烂泥一样,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立即就变的坚硬如石,实在是方便,用来建造房屋、城墙、港口等等非常的好用。

“铛~铛~”

“开饭了~开饭了~”

“大家洗干净,准备吃饭。”

时间慢慢的过去,埋头苦干,很快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

伴随着铃声的响起,同时还有负责监工的大明人在不断喊道。

顿时整个忙碌的工地就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幸太郎他们按照要求,将所有的工具整整齐齐的放好,接着来到一旁已经铺好的水泥这里。

在这里,已经搭建起了很多的帐篷,帐篷里面又大量的倭国女人在忙碌不停,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桶桶白花花的米饭,同时旁边还有大量的菜,肉香也是一阵阵的飘来。

幸太郎忍不住咽口水。

不过依然还是来到洗手的地方,洗干净手,然后排着队。

他喜欢现在的生活。

来银山港这里工作,他每天可以有五十文的工钱,同时这里还包一日三餐,米饭、面条管饱,鱼肉随便吃,蔬菜是随便吃,偶尔还能够有红烧肉吃。

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以前在家里面种地,一年到尾辛辛苦苦,每天只能够吃两顿。

每顿都是饭团,仅仅只又拳头大的一颗饭团,生活非常的清苦,饭都吃不饱。

现在一日吃三餐,顿顿敞开了肚皮吃,还有有菜有肉,更是有工钱。

不仅仅是他在这里工作,而且他的老婆美子也同样被雇佣过来给大家做饭,同样一日三餐包饭菜,还有三十文的工钱。

幸太郎都已经算好了,这银山港大概需要差不多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够真正的建好,等银山港建好之后。

他们两夫妻就差不多可以积攒下10两银子,到时候就可以将自己家的房子给推掉重新建国。

嗯,要用水泥来建,和大明人的房子一样,建的结实耐用,不怕漏雨。

到时候门前屋后还都要用水泥来铺上,这样即便是下雨都不怕,不会弄脏。

以后他也不准备再种田了,他也是已经打听清楚了。

朝廷在银山县这里发现了一个大银矿,以后会招很多人去开银矿,银矿可以开采很久、至少也是可以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他准备去银矿工作,专门去帮大明皇帝挖银矿。

工作简单,又轻松,关键是能够吃饱饭,还赚到银子来养家糊口。

甚至于他都已经想好了,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大明话,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大明人,不会说大明话就不算是真正的大明人。

他可是知道的,一些会说大明话的倭人,虽然仅仅只是很简单的一些大明话,这些倭人都已经得到了重用。

原先仅仅只是平民,现在却是已经帮忙负责管理大家了,地位就不一样了。

fpzw

喜欢大明镇海王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大明镇海王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空间:我靠美食养崽盘摄政王都市少年神医联合舰队恶魔校草,你够了!绝世战祖全民觉醒神道丹尊萌妃可口:兽黑王爷,吃不够!女配是重生的战婿归来秦朗苏倾慕比蒙传奇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盗墓:黑爷的对象非人类别笑哥抓鬼呢丞相保重贴身全职高手喵系小甜妻:影帝大人,晚上见重生之盛世官商吞天圣帝官道中的黑马
经典收藏一瘦解千愁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我欲扬唐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这个三国太可怕了!水浒之小孟尝爱妃,本王俯首称臣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捕快摸鱼指南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灭元1399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擎天者钢铁陌世天坞少年
最近更新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乱世:整活小砖家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汉末听雨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世家的上下三千年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大明镇海王 中华田园牛 - 大明镇海王txt下载 - 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 大明镇海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