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首页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从山贼开始逍遥初唐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全球狙杀我的道姑师父长歌当宋汉厨一等家丁贞观楚王
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 我的大明新帝国全文阅读 - 我的大明新帝国txt下载 -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十一章 朝议(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紫禁城,奉天殿。

自昨夜起就下起了小雨,到了天亮,变成了雨夹雪。永乐十七年冬的第二场雪,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漫天飞舞起来。

朱棣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脚下虽然放了一个炭盆,却仍然感到丝丝冷风折磨着自己的膝盖。

他的目光越过了黑压压的一片人头,看到外面飞舞的雪花,感到自己的心情也像那些雪花一样狂乱。

太孙带回来了超过两千万两白银的财货,除了一些货物直接配发给内监,一些货物配发给工部,剩下的金银又成为了各部斗争的目标。

他将南洲之事推到了年后,就是不想过个年都过不清净,但是斗争无处不在。

大明朝从来都没有一次性获得如此巨大数量的金银,唯一能跟这相近的,依旧是太孙四年多前,从东瀛带回来的金银。

那批金银让太孙用大部分成立了两家银行,但是剩下的依旧让朝廷各部都连续过了几个好年。

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前就是个守财奴,但是这几年,终于变成了大明真正的“财神爷”。

这次的收获更多,而且还不用再挪用一部分去建立银行,这些大臣们你争我抢的劲头,也就更大了!

朱棣忍不住叹了口气,虽然很烦恼,但是用太孙的话说,这是幸福的烦恼。

在永乐十二年以前,大明一年的税赋也不过两千万两,这里面因为金银数量不足,大部分还是布匹,丝绸,粮食。

大臣们的俸禄都没有银子发,只能用实物来抵,每到发俸禄的时候,拉粮食的车队挤满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

但是从永乐十二年以后,大量的金银被太孙变戏法一样变了出来。大明的金银数量虽然依旧不多,但是却已经缓解了许多了。

有了这次的收入,再加上北明山铜矿,石见银矿源源不断地提供金银,大明再也不用为金银发愁了。

还有南洲,光是已经发现的金矿,就能让大明富裕起来。

不过这件事不必着急,有人守着,那些金银在地下也不会跑了,晚两年再开发,依旧是大明的。

“皇上,皇上……”

王彦低声的呼喊让朱棣收回了思绪,但是清醒过来,越发觉得膝盖难受起来。

奉天殿大殿里面共分四层,有无数台阶。因为地面不是平的,也不能像其他的房子一样在地板下面设置地暖。

这让朱棣觉得格外寒冷,对上朝的兴趣大减。这几日要不是因为瞻基回来,许多事务都要讨论,根本不会连日举办大朝会。

膝盖的疼痛让朱棣的耐心消失了,他也没心情在这里看戏,想要快刀斩乱麻。

他的眼睛在第三层高台上面,正躬身拜向自己的蹇义身上扫了一圈,低声问道:“蹇尚书所为何事……”

王彦提醒道:“蹇尚书以为如今大明读书人日渐增多,朝廷的位置却只有这么多。如今大明既然已经致力开发南洲,发展与西洋的贸易,那么应该吸纳更多的读书人进入贸易的行列,这贸易不能任由我……内监垄断。”

朱棣笑了笑,知道蹇义的建议是直接挖内监的墙角,王彦自然不愿意。不过这是阳谋,即便是王彦,也不能明着阻碍。何况,他在朝堂上并无发言的权利。

沉吟了一下,朱棣看了看自己脚下二层高台上,左边的太子,右边的太孙,开口说道:“蹇爱卿所言正是。如今我大明四海扬威,正需要无数精英代表我大明恩泽四方。爱卿身为吏部尚书,自当为国选才。……不过,这如何挑人,挑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又如何通过教化让四海夷人归化我大明,却需要慎重对待。”

朱棣心中也在疑惑,刚才一群人还吵的不可开交,为何自己走了一会儿神,现在竟然不吵了。

很大可能是蹇义见吵的太厉害,故意在中间缓和一下。

他乃吏部尚书,百官之首,又是从建文帝时期就稳坐吏部尚书之位的重臣,朝中文武百官,无不要给他几分面子。

蹇义顿首道:“这西洋各国详情,太孙殿下最为了解。另滇国公常年出使西洋,臣希望这次的人才选拔,有他二人相助。”

朱棣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准奏。”

郑和虽然被封滇国公,但因为是阉人,破格册封,并无职司,所以并没有参加朝会。

朱瞻基坐在二层高台,看着蹇义向自己微微一笑,也轻轻点了点头,以示回应。

仅仅是拉拢朱瞻基与郑和加入人才选拔,朱瞻基就能看出蹇义这人的玲珑心思。

这里面不仅有讨好自己这个太孙的意味,还因为把郑和拉进来,可以降低内监那边的抵制。

蹇义原名蹇瑢,义这个名字是朱元璋改的,可见朱元璋对他的喜欢。

在建文帝时,他就做到了吏部尚书,永乐如今已经十七年整,他依旧稳稳坐在这个百官之首的位置。

能让三代帝皇都宠信有加,除了能力之外,他的为人处世也八面玲珑。

朱瞻基前世能认识蹇这个字,就是因为看历史书知道这个人,才认识了这个字。

能在史书留名,并且得到高度评价的人物,都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

方才各部为了这次他带回来的银子你争我抢,户部尚书夏元吉在其中成了靶子,不管是谁,都要攻击他一番。

夏元吉左右不是人,钱还没有到户部,就都把他当做目标。仿佛任何一条政策都是合法合理的,他不给银子就是舞弊。

夏元吉当然不会随便松口,而其他人为了多要一点银子,又发展到人身攻击上面了。

蹇义为了帮夏元吉,才把话题从要银子,扯到了人事方面。

看到这番闹剧,朱瞻基越发觉得财政预算制度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无处不在,大到各部经费,各军军费,小到一针一线,一支笔,一根墨。

历朝历代,都是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没有钱就不花。

许多时候,就看要钱的能力,有些部门因为有个好主官,每月都有盈余,还能组织人一起下馆子搓一顿。

有些部门,因为没有要到银子,连该办的公务都不办了。

前几年朱瞻基一次参加朝会的时候,就有御史状告刑部广西清吏司,竟然连续一整年不曾派人到广西清查案件,所有送交到刑部的案件,都是原审批复。

朱棣大怒,召来广西清吏司郎中谢成忠质问,才知道他们因为没有要到银子,连一文钱的经费都没有。

要不是背靠刑部,他们连办案的笔墨纸砚,都没钱置办。

最后这件事还是不了了之……

其实各部,各军的大致经费,朝廷也有一笔账。

户部的作用就是满足各部的运转需求,比如说每部每年大致需要消耗多少银子,他们心里也有数。

在满足了基本运转的条件后,多余的银子要防范天灾人祸,就这每年都还是一个大窟窿。

也就是这几年,朝廷财政逐渐好转起来,不会在发生连办公经费都没有的情况了。

锅里有饭,碗里满,锅里没饭的时候,碗里自然也就没有了。

户部也难,因为他们手里的银子都是有数的,而要钱的太多了。

夏元吉还是一个比较能干的人,他这个户部尚书虽然能干,但是也经常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事。

这里面,最大的责任人就是朱棣。

从靖难之役之后,朱棣也就老实了几年,待大明休养生息之后,今年打交趾,明年打漠北,让国家财政苦不堪言。

但是再难,也不能掩盖因为制度落后造成的更大混乱。

得到了喘息之机的夏元吉这个时候站了出来,双手握着朝笏躬身拜道:“陛下,臣最近自感身体老迈,常眼花耳鸣,恐不能任,特向陛下告老。”

朱瞻基正经地板住脸,朱棣却嗤一声笑了起来。“夏爱卿比朕还小了七岁,今年也才五十有三,正当壮年,怎可言老?”

夏元吉当然不是想辞官,身为户部尚书,这可是大明排名第二的堂官,虽然偶尔会为银子苦恼,但是求他的人更多。

如此大好年华,说要辞官,不过是想跟朱棣诉“委屈”。我现在为了大明被群臣攻讦,你当皇上的不帮我减轻点压力,也太不仗义了吧!

朱棣当然明白他的心思,顿了顿说道:“前些时日,为了南洲之事群臣沸腾,朝堂之上吵成一团。今日为了太孙弄回来的银子,你们又是这样!

这些金银如今还在内监银库,还没有变成金币银币呢,你们就如此着急?夏尚书自朕登大宝,就荣登户部尚书之位,这些年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就为了一点银子,你们就这样对待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你通政司的事务重要?那礼部的事务就不重要?你礼部的事务重要,那刑部的事务就不重要?

前日太孙跟我讲,一个朝廷,就像工部工厂的那些机器,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配件。有些配件在外面,让人一眼就觉得很重要,但是没有了背后那些配件的配合,机器能够运转吗?”

不少人的视线都盯向了朱瞻基。这位太孙过去在朝堂上并不显眼,哪怕他通过东瀛贸易赚了几百万两银子,减轻了大明北征的压力。又发现了北明山铜矿,为大明增加不少进项,还直接让草原的反抗势力自乱阵脚,大部分投靠了大明。

但是这些只是说明他的运气好,因为行商贾之事,加上文采一般,许多大臣还看不起他,觉得相比“文人楷模”的太子,他差了许多。

而且他不仅喜欢商贾,还喜欢那些奇技淫巧,更是让许多大臣瞧不起。

直到东征东瀛,朱瞻基掌握了大明海军,才算是真正在政坛冒头,随后对东瀛大胜,让他的声望一下子起来。

特别是银行的设立,让大臣们看到了好处。各部不需要再准备银库,也不需要费心管银子,只需要从户部领了金票,就能领到银子。

他们的俸禄也不需要担心会没有了,每个月都会直接打到他们的账户。

一开始还有人担心以后取不出来,到月就会领出来。

可是领出来以后还要费心保管,还不如放在银行里面省心。几年下来,大部分人不是生活需要用银子,根本不去取了。

这个时候的朱瞻基在诸位大臣的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年轻有为的继承人。

可是随后的三年,这位太孙一下子消失了。他不老老实实地待在宫里,竟然跑去西洋“赚钱”,这更是让许多大臣觉得他不务正业。

再然后,他一下子带着两千多万两白银的财货回来了,这可是相当于大明一年税赋的银子,朝廷再也不会缺银子了。

现在的诸位大臣对朱瞻基的感觉很矛盾,能干还是能干的,只是以往表现的像个武夫,像个商贾,根本让人不敢期待他的治政能力。

高台上,朱棣依旧在借题发挥。“这是我大明的朝堂,可是这些时日每日吵吵闹闹,让朕烦不胜烦。你们天天叫着君子言义,小人言利,怎么就为了这些银子,也都开始言利了?”

从工部尚书迁任刑部尚书的吴中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君子言义,小人言利这句话不该这么解释,此利是私利,而非朝廷……”

朱棣冷笑道:“朕不是想听你解释经义,只是在陈述事实。为了银子逼的朕的尚书要告老,这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更别说为了银子分配,你们竟然质疑夏尚书的人品,抨击他娶了年轻小妾就是私德不好,难道你们自己一个个都是圣人?”

吴中忍不住苦笑,他从工部两位尚书之一,迁任排位还在工部之上的刑部,属于是擢升。

可是相比现在富的流油的工部,刑部这个清水衙门的主官难当啊。没有银子,他怎么来安抚那么多属下?怎么来开展工作?

不过他还是有点骨气的,身为一部尚书,他虽然鼓动下属出面闹腾,却并没有因为想多要点银子,就直接人身攻击。

见吴中不说话了,朱棣才说道:“这朝会的规矩,从今日开始,朕要好好改改了。王彦……”

下面的大臣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眼睛望向了王彦。只见他指挥着一排小太监走了出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是一大叠小册子。

他们分工明确,从最前面的蹇义开始,一人负责给几个大臣发小册子,所以很快让大殿内的几百文武大臣都拿到了一份小册子。

而朱棣坐在龙椅上说道:“鉴于如今每次朝会,都会因为朝政起争执,所以朕已经决定,从今后要执行新的辩论制度,就事论事,任何人不得违反。”

除了第二层后侧的内阁成员们今早一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并不惊讶,其他大臣都有些吃惊。

朱棣每次要雷厉风行执行一些政策,或者一意孤行推行一些事件的时候,总是会让人觉得措手不及。

比如西征帖木儿国,除了武将,文臣们几乎没有一个赞同的,但是依旧被朱棣强力推行了下去。

在第三层左手第一位的蹇义是第一个拿到小册子的,他一看标题《大明朝廷议事法则》心中还有些不以为然,这朝堂议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能如何修改?修改了就更好?他不觉得。

但是翻开第一页,看到第一句话。“为了今后朝堂议事有章可循,净化朝堂议事秩序,减少因公务矛盾导致的个人矛盾,特此规定如下。”

他登时就忍不住看了同样拿了一本小册子翻看的朱瞻基,因为只有这个太孙,才会以如此简单明了的大白话,来写奏章。

文臣们看不起朱瞻基,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朱元璋就不说了,小时候没有读过书,朱棣也是很小就上了战场,靠的是马上打江山。

到了朱高炽,终于有了一点皇家的样子了,文采飞扬,即使大儒也不一定能比他强。

可是到了这个太孙,从小有解缙,胡广这样的大儒教导,竟然不进油盐,写出来的东西跟老农说的大白话一样。

虽然这样写出来的东西,那些不识字的兵士们也能听得懂,也能轻易把一件事说清楚,但是未免太没有格调了。

还因为这个原因,解缙如今虽然被放了出来,朱棣对他也没有偏见了,但是想进内阁,被好几个大臣反对。

他们觉得解缙太软了,从小教育太孙都没有“教好”,难咎其责。

不过解缙现在也不在乎了,他每天研究研究古籍,然后学学太孙感兴趣的新文化,已经非常满足了。

他知道朱瞻基重视的是能做事的人,自己文采虽然还好,但是性子不是当官的料,对未来也没有太多追求。

他现在把希望放在了侄儿解祯期和儿子解桢亮的身上,特别是侄儿解祯期,不仅文采非凡,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今后能当大用。

朱瞻基翻看了一下经过内阁润色的《大明朝廷议事法则》,这里面增添了一些各项规定的说明,但是框架依旧是朱瞻基写的那一套,可能是朱棣的指示,也没有进行古语转化。

这样更好,因为这些以后是要发展到乡村的,那些乡老们虽然大多在当地有些名望,能参与议政,但是大多不识字。

想让他们看懂,听懂,写的越简单越好。

大殿内,不时发出一阵阵的吸气声,这是观看这份法则的大臣们发出来的,他们望向朱瞻基的眼神也越来越多。

如果不是在朝堂上,朱高炽都恨不得将这份法则丢到朱瞻基的脸上。自古以来,都是天子与士大夫治天下,可不是要把士大夫当犯人一样管理。

在朝堂议事,竟然还要申请发言,发言还有限制。还不能直接跟意见相左的对手直接对话,这不是公堂上审问犯人一样了吗!

隔着几步远的距离,朱高炽看着儿子那张年轻坚毅的脸,心中忍不住长叹:“为什么你就如此不省心呢?刚回来就闹出这么多的事,这是要跟整个士大夫阶层对立吗?没有了士大夫,该如何治天下?”

但是相比朱高炽的替他人担忧,反倒是在文臣之中,有许多有识之士在短暂的愤怒之后,领悟到了这种秩序化规则背后的好处。

哪个大臣在朝堂上没有被人骂过?因为一件公务的纷争,闹到最后恨不得对方全家死光的大仇,也不是一起两起。

所以,规范朝堂秩序,就事论事这些,他们其实都能接受。

但是,他们唯一不能接受的是,所有大臣不能对自己职责以外的事务发表意见,更不能插手!

三人行必有我师,真理越辩越明。管理天下是天下人的事,如何只能靠一家之言,一人之计?

而且那些武将没有了他们的制约,岂不是要起来造反?

反倒是武将勋贵们对这个规则很支持,因为他们插手不了政事,而自己领军打仗,还要经常被文臣们说三道四。

朱瞻基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份简单规章制度,会被朱高炽认为剥夺文臣尊严,也会被文臣们认为被限制权力。

身为吏部尚书,蹇义当先抱着朝笏躬身说道:“陛下,臣有议奏。”

朱棣并没有闲下,一直在观察所有人的神态。闻言简单地回答道:“讲。”

“臣粗略此法则,以为此法则整体而言可取,但有枝节疏漏,需要众议匡正。”

朱棣又是一个简单的回答:“爱卿请言。”

蹇义会议了一下法则的内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说道:“臣以为此法则规范朝议秩序可取,分工明确不可取;就事论事,禁止辱骂讥讽可取,盖棺定论不可取;平衡法则可取,一味平衡不可取。”

这么短的时间,就搞出了三大可取,三大不可取,并且都说到了点子上。

朱瞻基也忍不住盯着蹇义看了一眼,此人大才啊!

他又把视线望向了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三杨,他们现在也都进入了朝堂,不过都还没有登上最高等级。

相比他们三人因为从皇帝手里将权力抢了过去,受到历史吹捧,他感觉蹇义的能力恐怕更胜一筹。

台上的朱棣也来了兴趣,点了点头说道:“细细讲来。”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m.315zwwxs.com)我的大明新帝国315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全球异变从彗星坠落开始簪星小橘子的英语笔记四合院:鹅毛大雪,我自逆天改命女总裁的上门龙婿搬空钱财,我反手给继妹报名下乡春风二十年极武圣医归隐和女神荒岛求生的日子季总的小娇妻跳海了满级大佬只想当花瓶漂流25年后,我成了摆渡人高官大叔,你要宠坏我了上神种田之后大唐谜案躺平:我的悠闲田园生活从荒岛开始争霸修的什么仙魔鬼考卷
经典收藏大明执刀人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历史的执笔者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三国之胜谋天下替嫁之农门福妻一瘦解千愁重生之傲仕三国大明虎威军门明末求生记【完】暴王偏爱小萌妃女帝穿今不好惹贞观医仙逍遥小地主铁甲轰鸣内抗战:龙国无敌军团蠢萌娘子:夫君要乖乖成为赘婿的我只想跑路扬帆明海
最近更新从小土匪做起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陶李恋:宫廷异闻录玄黄破尘雾中的特工大秦二世公子华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从皇宫开始兴风作乱异世年令营汉末之全面开战从穿越汉少帝刘辩开始,无敌诸天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你呀就缺一味药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掀翻满清,华夏大航海时代回到古代从一无所有开始乱世风华之巾帼英雄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
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 我的大明新帝国txt下载 -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 我的大明新帝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